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成语格言
与马有关的俗语 国内版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
(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勤奋读书学习的格言 中国部分: 古代: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现代: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华罗庚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徐特立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鲁迅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李大钊 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入工作。
--谢觉哉 外国部分: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
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但 丁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
(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伯克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
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麦金西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歌德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
--布莱克 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伦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卓别林 其他部分: 人们常说:“时间在流逝。
”其实不对,时间是静止的,是我们在流逝。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最吝啬时间的人,时间对他最慷慨。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再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把握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爱迪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高尔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勤劳篇 勤为无价之宝,慎为护身之符 - 蜜蜂因夏天勤劳才能冬天食蜜 英国 母勤女懒 日本 勤学功深心似镜,苦练日久手出灵 -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唐·柳宗元 货美客来顾,店雅客来勤 -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雷锋 一个从未有过交际的人,会把出于一般形式的礼貌而作的允诺当作殷勤的标志加以接受,当他感到失望时,他又会抱怨那是虚伪 席勒 勇敢,事情必成;勤劳,幸福必到 蒙古 矮脚母鸡勤生蛋,初出狸猫凶似虎 - 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约瑟夫·鲁 培育出一种小花要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 威·布莱克 一货有一主,货卖当令不违时,货底有千万,不如勤周转 - 千载一时的好机会对懒汉来说无足轻重,但勤勉者却会使最寻常的机会变成良机 欧洲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 笔勤能使手快,多练能使手巧 - 山花开处不知名,野水浇田细有声。
经岁谁怜农父老,辛勤一半代牛耕 清·满保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 成由勤俭破由奢 -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 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达尔文 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约瑟夫·鲁 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达尔文 要使车子走得快,就得给轮子勤上油 美国 穿新鞋,走老路新旧 新来媳妇三日勤 - 万物土中生,全靠双手勤 - 辛勤劳动的人,双手是万物的父亲 维吾尔族 勤奋是世功之母 英国 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英国 勤勉是好运之母 英国 一勤天下无难事 - 走遍天下爱勤 - 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 勤勉是幸运的右手,节俭是幸运的左手 英国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 能勤不能俭,到头没积攒;能俭不能勤,到头等于零 - 一根红线两枝花,勤劳节俭不分家 - 勤劳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日本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 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 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 藏族 勤劳是穷人的财富,节俭是富人的智慧 英国 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 勤奋出天才,实践出真知 - 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日本 懒惰比勤劳理能消耗身休 - 懒汉一伸腰,勤汉走三遭 - 勤人过山易,懒人动指难 - 懒惰的人,吊死在苹果树下,勤劳的人,沙漠上可以种花 - 勤劳勤劳,衣暖食饱;懒惰懒民,日子难过 - 勤谨勤谨,衣食有准;懒惰懒惰,必定挨饿 - 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能,也不存在没有智能的热情,如果没有勤奋,也不存在热情与才能的结合 约瑟夫·伦米利 在热闹的宴席上不用打听哪位是主人。
谁坐在最下手的位子上,伺候众人最勤,谁必定是主人 戴·休姆 勤攻吾之缺 三国·诸葛亮 货美客来顾,店雅客来勤 - 光阴有脚当珍惜,书田无税应勤耕 -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朝鲜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 布莱克 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 英国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威·霍格思 假如你有天赋,勤奋会使它变得更有价值;假如你没有天赋,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乔·雷诺兹 天才是勤奋造就的 西塞罗 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史达尔夫人 如果没有勤奋,没有机遇,没有热情的提携者,人就是再有天才,也只能默然无闻 小普林尼 田多不勤没有谷,猪多不养没有肉 - 主雅客来勤 -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富兰克林 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
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 约翰·塞尔登 主雅客来勤 -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从农民,由于辛勤劳动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些,生活先好起来 平均主义的薪给制抹煞熟练劳动与熟练劳动之间的差别,也抹煞了勤惰之间的差别,因而降低劳动积极性 货底有千万,不如勤周转 - 珍视友谊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政治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
普 希 金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是不容易的。
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 克 思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马克思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林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 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 子
什么是谚语,歇后语,俗语,成语,老话,名言,格言
谚语:谚语是广泛流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成语: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老话:老话,指流传已久的话;(老话儿)指说过去事情的话。
名言: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 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
出自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 《归田录》等。
格言: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
学习的成语和格言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品学兼优 兼:都。
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
指学识渊博的人。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不学无术 学:学问;术:技能。
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
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疏学浅 疏:浅薄。
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
学识比天高比海深。
形容学识渊博。
调嘴学舌 调嘴:耍嘴皮。
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笃实好学 笃实:踏实,实在。
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
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笃学不倦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
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笃学好古 笃学:专心好学。
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
后比喻劝勉学习。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
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成语,谚语,格言,俗语,俚语的区别
1、谚语是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2、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如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吃人家饭,受人家管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意失荆州大丈夫能屈能伸地在人种,事在人为3、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
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
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
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
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
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
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
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
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
4、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
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
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
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
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
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例如: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
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但是,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
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
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
如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5、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一股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格言在形式上与谚语解相似,都是完整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
但二者又有区别:从来源看,谚语多出自群众集体创造,格言则往往出自名人之手;从语体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
俗语是歇后语、谚语、顺口溜等的总称。
成语和格言
少年老成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