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中讽刺梅兰芳?
近几天他的博客上发了十年前与李瓯梵的对话录“病理学启蒙的反思”,是关于五四的。
反思五四,一直是一部分思想者的“己任”。
二人的对话在同类话题中,还是很有思想价值的,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值得注意。
刘再复在谈到“五四提出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平民文学”时,认为“当时相应地在美学原则上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就是反对“雅”的美学原则,尊崇“俗”的原则。
”他以鲁迅反感梅兰芳为例,说鲁迅当时对梅兰芳的反感就是他感到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大众看不懂。
其实,鲁迅对于梅兰芳的看不起,恐怕不在于“雅”,而是对梅兰芳出身的鄙视。
鲁迅毕竟是“正人君子”,他在北京多年,不会不知道梅兰芳的底细。
梅兰芳出身“堂子”,就是旧时北京前门大栅栏的戏班子,不仅学戏、伺候人,还要充当“鸭子”,身份是很低贱的。
对于他的这段人生经历,在后来所有关于他的传记材料和故事中,都只说童年学戏的苦难,而回避了戏班子里的老规矩,靓俊少年差不多都要充当老板和大款看客的“鸭子”这一丑事。
一俊遮百丘,梅兰芳在新中国是完美的艺术家,美丽的光环是不能有瑕疵的。
而鲁迅是透过光环看事物,他在北京时期,梅兰芳被有钱人正捧得大红大紫,以鲁迅的眼光和喜好,它能看得起、有好感吗
鲁迅不喜欢京剧,并不完全在于不喜欢梅兰芳。
想一想吧,以他的思想,京剧舞台上的才子佳人,他会有兴趣吗
后来到上海,迷上了电影,尤其是国外的,因为电影是当时最先进的娱乐形式,内容丰富,是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反映,绝不像京剧舞台那样老掉牙。
都一样的是大师,鲁迅和梅兰芳为什么这么的互相不待见
我们中伟大最永久的是男人扮女人。
异性大爱。
太监只能使人放绝没有人爱他,因为它是无性了--假使我用了这‘无’字还不算语病。
然而也就可见虽然最难放心,但是最可爱的是男人扮女人了,因为从两性来看,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
外国没有这样的完全的艺术家,所以只好任凭那些捏锤凿、调色彩、弄墨水的人跋扈。
都是都有着民族大义的两人,鲁迅为何要极力批评梅兰芳先生
究其原因,不过是两人的立场不同罢了。
如果按照现在的目光来看,梅兰芳并无过错,... 那么两位同样都是有民族大义的人,鲁迅为什么要极力批评梅兰芳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