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家风两字精辟格言

家风两字精辟格言

时间:2014-05-07 18:38

有关家风,家书,家训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诸葛亮《诫子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藩家书》、《傅书》、《弟子规》、《钱氏家训》等拓展资料:1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

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共有七卷,二十篇。

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2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3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4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5 《傅雷家书》是2006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

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6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7 《钱氏家训》是一篇无价的宝典,是钱家先祖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

民国十三年(1924年),武肃王钱镠三十二代孙、安徽广德人钱文选纂修《钱氏家乘》,根据先祖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他总结归纳了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据。

内容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方面,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千百年来,钱氏族人始终以家训为行为准则,践行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训言。

朱子治家格言个人心得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求精辟的古训、古语

不要诗句。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攒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防意如城。

  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重负,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嫌,贫来亲也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

,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无。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墙有缝,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假若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虎落平川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司吏瘦,神灵庙祝肥。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诗。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

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见客莫向前,做客莫向后。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

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

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

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不知其可也。

一人道好,千人传实。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地利不如人和。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既坠釜甑,反顾无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自闲。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

  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信了肚,卖了无。

  他人观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富。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河狭水急,人急计生。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

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

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一人有庆,兆民感赖。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未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乍富不知新受用,骤贫难改旧家风。

  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

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

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安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亦香。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贫无义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头凉。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万事省先定,浮生空自忙。

  千里送毫毛,寄物不可失。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身都是命安排。

急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

天眼恢恢,报应甚速。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

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

  苗从地发,树向枝分。

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

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深耕足养家。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不愁月影斜。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关于重拾家风的高三作文及素材

第一单元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

它主要变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训家规。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为什么现代家庭还要倡导家风呢

【嵌入式视频】好家风与坏家风【嵌入式视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为国家为民族不计得失牺牲自我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和”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家家与国,家风与社会风气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家了解家风学习家风传承家风弘扬优秀家风

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优良家风家训

嘉庆年间的状元有12位,分别是赵文楷,姚皋,吴廷琛,彭浚,吴信中 ,,蒋立镛,龙汝言,吴其浚,陈沆,陈继昌。

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安徽安庆府太湖县北中镇宝坪村(现)人。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一日生,嘉庆十三年三月初三日卒。

乾隆五十三年以第二名举于乡,嘉庆元年一甲一名进士及第,由翰林院修撰,仕至山西雁平兵备道。

著有《石柏山房诗存》八卷。

嘉庆五年出使琉球。

嘉庆九年,赵文楷出任山西雁平道,署嘉庆十三年卒于任上。

此幅画像取自安徽省图书馆民国间编印《安徽先贤像》。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 号梅漪。

归安(浙江吴兴)人。

清代状元。

姚文田清朝嘉庆4年(1799)己未科进士第1名,世称文状元。

翰苑名贤,文坛巨匠。

是清代一代蜚声朝野的著名学士,他于嘉庆年间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这位德高望重老先生治学严谨,为官耿直,一身正气。

顾皋(1763 ~1832 ),江苏无锡人。

字晴芬,号缄石。

肄业于东林书院。

嘉庆六年(1801)状元,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和侍读学士等职。

参与编辑《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吴廷琛(1773—1844)字震南,号棣华,江苏元和(今吴县)人。

嘉庆七年进士第一,状元。

历官浙江金华知府、道光间云南按察使,权布政使,清厘铜库,追缴中饱,铜政大起。

有《归田集》。

彭浚(1769~1833) 字映旟,号宝臣,清湖南衡山县沱字十五区王子塘(今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人。

曾就读岳麓书院,嘉庆十年(1805)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实录馆纂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内阁侍读学士等清贵之职,成了当时文坛上第一位领袖人物。

曾一度做过时为太子后为道光皇帝旻宁之师,故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说。

嘉庆十五年(1810),仁宗五旬寿辰,进呈《五言排律八韵一百首》,圣心大悦。

道光元年(1821),由户部正郎任福建正主考,接着提升为内阁大学士、太仆寺少卿。

道光十一年,调顺天府丞兼学政。

屡掌考试,选拔多士,“前后五鼎甲皆出其门”。

视学奉天时,裁革陋规,捐薪俸添建试院考棚,集诸生讲解义,使学风为之一新。

乐善助人。

家境不甚富裕,自奉节约,每遇公益事业,辄慷慨解囊。

彭浚严以律己。

“自奉节俭,一丝一粟,备深顾惜,非宴宾客,食无兼味”。

为严肃家风,亲书“勤、俭、忠、恕、忍、让、公、和”八字。

镌刻成匾,悬于堂上,以为后嗣族裔必守之庭训。

吴信中(1772—1827),字阅甫,号蔼人,安徽休宁县长丰人,寄籍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云之子。

洪莹(1780-1840),字宾华,号钤庵,历史人物。

清代状元,于嘉庆十四年考中进士。

安徽歙县人。

蒋立镛(1786-1847):清代嘉庆16年状元。

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

蒋立镛出生世代书香之家,自幼耳濡目染,养成了勤奋好学、多思善辩的性格。

龙汝言,字子嘉,安徽安庆市罗岭镇小龙山村人,清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状元。

吴其濬(1789—1847),字季深,一字瀹斋,别号吉兰,号雩娄农。

吴其濬不同于清代一般官吏,他对植物学与矿产学有深厚的造诣,著有《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篇》、《滇南矿厂图略》和《滇行纪程集》等书,这些书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

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

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

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陈继昌桂林临桂人。

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

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

授职翰林院修撰。

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

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

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布满天空,席卷地面,形容力量和声势特别大,是哪个成语

铺天盖地[拼音]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

遮住天;盖住地。

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

来势猛烈。

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 《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曰:‘遮天盖地。

’”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