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自保的格言

自保的格言

时间:2020-05-09 22:40

安全用电的名言金句

一安全用电,更为。

告诫大家,马虎。

电源电路全铺设。

高压低压,各楚。

电容电器,加强监测。

配电设施,安装无误。

采购电料,预防假冒。

低劣产品,易发事故。

停电送电,提前通知。

安全就绪,免出意外。

二野外作业,季节分明。

雨季用电,认真监护。

露天用电,要保安全。

废旧设施,切勿凑合。

电刨电锯,防护得当。

砂轮车床,不可乱舞。

技术工种,提前培训。

突击上岗,漏洞百出。

生产紧张,精心安排。

不可敷衍,草率应付。

神圣职责,人命关天。

重视检修,电工为主。

三预防触电,随时注意。

电源电器,严格防护。

安全电用,口头常挂。

触电事故,预防为主。

火电灾害,潜伏似虎。

当心吃人,一命呜呼。

自身安全,切莫忘记。

一.四字警句 安全第一,警钟常鸣。

安全第一,人人牢记。

安全生产,齐抓共管。

生产大上,安全不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

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疏忽一时,痛苦一世。

大事化小,教训难找。

小事化了,后患不少。

多看一眼,安全保险。

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小洞不补,大洞难堵。

隐患潜伏,事故难除。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振兴矿业,安全第一。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光喊不动,实在无用。

动手预防,隐患难藏。

有备无患,无备遭难。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初蛮干,今日痛苦。

安全教育,声情并举。

生动活泼,入情入理。

正反典型,解剖分析。

深入浅出,易学易记。

不图形式,注重实际。

酒后工作,必生大祸。

流动吸烟,火光冲天。

冬季一到,风大物燥。

积尘自燃,防火重要。

安全管理,处处要严。

一丝不苟,不讲情面。

勤查勤检,消除隐患。

常抓不懈,防微杜渐。

放眼全局,突出重点。

干头万绪,安全在先。

教育为本,防患未然。

脚踏实地,稳定发展。

一时疏忽,必出事故。

疏忽大意,灾祸之源。

安全平安,矿兴我荣。

进入现场,集中思想。

生产工作,勿忘安全。

平安是金,步步小心。

我不伤我,你不伤你。

你不伤我,我不伤你。

自己保安,不可轻视。

相互保安,人人受益。

人在井下,心在别处。

不用打赌,准出事故。

生产是花,安全是根。

要想花美,必须强根。

违反规程,祸不单行。

措施到位,安而无危。

三违不反,事故难免。

严格执章,行为高尚。

安全规程,庄严神圣。

贴在墙上,牢记心中。

不折不扣,坚决执行。

融进血液,化为行动。

贯彻规程,先*领导。

落实规程,要*自保。

执行规程,心诚则灵。

干群努力,安全共保。

安全意识,不可淡化。

安全思想,不可放松。

安全教育,不可中断。

安全防范,不可忽视。

无证驾驶,危及生命。

酒后开车,后患无穷。

特殊工种,特别要求。

无证作业,事故头出。

溜子皮带,蹬坐危险。

出了事故,后悔已晚。

干啥工作,别耍大胆。

坚持规程,保你平安。

停电作业,勿忘验电。

违章生险,遵纪则安。

忽视安全,如履薄冰。

一时侥辛,终酿大祸。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

二.五字警句 小小安全带,情系千万家。

高空作业时,干万扎牢它。

麻痹和大意,害人又害已。

事故如虎狼,它在暗中藏。

一时不注意,它就把人伤。

矿山多电器,用电要注意。

时时都谨慎,安全皆欢喜。

检查维护细,隐患无阵地。

事故如恶鬼,规程是钟馗。

小心无大错,粗心酿大祸。

严细又认真,安全根基深。

系好安全带,免得缠绷带。

戴上安全帽,安全有依*。

系上安全带,生命有依赖。

有安才有全,无安全没有。

生命诚可贵,幸福价更高。

若想无事故、安全要记牢。

不伤害自已,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事故是幽灵,时时要清醒。

事故是暗箭,安全是盾牌。

工作一马虎,就会出事故。

国家受损失,个人受痛苦。

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家以和为贵,矿以安为本。

加强纪律性;安全有保证。

戴上安全帽,心要想安全。

精神不分散,操作保安全。

要想事故少,设备维护好。

心中有规程,行动有准绳。

只要照着做,安全有保证。

安全是生命,冒险是拚命, 违章是玩命,蛮干不要命。

安全你、我、他,情系干万家。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

时时想安全、处处保安全。

班前讲安全,思想添根弦。

班中讲安全,操作保平安。

班后讲安全,警钟鸣不断。

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

技术不过夜,安全难保证。

生产大合唱,安全第一章。

纪律松了绑,事故逞凶狂。

气泄于针孔,祸始于违章。

家有贤内助,上班少事故。

安全在心中,时刻敲警钟。

经验有优劣,规程作鉴别。

真经验救命,假经验流血。

庄稼怕天旱,工作怕蛮干。

蛮干出事故,后悔已迟晚。

工作干条线,安全一针穿。

警钟鸣不断,人人保平安。

安全家家乐,事故人人忧。

班前讲安全,脑中添根弦。

班中查安全,操作少危险。

班后比安全,警钟常回旋。

井下有隐患,怕在无防范。

狼咬离群羊,祸找违章人。

警钟常鸣响,安全天天讲。

疏忽一瞬间,事故把空钻。

上班前喝酒,事故随时有。

防患于未然,才能保安全。

隐患不处理,害人又害已。

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根基。

与电打交道,安全是首要。

要干电气活,先开工作票。

措施要齐全,考虑要周到。

马虎是大敌,“凑合”切不要。

工作不在乎,拿命开玩笑。

停电必验电,地线要挂好。

外线作业时,要戴安全帽。

绑好安全带,防坠更可*。

杆下不停留,小心器材掉。

监护要认真,责任要尽到。

思想要集中,杂念要除掉。

年年保安全,家家皆欢笑。

安全在心间,美满在明天。

规程要学会,守规不能忘。

隐患要查出,苗头不能放。

教训要记取,安全意识强。

小心无大错,粗心酿大祸。

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醉意带进矿,祸害带回家。

安全记心问,事故难沾边。

企业增效益,安全是前提。

上班不喝酒,工作精神抖。

隐患不放过,年终当能手。

效益要提高,安全最重要。

小小安全帽,生命保护罩。

全矿齐动员,一起抓安全。

要想效益好,安全不可少。

安全心中想,工作守规章。

效益是大厦,安全是基石。

忧患非忧天、预防保安全。

安全出效益;安全出速度。

安全出美满,安全出甜密。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安全*自己,行为要规范。

安全铁面人,关怀胜亲人。

想当者好人,最终害死人。

宁操百倍心,不冒半分险。

安全是效益,质量是财源。

拿猫当虎斗,事故无门路。

安全抓得严,职工生活甜。

安全抓得细,职工都受益。

生活甜密密,安全是根基。

险前一句话,保矿又保家。

知险不成险,险在不知险。

要想不出险,常常想危险。

产量要多超,安全是法宝。

煤矿要兴旺,二者不可少。

要把效益争,安全是保证。

隐患事故多,效益一场空。

警惕安全在,麻痹事故来。

隐患不消除,事故难堵住。

预则危转安,不预险成灾。

制度松条缝,事故就钻空。

一人出事故,殃及全家人。

众人保安全,幸福千万家。

班前喝大酒,事故跟你走。

班中睡大觉,事故把你我。

“三违”是大敌,人人要注意。

时时不能松,天天要警惕。

生产想安全,质量要把关。

隐患要排除,操作不蛮干。

井口勿吸烟,制度莫违反。

工程质量差,等于埋隐患。

为了你我他,请君要保安。

班前不喝酒,下井不带烟。

家中不赌博,班中不冒险。

安全保生产,全家得美满。

亲人等着你,下班来团聚。

最后一茬窑,千万别着急。

安全人人讲,三违人人抓。

人人保安全,不分你我他。

一人违了章,大家都遭殃。

互相来监督,安全放心上。

安全你一人,幸福全家人。

下井来矿山,家人心挂牵。

勿忘妻儿情,把住安全关。

安全与生产,相辅又相承。

生产要安全,安会再生产。

警惕安全在,麻痹事故升。

班前莫喝酒,精力要集中。

眼观六路事,耳听八面风。

切忌耍大胆,遵章守规程。

妻娘盼你归,月圆乐融融。

心急莫心慌,安全记心上。

别为抢时间,却把安全忘。

三违是大敌,人人要注意。

时刻不能松,天天要警惕。

宁定十步远,不冒一步险。

喜庆佳节时,更莫忘安全。

皮带切莫爬,摔下危险大。

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内容太多,借鉴一下

八字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

读书百遍义自见。

2、厚积薄发,必得。

3、学而不厌,诲倦。

4、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5、机遇,心想事成6、破釜沉舟,战则必胜。

7、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8、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9、学海无涯,心存高远。

10、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八字励志名言口号1、深入浅出,易学易记。

2、小洞不补,大洞难堵。

3、安全管理,处处要严。

4、干头万绪,安全在先。

5、小事化了,后患不少。

6、融进血液,化为行动。

7、勤查勤检,消除隐患。

8、酒后开车,后患无穷。

9、常抓不懈,防微杜渐。

10、无证作业,事故头出。

11、落实规程,要靠自保。

12、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13、溜子皮带,蹬坐危险。

14、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15、坚持规程,保你平安。

16、光喊不动,实在无用。

17、生产大上,安全不忘。

18、疏忽大意,灾祸之源。

19、安全平安,矿兴我荣。

20、大事化小,教训难找。

21、安全教育,声情并举。

22、安全防范,不可忽视。

23、特殊工种,特别要求。

24、积尘自燃,防火重要。

25、冬季一到,风大物燥。

关于缺憾的名言警句

1、团结拼搏,争创佳2鼓作气,挑战佳绩。

3、挑我,突破极限。

4、因为,所以成功。

 5、团结一心,其利断金。

6、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7、因为自信,所以成功。

8、齐心协力,力争上游。

9、常抓不解,防微杜渐。

10、无证作业,事故头出。

1、落实规程,要靠自保。

12、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13、溜子皮带,蹬坐危险。

14、居安思危,常备不解。

15、坚持规程,保你平安。

16、光喊不动,实在无用。

17、生产大上,安全不忘。

18、疏忽大意,灾祸之源。

翻译一下格言。

翻译出来的是达人

唉,看来我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关于浓与淡的素材,名言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的确,生活中有人 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式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 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

有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浓与淡,似乎象征了自古以来两种相持 不下的人生态度。

有人看穿一切执念与纷扰,抱定清淡拔俗的态度;有人却偏爱狂烈,认为 人生之精彩在于绽放之轰轰烈烈不遗余力。

正如浓茶与淡酒,人们各有所好;在我,却似乎 更加中意后者。

的确,人间世事沉浮不断,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相较于看淡一切平心静气,似是自找烦恼。

当人们纠缠于欲念和执着时,冲淡的态度如同贤者平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一盏清茶,胜 过哀莫难忘。

”清淡之好,在于善于放下。

放下所爱便能放下所恨,放下所拥有便能放下所 失去。

以淡然之态行走于浮世,一切烦恼便能处之泰然,不愠不怒,仿佛世外君子。

如此看来, 如白花淡茶般的清淡之态虽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 却也因之而带了几分错失的遗 憾。

清淡故不执著, 无所谓爱恨有无, 故能自保, 可人生如是之意义何在

秉持清淡的原则, 似神仙般御风掠过人世波涛汹涌之海,确是潇洒从容,却也未曾体味人生百态,失之平淡。

相形之下,我更为倾心那些钟爱浓烈的人生。

我总是想起那“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他 的名字,他演的虞姬,还有他的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都恰如一个隐喻, 埋下了一个戏痴戏里戏外的人生浓烈至极的伏笔, 也注定了他那因浓烈而癫狂的命运。

如是 浓烈, 故而敢爱敢恨; 人生或是莺飞草长四月天,或是水深火热荒凉谷, 都尝试过, 体验过, 纵然结局是悲剧,也不留遗憾。

相比那种将一切故意看淡的姿态,或许这种狂烈,才可称得 上是真正的潇洒吧。

其实真正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之人,当其精彩盛放达于极致,反而又似归于平淡,让人看 不出分毫。

竹林七贤看似超脱物外与世俗决裂,然阮籍穷途之哭,又何尝不是真性情的全然 释放和对于无拘无束的人格的热望

还有那句“不如相忘于江湖”,言出庄子之口,我却总 觉得这表面的平淡清净之下藏着巨大的暗潮, 那是只有经历过浓烈的洗礼与刺青后凝练出的 一粒智慧之朱砂。

“有一种鸟一生都在风中飞翔,累了就在风中睡觉。

它一生中只有一次落在地上,就是它死 的时候。

”这鸟像极了那些在人生起落之大风中极尽生之美丽的人们。

在我看来,人生便该 是这样一种态度;在极度的浓烈和绚烂之中燃尽韶华,大概是最美的一件事了。

寄情于浓酽 狂烈的人生,哪怕最终归于寂灭,都已足够。

朝阳一模作文题目 朝阳一模作文题目 苹果公司 logo,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 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 物;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有人说原来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 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简析:朝阳题目后面附的五个观点来说,一和五会偏向于实践,二三偏向于完 美与残缺的辩证, 四偏向于创新, 也都是常见的作文母题, 操作起来难度并不大。

) 石景山一模: 石景山一模 我们正身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列车速度不断提升,电子产品快速更新,蔬菜水果催熟 上市。

很多人在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他们吃快餐,发微博,速配闪婚。

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也引 发了种种思考;有人说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有人说快,才会赢得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 快,才会提高效率,效率就是生命;有人说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有人说放慢生活速度,让人们找到平衡而不迷失自己;还有人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 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一句著名的兵法名言

你说的不会是临兵皆阵列前行吧,我只知道这一个在日漫中比较火的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

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

祝曰,“临兵斗者,皆阵行”。

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

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九字真言系为中国道家的秘术。

佛教(密教)称为奥义九字,传入日本后,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并被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而成为日本修验道之山伏所重视的咒法。

中国古代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名言名句

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①:“忌”加“艹”头。

█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第六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

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小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甀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①□①,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①:〔讠翕〕。

地形第十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 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

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

五间之事, 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孙子的名言

《孙子兵法》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 1.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计第一】2.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始计第一】 译文: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3.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始计第一】 译文:用兵作战,就是诡诈。

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

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4.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始计第一】译文: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

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

5.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作战第二】6.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第三】7.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谋攻第三】8.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谋攻第三】9.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谋攻第三】 10.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谋攻第三】11.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第三】12.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军形第四】13.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军形第四】1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军形第四】15.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兵势第五】16.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兵势第五】17.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兵势第五】 18.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兵势第五】 19.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兵势第五】20.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兵势第五】21.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虚实第六】 2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虚实第六】 2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虚实第六】24.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虚实第六】25.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虚实第六】26.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虚实第六】 27.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虚实第六】28.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第七】29.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争第七】30.《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军争第七】 31.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军争第七】 32.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九变第八】33.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九变第八】34.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九变第八】35.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九变第八】36.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行军第九】 37.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行军第九】38.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地形第十】39.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地形第十】40.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九地第十一】41.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九地第十一】 42.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九地第十一】43.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九地第十一】 44.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火攻第十二】 45.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用间第十三】46.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用间第十三】47.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

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用间第十三】48.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用间第十三】 49.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用间第十三】

三国人物名言名句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孔明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

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田丰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仲达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

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孔明……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

---庞士元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智勇武将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周瑜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忠勇武将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周瑜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隐士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曹操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陆伯言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

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评袁绍(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仲达评孔明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

----孔明评曹操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孔明说孙权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曹操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

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

----张昭谏孙权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

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

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杨顒谏孔明(孙坚、孙策)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陈寿(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郭嘉布平生不好斗,只好解斗。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

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

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天下之人,愿食汝肉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

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

皓首匹夫

苍髯老贼

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老贼速退

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谁动我衣服,我砍他手足。

谁碰我手足,我穿他衣服。

“吾命休已”“玉可碎但不可损其白 竹可破但不可毁其节”“亲贤臣,远小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将军姓吕,他自姓董,掷戟之时,可有父子之情

”---王允(离间高手)“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乃汉寿亭候关云长也”---关羽(二爷就是二爷)“吾深知其(徐晃)能,其若不退,吾先斩之。

”---关羽(话说大了吧)“吾家屡世公候,岂识村野匹夫

”---马超(。

虽然损了张飞,但倒是事实)“我若翻了面皮,连江东81州都夺了,如今只要2家和气,休教曹贼笑话。

”---猪哥“烦子敬作个保,也画押一下。

”---猪哥(那有债权人给债务人作保的

)“今日降,久后也不降

也速杀我

”---张任“于禁从孤三十余年,何其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焉

”---曹操“何不使“水”去

”---张飞(张飞的文字功底绝对强,还有“三姓家奴”这样的经典)“吾等皆出厮杀,未省军师却做何事

”“吾只在县城坐地。

”---猪哥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三国演义中名人的代表名言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前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吕布: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刘备: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关羽:人生天地间,无始终者,非君子也。

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

赵云: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

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前期)都督少罪

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张飞: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

孙策: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可有为。

子布等幸善吾弟。

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与两阵之间,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诸葛亮-----一篇《出师表》已经尽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