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家训小故事
重阳节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中国的老人节了,因为重阳不光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之风传向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来尊老、敬老、爱老。
然而正值年少的我们,又能为身边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
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
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说到这儿,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
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
”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
”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苁嵌V鲆痪洌骸奥飞闲⌒目闯担鸸馔娑
”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
”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知我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原谅我这个孙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谈了那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
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
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
最后,祝全社会所有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安享晚年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
在古时候,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山、佩茱萸(zhū yú )、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
而在今天,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是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关爱老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
“”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
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随着我国的急剧增多,维护老人,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重要。
我们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呵护下长大的,是他们不怕苦累地在关心我们的一切:每天早晨,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早餐;每天下午,准时地来接我们放学;半夜里,一次次地起床为我们盖被子;冬天里,为我们灌好暖暖的热水袋……在今天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我想在庄严的国旗下向大家发出倡议: 1.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 2.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吃; 3.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他们捶捶背。
4.乘坐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亲爱的同学们,就要到了,我们能够做的,便是用心复习,认真考试,用满意得分数换取长辈们那沧桑的脸上欣慰的笑容。
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生祝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平平安安
我们衷心的希望“敬老、爱老、助老”的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重阳尽孝心枫红爱更浓时,又是重阳节。
再过几天就到重阳佳节了。
可能还有同学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吧?重阳节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为什么会是九月初九呢?古老的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为最大数,故有长久、长寿之意,故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其寓意就深远了。
1989年起,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被国家定为敬老节,成为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尽孝道表孝心、弘扬传统美德的节日。
老师们、同学们!普天之下的每一位慈母严父,都值得尊敬,值得爱戴。
当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那娇美的容颜,当山一样伟岸挺拔的腰身渐渐佝偻,当曾经火红的青春悄然离他们远去,他们却没有丝毫遗憾,没有任何抱怨。
他们用那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心,抚育着我们成长,包容着我们的错误。
我们的平安,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幸福……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绩,都包含着慈母严父那沉甸甸的爱!可是,我们又给
重阳节的童谣
1、《重阳乐》 九月九,是重阳, 我陪爷爷登高山。
风儿吟,水儿唱, 爷爷和我乐呵呵。
九月九,是重阳, 我伴奶奶看菊花。
花儿笑,蝶儿舞, 奶奶和我笑哈哈。
2、《重阳节》 红叶飘,黄叶飘, 蓝天高高白云飘; 九月九,重阳节, 我和爷爷来登高; 我们俩,手拉手, 爷爷登高不服老; 爷爷爷爷你真棒, 我祝爷爷节日好。
红楼梦中贾府衰落的原因
红楼梦中的贾府从赫赫扬扬将近百年的名门望族最后落家破人亡倒猢狲散的下场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历史背景来说,那是封建制度下的一个社会的缩影,有着其从兴旺走向衰败的必然性,但从这样一个具体的家庭来说又有着其特殊的主客观原因。
我把其原因归纳为十个方面。
一、大兴土木耗资过巨红楼梦中的宁国府和荣国府那气派可不一般:“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峥嵘轩峻….”建造这样的深宅大院可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承受得了的。
特别是到了后来,贾政长女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为预备着元妃省亲又启动了一个浩大工程,那就是修建大观园。
大观园的规模有有多大,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三里半大。
园里亭台轩馆,朱楼画栋,假山暗水,应有尽有。
完工以后,贾政带了一帮人去看,转了半天才游了十之五六。
里面设计住人的有大家熟悉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紫菱洲、稻香村等等,拿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建在一个大公园的一幢幢小别墅,还有那登高赏月的凸碧堂,依山傍水的凹晶馆等等不一而足。
修大观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无法统计,但是我们看其中的一项花销,就可见一斑。
第十六回,修大观园的同时,安排贾墻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贾琏问到这一项银子动用那一处的,贾墻道:“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
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账幔的使费。
”我们可想而知修建整个大观园要耗费多少银两。
二、迎来送往强撑门面贾府化巨资修建大观园其实已经虚空了家底,但是在接待及礼尚往来方面又不能将就省俭,仍然出手大方强撑门面。
比如第七十二回,贾琏因为手头紧对鸳鸯说:“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银子都使了。
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
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
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已。
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当然,在接待方面开销最大的还是接待元妃省亲,那个场面极尽奢华,盛况空前。
为了接待元妃好看,在大观园里又是采购各种古董文玩来摆设,又是采办仙鹤、孔雀以及鹿、兔、鸡、鹅等类来饲养;又是彩排训练戏班准备唱戏。
园子里面的美化亮化工程那也是做到及至:道路两边石栏上,都装点上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园里的柳杏诸树均用通草绸绫纸绢作成假花假叶粘于枝上,而且每一株悬灯数盏;水池中也用螺蚌羽毛做成许多荷叶水草及凫鹭野鸭。
到了十五日,一担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
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可见接等元妃省亲一次要化多少银俩。
所以有贾府超嬷嬷说起当年贾府在姑苏扬州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
三、日用排场奢华糜费平时贾府的吃穿用度是非常讲究的。
我们先来看一看贾府女人的穿着。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风姐的闪亮登场“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拿现在的行情来说,这一身行头下来估计要以十万计。
吃的方面,既讲质量也讲排场。
比如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贾母款留刘姥姥吃饭时,要凤姐挟一些“茄鲞”给刘姥姥尝尝。
并经风姐的口介绍了它的做法:“先把茄子皮去了,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
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贾府除了吃得精细以外也很有排场,贾母用餐的时候,外面很多丫头婆子下人伺候,旁边又有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吃完饭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先漱口洗手,然后才换上喝的茶水。
另外,贾府的车辆轿马也不少,在第十四回,贾敬出葬时,女人们一路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
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
这些吃穿用度方面的挥霍也是贾府官中银两不断亏空的原因之一。
四、人浮于事入不敷出在红楼梦中宁荣两府到底有多少人,难以准确统计。
但是我们来看几件人事安排就可有个大概的印象。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可见贾府负责看门跑腿的就有十来个人。
第十四回,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丧事,按册点名分派工作,一口气就安排了134人,剩下的按房分开各司其职,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仅宁府家下人等就有两三百人。
第三回,贾母见林黛玉从南边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叫雪雁。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子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已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外亦如迎春等例:“第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可见当初贾府的气派,十几二十个人服侍一个人。
五、财务混乱制度缺失贾府的财务运行情况是这样的,以荣府为例,有一个集体财务,叫官中的钱,凡公共开支比如府中的工程建设、人员工资及以府上名义进行的礼尚往来等都是动用官中的钱。
但是在公共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弊病。
首先,财务主管挪用公款违规取利。
在荣府贾政是不理家务的,王夫人年龄大些以后也不管事,所以掌管贾府财务的实权人物就贾琏、王熙凤两夫妇,贾琏是个浪荡子弟,王熙凤又是个极喜贪财弄权的人物,谁要到贾府谋些工程事务都找王熙凤送钱送礼,特别是到了后来,王熙凤挪用官中的钱通过来旺私自到外面放高利贷,经常会拖欠下人的月例银子,搞得府中的人多有怨言。
后来,锦衣军查抄贾府时:在风姐住所抄出的现银不下七八万金,同时还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
其次,中层管理人员敲诈勒索。
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仓头上的头目戴良等人,常常借着别人支领钱物的机会敲诈勒索。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里说得很清楚。
因为凤姐生病,探春出来帮着理家,探春就和宝钗商议着要承包经营大观园,在果林菜地等分派好以后,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
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了他们的头去了,心里有气,只说不出来;你们年终去归账,他们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所以探春她们就商定大观园里的出息就留在园子里分了,免得被那些管钱管账的人又克扣一笔。
还有第六十二回,厨房里管事的柳嫂因为宝玉房里的丫头芳官送了些玫瑰露给她女儿五儿,引起别人的误会以为是她们偷的,于是林之孝家的立即见缝插针,安排一个叫秦显家的接替柳嫂,这秦显家的一来就着手清查旧账,“一面又打点送林之孝家礼,悄悄的备了一篓炭,五百斤柴,一担粳米,在外边就遣了子侄送入林家去了;又打点账房的礼;又预备几样菜蔬请几位同事的人…”可见贾府层层克扣的现象比较严重。
再次,下层的买办损公肥私。
那些买办们也是个个抓住采购的机会捞取好处。
比如府里的女人们每人每月有二两购买头油脂粉的定例开支,但是那些买办们常常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所以,姑娘小姐们只得另托自己信得过的人到外面重买。
可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体系当中,个个都想着自己发财,又缺少监督,如何不会亏空垮台。
六、贪图享乐家风日下在贾府上下,特别是在宁府,吃喝玩乐之风日盛。
贾珍父子不但自己天天沉溺于喝酒赌博,而且常常借着练习谢箭为名呼朋唤友聚众赌博。
而且贾珍父子生活作风不检点,两父子与两个小姨子(姨娘)关系暧昧。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贾敬修仙慕道吞丹死了,贾蓉跟着贾珍等在铁槛寺办丧事,一有机会回来就和两姨娘调情。
众丫头看不过,都笑说:“热孝在身上,老娘才睡了觉,他两个虽小,到底是姨娘家,你太眼里没有奶奶了。
回来告诉爷,你吃不了兜着走。
”其实他父亲贾珍也是一样回来了就和两个小姨子鬼混。
所以有一次,宁府的一位老家人焦大喝了酒不听调遣,并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
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
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我什么不知道
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在荣府贾母也是最会享受找乐子的,那些个婆子下人赌博之风也很严重,王夫也命人认真的查过几回,总是屡禁不止。
合府上下隔三差五的吃酒听戏,那也是家常便饭。
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贾家子弟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
大家都知道追求享乐,早把勤俭持家的祖训丢到九霄云外。
七、外祟勒索雪上加霜贾府虽然有钱有势,但是也常会遭到一些外人的“惦记”和“索要”。
例如,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蓉到礼部关领恩赏春祭银两,回来后贾珍问怎么去了这一日,贾蓉就笑回说:“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光禄寺库上,因到了光禄寺才领了来。
光禄寺的官儿们都说问父亲好,多日不见,都着实想念。
”贾珍笑道:“他们哪里是想我。
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
”还有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贾琏和凤姐正在商量着怎样筹集银子应付好几笔送礼的钱,这个时候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
”小太监进来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
”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
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
”小太监说:“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自然一齐都送过来。
”凤姐笑道:“你们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
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
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
”把这个小太监支走以后,贾琏出来笑着说:“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
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
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将来得罪人处不少。
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对贾府来说,朝庭的各部衙门,经常要通过他们探听消息,经他们之口说好话,另外贾妃娘娘在宫中,更要依仗那些太监们的关照保护,所以不得不常常打点这些人。
八、得罪小人树敌过多贾府仗着权势,平日里常常恃强凌弱。
小说中受过贾府欺侮的小人物很多,比较明显的有三个:一个是叫石呆子的。
贾敬看上了别人的几把古扇,出多少钱别人也不卖,于是通过贾雨村,捏造一个罪名把他抓了,最后把扇子霸占到手;一个叫张华。
这个张华与尤二姐原是小时有婚约的,因为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也就娶不起了媳妇。
贾琏为了把尤二姐娶到手,就逼他与二姐退婚,张华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府的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但是心中始终是不服的。
还有一个是醉金刚倪二,有一天因为喝多了酒睡在大街上,又刚好碰到贾雨村路过,不让路还说:“我喝酒是自己的钱,醉了躺的是皇上的地,便是大人老爷也管不得。
”于是贾雨村着人把他抓了起来,倪二的家人就托倪二曾经帮过忙的一个朋友叫贾芸的去贾府说情,但是去了几次没办成。
倪二出来后很生气,对他老婆说,他在监里的时候认得了几个朋友,知道好些贾府的事,若说贾二这小子他忘恩负义,便和几个朋友说他家怎样仗势欺人,怎样盘剥小民,怎样强娶有男妇女,说了一大堆。
贾府因为得罪了不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就经常有意无意的到外面传播一些对贾府不好的消息,有的也可能会直接到御史那儿去告状。
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以后,许多亲友来看候,有的就说:“人家闹的也多,也没见御史参奏,不是珍老大得罪朋友,何至如此。
”有的说:“也不怪御史,我们听见说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九、政治斗争引火上身贾府的衰败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是直接加速这幢大厦轰然倒塌的原因就是皇上下令抄家。
为什么皇上会下决心对贾府动手,表面的原因是贾家平日的作派有风声传到御史那儿,御史诓了贾府的家人去问实了才派人来抄家查办的。
实际上我们上面说的那一点小事不会引起皇上动怒并下决心对贾府下杀手的。
有的红学家就分析实际上曹雪芹的原著本意是说贾元妃参与了皇宫里的权力斗争,引起皇上震怒,所以要对贾府进行打压。
这个依据就是第五回宝玉梦中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对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其中虎兕相逢就是指两派势力恶斗,预示着后来元妃卷入两派势力的政治斗争。
十、管教不严后继乏人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在教育管理上是抓得不到位的。
虽然有个私塾,但后辈中肯读书上进的没几个,宁府从贾敬到贾珍再到贾蓉没一个志于经济仕途的。
荣府这边贾政对宝玉管得严一点,时时逼勒着他看书上进,无奈贾母王夫人等人又对宝玉溺爱有加。
只有贾兰一个还行,只是年纪尚小,所以贾府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富不过三代”这个规律。
另外,贾府对家人也是管教不严。
比如贾政放任江西粮道的时候,自己不敢收礼也协调不好关系,那些跟去的下人得不到好处,所以办事处处设阻碍,贾政没法,后来只好任由那些人去胡来。
终究因为对下人管教不严被节度使参奏:“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被着降三级,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
因存在着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贾府这幢大厦的倒塌是早晚的事。
从红楼梦中的宴饮来看贾府的兴衰
红楼梦中的贾府为何从一个赫赫将近百年的名门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倒猢狲散的下场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历史背景来说,那是封建制度下的一个社会的缩影,有着其从兴旺走向衰败的必然性,但从这样一个具体的家庭来说又有着其特殊的主客观原因。
我把其原因归纳为十个方面。
一、大兴土木耗资过巨 梦中的宁国府和荣国府那气派可不一般:“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峥嵘轩峻….”建造这样的深宅大院可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承受得了的。
特别是到了后来,贾政长女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为预备着元妃省亲又启动了一个浩大工程,那就是修建大观园。
大观园的规模有有多大,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三里半大。
园里亭台轩馆,朱楼画栋,假山暗水,应有尽有。
完工以后,贾政带了一帮人去看,转了半天才游了十之五六。
里面设计住人的有大家熟悉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紫菱洲、稻香村等等,拿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建在一个大公园的一幢幢小别墅,还有那登高赏月的凸碧堂,依山傍水的凹晶馆等等不一而足。
修大观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无法统计,但是我们看其中的一项花销,就可见一斑。
第十六回,修大观园的同时,安排贾墻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贾琏问到这一项银子动用那一处的,贾墻道:“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
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账幔的使费。
”我们可想而知修建整个大观园要耗费多少银两。
二、迎来送往强撑门面 贾府化巨资修建大观园其实已经虚空了家底,但是在接待及礼尚往来方面又不能将就省俭,仍然出手大方强撑门面。
比如第七十二回,贾琏因为手头紧对鸳鸯说:“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银子都使了。
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
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
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已。
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 当然,在接待方面开销最大的还是接待元妃省亲,那个场面极尽奢华,盛况空前。
为了接待元妃好看,在大观园里又是采购各种古董文玩来摆设,又是采办仙鹤、孔雀以及鹿、兔、鸡、鹅等类来饲养;又是彩排训练戏班准备唱戏。
园子里面的美化亮化工程那也是做到及至:道路两边石栏上,都装点上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园里的柳杏诸树均用通草绸绫纸绢作成假花假叶粘于枝上,而且每一株悬灯数盏;水池中也用螺蚌羽毛做成许多荷叶水草及凫鹭野鸭。
到了十五日,一担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
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可见接等元妃省亲一次要化多少银俩。
所以有贾府超嬷嬷说起当年贾府在姑苏扬州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
三、日用排场奢华糜费 平时贾府的吃穿用度是非常讲究的。
我们先来看一看贾府女人的穿着。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风姐的闪亮登场“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拿现在的行情来说,这一身行头下来估计要以十万计。
吃的方面,既讲质量也讲排场。
比如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贾母款留刘姥姥吃饭时,要凤姐挟一些“茄鲞”给刘姥姥尝尝。
并经风姐的口介绍了它的做法:“先把茄子皮去了,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
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贾府除了吃得精细以外也很有排场,贾母用餐的时候,外面很多丫头婆子下人伺候,旁边又有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吃完饭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先漱口洗手,然后才换上喝的茶水。
另外,贾府的车辆轿马也不少,在第十四回,贾敬出葬时,女人们一路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
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
这些吃穿用度方面的挥霍也是贾府官中银两不断亏空的原因之一。
四、人浮于事入不敷出 在红楼梦中宁荣两府到底有多少人,难以准确统计。
但是我们来看几件人事安排就可有个大概的印象。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可见贾府负责看门跑腿的就有十来个人。
第十四回,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丧事,按册点名分派工作,一口气就安排了134人,剩下的按房分开各司其职,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仅宁府家下人等就有两三百人。
第三回,贾母见林黛玉从南边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叫雪雁。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子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已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外亦如迎春等例:“第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可见当初贾府的气派,十几二十个人服侍一个人。
五、财务混乱制度缺失 贾府的财务运行情况是这样的,以荣府为例,有一个集体财务,叫官中的钱,凡公共开支比如府中的工程建设、人员工资及以府上名义进行的礼尚往来等都是动用官中的钱。
但是在公共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弊病。
首先,财务主管挪用公款违规取利。
在荣府贾政是不理家务的,王夫人年龄大些以后也不管事,所以掌管贾府财务的实权人物就贾琏、王熙凤两夫妇,贾琏是个浪荡子弟,王熙凤又是个极喜贪财弄权的人物,谁要到贾府谋些工程事务都找王熙凤送钱送礼,特别是到了后来,王熙凤挪用官中的钱通过来旺私自到外面放高利贷,经常会拖欠下人的月例银子,搞得府中的人多有怨言。
后来,锦衣军查抄贾府时:在风姐住所抄出的现银不下七八万金,同时还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
其次,中层管理人员敲诈勒索。
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仓头上的头目戴良等人,常常借着别人支领钱物的机会敲诈勒索。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里说得很清楚。
因为凤姐生病,探春出来帮着理家,探春就和宝钗商议着要承包经营大观园,在果林菜地等分派好以后,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
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了他们的头去了,心里有气,只说不出来;你们年终去归账,他们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所以探春她们就商定大观园里的出息就留在园子里分了,免得被那些管钱管账的人又克扣一笔。
还有第六十二回,厨房里管事的柳嫂因为宝玉房里的丫头芳官送了些玫瑰露给她女儿五儿,引起别人的误会以为是她们偷的,于是林之孝家的立即见缝插针,安排一个叫秦显家的接替柳嫂,这秦显家的一来就着手清查旧账,“一面又打点送林之孝家礼,悄悄的备了一篓炭,五百斤柴,一担粳米,在外边就遣了子侄送入林家去了;又打点账房的礼;又预备几样菜蔬请几位同事的人…”可见贾府层层克扣的现象比较严重。
再次,下层的买办损公肥私。
那些买办们也是个个抓住采购的机会捞取好处。
比如府里的女人们每人每月有二两购买头油脂粉的定例开支,但是那些买办们常常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所以,姑娘小姐们只得另托自己信得过的人到外面重买。
可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体系当中,个个都想着自己发财,又缺少监督,如何不会亏空垮台。
六、贪图享乐家风日下 在贾府上下,特别是在宁府,吃喝玩乐之风日盛。
贾珍父子不但自己天天沉溺于喝酒赌博,而且常常借着练习谢箭为名呼朋唤友聚众赌博。
而且贾珍父子生活作风不检点,两父子与两个小姨子(姨娘)关系暧昧。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贾敬修仙慕道吞丹死了,贾蓉跟着贾珍等在铁槛寺办丧事,一有机会回来就和两姨娘调情。
众丫头看不过,都笑说:“热孝在身上,老娘才睡了觉,他两个虽小,到底是姨娘家,你太眼里没有奶奶了。
回来告诉爷,你吃不了兜着走。
”其实他父亲贾珍也是一样回来了就和两个小姨子鬼混。
所以有一次,宁府的一位老家人焦大喝了酒不听调遣,并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
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
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我什么不知道
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 在荣府贾母也是最会享受找乐子的,那些个婆子下人赌博之风也很严重,王夫也命人认真的查过几回,总是屡禁不止。
合府上下隔三差五的吃酒听戏,那也是家常便饭。
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贾家子弟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
大家都知道追求享乐,早把勤俭持家的祖训丢到九霄云外。
七、外祟勒索雪上加霜 贾府虽然有钱有势,但是也常会遭到一些外人的“惦记”和“索要”。
例如,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蓉到礼部关领恩赏春祭银两,回来后贾珍问怎么去了这一日,贾蓉就笑回说:“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光禄寺库上,因到了光禄寺才领了来。
光禄寺的官儿们都说问父亲好,多日不见,都着实想念。
”贾珍笑道:“他们哪里是想我。
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
” 还有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贾琏和凤姐正在商量着怎样筹集银子应付好几笔送礼的钱,这个时候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
”小太监进来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
”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
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
”小太监说:“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自然一齐都送过来。
”凤姐笑道:“你们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
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
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
”把这个小太监支走以后,贾琏出来笑着说:“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
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
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将来得罪人处不少。
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对贾府来说,朝庭的各部衙门,经常要通过他们探听消息,经他们之口说好话,另外贾妃娘娘在宫中,更要依仗那些太监们的关照保护,所以不得不常常打点这些人。
八、得罪小人树敌过多 贾府仗着权势,平日里常常恃强凌弱。
小说中受过贾府欺侮的小人物很多,比较明显的有三个:一个是叫石呆子的。
贾敬看上了别人的几把古扇,出多少钱别人也不卖,于是通过贾雨村,捏造一个罪名把他抓了,最后把扇子霸占到手;一个叫张华。
这个张华与尤二姐原是小时有婚约的,因为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也就娶不起了媳妇。
贾琏为了把尤二姐娶到手,就逼他与二姐退婚,张华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府的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但是心中始终是不服的。
还有一个是醉金刚倪二,有一天因为喝多了酒睡在大街上,又刚好碰到贾雨村路过,不让路还说:“我喝酒是自己的钱,醉了躺的是皇上的地,便是大人老爷也管不得。
”于是贾雨村着人把他抓了起来,倪二的家人就托倪二曾经帮过忙的一个朋友叫贾芸的去贾府说情,但是去了几次没办成。
倪二出来后很生气,对他老婆说,他在监里的时候认得了几个朋友,知道好些贾府的事,若说贾二这小子他忘恩负义,便和几个朋友说他家怎样仗势欺人,怎样盘剥小民,怎样强娶有男妇女,说了一大堆。
贾府因为得罪了不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就经常有意无意的到外面传播一些对贾府不好的消息,有的也可能会直接到御史那儿去告状。
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以后,许多亲友来看候,有的就说:“人家闹的也多,也没见御史参奏,不是珍老大得罪朋友,何至如此。
”有的说:“也不怪御史,我们听见说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 九、政治斗争引火上身 贾府的衰败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是直接加速这幢大厦轰然倒塌的原因就是皇上下令抄家。
为什么皇上会下决心对贾府动手,表面的原因是贾家平日的作派有风声传到御史那儿,御史诓了贾府的家人去问实了才派人来抄家查办的。
实际上我们上面说的那一点小事不会引起皇上动怒并下决心对贾府下杀手的。
有的红学家就分析实际上曹雪芹的原著本意是说贾元妃参与了皇宫里的权力斗争,引起皇上震怒,所以要对贾府进行打压。
这个依据就是第五回宝玉梦中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对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其中虎兕相逢就是指两派势力恶斗,预示着后来元妃卷入两派势力的政治斗争。
十、管教不严后继乏人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在教育管理上是抓得不到位的。
虽然有个私塾,但后辈中肯读书上进的没几个,宁府从贾敬到贾珍再到贾蓉没一个志于经济仕途的。
荣府这边贾政对宝玉管得严一点,时时逼勒着他看书上进,无奈贾母王夫人等人又对宝玉溺爱有加。
只有贾兰一个还行,只是年纪尚小,所以贾府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富不过三代”这个规律。
另外,贾府对家人也是管教不严。
比如贾政放任江西粮道的时候,自己不敢收礼也协调不好关系,那些跟去的下人得不到好处,所以办事处处设阻碍,贾政没法,后来只好任由那些人去胡来。
终究因为对下人管教不严被节度使参奏:“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被着降三级,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
因存在着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贾府这幢大厦的倒塌是早晚的事。
重阳节活动宣传标语,带有一种修辞手法。
。
20字以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歹带]人娇 後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梅苑》卷九)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管是客来[口沙]。
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酉縻]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龙娇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原缺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酉縻]。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长寿乐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艹冥]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感受亲情,传承家风
【感情,传承家风】作文在这个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风”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
“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
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
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
”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
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
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
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
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
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
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
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
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
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
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
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
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