
辩论赛辩题 廉洁教育重在正面引导的辩稿
一、充分认识对青少年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社会群体的和谐相处、社会风尚的良好导向,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十分重要。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通过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加强对青少年廉洁教育,在实践中启发青少年的道德觉悟,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任务。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要求: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育是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抓好治本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育的效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充分显现。
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从人生起步阶段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公共利益、公共资源、公共关系,标本兼治,注重治本,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设性力量,打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社会基础。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青少年能否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廉洁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廉洁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不断强化青少年的廉洁意识,增强青少年在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中辨别是非曲直和自觉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的人格,对于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帮助广大青少年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廉崇洁的优秀传统。
从春秋时期子罕“不贪为宝”的自勉、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誓言、林则徐“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的警训,到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廉洁奉公先进人物的模范行动,都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中广为流传,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廉洁事迹,倡导廉洁文化,增强廉洁意识,培养廉洁操守,对于广大青少年认识和领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瑰宝,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培养民族自尊品格、民族自强信念和民族奉献精神,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对青少年廉洁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几年来,我们不断探索根据青少年认同感形成的规律,创设各种使学生认同廉洁品格的教育条件,促使学生廉洁认同感的产生。
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让廉洁以及与此相关的德性走进青少年的心里,成为他们骨子里面的东西,成为他们抵抗诱惑的本性。
(一)定位一个教育目标 我们将对青少年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启蒙、知晓。
对中小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旨在促进他们敬廉崇洁道德情感的形成,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体验。
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和理解廉洁、廉政的基本行为,初步树立廉洁的意识。
了解一些与廉政、廉洁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中小学生《守则》、《规范》的学习,了解在学校、班级公共生活中守法、诚信、公正、尽职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初步奠定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基础。
(二)坚持五大教育原则 1.示范引领原则。
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应率先垂范,规范从政、从教行为,积极参与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的各类活动,为全校师生树立榜样。
教师应以身作则,严守师德规范,积极传播廉政文化,做好学生的表率。
2.正面教育原则。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
开展廉洁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正面说理为主,通过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情境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3.心理保护原则。
青少年学生生活的空间不是真空,社会上各种消极、腐败、负面的因素在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所以,具体开展廉洁教育时,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方法选择,都必须坚持心理保护的原则。
特别是在中小学生的廉洁教育活动中,要以榜样的力量充实他们的思想,以健康、向上、光明的事物感染他们的心灵。
4.循序渐进原则。
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廉洁教育同样如此。
因此,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运动式、风暴型,而要按照教育规律,循序渐进,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熏陶中逐步形成廉洁意识。
5.整体协调原则。
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因此,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要注重整体协调,统筹规划,把教育活动有机纳入学校教育之中,纳入党风廉政教育之中,纳入社会和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中。
三、积极创新对青少年廉洁教育的实践途径 为了使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取得实效,我们坚持廉洁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廉洁。
我们在中小学的相关学科中,充分挖掘现有学科教材中的廉洁教育内容和资源,提炼有关廉政、廉洁和品格培养等方面的教育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重点提示。
通过梳理和凸现廉洁的榜样和事迹,感染学生,激发情感。
如“上恶贪而下耻争”的孔子,“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承诺“当官即不许发财”的吉鸿昌,强调“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等。
通过介绍志士仁人、先进人物追求真理的正直品性和人生境界,提升道德观念。
如身残志不残、为科学教育奉献终身的霍金;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为中国科学事业奉献终身的钱学森;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脚踏实地工作,与工人同甘共苦的詹天佑;襟怀坦荡、谦逊、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林肯等。
不仅如此,学校在把“敬廉崇洁”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计划,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充分挖掘资源、搜集素材,编写适合学校开展廉洁教育的校本教材。
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编写的校本教材《清风进校园》、月河小学汇编的《诚信廉洁教育要点》等都非常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二)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廉洁。
实践活动有助于将课堂上学到的廉洁理论内化为道德信念,并外化为道德行为。
因此,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参与性,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参与面较广,参与程度较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各项教育活动,营造廉洁文化氛围,突出廉洁文化建设。
东风小学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种有效途径,把廉洁教育融入“以队带童,一起成长”的创新活动成为该校少先队建设的一大特色。
学校以“红领巾孝敬感恩在行动”、“敬廉崇洁”等为主题,以“以队带童”活动为载体,根据学校实际,在队员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队员敬廉明耻、关爱他人等意识,并以此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道德寻访团”通过访问身边的“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如身残志坚的“中国骄傲”——罗爱儿阿姨,热心公益事业的“中国蚂蚁公益社团”,第八届“十佳女护士”姜慧萍阿姨,“平民警官”马长林,“嫦娥之父”叶培建等,让学生发现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道德闪光点,感受到他们的责任心,心中的大爱。
通过寻访这一过程,留给学生的不仅是对他们敬仰、崇拜,更多的是心灵的碰撞,这些道德模范正确的信仰、正直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使学生在感动中逐渐增强公民道德意识和做人准则。
(三)在环境氛围中感受廉洁。
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是持续不断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把廉洁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环境氛围中受到感染。
我区学校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宣传橱窗等阵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播廉政文化知识,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增强廉洁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月河小学校园之声广播设立了“廉洁文化伴我成长”专栏,开辟了“廉洁故事会”、“清风颂”等栏目,每周播音20分钟。
文苑小学的校门口,“练字做人”几个大字每天都在警醒着学校的每一名学生,校内的名人墙和十孝图在时时教育学生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对家庭和社会敢于担当的人。
东风小学则将一些宣扬廉洁的标语警句布置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还要求各班每学期都要出刊一期宣传廉政文化的专题板报,努力使廉政建设成为一种文化,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在家校互动中深化廉洁。
我区各学校在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的同时,还不断尝试将廉洁教育延伸至家庭,辐射到社区。
东风小学提倡学生与家长合作创编《廉洁三字经》,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廉洁调查问卷,向居民发放自己编写的《廉洁三字经》,给爸爸妈妈讲廉洁故事等等,以孩子的言行无形中影响和教育大人,使廉洁教育起到潜移默化、以点带面的效果。
飞英小学成立廉政足迹寻访团,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访问身边的榜样,采访学校、社区、家庭中的廉洁事迹和廉洁人物,记录下他们诚信、正直、清廉的故事,并向同学进行宣讲,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该校还抓住实践环节,组织少先队廉政文化小分队进社区开展文艺节目展演、廉政书画展览系列宣传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学生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接受了深刻的廉洁教育,在思想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四、努力避免对青少年廉洁教育中出现的偏差 尽管我们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看到教育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走了一些弯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起来,避免重蹈覆辙。
(一)要避免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
一要避免廉洁教育与学生无关的错误认识。
必须从造就未来接班人、培养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的高度来认识廉洁教育的意义,尤其是在廉洁教育中担负重要责任的学校领导更需要加深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二要避免对廉洁教育的片面化认识。
有些人狭隘理解廉洁教育的作用,认为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的“小手”拉住父母的“大手”,使大人之手莫伸。
“小手”拉“大手”只是廉洁教育要取得的效果之一,远不是其全部。
廉洁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播撒廉洁的种子,传承和弘扬廉洁精神,促进全社会崇廉尚洁意识的形成。
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廉洁教育,防止舍本求末和急功近利的倾向。
三要避免对廉洁教育的简单化认识。
有些人认为,廉洁教育就是在校园内挂几条廉洁标语,在课堂上讲一点廉洁故事,在活动中加一点廉洁内容,没有什么深文大义,用不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廉洁教育涉及多学科的知识整合,多方面的协调配合,需要探索的地方很多,应该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在实践中摸索其途径,掌握其方法,认识其规律。
这样,才能保证廉洁教育取得好的效果。
(二)要避免载体利用中出现偏差。
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载体来承载,廉洁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校园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各种文化载体很多,廉洁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要避免一味强调载体创新。
就中小学校教育来说,课本是最好的文化载体,课堂教学是最佳的文化传播方式。
要让廉洁教育真正走进校园,就必须将其纳入教育教学计划,除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品德、政治社会、语文等教材中的廉洁教育资源,注重在教书中育人外,还要有效利用当地区域文化资源,编撰专门的廉洁教育读本,开设廉洁教育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廉洁知识的传播、廉洁意识的培养。
二要避免宣传阵地单一。
要多方设立载体,广泛搭建平台,以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校报、板报等为载体,定期播报廉洁先进典型的事迹,播放廉洁教育录像片,发布廉洁教育信息;以廉洁教育宣传标语、宣传画、警示教育牌、廉洁教育宣传橱窗等为载体,营造廉洁教育的声势,将其纳入校园大文化建设的范畴,使其成为其重要的内容。
三要避免活动形式统一。
要根据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廉洁故事演讲比赛、廉洁知识竞赛、学习交流会、主题辩论会、参观廉洁教育教育基地、征集廉洁自律格言等活动,使廉洁教育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现,大力创造良好的廉洁教育氛围,增强廉洁教育的辐射力。
(三)要避免方法选择时出现偏差。
廉洁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进头脑”,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解决好方式方法的问题,使廉洁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过程,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律,遵循思想教育的原则。
廉洁教育是一种全方位渗透式的人性教育,而不是那种纯粹课业式的知识教育(尽管廉洁教育中也包涵着知识)。
因此廉洁教育不以课程为形式,不以增加课时为手段,要避免廉洁教育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作为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廉洁教育与现有的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渗透于学校所有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党团活动、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的活动。
基于各级学校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不同的身心特点,学校廉洁教育应有不同特点的教育形式,但教育精神和理念是一致的。
基于廉洁品性形成的复杂艰难性,学校廉洁教育必须持之以恒,而不是运动式的一阵风。
坚持不懈,廉洁教育才有成效。
五、进一步明确对青少年廉洁教育的工作方向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要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廉洁不仅仅是不要贪污、不要受贿,它实际上包括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培养清正廉洁、为公为民的社会责任感,懂得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要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是构建惩防体系、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的重要内容。
对青少年开展廉洁教育,培养他们“敬廉崇洁”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对于加强社会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是营造反腐倡廉良好社会氛围、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现实需要。
由于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心理结构和生活态度都没有定型,对于一些社会复杂现象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就更有必要对他们开展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种教育必将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对营造全民“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进一步注重统筹结合。
一要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围绕“三廉”并举的目标(即学校领导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修身),把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之中,与学校德育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在校内设立宣传栏、班级设立廉洁角,展示学校廉洁教育成果。
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格言警句征集等活动,营造学廉、思廉、议廉、护廉、保廉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廉洁意识。
三要与校务公开相结合,积极构建“阳光校园”,将涉及教师、学生、家长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监督,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探索研究。
虽然我们在廉政文化进学校创建工作中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要在面上铺开,还有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过程。
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如何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少年儿童成长和认知的规律,来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在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途径、加强理论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打造品牌这四个方面下功夫,出成绩。
思想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要及时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同时,也不要期望廉洁教育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要从长远考虑,从教育规律出发,认真规划,才能取得教育实效。
总之,我们认为:青少年廉洁教育迈出的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廉政文化进学校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会再接再厉,坚持不懈,为让更多的青少年崇尚廉洁,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修辞手法有哪些 20种
具体有比喻:可:明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倒喻(又名逆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