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星春水的练习题+答案
1、冰心原名(谢婉莹),是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2、冰心于1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繁星》)、(《春水》),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3、冰心的诗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并恰当地使用对比,如:“言论的话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4、冰心早年艺术上,追求“(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
5、“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朝(苏轼)的诗句,在冰心笔下有着同样的诗句:“人在廊下,书在膝上,(拂面的微风里,知道春来了)。
”6、冰心在《繁星》里回忆童年的美好:“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7、冰心的《繁星》诗中发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诗触目皆是,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8、冰心的诗中洋溢着(爱)的哲学。
9、冰心的小诗创作源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10、《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童真 母爱 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 爱的哲学 )”11、诗集《繁星》、《春水》的名字的内涵是什么繁星,代表着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12、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1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求答案~~~
1.行为的果子,结的越小2.一朵云,一片石;神奇的文字3.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4.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冰心;冰心5.宋;苏轼;拂面的微风里,知道春来了6。
湖畔7.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着泪的微笑8.卧在宇宙的摇篮里9.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浸透了奋斗的泪泉10.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11.澄澈;凄美12.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13.用字;甜蜜14.世界是欢乐的;世界是失望的15.自然、母爱、童真、人类之爱16.博爱17.《超人》、《悟》等,中学课文《小橘灯》。
18.《霞》 《回 忆》 《海上》19.荷叶母亲;伟大无私的母爱;对伟大无私母爱的赞美20.奇迹21.159;182;1923年;1919年二1.繁星,代表着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2.泰戈尔3.最常用的句式是儿童诗的型式,形成了繁星体的诗体。
在印度古典梵语小诗中,什么诗最多
古典梵语诗歌一段可以分作“大诗”(Mahakavya)和“小诗”(khandakavya)两大类。
“大诗”指的是叙事诗,“小诗”指的是抒情诗。
古典梵语叙事诗导源于两大史诗,特别是《罗摩衍那》;现存最早的古典梵语叙事诗是一二世纪佛教待人马鸣的《佛所行赞》和《美难陀传》。
古典梵语叙孪诗的特点是题材大多取于两大史诗、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声容上一般部少不了关于爱情、战斗和风景的描绘,形式上霍重文彩,讲究修辞。
印度传统特边梨陀婆的《罗诂世系》和《鸠摩罗出世》、婆罗维的《野人和阿周那》、摩伽的《童护伏诛记》和室利河奢的《尼套陀王传》视为5部主要的“大诗”。
古典梵语抒情诗的按内容分有四种:颂扬神祇的赞颂诗、描写自然风光的风景诗、描写爱情生活的爱情待、表达人生哲理的格言诗。
其是爱情诗情浓烈,比喻优美,占据优势地位。
古典梵语抒情诗的主要代表作有迎梨陀婆的《云使》、伐致呵利《三百咏》、阿麾罗《百咏》、胜天《牧童歌》等。
古典梵语戏剧现存最早的作品是马鸣的梵语剧本残卷。
梵剧的艺术特征是:戏文韵散杂探。
一般地说,诗歌大约占据全部戏文的一半,而且戏文的魅力,也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焚语和俗语杂糠。
剧中社会地位高的:人物使用梵语,社会地位低的人物使用各种俗语。
剧中的丑角虽然是婆罗门,也使用俗语。
妇女不管、出身高低,一般使用俗语。
剧中各幕的地点和时间可以自由变换。
剧中有丑角。
这个丑角一般是国王的弄臣或富人的清客,出身婆罗门,相貌丑陋,在剧中起插科打诨的作用。
剧本有开坊献诗,然后是序幕,由舞台监督介绍剧本作者和主要剧情,引出剧中人物。
两之间时常有插曲,向观众介绍幕后正在成已经发生的事件,剧末还有终场献诗。
剧情通话以“大团圆”收场,因此古典兹语戏剧绝大多数是喜剧或悲喜剧,缺少悲剧。
古典小说采用散文体,地位不高,是在两大史诗、古典梵语叙事诗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现存最早的这类作品产生于六、七世纪,即苏般度的《仙赐传》、波那的《迎丹波利》和擅丁的《十王子传》。
从这些古典梵语小说可以看出,它们在题材上继承民间故事的世俗性,在叙事方式上继承两大史诗和民间故事集的框架式结构,在语言和修辞方式上继承古典梵语叙事诗的风格。
12世纪后梵语文学衰落,但印度和西方接触后也出现了一些现代梵语作品。
维纳耶克的《英国月光》和快名作者的《历史乌金》是比较早的历史著作;坦焦尔的拉默斯瓦米·拉贾论述英国的《英王大花园》(1894)也包括有印度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
迪鲁默勒·布格伯德南·希利尼瓦萨加尔耶在他的《英德大战记》中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高巴勒·艾衍加尔写了一首诗歌《叶度钟情》(1937)描述英王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