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舰载机格言

舰载机格言

时间:2015-11-05 07:52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的资料

【第2句】我有一个好伙伴,身魁体壮光闪闪,天生一副钢铁骨,不爱平地最爱天。

斗过江南三伏暑,顶过北国三九寒,风雨数载陪伴我,亲密无间情意绵。

咱俩一齐去练武,搏击风云斗九天。

借我一身回天力,狂风恶雾任我钻。

咱俩一起去战斗,吼声如雷震河山,长空谱写胜利曲,张张捷报撒云天。

咱俩一齐看世界,不忘盛世滚狼烟,一旦祖国来召唤,发言就靠它领先

我爱我的好伙伴,我同伙伴翱蓝天,革命友谊年年增,战斗豪情日日添。

【第3句】 呼—— 一道闪,哗—— 一路电, 莫不是惊雷震河山

莫不是流星过眼前

呵,巨响炸空胜惊雷,光掠星空赛闪电, 是夜空雄鹰把兵练

每当夕阳藏起了笑脸,机场上便闪亮着繁灯盏盏, 宛若金珠玉翠铺就那通天道,勇敢的雄鹰就从这里出战

【第4句】远了——又近,近了——又远,那夜空中眨眼的繁星哟,映照着飞行员英武的笑脸。

飞过银河畔,掠过明月前,那滴滴流淌的辛勤汗水哟,浇灌着祖国良夜的春园。

送走了多少个夜晚,迎来了多少个白天,为了祖国神圣领空的安全,我们在长空筑起了钢铁防线

【第5句】“坐好……”飞行员正了正身子,熟练地握紧操纵杆,“起飞了。

”引擎旋转的声音,坐在机舱里,可以感觉到微微的震动,机身向前驶去,最后终于离开了地面,突然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双脚像是摆脱了大地的束缚,正在奔向自由的天空。

机身略倾斜,高度在增加,视野变得愈发开阔起来,那一片青绿山水都变得渺小,不久便被抛在身后遥远的地方。

飞机融进白云的怀抱里,最轻柔的感觉,瞬间又回到阳光下,仰望俯瞰,都是无比空旷。

天是蓝的,湖水也是蓝的,很稀很淡,苍蓝一片,像风一样,呼啸过耳边。

【第6句】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前线一次激烈空战中,英雄飞行员杜风瑞单独与四架敌机遭遇,奋不顾身奋勇缠斗,在不到3分钟的空战中,击落敌机两架,将一架击落坠入大海,一架被击中后,飞行员弹出座舱逃生。

号称蒋帮“王牌�

美国的航空母舰的名字和母港

史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经历 龙骨安放: 1991年,3月13日 完工下水: 1993年,11月11日 服役: 1995年,12月9日 状态: 服役中 相关诸元 级别: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排水量: 91,300吨 全长: 1,092呎(333米) 舷宽: 134呎(41米) 最大甲板宽: 257呎(78米) 吃水深: 38.4呎(12米) 航速: 35节(56km\\\/h) 乘员: 3200人 武装: 3x 海麻雀导弹发射器 4x 20mm方阵近迫武器系统 舰载机: 85架 昵称: Johnny Reb 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USS John C. Stennis CVN-74)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七号舰,于1993年下水,1995年12月9日正式服役,母港为华盛顿州布雷默顿(Bremerton),以其为核心的航舰战斗群目前是美国海军主力的海外武力单位之一。

斯坦尼斯号是以来自密西西比州、著名的美国参议员约翰·斯坦尼斯(John C. Stennis,1901年~1995年)为名。

斯坦尼斯议员长年担任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在他参与此委员会事务的期间(1969年~1980年),他推动了许多改造美国海军的大型计划,因而获得“现代美国海军之父”的美名。

也正因为这缘故,海军特别以他的名字替新舰造的航空母舰命名,使得他名列少数在在世时就被拿来命名船舰的美国人之一。

任务及战斗力 斯坦尼斯号航母及其舰载第九舰载机联队(CVW-9)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球军事行动中能够持续地进行战斗任务。

CVW-9包括8至9个战斗机中队,使用机种包括F\\\/A-18大黄蜂式战斗机、EA-6B徘徊者式电子反制机、S-3B维京式反潜机、E-2C鹰眼式预警机与SH-60海鹰式直升机等。

CVW-9具有能够摧毁敌人作战飞机、舰艇、潜水艇和陆地目标等装备设施,或者进行远距离空中布雷任务的能力,所以它经常被作为主要的进攻力量,支援陆地战斗,保护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其他友舰的安全,并且还能够完成海上和陆地封锁任务。

在值勤时斯坦尼斯号通常是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或甚至作为旗舰使用,而战斗群中通常还包含有四到六艘其他的各型军舰作为支援。

斯坦尼斯号的两具核反应堆使它拥有几乎无限制的续航能力,与高达30节(56公里\\\/小时)的最高航行速率。

舰上的4具蒸汽弹射器和4个跑道拦截索可应付作战飞机非常频繁的起降,而斜向配置的降落甲板与足够大的面积能同时进行战机起飞与降落的任务,大幅提高作战效率。

虽然本身是以核能作为动力来源,但斯坦尼斯号仍携带了大约三百万加仑的燃油,主要是供给它的舰载机和护航舰使用。

此外,它还储藏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供长时间在海外执行作战勤务的需要。

斯坦尼斯号具有很强的自我维修能力,舰上配属了一个飞机维修部门以修复中度损坏的飞机,一个微电子装备修复部门,和几个舰只修复部门。

在自卫能力方面,斯坦尼斯号除了仰赖它所搭载之第九舰载机联队和其他护航舰的保护外,该舰本身也配置了北约RIM-7海麻雀短程防空导弹,与主要是作为反导弹用途的方阵(Phalanx)近迫武器系统(Close-in Weapons System,CIWS),以及SLQ-32电子作战系统。

一般诸元 推进系统 类型:核子反应炉 反应堆数目:2个 最大航速:超过30节(56公里\\\/小时) 螺旋桨数目:4个 螺旋桨重量:每个重达30吨 飞行甲板 蒸汽弹射器数目:4个 飞机升降机数目:4个 舰载机:80架作战飞机及其他型号的非作战飞机 其他 建造者: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Co.) 掷瓶者:玛格丽特·斯坦尼斯·温柏(Margaret Stennis Womble,斯坦尼斯参议员之女) 合约日期:1991年3月13日 下水日期:1993年11月11日 就役日期:1995年12月9日 乘员人数:约5,000人(包含战斗联队人员) 船舱数量:约2,700个 船锚数量:2(承袭自佛瑞斯特号航空母舰) 船锚重量:每支30吨 交流发电机容量:10.2百万瓦 海水淡化容量:1,500立方米 造价:35亿美元 估计寿限:50年 舰徽 斯坦尼斯号航母印章的诞生得到了多方的努力,其中包括斯坦尼斯公共服务中心,斯坦尼斯航空中心和美国参议院历史中心。

印章的中心含义是通过力量维护和平。

1998年6月在该舰的命名仪式上,罗纳德里根总统称赞参议院约翰斯坦尼斯是这个格言的坚定不移的拥护者。

圆形代表地球意味着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在海上执行任务时一次无需装填就可环行地球的能力。

印章的主要颜色为红,白,蓝,金,同美国海军的颜色一致。

最外边的纹饰来自美国参议院纹饰的一个版本,代表着力量来自全体舰员的团结。

四个金色的边和八个交叉的带状物分别代表了斯坦尼斯号在参议院的4个十年期和他所共事过的8任总统,从哈里杜鲁门到罗纳德里根。

印章上的7颗星代表了斯坦尼斯在参议院的7个任期以及斯坦尼斯号航母驶尼米兹级的第7艘舰。

在蓝边里的红白条纹代表着美国国旗和斯坦尼斯所服务过的美国人民,同时它也代表了美国武装力量的勇气及牺牲精神。

镀金的雄鹰和盾牌曾经是美国老参议院的标志,盾牌代表着美利坚合众国。

20个星代表着美国的第20个州,密西西比州,它曾经是参议员斯坦尼斯的家乡。

鹰爪中的三支箭代表着斯坦尼斯号航母和它的第九航母战斗机群随时释放力量的能力。

盾牌发出的光芒代表着参议院在斯坦尼斯的领导下所通过的超过25个关于海军发展的议案,其中包括了在这期间所建造的所有航母以及海军飞机从F-4鬼怪式到F-18大黄蜂的更新换代。

雄鹰代表着斯坦尼斯在参议院的硬鹰派作风。

斯坦尼斯号航母本身也出现在了此印章上。

在该舰的飞行甲板的边缘上刻着“荣誉,勇气,承诺”,这本身就是美国海军的核心价值。

此枚由所有舰员筛选出来的印章被送到了玛格丽特斯坦尼斯沃布勒夫人(Mrs. Margaret Stennis Womble) - 斯坦尼斯号航母的捐助者及参议院斯坦尼斯的女儿,和约翰斯坦尼斯的儿媳那里扥待最后的批准。

1995年2月他们终于批准了这个设计。

斯坦尼斯号航母作战群 斯坦尼斯号航母作战群(又被称为第三航母攻击舰队 CSG-3)接收的装备和接受的训练使之成为美国海军前方部署的力量,通过威慑来保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第九航母作战机群 “黑骑士”第154攻击中队 (VFA-154, Black Knights) “死亡之声”海军陆战队攻击中队 (VMFA-323, Death Rattlers) “蓝宝石”第146攻击中队 (VFA-146, Blue Diamonds) “淘金者”第147攻击中队 (VFA-147, Argonauts) “黄衫”地138电子攻击中队 (VAQ-138, Yellow Jackets) “金鹰”第112预警中队 (VAW-112, Golden Hawks) 第31巡逻中队 (VS-31, Top Cats) 第8直升机反潜中队 (HS-8, Eight Ballers) “供给者”第30间对后勤支持飞行中队 (VRC-30, Provider) 2007年1月16日斯坦尼斯号航母驶向了波斯湾加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力量。

斯坦尼斯号航母于2007年2月19日抵达当地海域,旋即加入了由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为旗舰的美国第五舰队。

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始末,起因,经过,细节及不为人知的秘密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1、事件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为了给日本一点颜色,美国冻结了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本的飞机无法升天,舰艇无法在海中行驶,日本就无法继续对外扩张。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

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

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两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

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

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

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

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

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

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

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

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

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

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

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

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

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

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

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

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

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

》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

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

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习中,当他看到航空兵在训练中取得理想成绩时,对他的参谋长说:“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

”从这时候起,山本就着手设想珍珠港之战了。

他以东乡平八郎的一举成功的战略思想为基础,认为要与实力雄厚的美、英开战而操胜券,必须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开战之初就使对方崩溃。

偷袭珍珠港的大胆设想的出笼,正是山本战略思想的必然产物。

  2、事件概述  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

1921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

四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

这本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

该书出版时,山本正在华盛顿任武官,这位孜孜不倦地钻研海军学术,又具有相当英语造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

袭击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

西方有人针对袭击珍珠港之战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

山本是个冒险家,对赌博尤为着迷。

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

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还常跟艺妓赌,而且赌得认真。

1910年,山本为一件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掘一下子赌了3000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输了。

虽然掘一笑了之,山本却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

山本出使欧洲时,据传说由于他赌技超群,赢钱太多,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甚至禁止山本入场,他是拉斯维加斯第二位被禁止的赌客。

山本曾说,如果天皇能给他一年时间去赌博,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航母。

总之,东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

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

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

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

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

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

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

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

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

  3、事件过程  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

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

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

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8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

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

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

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

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

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

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

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

这六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

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

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根据当事人报导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

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

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

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

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欧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

”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

两架飞机被击落。

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

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和对它开火。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

潜艇受伤后上浮。

一个地方电台报导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

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保护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从9:45开始: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第二种说法:  日本偷袭珍珠港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

二是美国人的阴谋,是故意让偷袭成功的。

第一种说法当然是公认的历史,第二种说法是在部分军事迷中留传的,特别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突袭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件达到。

  首先谈谈日军的战略意图,提起偷袭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他出生在日本新泻县长冈的一个破落武士家庭,出生时父亲五十六岁,故此得名五十六。

1901年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

1904年刚毕业即以少尉候补生的资格参加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在海战中失去了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

海战的胜利使他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十分崇拜,立志要像东乡那样建功立业。

1914年至1916年在日本海军大学深造。

1919年至192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英语,选修燃油专业。

回国后在海军大学任教官。

1923年奉命前往欧美考察各国海军,在旅欧途中,曾到赌场一展他的高超赌技,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个因赌技太高而被著名的摩洛哥赌场谢绝入场的人。

山本酷爱赌博,他赌博的格言是要么大赢,要么大输。

这一点对他的军事思想也有着重大影响,日后的偷袭珍珠港,也正充溢着孤注一掷的赌博痕迹。

1925年出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就将美国视为潜在的最大敌人,所以这一职位的人选通常是由海军中最有前途的优秀军官来担任,以使他们能对美国有一个比较感性和客观的了解。

1928年回国,历任巡洋舰舰长、航空母舰舰长、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部长、海军省次官,最后于1939年8月升任联合舰队司令。

1940年军衔也晋升为海军大将。

山本曾数次赴美,或求学或考察或任职,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

所以最初他竭力反对与美国开战,成为日本海军中坚定的反战派人士,甚至因此几乎遭到激进少壮派的暗算,但是山本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所反对的只不过是与强大的英美开战,因为他曾准确预测日本即使通过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也只不过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优势。

——所以在他担任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时积极参与对中国的侵略。

当日本大本营与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确立后,他便一改初衷,竭尽全力策划组织对美国的作战方针,那就是以突袭手段力求在开战初期就一举全歼或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起日本的军事优势,并不断对美国实施主动进攻,使其无法积蓄起足够与日本对抗的力量,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而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场赌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袭。

其作战计划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击沉三艘航空母舰,二是对美宣战的最后通牒必须于攻击前30分钟美国时间12月7日十三时递交。

这样做的目的是,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国人的性格,崇尚面对面的决斗,通过事先宣战而打击美国的士气,从而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

可是在袭击当天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不在珍珠港,而最后通牒的送达却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使名正言顺的宣战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

  〔(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预定的递交最后通牒的时间晚了四十分钟,此时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二十分钟了。

美国国务卿赫尔在接见日本代表前已经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袭,但是罗斯福总统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复,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

于是赫尔装作认真地阅读了日方的答复,然后用难以掩饰的愤怒说:“这是我任职五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虚伪歪曲的文件

”正是由于在递交正式宣战的文件之前,日本就发动了进攻,激起了美国举国上下无比的愤慨。

山本在接到胜利的电文后,丝毫没有大胜的喜悦,对前来祝贺的部属只是淡淡地说:“我们只不过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正是这两个巧合成为怀疑偷袭珍珠港是美国的阴谋论的理由,虽然美国解释过三艘航母不在港和宣战文件为何迟到得原因,但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问。

  其它的疑点还有:  一 袭击前美军向珍珠港突然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 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可查的。

  二一些不合常理的军事调动,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

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小机场起飞的,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都有描写。

  三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

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

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麽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

〔“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后来被打捞起来,重新参战。

美军也对沉没的“亚利桑那”号进行过探察,看看是否有打捞的可能,最后见实在没有希望,就将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拆除,水底部分的舰体仍留在沉没的地方。

1962年12月7日珍珠港纪念日,在该舰的残骸上建成珍珠港纪念馆,现在已成为夏威夷最著名的游览胜地。

“俄克拉荷马”号后被扶正,并被拖走,虽然也进行过修复,但徒劳无功,后于1944年9月退役,1947年5月17日在拖回美国本土的途中遭遇风浪沉没。

“犹他”号是1909年下水的老战列舰,已拆除了大部分武备而被降格为靶舰,所以美军没有进行挽救。

布雷舰“奥格拉拉”号建成于1907年,是珍珠港内最老的军舰,早已极少升火起航,据说连烟囱里也有海鸟筑巢,自然美军也不会进行修复。

所以实际上美军在偷袭珍珠港中最终的损失,就只有这四艘军舰。

〕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

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

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

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

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

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珍珠港事件是不是苦肉计,谁也不敢下定论,也许历史会告诉人们真相。

  4、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

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

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5、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

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

美国海军主力舰四艘被击沉,三艘受伤。

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

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

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

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

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6、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

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

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

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

但世界海军强大的美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海战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紧急提问:美国航母斯坦尼斯号战绩有多少

2000年1月7日,“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开始在西太平洋进行第二次部署,前往阿拉伯海接替肯尼迪号航母战斗群。

伴航的有“张伯伦湖”号(cg 57)巡洋舰、“皇家港”号(cg 73)巡洋舰、“拉塞尔”号(ddg 59)驱逐舰、“埃利奥特”号(dd 967)驱逐舰、“伦茨”号(ffg46)护卫舰、“阿什维尔”号(ssn 758)核潜艇,“杰斐逊城”号(ssn 759)核潜艇,“桥”号补给舰。

在经过6个月的海上生涯后,同年7月3日返回圣迭戈基地。

  在这次部署中,“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先后跨越13个时区,航程34000海里,并访问了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巴林、阿联酋、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港口。

航母搭载的第9舰载机联队(cvw-9),飞行了10000架次,完成了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巡逻等任务。

在阿拉伯海,还和其他9艘舰艇一起,实施了对伊拉克的海上禁运行动。

  2001年11月12日,由于阿富汗战争的需要,“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比预定日期提前了两个月离开圣迭戈基地,开始了第三次海上部署,前去接替在阿拉伯海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

航母战斗群的其它舰艇还包括“张伯伦湖”号巡洋舰、“皇家港”号巡洋舰、“德凯特”号驱逐舰、“埃利奥特”号驱逐舰、“贾雷特”号护卫舰、“盐湖城”号核潜艇,。

“杰斐逊城”号核潜艇,“桥”号补给舰。

  12月15日,航母战斗群到达预定地点,参加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阿富汗战争,以及在阿富汗境内进行的代号为“蟒蛇”的突击行动。

在4个月的时间里,“约翰·斯坦尼斯”号作为第5艘部署在阿拉伯海北部的航母,出动飞机参加作战达111天;连续进行了100天的作业,其间仅有4天在巴林进行了休整。

在“蟒蛇”行动中“约翰·斯坦尼斯”号还成为首先发起对阿富汗国土纵深山区攻击的航母。

  第四次西征  5月24日,“约翰·斯坦尼斯”号搭载第14舰载机联队,在舰长大卫·巴斯海军上校指挥下,离开了圣迭戈基地,开始了第四次部署。

  2004年8月,“约翰·斯坦尼斯”号和“小鹰”号在日本附近海面集合,联合进行“空中和海上协同训练演习”(jasex),这是美国海军的“夏季脉动2004”演习的组成部分。

演习目的旨在提升两艘参演航母的联合训练协同作战能力,以及提升参演部队的指挥控制能力和在各个层次上的协同能力。

同时还检验驻扎在周边地区的美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部队与海军航母作战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并显示所谓“美国对于维持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承诺”。

这次合练,除了考验两个航母战斗群的通讯与指挥、舰载机的协同作战能力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潜作战,标志着上述两艘航母已经达到了作战战备状态。

这次演习的实战色彩相当突出,因为双航母战斗群是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实战的典型编成。

演习期间,为了躲避风暴,“约翰·斯坦尼斯”号和“小鹰”号还曾驶往硫黄岛以东600海里水域,在风暴过去后再返回日本海附近的作战区域完成演习。

  2004年11月1日,“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经过5个月的海上漂泊后返回了圣迭戈基地。

根据美国海军的安排,它的母港在2005年已调整到华盛顿的布雷默顿。

  航舰徽章  斯坦尼斯号航母印章的诞生得到了多方的努力,其中包括斯坦尼斯公共服务中心,斯坦尼斯航空中心和美国参议院历史中心。

印章的中心含义是通过力量维护和平。

1998年6月在该舰的命名仪式上,罗纳德里根总统称赞参议院约翰斯坦尼斯是这个格言的坚定不移的拥护者。

圆形代表地球意味着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在海上执行任务时一次无需装填就可环行地球的能力。

印章的主要颜色为红,白,蓝,金,同美国海军的颜色一致。

最外边的纹饰来自美国参议院纹饰的一个版本,代表着力量来自全体舰员的团结。

四个金色的边和八个交叉的带状物分别代表了斯坦尼斯号在参议院的4个十年期和他所共事过的8任总统,从哈里杜鲁门到罗纳德里根。

印章上的7颗星代表了斯坦尼斯在参议院的7个任期以及斯坦尼斯号航母驶尼米兹级的第7艘舰。

在蓝边里的红白条纹代表着美国国旗和斯坦尼斯所服务过的美国人民,同时它也代表了美国武装力量的勇气及牺牲精神。

镀金的雄鹰和盾牌曾经是美国老参议院的标志,盾牌代表着美利坚合众国。

20个星代表着美国的第20个州,密西西比州,它曾经是参议员斯坦尼斯的家乡。

鹰爪中的三支箭代表着斯坦尼斯号航母和它的第九航母战斗机群随时释放力量的能力。

盾牌发出的光芒代表着参议院在斯坦尼斯的领导下所通过的超过25个关于海军发展的议案,其中包括了在这期间所建造的所有航母以及海军飞机从f-4鬼怪式到f-18大黄蜂的更新换代。

雄鹰代表着斯坦尼斯在参议院的硬鹰派作风。

  斯坦尼斯号航母本身也出现在了此印章上。

在该舰的飞行甲板的边缘上刻着“荣誉,勇气,承诺”,这本身就是美国海军的核心价值。

  此枚由所有舰员筛选出来的印章被送到了玛格丽特

斯坦尼斯

沃布勒夫人(mrs. margaret stennis womble) - 斯坦尼斯号航母的捐助者及参议院斯坦尼斯的女儿,和约翰

斯坦尼斯的儿媳那里扥待最后的批准。

1995年2月他们终于批准了这个设计。

  斯坦尼斯号航母作战群(又被称为第三航母攻击舰队 csg-3)接收的装备和接受的训练使之成为美国海军前方部署的力量,通过威慑来保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美国的地理位置、地行、河流、气候、文学、语言、建筑、习惯、家具服饰。

笨熊,别瞎讲,不就为了2分吗。

我觉得是借这比赛的契机促进友谊。

珍珠港事件前后经过

[编辑本段]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

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

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

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

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

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

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

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

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

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

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

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编辑本段]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

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

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编辑本段]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

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

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

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作废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

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

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

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

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

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

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虽然日本未能彻底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实力大大销弱直到1943年。

从此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占据了一定优势直到中途岛战役后。

这次偷袭是成功的日本只有很小的损失,这次的成功奠定山本五十六在日本国内的地位。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

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本次军事偷袭曾被拍成电影《珍珠港》(或者《虎虎虎》)

美国的详细介绍(类似日本的详细介绍)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美土位于北美洲中部,包括四十八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

而阿拉斯加州位于大陆西北岸,东接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夏威夷州则位于太平洋中部。

此外,美国同时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海域内拥有众多的联邦及海外领地。

  美国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其人口总量也超过3亿人,少于中国和印度。

美国是全球最多元文化的国家,几乎囊括了全球各地的移民。

同时美国也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4.3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3%(按购买力平价为21%)。

  美国源自于脱离英国统治的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

1776年7月4日,13州的殖民地代表共同发表了《独立宣言》。

在经历艰苦的独立战争后,于1783年与英国签订了《巴黎条约》,从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

在建国三百余年来,美国曾经历过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和大萧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等数次严酷的考验。

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今天的美国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匹敌的。

  一、基本概况  国名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简称美国(U.S.A.),旧称花旗国。

  美国国旗别称“星条旗”(The Stars and Stripes)、“古老的光荣”(Old Glory)[10]。

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

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共有9排50颗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颗、一排5颗交错。

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

50颗星代表美国50个州,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

据华盛顿说:红色条纹象征英国,白色条纹象征脱离它而获得自由。

更普遍的说法认为,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

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

  美国国徽外围为两个同心圆,内有一只白头海雕(秃鹰)雄踞中央,双翼展开,其右爪握一束橄榄枝,左爪握13支利箭,尖嘴中叼着一条飘带,上用拉丁文写着“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

秃鹰的胸前是一枚盾形纹章,纹章上部是蓝色横纹,下部是红白相间的竖纹,象征美国国旗。

凸鹰的上方是蓝色天空中13颗星,四周光芒万道,环绕着云朵组成的图案。

美国秃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统治权;橄榄枝和箭象征决定和平与战争的权力;秃鹰上方的群星图案象征着拥有主权的新生共和国。

  格言  In God We Trust (英语:我们信仰上帝,1956年—今)(官方格言)  E Pluribus Unum (拉丁语:合众为一,1776年—今)(传统格言)  国歌  《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译《星条旗之歌》,由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作词,美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John Stafford Smith)作曲。

《星条旗永不落》于1931年被美国国会正式定为国歌。

  首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城市人口59.18万(2008年),都会区人口530万。

城市面积177.0平方公里。

  最大城市  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 语言  无法定官方语言。

英语是事实上的国家语言(21,480万人,82.1%)。

其他主要语言有西班牙语(2970万,10.7%)、汉语(220万)、法语(140万)、塔加洛语(130万)、越南语(110万)、德语(110万)。

此外,还有其他336种语言在美国被使用,其中176种为本地语言。

  政府  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Federal constitutional republic)。

  独立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

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在独立战争后,1783年9月3日,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条约》,从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面积  中国数据:美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  美国数据:美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国家总审计局)或9,826,630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中央情报局)。

其中水域面积664,707平方公里(6.76%)。

  人口  3.04415亿(2008年估值,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次于中国、印度),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77名)。

  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14.264万亿美元(2008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

人均GDP 46,859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次于新加坡、文莱)。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  14.264万亿美元(2008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人均GDP 46,859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5名,次于澳大利亚、比利时)。

  基尼系数  0.463(2007年)  人类发展指数  0.950(高,2008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5名,次于丹麦、奥地利)  货币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USD)($)  国花  玫瑰花。

1985年经参议院通过定为国花。

  国鸟  白头海雕(秃鹰)。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确定国鸟的国家。

1782年6月20日,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获许可采用部分为美国设计的国徽,包括:一只白头海雕正在抓住箭和用它的爪抓住橄榄树枝的国徽。

  国际域名缩写  .us .gov .mil .edu  气候  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

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

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大脸盆地区和哥伦比亚河高原则是干旱而极少降雨的地区,最干旱时平均降雨量少于15英寸(38厘米)。

美国西南部是干旱的沙漠,夏季时最热的数个礼拜温度超过华氏100度(摄氏38度)。

西南部和大脸盆地区也会受到来自加利福尼亚湾的季风影响,偶尔会带来少见的大雨。

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区域都属于地中海气候,有时会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发强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几乎全无降雨。

濒临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区则终年豪雨不断,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

西部山脉吸收了充足的湿气,降雨量和降雪都相当沉重。

喀斯喀特山脉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降雪不多。

  水系  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

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

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

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

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五大湖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

探明煤储量35,966亿吨。

探明原油储量270亿桶。

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

  政府政治  始建于1793年的美国国会大厦与和平纪念碑请参见词条“美国政府”、“美国政体”、“美国总统”、“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

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

两个世纪以来,共制定了27条宪法修正案。

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国会通过的包括保证信仰、言论、出版自由与和平集会权利在内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后通称“民权法案”(或“权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

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

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

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

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

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

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

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

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

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

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

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

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

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政党  美国有多个党派,但在国内政治及社会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党和民主党。

  行政区划  今天,美国共分10大地区、50个州和1个直辖特区,共有3042个县或郡(county,路易斯安那州的郡为parish):  地区  新英格兰地区、中央地区、中大西洋地区、西南地区、阿巴拉契亚山地区、高山地区、东南地区、太平洋沿岸地区、大湖地区、阿拉斯加与夏威夷;  州及首府  亚拉巴马州 Alabama AL 蒙哥马利 Montgomery  阿拉斯加州 Alaska AK 朱诺 Juneau  亚利桑那州 Arizona AZ 菲尼克斯 Phoenix  阿肯色州 Arkansas AR 小石城 Little rock  加利福尼亚州 California CA 萨克拉门托 Sacramento  科罗拉多州 Colorado CO 丹佛 Denver  康涅狄格州 Connecticut CT 哈特福德 Hartford  特拉华州 Delaware DE 多佛 Dover  佛罗里达州 Florida FL 塔拉哈西 Tallahassee  佐治亚州 Georgia GA 亚特兰大 Atlanta  夏威夷州 Hawaii HI 火奴鲁鲁 Honolulu  爱达荷州 Idaho ID 博伊西 Boise  伊利诺伊州 Illinois IL 斯普林菲尔德 Springfield  印第安纳州 Indiana IN 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apolis  艾奥瓦州 Iowa IA 得梅因 Des Moines  堪萨斯州 Kansas KS 托皮卡 Topeka  肯塔基州 Kentucky KY 法兰克福 Frankfort  路易斯安那州 Louisiana LA 巴吞鲁日 Baton Rouge  缅因州 Maine ME 奥古斯塔 Augusta  马里兰州 Maryland MD 安纳波利斯 Annapolis  马萨诸塞州 Massachusetts MA 波士顿 Boston  密歇根州 Michigan MI 兰辛 Lansing  明尼苏达州 Minnesota MN 圣保罗 St. Paul  密西西比州 Mississippi MS 杰克逊 Jackson  密苏里州 Missouri MO 杰斐逊城 Jefferson City  蒙大拿州 Montana MT 海伦娜 Helena  内布拉斯加州 Nebraska NE 林肯 Lincoln  内华达州 Nevada NV 卡森城 Carson City  新罕布什尔州 New hampshire NH 康科德 Concord  新泽西州 New jersey NJ 特伦顿 Trenton  新墨西哥州 New mexico NM 圣菲 Santa Fe  纽约州 New york NY 奥尔巴尼 Albany  北卡罗来纳州 North carolina NC 纳罗利 Raleigh  北达科他州 North dakota ND 俾斯麦 Bismarck  俄亥俄州 Ohio OH 哥伦布 Columbus  俄克拉何马州 Oklahoma OK 俄克拉何马城 Oklahoma City  俄勒冈州 Oregon OR 塞勒姆 Salem  宾夕法尼亚州 Pennsylvania PA 哈里斯堡 Harrisburg  罗得岛州 Rhode island RL 普罗维登斯 Providence  南卡罗来纳州 South carolina SC 哥伦比亚 Columbia  南达科他州 South dakota SD 皮尔 Pierre  田纳西州 Tennessee TN 纳什维尔 Nashville  得克萨斯州 Texas TX 奥斯汀 Austin  犹他州 Utah UT 盐湖城 Salt Lake City  佛蒙特州 Vermont VT 蒙彼利埃 Montpelier  弗吉尼亚州 Virginia VA 里士满 Richmond  华盛顿州 Washington WA 奥林匹亚 Olympia  西弗吉尼亚州 West virginia WV 查尔斯顿 Charleston  威斯康星州 Wisconsin WI 麦迪逊 Madison  怀俄明州 Wyoming WY 夏延 Cheyenne  联邦领地  波多黎各自由联邦、北马里亚纳;  海外领地  有人居住  美属萨摩亚、关岛、中途岛、约翰斯顿岛、美属维尔京群岛;  无人居住  贝克岛、豪兰岛、贾维斯岛、金曼礁、纳弗沙岛、帕尔米尔岛、威克岛。

  六、外交军事  外交  美国具有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美国的外交关系规模是全世界最为庞大的。

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华盛顿特区都设有大使馆和派驻大使。

以色列、英国、加拿大和日本被视为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

只有少数国家没有与美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包括古巴、伊朗、朝鲜、索马里和苏丹。

  美国革命期间,美国与一些欧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说服了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协助对抗英国。

在接下来的开垦年代里,美国一直在亲法或亲英两个选择间摇摆不定。

当时美国对欧洲事务不愿插手,专注于北美的疆土开拓。

后来以门罗主义削弱欧洲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以确保在美洲地区事务的支配权。

美国的扩张政策陆续引发了与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战争,两战均以美国的胜利告终。

在南北战争中,美国指责英国和法国支援南部分裂的美利坚联盟国、并试图占领墨西哥,但在内战结束后,美国在北美洲的主导地位就再未受过挑战。

  随著国力渐增,美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海外,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开拓。

为此,美国占领了太平洋的许多领土,包括夏威夷和菲律宾,迫使日本开放贸易,并与欧洲列强竞争在中国的影响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联合国的创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名永久会员之一。

  冷战期间,美国最初试图限制苏联于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加拿大和10个西欧国家共同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联合盟国对抗任何向北美和欧洲的军事入侵,后来又有14个欧洲国家陆续加入了这一共同防御联盟,包括土耳其和一些前华沙条约成员国以及部分苏联加盟共和国。

出于政治上的现实考量,美国也与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国家结盟,例如中苏分裂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年来,美国专注于自身的边界安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贩毒进入国内—尤其是针对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

美国也致力于对抗恐怖主义和避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但其主要目标仍为保护在国内外的国家利益以及公民安全。

  2004年,美对外政策继续以反恐和防扩散为核心,但受国内大选政治影响,重在求稳防乱。

布什政府下力气推动伊拉克战后重建,稳定伊安全局势,主导组建伊临时政府并向其交权,推动国际社会为伊重建出钱出力,减免伊债务。

以八国集团名义推出“大中东改革计划”,试图“民主改造大中东”。

坚持通过多边机制解决朝核问题,参加第二、第三轮北京六方会谈。

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法、德、英等国压伊朗放弃核计划。

宣布实施自朝鲜战争以来最广泛的全球军力部署调整,推进“防扩散安全倡议”。

较前重视大国合作,强调跨大西洋联盟的重要性,保持与俄罗斯关系总体稳定。

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深化与日、澳等传统盟国的关系,巩固美韩同盟,赋予泰国、巴基斯坦“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与印度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军事  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掌握最高指挥权。

进攻性战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权集中控制在总统手中。

国家军事指挥系统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及参谋长联席会议组成。

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总统领导,成员有副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参联会主席作为军事顾问、中情局长作为情报顾问列席。

国防部是总统指挥全军的办事机构。

参联会既是总统、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咨询机构,又是向各联合司令部发布总统和国防部长命令的军事指挥机关。

参联会和三军参谋部负责拟定作战计划并具体实施作战指挥。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进一步调整军事战略,加快建立由核与非核进攻性打击系统、导弹防御系统和能迅速应付恐怖威胁的国防基础设施构成的“新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组合。

美军曾在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48年至1973年期间实行过义务兵役制。

1973年,时任总统尼克松废除义务兵役制后,美军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至今。

  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美军现役部队人数约140万人,其中陆军5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35万人,海军陆战队18万人。

陆军分为10个战斗师和4个独立旅及装甲骑兵团;海军编制为5个舰队,共12个航母战斗群、11个两栖戒备大队、59艘攻击潜艇、117艘战舰和10个舰载机联队;空军编制为20个飞行联队(每个联队约74架战机);海军陆战队编制为3个师和3个勤务支援大队,装备3个飞行联队(约21个中队)。

美国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数百处军事基地,海外驻军约为28.78万人。

美国的海外的军事基地大致划分为欧洲、亚太与印度洋、中东与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战略区。

2004年8月,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将在未来的10年内把驻欧洲和亚洲的军队削减6万至7万人 。

2007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为了“反恐战争”的需要,他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美军现役部队的人数增加9.2万人 。

美军在全球设有五大战区司令部,分别是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和南方司令部,分别负责全球几大区域的事务。

2007年2月,布什总统批准军方关于组建一个专门负责非洲事务的司令部的计划。

  七、经济科学  纽约华尔街代表了美国强大的金融力量请参见词条“美国经济”。

  财政金融  美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

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受此推动,美经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增长期。

2001年美经济陷入短暂衰退,之后逐步复苏。

200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4.334万亿美元(2008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

人均GDP为47,025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

  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

在这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然而,各级政府的总和却占GDP的36%;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会福利网相对较小,政府对商业的管制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

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并且由于其薪资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持续的吸引制造业的投资。

  美国的服务业占最大比重,全国四分之三的劳力从事服务业。

美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了黄金、石油和铀,然而许多能源的供应都依赖于外国进口。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了玉米、小麦、糖和烟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区惊人的农业产量使其被誉为“世界粮仓”。

美国工业产品主要包括了汽车、飞机和电子产品。

美国也有发达的旅游业,排名世界第三。

美国也是飞机、钢铁、军火和电子器材的主要输出国。

  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毗邻的加拿大(19%),中国(12%)、墨西哥(11%)和日本(8%)紧随其后,每天大约有价值高达11亿美元的产品流经美加的国界。

美国经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全球多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国的证券市场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自从1980年代隆纳·里根的总统任期以来,美国增加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减少福利制度的规模,抛弃了自经济大恐慌以来长期实行的、偏向干涉主义的凯恩斯派经济政策。

也因此,美国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务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要少,降低国内的税赋,并更依赖于自由市场和私营的慈善机构上。

  科学技术  美国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以及技术产品创新方面都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美国政府一贯认为,科学技术开支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并以此为准则制定科技政策。

美国科技政策一向重视国防研究与基础研究,前者主要是为了维持军事上的优势,而后者则基于基础研究乃是国家长期发展之本的考虑。

  人类工业史上许多最重要的发明,包括了轧棉机、通用零件、生产线等都是源自美国,其中工业的生产线尤其重要,它使得工业的大量生产从梦想变为真实。

其他重要的发明还包括飞机、电灯泡与电话。

美国还在20世纪策划了著名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最早研制出原子弹,将人类科技带入原子时代的新纪元。

冷战开始后,美国最先在太空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成功,在太空竞赛中领跑,从而导致了火箭技术、武器研究、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重大进步,1969年7月,当尼尔·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飞船中走出,成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时,标志着竞赛达到巅峰。

美国为计算机与网络发展史上贡献极大,包括二战中发明的计算机、初期的军事化应用,到今日个人电脑发展与革新,美国国防部创办的ARPA网是网络技术的先驱。

  在科学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赢得了大量的诺贝尔奖,尤其是在生物和医学领域。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国生物医学的聚焦点,并已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使人类对肿瘤、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治愈研究进入重要阶段。

航空和太空研究的政府机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类的私营企业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人口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每年均有超过100万人移民美国。

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出生在外国,共有284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1%,此外还有1480万人的父母双方出生在外国,1270万人有一方父母是出生在外国,三者加起来共有5600万人具有“外国血统”,占美国总人口的20%,而30年前这个数字是3400万,创了历史最高。

  目前这些移民或移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新泽西州和伊利诺伊州,占总数的70.4%,其中加利福尼亚州人口中25.9%的居民是在外国出生的,纽约州为19.6%。

在大城市中,洛杉矶市的外国出生的人口占了29.6%, 纽约市更高达36.7%。

2007年,美国的种族构成是:白人80.1%、拉美裔15.1%、非洲裔12.8%、亚裔4.4%、印地安人及阿拉斯加土著民1.0%、夏威夷土著民及太平洋岛民0.2%、两个以上种族(多种族)1.6%。

其中美国黑人、拉美裔和亚裔等少数族裔总人口已达到1.007亿人。

  2008年,美国全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6.7 岁,其中男性35.4岁,女性38.1岁。

全国人口平均寿命78.14岁,其中男性为75.29岁,女性为81.13岁。

  宗教  美国保障宗教自由的权利,政府实行政教分离制度,不支持也不反对任何一种宗教。

但宗教在美国政治中相当活跃。

大多数美国总统都宣称是基督教新教信徒,只有建国初期的几位总统是自然神论者,另有一人是天主教徒(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

全国51.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比例为天主教(23.9%)、摩门教(1.7%)、其他基督教(1.6%)、犹太教(1.7%)、佛教(0.7%)、伊斯兰教(0.6%)、其他宗教(2.5%),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4%(2007年估值)。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