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一些有关 事不关己 置身事外的成语和谚语名言警句
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关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出处 很多人都说是出自于的语录
应该是句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俗话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谁的诗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是诗句,而是名言。
【来源】于1937年9月7日写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这是第三种。
”【释义】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简析】是指不是自己的事情,不去关心。
反映了一些人的麻木不仁心态及做法,是消极表现。
有什么成语或格言骂人不要多管闲事的吗
1、“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出处:《论持久战》习总原文: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如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这是历史规律。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2014年7月7日)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出处:《选集》第三卷习总原文: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
从实际情况看,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得很不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比较难,在有些地方和单位与其说是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甚至评功摆好。
主要原因,首先是温情脉脉,好人主义,“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其次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开走”;再次就是“怕”字当头,批评同事怕得罪人,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自己怕损形象。
同志曾经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这一名言指明了开展批评的出发点是为民、为公,而非为己、为私。
只要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了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个人又有什么“面子”不能抛开呢
——在嘉善县调研时的讲话(2005年4月10日)3、“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
”出处:《选集》习总原文:现代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社会各方面的差异日益突出,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重点各自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党委、政府进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量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局部和个体所具有的代表性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尽可能多的情况,善于从大量的个体情况中找到一般规律,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过去有在下面蹲点一周半月的做法,“解剖麻雀”等典型调查的方法曾被广泛运用,这种精神要学习、要弘扬,但现在工作节奏这么快,信息渠道那么宽,通讯工具那么发达,又要照顾面上的情况,改进方法和手段也是应该的,不宜妄自菲薄。
我们既要抓点、搞好典型调查,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同志很重视典型调查,是进行典型调查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也审慎地看到典型调查成果适用范围有限,告诫我们“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
——在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时的讲话(2005年11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