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全国各大名校校训格言

全国各大名校校训格言

时间:2019-12-12 20:54

中国及世界各大高校的校训

中国各大高校校训集 清华大学校训:不息,厚德载物。

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

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翼。

浙江大学校训:求是 创新 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四川大学校训:精韧不怠,日进有功。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同济大学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兰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自强为新。

中国农业大学校训:博大精深 中南大学校训:敬业,勤奋,求实,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北京理工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华南理工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华中农业大学校训:团结,勤俭,求是,奋进。

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石油大学校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训:勤奋,求实。

中国医科大学校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温州大学校训:自强勤奋 唯实创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团结,简朴,唯实,创新。

广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北京邮电大学校训:团结,勤奋,严谨,创新。

南京理工大学校训: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中国矿业大学校训:勤奋,求实,进取,奉献。

华中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南京农业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至人至德。

西北大学校训:诚朴,公勤。

湘潭大学校训: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 甘肃农业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世界名校校训 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 牛津大学:主照亮我 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斯坦佛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 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 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伯克利加州大学:让这里光芒闪耀 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新南威尔士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 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澳大利亚国家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

中国十大名校校训?

1 清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地势坤,君子以载物”2 “思想自由、并包”3 校训“求是创新”4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5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6 “,切问而近思”7 “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8 “明德厚学,求是创新”9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10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请问中国各大著名高校的校训是什么

国外著名大学的校训又是什么呢

1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 北京大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3 浙江大学 求实创新4 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 南京大学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6 武汉大学 自强弘毅求实拓新7 华中科技大学 团结、务实、创新、进取8 上海交通大学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9 吉林大学 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10 中国人民大学 实事求是11 南开大学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12 西安交通大学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3 中国科技大学 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14 中山大学 广东 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15 中南大学 湖南 敬业 勤奋 求实 创新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规格严格,工夫到家17 四川大学 重德,博学,务实,尚美18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9 天津大学 天津 实事求是20 山东大学 山东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21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公、诚、勇、毅22 同济大学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23 东南大学 江苏 止於至善24 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26 重庆大学 重庆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27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28 东北大学 辽宁 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29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30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31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博大精深32 兰州大学 甘肃 勤奋、求实、进取33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34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求实、勤奋35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大工至善 大学至真36 湖南大学 湖南 博学睿思,勤勉致知37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38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厚德博学敬业乐群3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团结友爱40 西北大学 陕西 公诚勤朴41 石油大学 北京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42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勤奋求实,进去献身43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博雅 笃行 自强 创新44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学风严谨 崇尚实践45 云南大学 云南 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 为国求贤46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47 上海大学 上海 自强不息48 河海大学 江苏 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49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知 行50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5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52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勤勉严谨 求实创新 献身教育 团结奋进53 东华大学 上海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54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团结、严谨、求实、创新55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56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忠恕任事57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58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团结、求实、文明、创新5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团结、俭朴、唯实、创新60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团结、献身、求是、创新“61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62 郑州大学 河南 团结勤奋 求实进取63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经世济国64 苏州大学 江苏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65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6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 团结、勤奋、求实、进取67 暨南大学 广东 忠信笃敬68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校训69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严谨、勤俭、求实、开拓70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博学济世71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团结勤俭求是奋进72 河南大学 河南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73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自我激励 发挥优势 团结拼搏 争创一流74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75 安徽大学 安徽 至诚·至坚·博学·笃行76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77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78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博学笃行 厚德重法79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厚德积学 励志敦行80 辽宁大学 辽宁 明德精学 笃行致强81 西南师范大学 重庆 团结、树人、唯实、求精82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83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84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爱国敬业 艰苦奋斗 团结拼搏 求实创新85 新疆大学 新疆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86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养清松正气,法竹梅风骨8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诚信、博学、求索、笃行88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厚德博学,为人师表89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勤奋、仁爱、求实、创新90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91 河北大学 河北 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92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爱国拼搏求实创新93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94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敬教、乐学、育人、报国95 燕山大学 河北 博学,厚德,求是96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校训97 延边大学 吉林 立志、勤奋、团结、创新9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博文明理,厚德济世99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100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求中国各大名校校训.......

1、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2、杜尔大学 Drew University Freely have you received; freely give 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3\\\\ 夏威夷大学 University of Hawaii 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 人性超越国界\\\/人性超越种族 4、斯坦佛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斯坦福 :让自由之风吹拂心灵 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句话可追溯于新约圣经的约翰福音第八章32节“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英文是: “And ye (you)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King James version)。

6、利哈伊大学 Lehigh University Man, the servant and interpreter of nature 人类是大自然的理解者和仆人 或:理解自然;服务自然 7、北达科他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Intelligence, the Basis of Civilization 才智是文明的基础 8、麻省理工学院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nd and Hand 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这真是工程院校的校训。

反映了MIT的创建者的办学理想 - 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有它的实践意义。

9、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rength through Truth 力量借助于真理 10、康涅狄克大学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 也是康州的州训,它反映了当初北美的殖民者的信念:上帝(He) ,把他们从英格兰迁移(transplant) 到北美大陆,会继续帮助他们,供给(sustain) 他们。

用一个长句子表达这句话,可以是:“God, who transplants us, sustain us.” Or “God, who the colonists believed had Transplanted them from England to the New World, where he continued to sustain them.” 11、佩斯大学 Pace University Opportunity 机遇 12、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13、艾莫利大学 Emory University The prudent heart will possess knowledge 聪明人的心得知识 美国是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很多学校的校训都跟基督教的信仰有关,或是摘自圣经中的某段内容。

Emory University也不例外。

这句校训是摘自于旧约圣经的箴言第十八章15节。

全句是 “聪明人的心得知识.智慧人的耳求知识” 英文是“The heart of the prudent getteth knowledge; and the ear of the wise seeketh knowledge. ” (King James version) 。

这句话是1890年被Emory University引为 校训。

14、爱荷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Science with Practice 科学与实践相结合 15、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Whatsoever Things Are True凡事求真这句校训是摘自于新约圣经的腓利比书第四章8节。

全句是“Finally, brethren, whatsoever things are true, whatsoever things are honest, whatsoever things are lovely, whatsoever things are of good report; if there be any virtue, and if there be any praise, think on these things” 中文意思是:“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 腓利比书是在公元一世纪,在罗马帝国殖民统治时期,圣使徒保罗写给腓利比教会基督徒的勉励。

16、费尔菲尔德大学 Fairfield University Through Faith to the Fullness of Truth 凭借信心到达真理的丰盛17、瓦尔帕莱索大学 Valparaiso University In Thy Light We See Light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明这句校训是摘自于旧约圣经的诗篇第三十六篇9节“For with thee is the fountain of life: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 (King James version) 中文意思是:“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

”18、美国天主教大学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God Is My Light上帝是我的光明 19、剑桥大学 Cambridge University 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20、牛津大学 Oxford University 上帝乃知识之神。

原文为拉丁文“Dominus Illuminatio Mea”。

英译为“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Fiat Lux Let There Be Light

中国各高校的校训的来历及含义?

校训的精神大学以精神为最上。

有精神气象,自有人才。

大学校训反映出的大学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更是近代以来中国一个多世纪风云变迁的生动写照。

1.“德”“学”“行”“实”“新”“济世”“强”“真善美”“诚朴勤仁”9个关键词最常被提及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从多个维度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

统计发现,“德”“学”“行”“实”“新”“济世”“强”“真善美”“诚朴勤仁”9个关键词在中国“211工程”高校校训中最常被提及。

在这些关键词中,“学”的出现频次最高,为56次;其次为“德”,出现35次;再次为“实”“诚朴勤仁”“行”“新”。

“学”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和立校之本,高校以“学”为“业”,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恪尽职守、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更生发出大学在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最高层次价值中的责任担当。

“德”是“以德为先”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既在个体层面融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友善”元素,又在社会层面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

此外,“真善美”“诚朴勤仁”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为人准则交相呼应,“济世”“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时代要求不谋而合。

这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尊重与遵循,也显示出大学校训与时代主旋律之间的互通共融。

2.“学”“德”是“211工程”高校校训体现的最鲜明特征从统计的数据中发现,“211工程”高校校训体现的精神以“学”“德”为最鲜明特征:“学”是通向“德”的基础,“德”是“学”的内在体现,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中国大学培育大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学”是中国大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学”体现了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功能,不仅是大学广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方式,还包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学习,即学的风尚、学的态度、学的方法。

“厚学”是统计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体现了国家、社会、学校、师生对教育的重视。

倡导学习风气是社会的责任,提供学习环境是学校的使命,求学治学是师生的本分,三位一体,相辅相成。

“勤学”“笃学”“励学”等关键词反映了大学对师生学习态度的要求,典型的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博学”“精学”是大学对师生学习方法的要求,众多“211工程”高校将“博学”和“精学”作为校训: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辽宁大学校训“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博学”与“精学”相结合,体现了当代知识经济浪潮中,中国大学育人理念的题中之义。

“德”是中国大学精神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德”从育人的角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崇德”“明德”“立德”。

“崇德”是“明德”“立德”的前提,社会尚“德”,学校崇“德”,师生才能在求“德”上达成共识。

东华大学的“崇德博学,励志尚实”,北京化工大学的“宏德博学,化育天工”即是此意。

“明德”意即明晓美德的内容,只有认识了“德”的内涵,才有“立德”的方向,如福州大学的“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立德”是“崇德”“明德”的最终目标,“德”作为一种信念,融入每个人的言行中,成为人们的精神底蕴,才能说完成了“立德”的要求,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研究发现,“211工程”高校校训凝聚的精神与价值多样统一,除为“学”修“德”以外,还包含“真善美”“诚朴勤仁”“济世”“强”等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的契合度。

内容的三大特色运用内容分析、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方法,对“211工程”高校的校训进行定性研究,发现这些校训具有明显的特色,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气息,表现出趋同的共性与特质的个性。

区域特色中国疆土广阔,不同的地域水陆位置、气候风土有显著差异,一方水土不仅养育了一方人民,也造就了一方的教育理念。

“学”“德”“行”构成我国七大地理区域大学校训共同的主线。

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211工程”高校校训涉及到“学”的高校占本地区的比例分别为45.2%、50%、40%、54.5%、54.5%、53.8%;涉及到“德”的高校占本地区比例分别为29%、30%、20%、45.5%、36.4%、38.5%。

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211工程”高校校训涉及到“行”的高校占本地区的比例分别为19.4%、30%、27.3%、30.8%。

华南地区“211工程”高校6所中,涉及到“学”“行”的高校分别有4所。

在其他关键词中,不同区域各有侧重。

华北地区有32.3%的大学校训中包括了“实”;华东地区有23.3%的大学校训涉及到“新”,华南地区的6所高校大学校训中有2所涉及到“新”;西南地区大学校训涉及“诚朴勤仁”的高校占比为40%,西北地区则为30.8%;华中地区的大学校训涉及到“济世”的占比为36.4%;东北地区的大学校训涉及到“强”的高校占比为27.3%。

从区域特色来看,华北地区重“实”,东南部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重“新”,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重“诚朴勤仁”,华中地区重“济世”,东北地区重“强”。

历史特色按照校龄来划分,112所“211工程”高校的建校时长主要集中在51至100年(共有77所,占比68.8%),其次是100年以上(共有23所,占比20.5%),50年以下最少(共有12所,占比10.7%)。

华北地区的“211工程”高校历史都在50年以上。

百年以上的“211工程”高校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共有10所,其次华北有5所,西北3所,西南4所,华南、东北各1所。

按照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节点来划分,前后成立的“211工程”高校数量基本相当,后来成立的有58所,占比51.8%,以前成立的有54所,占比48.2%。

“学”是不同校龄的“211工程”高校的校训的共同特点,在23所百年老校中,有8所大学校训涉及到“学”,在77所校龄在50至100年之间的“211工程”高校中,校训涉及“学”的占比为53.2%,校龄在50年以下的“211工程”高校校训涉及到“学”的有7所。

有的历史名校的校训,是历史人物制定的,如有89年历史的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所撰,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不同大学所经历的时代不同、所沉淀的历史底蕴不同,校训所呈现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

校龄在百年以上的大学,即在清末成立的大学,校训有30.4%涉及到“诚朴勤仁”。

对校龄在50至100年之间的大学按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间节点进行进一步划分,发现此前成立的大学有31所,“新”字出现频率仅次于“学”,为35.4%,“德”排在第五位,占比25.8%;此后成立的大学有46所,“德”字出现频率仅次于“学”,占比37.0%,“新”排在第五位,占比17.4%。

校龄在50年以下的“211工程”高校的校训中“新”字出现的频率为25%,改革开放后成立的高校对“新”的重视程度又有提升。

自身特色研究发现,大学自身的学科倾向、师资配备与该高校校训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从院校类别看,专门类的大学在校训中注重体现学科特色,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养青松之正气,法竹梅之风骨”,大连海事大学的“学汇百川,德济四海”,上海财经大学的“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等。

从生师比看,在可以统计到准确数据的87所“211工程”高校中,生师比最集中的区间是11至20,共有66所大学,其校训以“学”为主,占48.5%,其次为“实”“新”,占比皆为25.8%;次集中的区间是21至30,共有13所,其校训以“德”为主,占比61.5%,其次为“学”,占比为46.2%,再次为“行”,占比22.7%,涉及到“新”的学校只有一所。

践行与传承200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一文中对大学校训作了这样的概括:“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

”校训的订立遵循本校的风格特色与历史传统,是大学文化精神、制度精神和理想主义精神的抽象表达。

例如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蕴含着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的精神气质,反映出北京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担负着民族复兴的愿景,与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传统。

大学校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育人效果。

校训中蕴含的大学文化基因通过入学教育、持续育人、终生影响的链条一以贯之地渗入学生的内在世界,塑造其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学生早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对校训所凝聚的大学精神产生共鸣。

大学的精神气质在校风学风、历史传统、名师校友、基础设施等诸多外显标志中得以凸显,在社会上形成特定声望。

学生对既定大学的选择蕴含着对其精神的接受与认同,校训在学生与学校达成共识、产生共鸣的良好开端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学生入学后,首先通过入学教育感受校训所凝聚的大学精神,先于专业教育建立起对整个大学的亲切感和价值认同。

以北京大学为例,学校史知校情是入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观校史馆,学生感知到北大校情与中国命运同兴同衰的水乳交融,进而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所包蕴的北大精神产生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认同。

学生在校期间,校训以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外显的物化标志实现持续育人目标。

校训包蕴的内在精神具有导向作用,精神价值转化为强烈的实践动机,推动更多学生在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的召引下奋发有为。

外显的标志物化了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内化为师生的观念形态和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受到持续感召。

校园文化在青年学生身上烙下了终生的影响,成为其大学时代的见证与一生眷恋的情感源泉。

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将校训所凝聚的大学精神辐射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场合,使与校训相契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范围内传播,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不竭精神动力。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