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道,悌恤的名言警语
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李纲 3、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
——伯罗索 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5、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劝孝歌》 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萨克雷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9、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字严 10、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11、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12、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 13、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子》 1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歌德 15、母爱最高尚。
16、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劝孝歌》 17、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
——袁采 18、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
——《劝孝歌》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21、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2、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
——沃蒙塔古 2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鲁讯 24、河里孩子岸上娘。
25、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
26、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孟轲 27、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对联集锦》 28、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29、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
3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31、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何铸 32、大孝终身慕父母。
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轲 33、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劝孝歌》 34、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35、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戴达菲尔德 3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37、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名贤集》 38、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林语堂 3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40、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41、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42、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格言集锦》 43、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44、重情轻物,厚养薄葬。
——字严 45、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 46、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47、母爱胜于万爱。
——莎士比亚 48、没有母亲,何谓家庭
——艾霍桑 49、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
50、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51、母爱之爱,春天常在。
52、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53、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孝经》 54、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55、女是娘的罗裙带。
5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57、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
58、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9、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
6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61、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 62、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6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4、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65、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
——忒壬斯 66、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67、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6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69、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70、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王永彬 71、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7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74、长幼有序。
——孟子 75、母勤女懒。
7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增广贤文》 77、父母,唯其疾之忧。
78、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79、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80、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 81、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2、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劝孝歌》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84、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
——萦福克勒斯 85、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莫泊桑 86、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孔丘 87、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8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89、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后汉书》 9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91、首孝弟,次谨信。
——李毓秀《弟子规》 9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93、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
——《格言集锦》 9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5、大孝终身慕父母。
——孟轲 96、有其母,必有其女。
9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98、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王永彬
“孝老敬亲”的格言警句
1、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2、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3、怎样关爱自己的儿女,就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父母。
4、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今不敬老,我老谁敬我
5、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
6、敬老光荣、忤逆可耻。
7、家有老,是个宝。
8、若要好,问三老。
9、以孝敬老人为荣,以不养老人为耻。
10、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
1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2、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美德。
13、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青年人的明天和后天。
14、只有像关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关爱公婆,才可能使自己的父母得到同样的关爱。
15、认真贯彻《老年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16、尊重老年人就是尊老历史。
17、人人都会老,人人应敬老。
18、千忙万忙,白发父母不可忘。
19、“四象敬老”活动内容:子女对待父母要象爹娘老爱幼,媳妇对待公婆要象女儿孝父母,女婿对待岳父母要象儿子敬双亲,干群对待社会老人要象小辈尊长上。
20、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自己。
21、做好老龄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22、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23、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24、父母恩情似海深,儿女莫忘养育恩。
25、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尊重历史。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孟子 26百善孝为先 2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28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 29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
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康德) 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 31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意大利谚语) 32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
(何塞·马蒂) 33尊老爱幼能体现出个人的品德 34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 35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 3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俗语) 3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38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茹贝尔) 39尊老爱幼重在关爱 40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
(马卡连柯) 41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马卡连柯) 42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俗语) 43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印度谚语) 44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 45尊老爱幼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47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
(泰国谚语) 48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 4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50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康熙)51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5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5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55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6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57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5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5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6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6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62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6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64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6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66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67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68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69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7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1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2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3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74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75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76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7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78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79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80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8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82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83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84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意思: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8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意思: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8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87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意思: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对父母不孝敬。
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磨练的格言
玉不琢不成器苦苦苦,不哭如何通今古
清 曹端你们今天的努力,会为明天带来更多的目标和胜利
《灌篮高手》安西教练的一句话
孔子的格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有关墨子的格言,谚语,名句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不急,非士无与虑国。
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____以上《亲士》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____以上《修身》 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____以上《所染》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____以上《法仪》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此三者,国之具也。
____以上《七患》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____以上《尚贤上》 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何谓三本
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____以上《尚贤中》 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为贤之道将奈何
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观以教人。
____以上《尚贤下》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
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
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____以上《尚同上》 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
曰:难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____以上《尚同中》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____以上《兼爱上》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____以上《兼爱中》 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
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待养之,死丧葬埋之。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
其直若矢,其易若砥。
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
____以上《兼爱下》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____以上《非攻上》 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____以上《非攻中》 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意而后为之。
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
大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
以此效大国,则大国之君说。
____以上《非攻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
是故用财不费,民不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 ____以上《节用上》 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不卷。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
不极五味不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
” ____以上《节用中》 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为乱。
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____以上《节葬下》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____以上《非乐》 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____以上《鲁问》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____以上《公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