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读书格言弟子规

读书格言弟子规

时间:2018-12-02 01:53

关于弟子规的名言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巜弟子规》中关于善的名言

孟宗泣竹“孟宗泣竹”,孟宗哭竹生笋是二十四孝故事之十六晋孟宗,少丧父。

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

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

食毕,病愈。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后人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孟宗泣竹”是说母亲冬天生病要吃竹笋,孟宗到竹林里去找,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冬天长出了许多竹笋。

所以是赞颂孝德的~~~~黄香温席从前,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人们想,这样孝敬父亲的人,一定很爱自己的国家。

黄香果然没让大家失望,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在黄香的领导下,家乡的日子越过越好。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望采纳谢谢

弟子规总叙:读书法 有三到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不耻下问)

看《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好个人行为的指是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儿童如何做人做事的书籍。

《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 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进行了高度概括。

通过浅读,使我意识到《弟子规》不仅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好教材,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对我们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的内容有相同之处。

《弟子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身养性、尊老爱幼。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注重个人的形象,也就是维护集体的形象。

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与单位同志团结友爱。

《弟子规》所体现的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规律,是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

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思想的根。

我们学习《弟子规》,目的是要扎好中国文化的根。

弟子规 经典语句

1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2凡出言,信为先。

事非宜,勿轻诺。

3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4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5不如人,当自勉。

人所服,非言大。

6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7勿自暴,勿自弃。

不如人,当自励。

8借人物,及时换。

后有急,借不难。

关于诚信、孝敬、立志、读书的名言警句

关于诚信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

——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

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

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

——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关于孝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对父母不孝敬。

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立志 0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0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0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0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0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幺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0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0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幺不同呢

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幺

没有什幺,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幺

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2、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关于父母的谚语和名言

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子不知恩。

—— 谚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知报娘恩。

—— 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谚语 德行与技艺,是子孙最美的产业。

—— 谚语 赐子千金,不如赐子一艺。

—— 谚语 入田观察,从小看大。

—— 谚语 言教不如身教。

—— 谚语 娇生惯养,没有好儿郎。

—— 谚语 月里婴儿娘引坏。

—— 谚语 孩子不好慢慢教,哪有挖井只一锹。

—— 谚语 树杈不修要长歪,子女不教难成材。

—— 谚语 老受夸奖的孩子,最容易放任自流。

—— 谚语 教子光说好,后患少不了。

—— 谚语 树小扶直易,树大扳伸难。

—— 谚语 牛要耕,马要骑,孩子不教就调皮。

—— 谚语 新衣裙头次就要洗净,人从小就要品行端正。

(维吾尔族) —— 谚语 人从小时教,马从驹时训。

(蒙古族) —— 谚语 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

(维吾尔族) —— 谚语 ,得过且过成大祸。

—— 谚语 人不教不懂,钟不敲不鸣,树不修不长,娃不管不成。

—— 谚语 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 谚语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对父母不孝敬。

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养儿方知父母恩 可怜天下父母心 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母亲的心是女儿的天堂.——柯罗里 3,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 4,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 半分.——华兹华斯 5,母亲犹如光辉灿烂的朝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莫泊桑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