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家风家训格言寓意

家风家训格言寓意

时间:2019-05-18 08:08

家风家训的名言有哪些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4、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6、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7、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8、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9、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0、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有何意义

众所周知,好家风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更是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因此,陪树良好家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凝魂聚气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一.好家风是中华名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更多的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古人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汗牛充栋,据统计,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一百二十多种。

自古至今,为世人尊崇而广为流传的有: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庭训、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贵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熹家训》、周怡的《勉谕儿辈》、吴麟征的《家诫要言》、古训《增广贤文》、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三大家书”的《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陈毅《示女儿》诗等等,不一而足,无不体现良好家风关于修身、治家、立世的思想光芒。

细品中国传统家风,其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精髓的聚集,其核心内容归结起来不外乎“五常八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不管是耕读传家、家国天下,还是积德行善、仁孝清廉,好家风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家风是传承道德的重要载体,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二.家风传承务须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有言道:“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各家有各家的传统。

尽管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形成中华优秀道德观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家风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又有彰显家庭本色的鲜明个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传统家风的共性。

孔家严谨治学、杨家满门忠烈、岳家精忠报国等,是世人所熟知、景仰的家风个性。

家风具有时代特点。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风典范:封建社会的家风与民国时期的家风有区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家风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家风会不同。

如:诸葛亮《戒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游《示子孙》“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朱柏庐治家格言》要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留给家人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郭德纲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等等。

既各具特色,又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家风有积极的、先进的、开放的、可以直接保留传承,也有消极的、落后的、封闭的、需要改进改造的。

所以传承家风,应该坚持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运用同志教导我们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做到人为我用、推陈出新。

我们应该礼敬传统,让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耕读孝义、诗书礼法、厚道正直等良好家风薪火相传。

更应与时俱进,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

惟有如此,家风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汇聚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正能量,为改革开放宏业添砖加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推波助澜。

家风家训格言

家风个家族代代相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

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

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

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

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六.修身齐家例:《曾国藩家训》语录八字: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八本: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 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修身十二款: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