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我做的读书卡。
格言卡,美句卡,谚语卡,
学习励志铭高一10班1.“世上无,只要肯登攀。
”2.“勤奋是学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当然香郁。
”3.“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遇者千虑,必有一得。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苦自苦寒来。
”7.“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8“人活着就要快乐。
”9.“人行犹可复,岁月难可追。
”11“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灵感。
”1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13.“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4“有志者,事竞成;苦心人,天不负。
”1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6.“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将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17.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18.“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
”19.“生命是不能害羞的,害羞就成不了气候,错过自己的天才,生命因此将是一场浪费。
”20.“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21.“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22.“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2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4.“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7“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8.“向竞争
有关英雄的格言
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发出崇尚廉洁清正的格言警句。
这些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 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飞 注解: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战国] 注解: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 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 注解: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 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
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宋]邵雍 注解: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
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孟子 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
[唐]皮日休 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战国] 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
[汉]刘向 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晋]傅玄 注解: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春秋]管仲 注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注解: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汉]《礼记•大学》 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腾王阁序》 注解: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
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
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
现在任用人,必须以道德品行、学问见识为根本。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则心正行善的好人都会互相勉励继续行善;一旦误用心邪行恶的坏人,那么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朝堂或地方官府。
奖赏那些该奖赏的人并且所奖所赏与其功劳大小相称,那么没有功劳的人自然就会主动退后;惩罚那些该惩罚的人并且所惩所罚与其罪过轻重相当,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引以为戒,感到畏惧。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
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语 注解: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庸人,不如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周武王因为左右有许多实话实说的直臣而兴国安邦,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吭声而亡国杀身。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汉]《淮南子•兵略训》 注解: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注解:官僚士大夫有天下为公之心,然后才能推举天下之贤。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注解: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春秋]《论语•里仁》孔子语 注解: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论语•子路》孔子语 注解: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春秋]《论语•颜渊》 注解:鲁国宰相季康子对社会上刮起的盗窃风感到忧虑,向孔子请教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假如你们这些当官的自己清廉而不贪财,那么就是花钱奖励盗窃,也不会有人去盗窃。
”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 注解:作为一国之主,如果贪奢不明,必会丧国;为人臣者,如果贪欲横生,必致杀身之祸。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 注解:如果循私枉法、贪污纳贿,不仅败坏国法、损害百姓,而且即使丑事未败露,贪贿者内心岂能不常常恐惧
恐惧多了,也有因此得病致死的。
大丈夫怎能因贪财而害及身家性命,使子孙后代总要为此而倍感耻辱呢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
廉耻实伤。
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正谊堂文集》 注解: 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到我的名誉节操;一厘钱,一毫争,都是民脂民膏。
少收一分,老百姓受惠就不止一分;多取一文,我的为人就不值一文。
谁说多吃多占是官吏交际难免的平常小事
要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损害清廉知耻之德。
如果你说这些钱物并非不义之财,那么请你说说它们是怎么得来的
诚信格言如下: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无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P< p> 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P< p> 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23、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2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2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27、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2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P< p> 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3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3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33、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34、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3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3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37、祸莫大于无信——傅玄<\\\/P< p> 38、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39、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持久和平》 40、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1、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42、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43、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4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45、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46、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P< p> 47、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48、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49、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5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1、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
——格言 5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53、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 54、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惠能<\\\/P< p> 55、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 56、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 57、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论语•子路》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论语•为政》 59、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王通《文中子•周公》 60、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61、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
——李大钊<\\\/P< p> 6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6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64、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陈毅 65、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 66、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达芬奇 67、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68、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邵雍《迷悟吟》 69、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康德,德国哲学家)<\\\/P< p> 70、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71、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 7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73、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7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75、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 76、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77、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P< p> 78、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79、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80、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大学》)<\\\/P< p> 勤俭节约的名言和格言 ●成由勤俭破由奢 ●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成物不可损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对偶的宽容格言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出自(唐)韩愈《原毁》。
待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者,当于有过中求无过。
——出自《训俗遗规 · 史搢臣愿体集》。
意思是:对待自己,应当在自以为没有错误中找出缺点;对待别人则反之。
※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出自《养正遗规》卷下。
意思是:对待别人要宽厚,对待自己要简约;要求自己要严,要求别人要宽。
※ 但攻吾过,毋议人非。
——出自《陈确集 · 别集 · 不乱说》。
意思是:只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
※ 但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
——出自(清)王 日卓《今世说》卷二。
意思是:如果每日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妨碍自己走上圣贤的道路上去。
※ 德盛不狎侮。
——出自《尚书 · 旅獒》。
意思是:高尚的人自然自重,也不侮辱别人。
※ 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自《孟子 · 离娄上》。
意思是:人首先都是因为自己不知自爱,而后才被别人看不起。
※ 功业向上攀,官职直下觑。
——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意思是:功绩要向先进的人攀比,职位要向下级的人看齐。
※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
——出自(宋)张 木式《南轩集》。
意思是:巧于谈论别人的人,倒是很少检查自己的。
※ 攻吾过,毋议人非。
——出自《陈确集 · 不乱说》。
意思是: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议论别人的过错。
※ 恭默深思,搜求己过,自然日新月异,到底有受用处。
——出自《陈确集 · 书示仲儿》。
意思是:为人能恭敬而深思,经常检查自己的错误,就会不断进步,这些终究会有用处的。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出自《论语 · 卫灵公》。
意思是:严以律己,宽于待人。
※ 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
——出自(宋)林逋《省心铨要》。
意思是:积累很多的财物,还不如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重要;要想免去祸害,还不如常常检查自己的错误要紧。
※ 归咎于身,刻己自责。
——出自《汉书 · 杜周传》。
意思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 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
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
——出自《十驾斋养新录 · 改过》。
意思是:不犯错误,就是圣贤也做不到。
如果自以为没有错误,那么错误就大了;常常自以为还有很多不足,那么过失就少了。
※ 好责人者,自治必疏。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喜欢责备别人的人,要求自己必然不严格。
※ 化人之心固甚难,自化之心更不易。
化人可以程限之,自化元须有其志。
——出自(唐)吴融《赠广利大师歌》。
意思是:改造别人固然很难,但改造自己更不易。
改造别人只要有个模式就可以了,而自我改造则需要坚强的意志。
※ 祸生于懈惰。
——出自《韩诗外传》。
意思是:一个人懒惰,放松要求自己,便有祸患了。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 · 颜渊》。
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决不能强加于他人。
※ 己先有过,何以正人之过乎
——出自《陈确集 · 雨牖漫笔》。
意思是:自己先有错误,还怎么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呢
※ 检身若不及。
——出自《尚书 · 伊训》。
意思是:检点自己的思想和品行,像来不及似的。
※ 见毁,而反之身者也。
——出自《墨子 · 修身》。
意思是:听到别人诋毁你,应当检查一下自己。
※ 洁己是心豪。
——出自(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意思是: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人,就是智慧过人的人。
※ 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 公平》。
意思是:事情做不好要尽量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埋怨他人和下属。
※ 居心要宽,持身要严。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对待别人要宽厚,对待自己要严格。
※ 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
——出自(唐)郑谷《闲题》。
意思是:人世间谁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呢
所以必须用好镜子来对照自己是美的还是丑的。
※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出自(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意思是:如果担心别人造谣生事,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并且把奸人从身边赶走。
※ 君复自爱,莫为非行。
——出自《古乐府 · 东门行》。
意思是:高尚的人一贯坚持自尊自爱,杜绝不正当的行为。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荀子 · 劝学》。
意思是:君子能够广博地学习知识,每天又能自我检查,所以变得更加聪明,行动也不会有过失。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孟子 · 公孙丑下》。
意思是:君子不因为自己做得不好,就去抱怨天,或者责怪别人。
※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凶。
——出自《墨子 · 非攻》。
意思是:君子不以水为镜子,而以别人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以水为镜能看到自己的面容,而以别人为镜子,便会知道吉凶。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自《论语 · 卫灵公》。
意思是:高尚的人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卑鄙的人喜欢苛求别人。
※ 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出自(清)魏源《默觚下 · 治篇》。
意思是: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 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出自《二程全书 · 伊川 · 易传三》。
意思是:高尚的人遇到行不通的事,一定要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从而加强自我修养。
※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出自(清)张潮《幽梦影》。
意思是:要求自己要象秋风一样严厉,对待别人如春天般的温暖。
※ 貌轻则招辱。
——出自(汉)扬雄《法言 · 修身》。
意思是:容仪举止轻佻就会招来侮辱。
※ 明是非者检人,思忧患者检身。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意思是:公开搬弄是非的人常常盯着别人,深思熟虑忧患的人能约束自身。
※ 莫将闲话当闲话,往往事从闲话生。
——出自(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六(引唐诗)。
意思是:不要把闲话当成无所谓的事,闲话里边常常生出事端来。
※ 木生虫,还自食。
人生事,还自贼。
——出自《文子 · 符言篇》。
意思是:树林生了虫子,必然蚕食了树林的本身。
人做错了事情,必然自己害了自己。
※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犹吾身。
——出自《王文公文集 · 众人》。
意思是: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是无关紧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
※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
——出自《韩诗外传》卷五。
意思是:对己不自欺,对外不欺骗别人。
※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此待己之道也。
——出自(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
意思是:宁可别人对不起自己,也不能使自己对不起别人,这是做人的方法。
※ 平生五字律,头白不贪名。
——出自《陈与义集 · 适远》。
意思是:我的一生始终遵循着一个信条,那就是一辈子不求虚名。
※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出自(唐)韩愈《原毁》。
意思是:要求别人详尽严格,就会使人感到学好太难;对自己要求太少,就会阻碍进步。
※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出自(宋)文天祥《山中感兴》。
意思是:我并非不爱惜青春,但追求行乐并不是我的想法。
※ 去小智而大智明。
——出自《庄子 · 外物》。
意思是:去掉小聪明,就会有更多的聪明才智。
※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出自《孟子 · 尽心下》。
意思是:有些人的毛病就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要去替别人耕田,要求别人的很重,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 · 药言》。
意思是:人不应该自己原谅自己,也不应该叫别人原谅自己。
※ 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出自《尚书 · 伊训》。
意思是:对别人不应求全责备,但却要抓紧检查自己的缺点。
※ 人不自知其过者,不明也。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 · 警训》。
意思是:一个人不能知道自己的错误,这是由于糊涂的缘故。
※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矣。
——出自《薛方山纪述 · 上篇》。
意思是:人不知自重自爱、自立自强,就会招来侮辱。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自《孟子 · 告子下》。
意思是:一个人常常检查自己的错误,然后才能改正;自己觉得心意困惑、思虑阻塞,才能有所发奋创造。
※ 人能反已,则四通八达皆坦途也。
——出自《吕泾黔语录》。
意思是:人能多检查自己的弱点、错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 人心未易知,灯台不自照。
——出自(元)康进之《梁山泊李达负荆杂剧》第三折。
意思是:自己的心不易了解,正象灯光只照别人不照灯台自己那样。
比喻人往往对别人的缺点看得很清楚,但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却不易看出来。
※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
——出自《郭嵩焘日记》卷一。
意思是:人生的不幸,不知道检讨自己的过错,而不知道羞耻的人是大不幸的人。
※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出自《格言联璧 · 接物》。
意思是:别人诽谤自己,与其辩解,倒不如能够宽容他;别人侮辱自己,与其随时提防,倒不如感化对方。
※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出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意思是:放任自己的情绪而违反客观规律,付出再多的劳动也不会有收获。
※ 善恶在于己,己不能故耳,道何狭之有哉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 · 除狭》。
意思是:从善作恶全在自己,搞不好工作是自己的无能,怎么能说道路狭窄呢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出自(明)祝允明《读书笔记》。
意思是:善于观察别人的人要首先观察自己,善于观察自己的人要首先观察自己的心。
※ 善败由己。
——出自《左传 · 僖公二十年》。
意思是: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
※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出自《礼记 · 坊记》。
意思是:有了成绩就称颂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了错误就自己承担责任。
※ 善禁者,先禁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后身。
——出自《意林 · 申鉴》。
意思是:善于执纪的人,是先严格检查自己而后才去检查别人;不善于执纪的人,是先严格要求别人而后才要求自己。
※ 善为人者能自为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 · 贫富》。
意思是:善于为别人着想的人,他自己能设身处地;会管理别人的人,一定能管理好自己。
※ 上下怨天,下不尤人。
——出自《礼纪 · 中庸》。
意思是:不要怨恨上天,也不要责怪别人,要严格要求自己。
※ 稍知自省,便觉一己克治不尽,那有余力责人。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稍微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就觉得自己管好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那里还有工夫去苛求别人呢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
——出自(唐)神秀《偈》。
意思是:人的身和心本来是洁净的,但也有被灰尘沾染,因此要时时擦洗,不要让尘埃沾污。
比喻人应当经常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清除世俗灰尘的污染。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自《老子》。
意思是: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能克服自身的缺点叫做强大。
※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出自《淮南子 · 主术训》。
意思是:圣人对于别人的才能,尽管再小也要用他;对于自己的过失,再小也要及时改正。
※ 士当求进于己,而不可求进于人也。
——出自(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
意思是:要想求得进步,必须依靠自己,而不能依赖别人。
※ 事到全美处,怨我者难开指摘之端;行到至污处,爱我者莫施掩护之法。
——出自《格言联璧 · 悖凶》。
意思是:如果事情做到完美无瑕,使怨恨我的人也挑不到任何毛病;如果行为十分污浊,一贯爱护我的人也无法加以掩饰。
※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
——出自《格言联璧 · 接物》。
意思是:事后对人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这种人要是自己去干那件事,未必能赶上人家的万分之一。
※ 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
——出自《管子 · 君臣》。
意思是:严于律己的人,高尚的品德就树立起来了。
※ 天下无难处之事,只消得两个“如之何”;天下无难处之人,只消得三个“必自反”。
——出自《呻吟语 · 敦伦》。
意思是:只要多动脑筋,天下就没有处理不了的事情;只要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天下就没有不好相处的人。
※ 天下有三检:众人用家检,贤人用国检,圣人用天下检。
——出自(汉)扬雄《法官 · 修身》。
意思是:天下有三种人的检查:普通之人用持家的道理来检查自己,贤良之人用治国的法律来检查自己,高尚之人用天下的公道来检查自己。
※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 · 器量》。
意思是:只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对人宽容;只有自己忠厚老实,才能容纳别人。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只有自己品行端正,才能教育别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人信服。
※ 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出自《淮南子 · 诠言训》。
意思是:还没有听说自己的行为不端,而能去纠正别人的错误。
※ 未有不能自足而能足人者也,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 · 贫富》。
意思是:不能满足自己的,怎能满足别人呢
不能管理自己的,怎能管理好别人呢
※ 畏于己者,不制于彼。
——出自(宋)吕本中《官箴》(引孙思邈语)。
意思是:对待自己能够严格要求,就不会被别人所牵制。
※ 我所不能者,不敢以责人;人所必不能者,不敢以强人。
——出自(清)魏禧《日录里言》。
意思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苛求别人去做;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不要强迫他人去做。
※ 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
——出自《荀子 · 法行》。
意思是:不要自己做不好而埋怨别人,不要等到刑罚降临头上再呼天喊地。
※ 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
——出自(明)吕坤《呻吟语 · 省察》。
意思是: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的言行。
※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出自《易经 · 系辞下》。
意思是:受到小的责备,而能加倍地警惕,这虽小就因祸得福了。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做事不可随心所欲,说话不可信口雌黄。
※ 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出自《昌黎先生集 · 同冠峡》。
意思是:经常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到了生命结束时才算完了。
※ 省躬知任重,宁止冒荣非。
——出自(唐)沈全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意思是:经常反省检查自身,是因为知道自己任重而道远,怎么肯接受徒有虚名的荣誉呢
※ 学者果能严于攻己,又能恕以及物,为仁之道,其在是乎
——出自《朱舜水集 · 恕》。
意思是:学者若能真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体现出仁义了。
※ 一不敬,则私欲万端生焉,害人此为大。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 · 论道篇》。
意思是:对自己稍有不加约束,就会产生许多私心杂念,这是最害人的了。
※ 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
——出自(宋)文天祥《言志》。
意思是:人的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究竟走那条路,全看自己怎么安排。
※ 以言人不善为至戒。
——出自《周元公集》卷七。
意思是:应当把喜欢说人坏话的缺点,当做头等警惕的事情。
※ 以仁安人,以义正己。
——出自《春秋繁露 · 仁义法》。
意思是:用你的爱去温暖别人的心,用正义来严格要求自己。
※ 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出自(清)魏源《默觚 · 治篇》。
意思是:在平时的言行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平时的细小言行来衡量人。
※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意思是: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要求自己,就会少犯错误。
※ 于上深有所望,于下深有所责,其处己则莫不恕也而可乎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 · 论学篇》。
意思是:对上要求很高,对下要求很严,对待自己却很宽,这样怎么能行呢
※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出自《尚书 · 伊训》。
意思是:对待别人不要求全责备,而检讨自身象来不及似的。
※ 怨人不知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得也。
——出自《淮南子 · 缪称训》。
意思是:责备别人不如责备自己,对别人求全责备,不如严格要求自己。
※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出自《礼记 · 中庸》。
意思是:自己地位高,不欺凌地位低的人;自己地位低,不攀附地位高的人。
※ 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实以长己之恶。
——出自《鲁斋先生集》卷八。
意思是:责备自己可以培养美德,苛责别人刚好助长自己的恶行。
※ 责人者必自恕。
——出自(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意思是:苛责别人的人必然宽恕自己。
※ 丈夫立身须自省,知祸知福如形影。
——出自(唐)樊铸《及第后读书院咏物十首上礼部李侍郎》。
意思是:一个人处在世上应当时常检查自己的弱点,应当知道祸与福就象形和影那样紧密相联。
※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出自《礼记 · 中庸》。
意思是:端正自己而不苛求于别人,别人就不会怨恨你。
※ 只是不肯移,非不可移。
——出自《陈确集 · 别集 · 瞽言》。
意思是:说明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多大进步,只是主观上不愿意改造自己,并不是不能改造自己。
※ 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只要经常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天下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 治人不治,反其智。
——出自《孟子 · 离娄上》。
意思是:我管理别人,可是没有管好,那得反问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
※ 治身之节者,惠也。
——出自《管子 · 小称》。
意思是:善于治理自身的人,就会得到好处,这叫做聪明的人。
※ 专治己而不责人者,己必成。
——出自《梅峰语录》卷上。
意思是:只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求全责备于他人,自己一定会得到成功。
※ 专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 · 药言剩稿》。
意思是:一心责备自己,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还可以给别人做出榜样,培养别人的优点;反之,则恰巧滋长自己的骄横的恶习。
※ 自律不严,何以服众
——出自(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怎么能使众人信服呢
※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出自《格言联璧 · 持躬类》。
意思是:除了严于律己,没有可以胜过别人的办法;除了自强不息,没有可以超过别人的办法。
人生箴言 人生信条 座右铭有区别吗
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朋友就好象是你生命中的水,没有他(她)你就无法生存;就好象你生命中的空气,没有他,你就无法呼吸
人生没有朋友,犹如生活没有了太阳。
要有朋友,必须以友谊待人。
与良友为伴,路遥不觉远。
小鸟需要美丽的羽毛衬托。
我不能同时是你的朋友又为你的阿谀奉承者。
没有信任就没有友谊。
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朋友的眼睛是最好的镜子。
朋友的眼睛是最好的镜子。
宁可没有金钱,不可没有朋友。
书籍和朋友,在好不在多。
朋友易失不易得。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纪伯伦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的舒解剂,是我们的压力的流泄口,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犹疑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子的清新剂,我们思想的散发口,也是我们沉思的锻炼和改进。
——杰里米.泰勒,美国政治家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
先生,人应当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别人的友谊。
——塞.约翰逊,英国作家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德国思想家、哲学家最长的友谊最能给人以欢乐。
更何况还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在一起共过很多患难的人,其友谊才称得上牢不可破。
”——西塞罗,古罗马雄辩家、政治家 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高尔基你的敌人和朋友携手合作,才能伤你的心。
敌人大肆诽谤你,朋友赶忙传给你听。
——马克·吐温真正的友谊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劝告,又有使自己接受劝告。
——西塞罗友情为人生之酒。
——杨格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
——爱比克泰德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
——莫罗阿如果朋友是盲人,我就从侧面看他。
——儒贝尔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
——德谟克里特到月亮上去不算太远;我们要走的最大距离还是在我们之间。
——戴高乐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培根对于聪明人来说,劝告是多余的;对于愚昧人来说,劝告是不够的。
——莫里哀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应该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向他人索取。
这种友谊最为可靠。
——修昔底斯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贝多芬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
——哥尔斯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
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泰戈尔如果友谊一旦破坏了,连爱情也不能够再使它恢复。
——《五卷书》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
——萨迪聪明的人们就应该尽上力量去建立友谊,而不应去结仇恨。
——《五卷书》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
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只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
——斯特林堡友谊、活跃和青春的歌声会减轻我们的痛苦。
——空茨凯维支友谊是慷慨、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薄伽丘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
——保罗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
——池田大作妥协对任何友谊都不是坚固的基础。
——泰戈尔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友者,所以相有也。
——荀况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
——荀况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
——《易·系辞》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贾谊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司马迁不知其人,视其友。
——司马迁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贾岛近贤则聪;近愚则聩。
——皮日休百年心如同,谁限河南北
——姚合恩情须学水长流。
——鱼玄机浅近轻浮莫与交。
——贯林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
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
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
——孟郊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人生交结在终始,莫以开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
——李成用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韩愈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周兴嗣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范晔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鲍照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
——王通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
——王梵志 1.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萨迪2.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伊索3.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伊索4.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
——伊索5.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
——伊索6.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
——伊索7.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
——伊索8.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培根9.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
——克雷洛夫10.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罗曼·罗兰11.名声是无味的向日葵,戴着一顶华丽而俗不可耐的金冠;友谊则是鲜润的玫瑰花,褶褶瓣瓣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霍姆斯12.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13.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
——爱默生14.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
——爱默生15.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罗曼·罗兰16.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敬。
——陀思妥耶夫斯基17.友谊的本质在于原谅他人的小错。
——大卫·史多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