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数学名人名言故事知道的告诉我
家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华罗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
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 马嘟嘟,马嘟嘟。
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 华罗庚纪念馆 里呢。
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 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
同伴回答说: 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 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
每逢庙会,庙中的 菩萨: 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
一路上,人们见到 菩萨 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
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 菩萨 ,心里暗自琢磨: 菩萨 果真万能吗
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 菩萨 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 菩萨 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 菩萨 卸了装,华罗庚一看 菩萨 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
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 妈,你往后不要给 菩萨 磕头了, 菩萨 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 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
他却认真反驳道: 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 菩萨 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
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
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
乘法传统打法是 留头法 或 留尾法 ,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
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
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 6,先在算盘上打上2 6=12,再退一位,加上8 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
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
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 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 尝试 与第四句中的 尝试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一句中的 尝试 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 尝试 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
单独来看两个 尝试 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
他说: 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 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请你帮忙莱州市名人名言,谢谢了。
很急的。
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你要论啥
珠算口诀 加法的口诀是什么
回答者追加积分
加法口诀表 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 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简述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生产监督/-而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安全生产的关系,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对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建设的健:展,是一切工作的保证。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喊在口头上,不抓落实。
有的单位为了抢速度、争效益,放松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队伍被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的好“安削弱。
只包经济指标,没有安全指标,以包代管、以罚代教的现象严重。
有个别单位对事故隐患抱有侥幸心理,不闻不问,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只能流于形式;二是安全投入不足,设备陈旧,事故隐患得不到根本消除。
一些单位为完成经营指标,承揽施工项目,压低项目造价,并以资金短缺为由,削减安全技术措施经费。
对在用安全防护设施不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
随着社会:断进步和经济快速
小学班级特色介绍
在蔚蓝的天空中,一群勇敢的小雏鹰正迎着阳光自由地飞翔。
这群小雏鹰正是我们勒流中心小学三年(2)班的同学。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我们的做人原则;学会学习,学会休闲是我们的班级特色;遇难不退,遇苦不怕,绝不向困难低头是我们的行动口号;“努力学习,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班级格言;创建一个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和谐集体则是我们的目标。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挺好的成绩。
如曾获表扬班级,班级墙报获得好评等。
瞧
生活在我们这个班集体里的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你看我们生活在一起,有多么的快乐
多么的团结友爱
人与人沟通的五个心境是什么
一、角色修炼:沟通首先是一种站位。
“屁股决定脑袋”,意思就是说,站在什么位置就说什么话。
作为下级,领导,同事,和面对客户时你的角色是不同的。
只有自身角色清楚了,才知道站在什么角度说话,这是沟通的首要前提。
二、心态修炼:沟通还是一种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沟通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沟通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始修行。
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会为自己创造积极的沟通状态,好的沟通状态能够为沟通对象 感恩心态:对人心存感恩之心,才会对人拥有敬畏之感。
在企业里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横向部门和同事之间工作协调和沟通比较困难。
“感恩”在怀,就会避免交往和沟通中的自大、自我、狂妄和傲慢,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欣赏心态:仅掌握了表面的赞美技巧,却没有欣赏的心态和眼光,再好的技巧也无用武之地。
内心没有欣赏的眼光和感恩的心态,即使你微笑,你的微笑也是死板和僵化的。
学会欣赏和真诚赞美,因为只有懂得欣赏别人,才会真诚赞美别人。
尊重心态:尊重心态就是要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沟通,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沟通。
同理心沟通最重要的沟通步骤就是“倾听”和“分担”。
要别人信任你,首先就要换位体会,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三、思维模式修炼:一切善于沟通的人其技巧和话术的背后,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沟通套路。
或是以理服人,或是以情动人。
要想实现良好的沟通,就需要具备既善于理性分析、又善于进行换位思考的全脑思维模式。
把人性和原则巧妙适当地结合,才是一种了不起的共同艺术。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企业管理和营销活动中,在思维方式上面临的最大转变和最大挑战,就是要学会全脑思考。
四、技能修炼:沟通技能就是所处行业和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专业的沟通话术。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只有成为本行业、本岗位、本专业的专业人士和业内专家,你说话才有威信,才会让人容易信服你,沟通才有说服力。
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意义,以及公司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大家都有充分的认识,无须过多赘述。
五、方法修炼:最后,沟通才是一种方法和技巧。
之所以要把方法的修炼放在最后,是因为只有具备了实现良好沟通所应有的站位、心态、思维模式和技能,才会做到对沟通技巧的发挥和运用自如。
正像一位名人格言所说,当一个人能够在力量上显示自己时,就不会在技巧上做文章。
如果说沟通技巧是学习珠算的口诀,那么个人品质修炼则是培养对珠算的直觉和感觉判断,可以让你在沟通时无招胜有招。
史铁生说过有名的4句话
大禹: (约公元前2314-2198涂山氏国(今怀人,传说中古代部落联袖。
他奉舜理洪水。
皋陶:(
-
)皋城(今六安)人,古六安国始祖。
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以正直著称,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曾协助大禹治水。
启:(
-
)禹与涂山氏女之子,生于台桑(怀远县涂山南坡)。
禹死,他继位称王,形成了王位传子的世袭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者。
姜尚(姜太公)(约公元前1128-约公元前1015)字子牙,商东海上(今临泉县姜寨)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齐国祖先。
为求贤主入西周、周文王拜他为师。
管仲:(前725-前645)春秋时齐国颍上人,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少时贫困,曾和鲍叔牙合伙经商。
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老子:(约前571-前471之前)春秋末宋国相邑(今涡阳)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
张良:(
-公元前186)秦末汉初城父(今亳州市)人,字子房,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
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
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西汉时期文学家和思想家。
华佗:(145-208):东汉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字元化,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曹操:(155-220),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少时机警,善权术,20岁举孝谦为郎。
东汉末以镇城市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曹丕: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
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魏国建立者、文学家。
周瑜:(175-210):三国时庐江舒县(今庐江县西南)人,三国时吴国名将,著名军事家.嵇康:(223- 262)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
李绅:(772-846)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陈翥:[zhù]:(982-1061)北宋铜陵人,字子翔,北宋林学家。
潜心研究《齐民要术》。
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今合肥市)人,字希仁。
北宋著名清官,天圣进士。
毕升:(
-1051)歙县人,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家。
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
排版前先在罩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待蜡稍溶,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则固定在铁板上,再加热,又可将活字拆下贮存再用。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李公麟:(1049-1106)北宋庐州舒城(今舒城)人,北宋著名画家。
熙宁进士,官至朝奉郎。
晚年告老还乡,居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
毕生精力用于绘画艺术,与苏轼、黄庭坚等名士交往,为王安石所推许。
朱熹:(1130-1200)祖籍徽州婺源(原属安徽,先属江西),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他19岁进士及第,曾任同安主簿、提举浙东茶盐事、璋州、潭州知州等职,他之后结束了从政生涯,而去从事讲学、著述。
从事教育四十多年,先后建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考亭书院,修复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计20余所。
朱元璋:(1328-1398)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凤阳)人,字国瑞。
明王朝的建立者,少年时入皇觉寺为僧。
他制订《大明律》,抑制豪强贪吏,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
为强化统治地位,他也杀戮了大批开国元勋。
戚继光:(1528-1587)定远人,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
出身将门,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1555年调浙江抵抗倭寇,他招募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为抗倭主力。
1561年在台州大胜倭寇,次年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解除东南倭患。
他对练兵、治械、阵图都有创见。
陈大位:(1533-1598)明朝休宁人,于1592年在休宁率口自刊《直指算法统宗》第17卷,是明代一部重要的以珠算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
此书流传到日本、越南,后又传到欧洲等地,在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可谓集成计算的鼻祖。
渐江:(1610-1664)明末清初歙县人,曾参加反清“复社”,明亡后出家为僧,善画山水,系新安画派创始人之一。
与画家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号称“新安四派”。
方以智:(1611-1671)明末清初桐城人。
崇祯进士,任翰林院检讨。
少年时与陈贞慧、吴应箕、候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为“明季四公子”之一。
清兵下广东,出家为僧,他博学宏通,在科学、哲学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
他主张虚实并重,科学与哲学互补,儒、佛、道“三教合一”,会通古今,兼备百家。
施闫章:(1618-1683)清宣城(今宣州市)人,顺治进士。
康熙时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侍讲,参与撰修《明史》。
梅文鼎:(1633-1721)清宣城(今宣州市)人,宣城数学学派的奠基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康熙年间进京,以学识为康熙赏识,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研究中西历算。
近人称梅文鼎和日本的关孝和、英国的牛顿为当时世界的三大数学家。
戴名世:(1653-1713)清桐城人,散文家,康熙进士,曾任教习、知县、翰林院编修。
少年才思敏捷,尤留心明代史事,纲罗放失,访明季遗老,考求史实。
方苞:(1668-1749)清桐城人,康熙进士,1711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牵连下狱,获释后命为康熙帝编校《御制乐律》等,官至礼部右侍郎。
刘大櫆:(1698-1779)清桐城人,雍正列榜贡生,县教谕,桐城文派“三祖”之一,他提倡古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而主阐发程朱理学,艺术形式上追求古人“神气”、“音节”、“字句”。
所作散文,多半宣扬儒家思想。
吴敬梓:(1701-1754)清全椒人,晚号文木老人。
出身于探花第中,安徽巡抚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贫困,漂泊扬州,卒于他乡。
所著《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对封建社会,尤其是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揭露与抨击。
戴震:(1723-1777)清休宁人,乾隆举人。
屡考进士不中,后开馆纂修《四库存全书》,授翰林院庶吉士。
对天文、数学、经学、历算、地理、方志、音韵、训诂均有精深研究,为乾嘉时代皖派考据大师。
治经反对师法汉儒,主张以原经典本身为主,仍属古文经学。
姚鼐:(1731-1815)清桐城人,清散文家,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礼部主事。
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
曾参与纂修《四库全书》。
石如:(1743-1805)清怀宁人,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
父邓一枝善篆刻。
幼年摹父篆刻,学隶书。
北游寿州(今寿县),梁献见其隶书,倍加赏识,并荐与南京梅氏。
梅氏家藏历代金石善本,邓博采众长,勤学八年自成一派。
王贞仪:(1769-1797)清天长人,女,客居南京。
她自幼博览群书,喜爱天文,坚持数年观测气象,于天文算学均有独到研究,根据多次实验,写成《月蚀解》,并在地理、文学、历史、气象、医学等多方面亦取得成就。
王茂荫:(1798-1865)清歙县人,经济学家,道光进士,1851年上《条议钞法折》,提出发行可兑现银钞,以解决财政危机,是其货币思想的荟萃。
旋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他主张将已发行的不兑现纸币改为可兑现销币,并规定最高发行额,以阻止通货继续膨胀。
张乐行:(1811-1863)清涡阳人,咸丰二年(1852)与龚得树等结捻,因仗义疏财,被举为捻首。
次年太平军北伐,捻军纷起响应,咸丰五年在雉河集(今涡阳县城)召集各地捻党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称大汉永王(亦作大汉明命王)。
咸丰七年与李秀成部协同作战,接受太平军领导,被封为征北主将。
咸丰十一年晋封为沃王。
近现代名人李鸿章:(1823-1901)清合肥人,道光进士,洋务派领袖。
他利用海关税收购军火和军舰,创立北洋水师学堂,主持向海外派遗留学生活动,建立北洋海军。
有《李文忠公全集》。
丁汝昌:(1836-1895)清庐江人,海军提督。
参加淮军后随从刘铭传镇压太平军、捻军,升任参将, 1888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率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鸭绿江口,回程时于大东沟海面突遭日舰队截击,发生黄海海战,他指挥应战,重创日寇两舰,1895他因力战失利拒绝投降而自杀。
刘铭传:(1836-1895)肥西人,淮军名将,抗法英雄,台湾首任巡抚。
1884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八个月,取得胜利。
1885年台湾设省,被任命为第一任台湾巡抚詹天佑:(1861-1919):原籍安徽婺源县人,铁路工程师。
他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修建滦河大桥,培养了我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后任汉粤川铁路督办,1912年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任会长。
胡适: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县人。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在五四时期引领了新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新诗革命和新学术革命。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教育家、文人。
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写的专著,对于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他所著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王稼祥:(1906--1974)安徽泾县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参加长征。
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批判左倾错误领导,会后任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
1943年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思想的科学概念。
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工部长、宣传部代部长。
建国后,曾首任驻苏联大使,后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七、十届中央委员。
邓稼先: (1924-1986)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教育家,黄山市歙县人。
1927年,创办了闻名中外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一晓庄师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