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翼有格言;中的(格言)打一动物
34、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35、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生活是美好、快乐的。
——列夫·托尔斯泰36、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柯林斯37、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歌德38、没有人能比笑得过多的人更感到深切的悲衰。
——里克特
要十一句名人名言、或格言,还要意思哦
省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赏析:万人羡慕的成功的耀眼光环下是无人知艰辛努力,浸透血泪。
冰心运用比喻的的手法把成功比做“明花” 成功背后的辛酸、伤痛比做“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形象生动 寓意深远 令读者不禁回味再三然醒悟
十一名言
答:一、团结集体类: 团结就是力量;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人心齐,泰山移;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十一字名人名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看今朝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 普希金沉沉的黑夜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陶然美酒酣 岁晏聊懒逸 十翼有格言 杳杳有叚镯 格言 言入黄花 说的是
格言是什么动物
写出十句带有“十一个字”的名言名句。
一:经典励志名言警句--中国古代篇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 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1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20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 游《病起》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22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2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24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26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27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2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29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3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3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32 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
——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33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3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36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3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 备38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39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40 命为志存。
—— 朱熹4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二:经典励志名言警句--中国近代篇 1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
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 11 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
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
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 徐特立 12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 郭沫若13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
《匆匆》一文的名句格言有哪些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原籍浙江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
”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
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
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匆匆》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
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
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
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
”(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
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匆匆》是诗人的感兴之作。
由眼前的春景,引动自己情绪的俄然激发,诗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现出来。
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诗人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诗人情绪的线索,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
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
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
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
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和喻成大海的时间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
实际上,这里有自己日子的踪迹,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声音。
诗人竭力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它,搜寻过去的日子。
可是八千多日子却悄无声息的“溜去”了。
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
诗人并没有作抽象的议论,他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把触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那里”,寻那“新鲜的东西”。
(朱自清《诗与感觉》)因此,空灵的时间被形象化了,习已为常的生活画面里透出诗人“独得的秘密” “早上,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步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太阳被人格化了,他象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迈动脚步来了,悄悄地从诗人的身边走过,随着太阳的“挪移”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了”。
接着,诗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逝的流。
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
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时间步伐的节奏越来越快。
诗人用活泼的文字,描写出时间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给人一个活生活的感觉,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
在时间的匆匆里,诗人徘徊,深思而又执拗地追求着。
黑暗的现实和自己的热情相抵触,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为相对照,使诗人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如果说第三节还是以作者一天的具体感受来反映时间的流逝,以个别来反映一般的话,在这里,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各种影象凝聚在一个点上,使时间流逝的情况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蓝色、乳白色的;有动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
诗人看到了,触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追寻自己生命的“游丝般的痕迹”。
诗人随着情绪的飞动,缘情造境,把空灵的时间形象化,又加之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
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诗歌具有音乐美的素质。
格律诗靠格律和韵来体现它的音乐性,自由诗也用分行和韵来保持它的节奏感。
散文诗抛弃了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诗人的内在的情绪的涨落和语言的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亨特认为:“虽是散文,有时也显出节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义上的类型,而取得了‘散文诗’的名义,就是在诗的领域里的一种半节奏的作品”。
(《美学概论》傅东华译)《匆匆》就是这样的“半节奏的作品”。
《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全篇格调统一在“轻俏”上,节奏疏隐绵运,轻快流利。
为谐和情绪的律动,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相同的句式成流线型,一缕情思牵动活跃而又恬静的画面迅速展开,使我仿佛看到时间的流。
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显得轻快流畅。
句法结构单纯,没有多层次的变化,如一条流动的河连续不断,如一条调合的琴,泛着连续的音浪。
它的音乐性不是在字音的抑扬顿挫上着力,而是在句的流畅轻快上取胜,作者并没有刻意雕琢,而只是“随随便便写来,老老实实写来”,用鲜明生动的口语,把诗情不受拘束地表现出来,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自然吻合,使诗达到匀称和谐。
《匆匆》叠字的运用也使它的语言具有节奏美。
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这些叠字的运用,使诗不仅达到视觉的真实性,而且达到听觉的真实性,即一方面状时间流逝之貌,一方面又写出时间迈步之声。
同时,诗人一方面状客观之事,一方面又达主观之情,现实的音响引起诗人情绪的波动,通过语言的音响表现出来,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叠字自然匀称地分布在各句中,以显出它的疏隐绵远的节奏来,这恰合了作者幽微情绪的波动。
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
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
”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
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
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匆匆》结构也十分单纯,十一个问句是情绪消涨的线索。
问而不作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流畅感,也显出诗绪的跳跃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开。
一般诗句为显示情绪的跳跃性,往往别于一般的语言句法结构,不顾语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
散文诗却不然,它基本运用是散文的句式,作者情绪的跳跃一般没有自由诗那样大的跨度。
但它也别于散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形成间隙,凭作者思绪连接。
《匆匆》的问句问而不答,而答意隐含之中,这既可启迪读者想象,引起深思,显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绪的飞快流动,显出诗情跳荡的节奏美来。
十一个字的十句名言名句
经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在自带的九万条词汇中搜索,找到下列十一字的词句供参考: 一条扁担挑泰山──担当不起。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根筷子吃豆腐──全盘弄坏。
一棵大树枯了心──外强中干。
一盆凉水浇头──冷了大半截。
一盘象棋下三天──棋逢敌手。
一群哑巴在一起──指手划脚。
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
一脚踩进陷泥里──不能自拔。
七个和尚一把伞──遮盖不了。
七尺布拦腰剪裁──不三不四。
三个醉汉撒酒疯──闹个不停。
三个钱买个蛤蟆──越看越瘪。
三九天喝凉水──从里凉到外。
三亩竹园出棵笋──独一无二。
三伏天的电扇──忙得团团转。
三分面粉七分水──十分糊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