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些名言警句是反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在本源上是相同的.无,名天地始; 有,名万物母。
常无,欲观其妙; 常有,欲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请提供几个能体现哲学原理的名言警句。
(多多益善)
关于联系的成语及如下:【脚】:平时没联系,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不解之缘】:缘:缘分。
不可分解的缘分。
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不相闻问】:闻问:通消息,通音讯。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不相问闻】: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穿针引线】: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
比喻从中联系、拉拢。
【此呼彼应】:此:这里。
彼:那里。
这里呼唤,那里响应。
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东鸣西应】:指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贯穿驰骋】:贯穿:穿过,连通;驰骋:骑马奔跑。
能很快地把有联系的事物融会贯通,加以理解。
【贯穿古今】:贯穿:贯通,通达。
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
【贯穿今古】: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
【毫不相干】:指丝毫没有任何联系。
【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
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
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万缕千丝】:千条丝,万条线。
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
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血肉相连】: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
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血肉相联】: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
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摇相应和】:遥:远远地;应:照应。
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摇浚呼相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同“遥相呼应”。
【遥相呼应】:遥:远远地;应:照应。
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遥相应和】:遥:远远地;应:照应。
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音耗不绝】:音耗:音信,消息。
指保持联系,音信不断。
【音与政通】:音:音乐;政:政治。
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
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引线穿针】: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
比喻从中联系、拉拢。
【影不离灯】:影子离不开灯光。
没有灯光就看不到影子。
比喻两者联系紧密。
【由此及彼】:此:这个;彼:那个。
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
【钟响磬鸣】:磬:古代打击乐器。
钟被敲响后,磬就自鸣了。
比喻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这句话等同于联系是普遍的吗
花开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瑞雪兆丰年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凡事预则立,不欲则废
为什么事物会具有普遍联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其中没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庄子为人送葬 , 恰好经过他老朋友惠施的坟基。
他默立一阵 , 然后凄然地对身旁的人说: 过去有一位郢都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抹立一层薄薄的白粉 , 薄得像苍蝇翅膀。
他对面主占着一个名叫匠石的人 , 挥动一柄锋利的大斧 ,大吼一声 , 对准郢都人的鼻子一阵风地劈将过去。
白光闪过 , 薄薄的白粉全被劈尽 ,而鼻子一毫未伤。
那郢人站着纹丝不动 ,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有这般绝技, 就把匠石召去 , 要他表演一番。
匠石回答 : 我倒是使用斧头 , 可是我的那位鼻子抹石灰的搭挡死去很久了啊。
唉 , 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 , 我也失去了自己的搭档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啊 !唯物辩证法认为 ,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匠石 运斤成风 的绝技甚奇 , 但那个鼻尖抹粉的郢人能够纹丝不动 , 面不改色 , 则更奇。
尚若没有他们俩的密切配舍 ,则这场好戏肯定难以演成。
牡丹虽好 , 还得有绿叶扶持。
这则故事启示我们 : 无论干什么事情 , 除了研究其本身外 , 还要看到与之联系的其他方面 ; 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 , 不能忽视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
海中的墨鱼在遇到敌害而逃避不及时 , 便从体内排出乌黑的 墨汁 。
墨汁 在水中迅速扩散 , 把对方搞得晕头转向 ,墨鱼从而溜之大吉。
然而渔人见墨汁而撤网 , 墨鱼只得乖乖就擒。
人们据此以 墨鱼吐汁 喻指设下机巧反被机巧所害。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
周围的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墨鱼吐汁 启示我们 ,联系是客观的 ,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 事物联系的形式和作用是多样的 ,要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 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 要具体分析周围事物对自身的影响 , 既防范近处事物的威胁 ,也防范远处事物的威胁 ,趋利进害 , 克服顾前不顾后的错误偏向。
事物联系发展三大规律是什么,什么事物发展的五大范畴,他们的内容是什么
三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包含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发展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一分为二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有关事物普遍联系的寓言成语
爱着你们的母亲,都有像老师一样的感受,那么,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我以为世界是个没有爱心的世界,当看到街上的乞丐在要饭时,许多人路过,却从不掏钱给乞丐,我真令乞丐感到伤心!回家之后我问父母,父母回答:“那些乞丐明明可以自己工作,却不去工作,专靠别人施舍过日子.大家都是因为让他养成自食其力的习惯,就不给他钱!“我明白了世界还有这种爱! 当看见电视上的小朋友没有钱读书,更没有钱吃“肯得基”“麦当劳”等,我们各地的人们都在捐钱.可还是有人没有上学.如果每人把吃“肯得基”“麦当劳”的钱,抽烟的钱,买化妆品的钱都捐出去,那么大多数人都能上学了!但看到人们这么努力的捐钱,我又明白了世界上的一种爱! 当看见父母教育子女时,我明白了一种爱,那就是父爱和母爱.当看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