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
1.以家为家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传承中华美德的古诗。
你好尊师重教亘古不变 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浇灌,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吕氏春秋·劝学》中讲道:“疾学在于尊师.”戊戌四君子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也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贵于尊师.”《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 满意请采纳
求家风文章一篇
给你举几个例子吧,希望对你有用家风是一个家族主要精神、作风、品质的体现,是历经多代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精神产品.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家族的主要成员应当成为良好家风的创建者、传承者、发展者,使良好家风,历久弥新,继往开来.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好的家风和不好的家风都会影响到后代.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著名翻译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于言教,更注重于身教.他在1962年给傅敏的信中说:“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我对青年人、对自己的要求,除了吃苦(肉体上,物质上的吃苦)以外,从不比党对党团员的要求低;这是你知道的.但愿我们大家都来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而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三是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家风家规作文之一“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道“家风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风?”这些问题,很多人就会傻眼了.不用担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谈谈家风.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一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这个坏名声会一下子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没有人愿意和这家人交往,这时候再想改,就来不及了.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家风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家就是人民的家,这家风就更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纪守法,互帮互助,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是物资上的丰富.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它的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风气决定了它的衰与胜,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强国.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