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工业工程(IE)的你是怎样规划你的职业
衡量部项工作做得好坏的很多,但最终看它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是否真到推动作用,见到积极成效。
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强弱。
因此,必须强化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首要地位,努力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才能适应时代的呼唤,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稳定、健康发展保好驾、护好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官兵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水准和行为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思想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想退路”的多了。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一步调整了个人利益关系。
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军人转业、退伍安置政策的逐步调整,公务员制度的落实,机构精减裁员,军人“二次就业”与前几年相比风险性加大,无形中增强了官兵的危机意识。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防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促使一部分干部产生了“晚走不如早走”的思想。
二是“热门知识”升温。
由于消防专业属于边缘性学科,消防官兵一旦退出现役,这一技之长可能会成为无用之长。
这使得一些官兵对钻研消防业务的热情降低,产生了“习武冷”现象。
在地方“上岗靠竞争,立业靠才干,发展凭本事”的思潮感染下,官兵提高自身素质的呼声很高,行动也很快,主要表现在“实用技术热”、“文凭热”和“经商热”等方面。
有的官兵参加部队院校和地方党校大专班函授学习,甚至自费到地方大学进修。
还有个别官兵“身在警营,心在市场”,利用节假日和探亲、访友等时间,或自己下海,或为亲友出谋划策,以不同的方式圆“经商梦”。
求知热问题的存在,对部队的日常管理和战备值勤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是吃苦奉献精神差了。
公安消防部队的官兵多驻在大中城市,营区外就是花花世界,营区内则是单调冷清。
大环境的笼罩,使等价交换、权钱交易、讲究实惠等物质利益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消防部队作为执法部门,直接和社会方方面面打交道,各种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官兵的思想。
内外的反差,引起一些官兵的思维方式、服役态度、生活追求、道德情操等发生变化,由过去重个人进步,转到重物质利益上来。
随之出现一些干部在进退、走留问题上易受物质利益驱动,一些战士的思想上也打上了物质利益观念的烙印,从而影响了官兵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在新形势下,人的思想构成并非过去“好与坏”、“公与私”那样简单了,官兵思想教育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搞几次奉献、组织几次活动就解决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不能离开市场经济去空讲政治教育,只能利用市场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拓展教育视野,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益。
其关键是要对健康的予以肯定,不健康的予以引导和教育,这就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更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消防官兵在灯红酒绿面前一尘不染,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官兵头脑。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官兵接受和理解改革开放的科学依据。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军人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就要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来看待利益调整,要有“宁可个人受损失,也要保证国家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的宽阔胸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官兵抵御腐朽文化思想侵蚀,树立正确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自觉做到拒腐防变,安心服役的有力武器。
因此,要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落实到每个官兵身上,并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官兵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是大力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
干部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他们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关系到部队建设大局。
因此,抓队伍建设必须从打牢干部的思想基础入手,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通过对干部的强化教育,使官兵懂得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勇于牺牲和奉献当作生活的主旋律,激发干部热爱消防事业、献身消防事业,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苦练本领,叫响“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口号,时时刻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发扬优良传统,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官兵的“后拉力”。
在抓好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把改善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作为新形势下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想官兵所想,急官兵所急,在部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集中财力和物力,解决实际问题,真心实意为官兵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为此,首先要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领导要经常找干部们谈心,了解他们存在的实际困难,如住房、家属工作、子女入学、入托等,最大限度地给予解决;对于战士,在努力改善伙食条件、住宿条件、值勤条件的同时,注意改善文化娱乐条件,以丰富健康的文体活动满足战士的需要。
其次要重视解决官兵求知成才的热点问题。
常言道:“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
”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存在再就业问题。
针对地方经济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部队要充分发挥“大学校”的作用,让官兵在服役期内尽量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支持干部的在职学习,加强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减轻官兵再就业的危机感。
食品企业十大排名以及企业历史
答:08年食品饮料行业十大失意企业 来源: 日期:2008-12-29 08年真可谓多事之年,大自然天摇地动,经济界更是风雨变幻;国内的企业风起潮涌,彼起彼落.我们在赞誉明星企业的光彩四溢,更应反省一下那些落寞或遭受磨难的企业.年终盘点,笔者评定08年食品饮料行业十大失意企业. 一、三鹿 三鹿被立为首位,可算是名至所归.三鹿企业面临破产,价值一百五十的品牌价值瞬间化为乌有.企业董事长锒铛入狱.真是惨到了极点. 三聚氢氨事件的爆发,是行业潜规则的毒瘤对企业的伤害.三鹿集团首当其冲,成了替罪养.国内的几大乳品企业,是当地富民政策的原动力.企业的背后有大批的奶农依赖其生存.而企业受政府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企业---政府—奶农之间的利益链条,是三聚氢氨事件的根源.乳品企业欲从根本上杜绝奶源的质量问题势必实现奶牛养殖结约化管理.那就意味着大批散养奶农的消亡.对当地政府而言,富民政策得重新调整思路.
写给吴仁宝的一封信
吴仁宝爷爷:您好
自从在电视中看了您的先进事迹后,心中对您充满了敬佩。
“没有老书记,就没有华西村”,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您为了华西村的建设,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华西村的父老乡亲们都住上了高楼、别墅,开上了高级轿车,可您一日三餐还是那么简单,住的还是70年代的旧房子,您的老伴还骑着三轮车去卖自己纺的线。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以后才能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尽一份力。
企业文化的经典语录
(一),企业是人,文化是魂。
小企业经营靠感情,中企业经营靠制度,而大企业经营靠文化。
但是企业的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意味着企业文化从还是小企业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形成了。
人生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解决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同样企业文化也必须解决企业经营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使命)
我要去到哪里(愿景)
我如何去,我遵循并提倡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价值观)
一般愿景是指要业做成什么样子,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企业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梦想。
愿景就是告诉别人我的目标是成为什么样的企业,给公司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比如说阿里巴巴的愿景,有一条就是活过102年,横跨三个世纪,这就成了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愿景之一。
可以看出愿景是一个企业相对长远的目标,它引导企业为这样的目标去奋斗、去努力。
而使命就是告诉别人我是干什么的
公司到底做什么事情,代表公司主要的业务内容。
还是以阿里巴巴为例,它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其核心业务也就是建设一个交易平台。
促进买方和卖方之间公平公正的交易,把生意变得简单和轻松。
企业使命,往往是一个企业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确定性、必须坚守的核心理念。
价值观是公司规定的行为准则,就是我们做事情要遵循的原则、原理、规则。
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企业愿景和使命,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做人、做事、做产品,包括做服务的标准。
这就要求企业团队必须遵守共同价值。
价值
关于食品安全的小故事
2006年岁末的食品市场是不平静的。
过去不久的毒大米、毒奶粉、石蜡油等事件还余音绕梁,苏丹红、等致癌物又掀起阵阵浊浪。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之下,苏丹红、等这些过去不为人知的名词,成了如今人们谈论的焦点。
由于公众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在物质极丰富的今天,人们却陷入了不知吃什么才安全的恐慌。
据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平时购买食品时是否担心安全问题,80.7%受访市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担心。
然而,这种“恐慌”有必要吗
这种认识正确吗
要避免“有毒”食品,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食品安全: 指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 陈君石教授 -2006年6月,北京发生因食用福寿螺感染事件,共计131人染病。
-2006年9月,上海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300多人中毒入院。
-2006年11月12日开始,大批“红心鸭蛋”被查出含有苏丹红Ⅳ号,致癌物苏丹红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2006年11月17日,大闸蟹、多宝鱼、桂鱼等便纷纷被爆出含致癌物以及违禁抗生素。
食品安全 有一说一 食品安全——被夸大的危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食品关系到每个人切身的健康,其安全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然而,屡屡发生的、频频曝光的、接二连三的食品中毒事件……以致“我们还能吃什么
”成了当下媒体上最为常见的一句诘问。
言下之意,是目前已经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
然而,这种认识真的就正确吗
“这是媒体炒作之下,公众的一种不理智的心态
”面对“我们还能吃什么”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实际上,在包括陈君石院士在内的众多食品安全专家看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如某些媒体报道的那般可怕—— 首先,我们在面对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太过敏感。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各类食品的花色、品种、品质、口感、营养和保存均有重要作用。
食品工业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是不可想象的。
以防腐剂山梨酸和为例,二者都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对人体无害。
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产自新疆的香甜的葡萄干,才能在到达北京百姓口中的时候,依然新鲜如初。
其次,在当今社会中,追求食品的“零风险”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存在着食品安全威胁:含有致癌的苯并芘、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香烟的毒害也决不逊于苏丹红……除非生活在真空中,否则我们的身体总会受到不良物质的攻击。
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自己的食品绝对安全,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此惶惶不可终日。
今天比“昨天”更加安全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的曝光,说明我们的监管制度更加完善,检测手段更加先进了。
陈君石院士说:“事实上,从20多年来卫生部每年进行的大规模全国市场抽检结果看,我们的食品合格率从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了90%,连酱油的合格率都在80%以上,进步是不小的。
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有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也合情合理。
” 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合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四个方面入手,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和控制食品污染提供关键技术手段。
陈君石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过去工商执法人员检查“问题食品”,大多靠目测、鼻嗅等感观鉴别和经验判断,局限性很大。
科技人员在建立和完善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发明了快速检测试剂盒、食品检测车等设备,让执法人员底气倍增。
目前,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配备了食品检测车,20分钟即可测出蔬菜农药残留、30分钟就能检出甲醛,还能监控吊白块、双氧水、亚硝酸钠等违禁添加剂,共涉及10多个种类210多个产品,一上午可以对数家超市进行抽检。
“提高检测水平,是我们工作的一大重点。
”陈君石说,通过攻关,现在他们开发的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农药、兽药残留,霉菌,天然毒素和病原微生物,一个样品就能检查150多种农药残留。
禽流感、新城疫快速检测试剂盒将过去2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到4个小时,而且结果非常牢靠。
在防控禽流感的过程中,这些技术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
快速食品安全检测箱甚至登上了神舟飞船,用于检测太空食品。
因此,面对目前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和重视,但媒体和公众都应“有一说一”,不要见风就是雨,夸大其词,老百姓更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理智面对。
学会3招 认真防范 当然,食品营养专家也指出,理智面对绝不是当防不防,在享受美味佳肴、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破解食品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不受“有毒”食品的侵害。
食品营养专家为我们总结出防范有毒食品损害健康的3大招数。
第一招 饮食多样化 如果我们冷静地看待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就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要对人体造成危害,都是以一定的摄入量为前提的。
以苏丹红为例,在卫生部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中指出,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是一个人可能摄入剂量的10万~100万倍,一个人要吃1200个“红心鸭蛋”才有可能导致危害。
也就是说,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致癌危险性不大。
当然,苏丹红可在人体内蓄积,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
陈君石院士指出,食品中含有有毒成分,并不等于食品就是有毒的。
一种食物的成分是否对人体有害,关键看摄入量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再好的食盐一次吃多了一样会中毒;就连毫无节制地大量喝水,也会造成“水中毒”。
反观各种“有毒”的添加剂或残留物,特别是各种香精、色素、防腐剂,除个别已经淘汰的品种外,绝大多数在常规剂量下都是安全的。
就连臭名昭著的瘦肉精、孔雀石绿,除非长期大量摄入,均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专家还指出,不吃一切看起来“危险”的食品,这种行为同样危险。
因为这种对食物安全的恐慌,有可能带来膳食营养质量的下降。
有些人因为害怕农药不敢吃绿叶蔬菜,因为害怕苏丹红不敢吃蛋类,因为害怕抗生素不敢喝牛奶……而这些食品正是人体营养素最重要的来源。
长期营养不均衡给人体带来的风险,超过偶尔吃一个含有苏丹红的鸭蛋。
可见,对于老百姓来说,破解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就是树立饮食多样化原则。
丰富食品的种类,自然会减少单种食物的摄入量,在安全剂量下,身体的安全防线就不会被突破。
总之,什么都吃、什么都不要多吃,不但可以做到营养均衡,也能有效避免“危险”食品带来的侵害。
第二招 购物看标识 对于食品安全,国家其实早已在着手构建一个监管体系,对于检验、认证合格的,食品包装上就会印制相关的标识。
作为老百姓,我们只需要认识它们并留心看食品的保质期就可以了。
1. QS标志 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食品安全)的缩写。
拥有此种标识,表示该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经过了国家的审查,食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所有QS号码均由12位数字组成,消费者可上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将QS码输入,看是否和企业产品相对应,可以立即辨别真假。
2. 无公害农产品 拥有此种标识,说明这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化学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
它可以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
3.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并非简单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选购时要注意,只有包装上同时带有右侧图标和以“LB”开头的编号才称得上真正的绿色食品,否则便是假冒的。
4.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这一名词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
当然,拥有这些标识的产品,通常都是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现在,在食品加工的各行各业都已形成了一些叫得响的品牌。
面对来之不易的取得百姓信任的品牌,企业自然倍加珍惜,从而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
同时,这些大企业还随时接受着国家和消费者的监督。
因此,相信、购买品牌食品,食品安全较有保障。
食品从生产者手中要进入千家万户,还要经过一道环节,那就是零售商。
相对传统的菜市场而言,大型连锁超市会将食品质量安全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注重自律。
同时,超市的统一经营也为统一管理、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监管提供了可能,新闻媒体的随时关注,使超市的行为随时都“摊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的监督,这也为食品安全增加一层保障。
第三招 学会9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