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格言及它的含义

格言及它的含义

时间:2018-11-27 17:15

格言一句,并写出它的含义。

1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含义:读书要持之以恒,一天也不能间断。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含义: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有如神助。

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含义:读书可以使人聪明。

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含义:要珍惜时间。

有哪些写作格言及含义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南朝·萧统《文选序》写文章应以确立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

▓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末事:非根本的、不重要的事情。

▓属意立谋,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命意构思,得心应手,以才力为主脑,以学识为辅助。

▓体者,文之干也;意者,文之帅也;气者,文之翼也;辞者,文之华也。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总论》体裁是文章的主干,意旨是文章的统帅,气势是文章的双翅,辞采是文章的华表。

即用比喻说明好的文章必须是体、意、气、辞俱备,并各司其责。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主脑:喻主题,中心。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立言:著书立说。

本意:根本的中心的意思或意旨。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意:意向,意旨。

乌合:无组织的暂时聚会。

强调文章的意旨是统帅,是主脑,缺了它,那就会杂乱无章。

▓大凡作诗,必须立意。

意者,一身之主也。

明·黄子肃《诗法》大抵作诗,必须确立意旨。

意旨即如人的一身的主心骨。

▓未落笔时,先须立意。

清·蒋和《学画杂论》意:意旨,意境。

▓题目繁杂者,必辨其主脑,如散钱之有串。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一主脑:即主题。

题目复杂的作品必须辨析其主题,因为主题就如把散钱贯串起来的绳子。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唐·牡牧《答庄充书》凡是写文章应以阐明意旨为主帅,以气势为辅助,以辞采章句为卫士。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清·魏禧《答蔡生书》道:道理,法则,规律。

本:根本,指文章的根基、中心。

文章写作的法则,就是必须先确立中心,好象树木一样,它的主干丰实了,那么其枝叶也就茂盛了。

▓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文章以意旨为主,而用文采来传播意旨。

▓意似主人,辞如奴婢,奴强主弱,呼之不至。

清·袁枚《续诗品注·崇意》把写作中意旨与文辞的关系喻为主与奴的关系,说明文 辞受意旨的驱使,倘颠倒了,就无法运作了。

▓文以意为主,以言论为役。

《金史·文艺传》役:驱使。

文章以意旨为主宰者,而言论则受其驱使。

▓以意为主,以辞辅之。

清·王之祯《师友诗传续录》以意旨为主干,以文辞为辅助。

▓意则求其多,字唯求少。

清·李渔《闲情偶寄》意:意趣构思。

字:文字表达。

▓文章犹舟也,舟之贵贱,不在大小华质,而视其所载者。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五华质:华丽的外表。

比喻文章的优劣,不在于长短和文辞华丽,而取决于内容的蕴含丰实。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

清·李渔《闲情偶寄》贵于专一:重要的是专心而全神贯注,或单一而不杂陈纷乱。

▓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协调文辞融会意义,务必总提其纲领,使全文同归于一致的主旨。

▓作文如治兵,择械不如择卒,择卒不如择将。

宋·杨万里《答徐赓书》治兵:治理军事。

用治兵先要选择将领,比喻作文要抓住统帅全文的中心。

▓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意:意趣,意向。

旨:主旨。

流:流散。

▓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

宋·范温《潜溪诗眼》老坡:指苏东坡。

工于命意:擅长构思命意,确定主题。

▓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文意重在深远淡雅,不宜浅近浓艳。

前者使人品赏回味,后者则易识。

▓诗文美者,命意必善。

清·姚鼐《答翁学士书》美:优美,美妙。

善:美好,完善。

诗文写得美妙的,它的构思一定完善。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文学的事业,在其内里能够充分抒发自己的心思和情感,而表现出来能够充分感染读者。

这就是由于作者把思想与生活图景融合一致而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而已。

▓意境者,文之母也。

清·林纾《春觉斋论文》母:母亲,泛指能有所滋生的事物。

喻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正是文章赖以滋生的母体事物。

▓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融彻:融通透彻。

真味:本原的味道。

作诗的奥妙之处,全都在于意境的融通透彻而又表现在声音言辞之外,这才是获得了诗的真味。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

词以其达到的艺术境界为最高的标准,有了艺术境界,就会自然形成标高的格调,因而也就会有名句出现。

▓诗以意为主,韵为辅。

清·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意:意旨,意境。

韵:音律。

▓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

唐·张怀瓘 《书议》翰墨:笔墨,文辞。

深意:深邃的意旨。

▓气从意畅,神与境合。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气:气质,气势。

神:精神,神韵。

好的作品,要求气势顺从意旨而畅通,做到神韵与意境融会合一。

▓先意气而后辞句。

唐朝·牡牧《答庄充书》诗文的写作应先精思意旨和气质,而后磨炼辞句。

▓未造其语,先立其意。

元·周德清《作词十法》造:制作。

诗词写作在锤炼语言之先,应当思虑如何确立其意旨。

▓语之所贵者,意也。

《庄子·天道》贵:崇尚的,看重的。

语言之所以受人看重而珍贵,是因为它表达了意旨。

▓定意于笔,笔集成文。

汉·王充《论衡·书解》文笔受立意的支配,文笔积聚才能成文。

▓作文章,但多立意。

唐·王昌龄《诗格》但:只,仅。

作文章,只是应反复考虑确立意旨。

▓意先而就辞易,辞先而就意者难。

元·王恽《文辞先后》就:归,从,趋。

首先立意,而造辞迁就它就容易了,若先考虑文辞,而让意旨迁就它就困难了。

▓要当以意为主,辅之华丽。

宋·吴可《藏海诗话》要:重要,总(要),切要。

写作总应当以意旨为主,而以华丽的文辞作为辅助。

▓凡诗、文、书、画,以精神为主。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精神:神采韵味。

强调一切创作应以神采韵味为主。

▓嘲风弄月,虽工何益。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知道》嘲风弄月:指描写风云月露作无病呻吟的内容贫乏的作品。

工:巧妙。

益:裨益。

▓诗最可贵者清。

明·胡应麟《诗薮》诗最可宝贵的是立意清新。

▓诗清立意新。

唐·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诗歌清新是由于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措词:行文说话选择词句。

不俗:不俗气。

▓字字清新句句奇。

五代·前蜀·韦庄《题许浑诗卷》称赞诗歌写得字字清纯新颖,句句奇妙。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清·李渔《闲情偶寄·戒讽刺》传世:传授于世间。

要写出能流传于世间的文章,作者必须首先具有能够流传于世间的心思。

▓欲作好诗,先要好题。

清·袁枚《答祝芷塘太史》命题:命定题旨,命定题目。

作诗最难的是命定题旨,命题的高氏决定了诗文的优劣,必须慎重斟酌。

▓新诗魂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

清·康有为《与菽园论诗兼任公、孺博、曼宣》新诗开辟了不同于旧诗的奇妙异常的意境,还要吸收外来的文化创造出自己的新诗。

▓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汉书·艺文志》道:法则,规律,本性,人生观、世界观的思想体系,亦指封建伦理和政治主张。

本:本原,根苟:聊且,只图眼前。

有人违反而背离根本的道理准则,而用浮夸的言辞妄图博取众人的宠爱。

▓万变不离其宗。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宗:宗本,主旨。

喻说话、做事、行文要紧扣住主题、中心。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

唐·白居易《新乐府序》系:依附,联属。

一篇诗文没有固定不变的句子,句子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字眼,它们都依附于意旨,不依附于文辞。

▓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也。

唐·韩愈《送陈秀才彤序》学:作学问。

道:封建伦理、政治准则或思想体系。

文:写文章。

理:道理,法则。

▓文以理为本。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写文章以阐述道理为根本。

▓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巍せ仆ゼ帷队胪豕鄹词槿

名人名言的含义

(1)这是个对联啊,意思就是说有乘风破浪(也就是指出人头地啦)的愿望固然好,但是还要耐下心来寒窗苦读(就是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啦),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2)这个是周恩来写的,意思是它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读书亦然。

读书要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通过实践改善自己的组合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实用性智力,全面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 以物喻人。

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4)是说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有容量,是说人要有气度,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是指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刚)的境界。

关于读书有什么好处的名言警句及它的含义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关于道德的名言以及它的含义

谦和的态度,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

这也是一个人无往不利的要诀。

——松下幸之助 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

——佚名 你地位低微而显得谦卑,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当你受人赞颂而仍然谦逊,是一种伟大而罕有的行为。

——圣巴尔拿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