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人性美的诗句
1. 深挚的亲情 其一:《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乐府诗,前二句共有两个意象:“线”、“衣”;三、四句写两种状态:母亲动作:“密密缝”, 母亲心理:“意恐”“迟迟归”;五、六句:用了两个比喻:“寸草心”(游子孝心),“三春晖”(母亲恩情),以孝心之渺小与母爱博大形成对比、衬托。
这首诗写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的感恩之心。
晓谕世间儿女,切莫辜负慈母一片深情。
这是一篇充满淳真感情的诗作。
其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能强烈感受到它的艺术力量。
佳节思亲是人之常情,而这首诗的独到之处,不是一般化遥想兄弟重阳登高而自己独处异乡,虽然也能表现佳节思亲之情,但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而诗人遥想的却是:远在故乡的兄弟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人不是自己,反倒是兄弟们感到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思亲之情、兄弟之情跃然纸上。
2. 真挚的友情 其一: 《赠汪伦》(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李白临行的一首留别诗。
这首小诗前半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临行村人踏地为节拍,前来送“忽闻”似出乎意外,也显出人缘很好。
诗的后半是抒情,潭水深千尺,水深情深自然联系起来,那么友人的情谊更有多深呢。
“不及汪伦送我情”妙就妙在“不及”,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人们抒写友人别情的常用语。
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王勃写的一首送别诗。
古代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然而本诗虽表现依依惜别,但并不作悲酸伤感之语。
作者在临别劝慰友人,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虽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如比邻一样近吗。
不要因为离别就为儿女之情流泪伤心。
挚友情深,自然流露。
而诗人在激昂豪迈中唱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旋律,化惜别为勉励,改无奈作有为,意气高远,不愧为千古名句。
3. 纯真的爱情爱情的纯真程度可以说是衡量人性的尺度。
也因此,爱情才成了文学和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
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曾歌唱过爱情,因为爱情与人类共存,与诗歌共存,与诗人共存,与人性之美共存。
其一:《夜雨寄北 》 (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妻子的抒情七言绝句,表达了对妻子的深爱。
诗的首句写思念,二句写寂寞(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现实之情景;;第三句写剪烛花(表明时间长),第四句写夜话(离别的情怀),是想象之情景。
由李商隐这首诗,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的一首爱情诗: 其二: 《月夜 》 (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中“闺中只独看”,与李商隐诗中写法有何相同之处:“独看”从对方落笔,其实包含作者在内;“君问归期”也是从对方落笔,其实也包含作者自己的思念。
追溯到古代诗歌的源头,表达男女爱情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卫风·采葛》),描写在恋爱中,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期盼相见,心意迫切,内心充满等待的痛苦。
又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召南·关雎》),形容青年男女恋情,这首情歌中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女子爱慕之情,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青年男女对爱情热切地追求。
4. 爱国的情怀以上我们赏析的几首诗,写亲情、写友情,写爱情,这些情感的升华,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进一步探讨: 其一: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绝,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85岁时,陆游撒手人寰,临终仍念念不忘他深爱的国家,留下这千古绝唱。
他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这只是其中之一。
爱国的思想品质可表现在痛恨外侵、渴望统一、忧国忧民、报国之志等许多方面。
我们所熟悉的岳飞的一首爱国词篇,从中可以更明显看到这位抗金将领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 其二: 《满江红 写怀》(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诗词名篇,词中表现了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5.生活的情趣 对古诗词中的人性美,我们以上探讨了深挚温暖的母爱、真挚深厚的友情、炽热的男女爱情、伟大的爱国情怀;古诗词中热爱生活的诗篇,其中同样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其一: 《 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宋朝词人辛弃疾在上饶闲居时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清新恬淡,充满生活情趣。
这首词描绘了两幅画图:乡村风景画:乡村茅舍,屋檐低小,溪水流淌。
溪边绿草青青,醉里欢容,柔和乡音,农家老夫妇,亲切朴实;劳动风俗画:远处大儿在锄豆,近处次儿正在编织鸡笼,不远不近处,顽皮的小儿卧剥莲蓬。
如果说上片末尾一个问句表明似曾相识,意趣平添;那么下片小儿无赖足见其天真活泼,逗人喜爱。
小小画幅,一条清溪,从青草溪边的茅屋,大儿锄豆的溪东,到小儿卧剥莲蓬的溪头,意脉连绵,情思不断。
这是一条并不出奇的清浅小溪,但欢快地载着我们领略了乡村美好风光。
让我们再来看一首大诗人李白写庐山风光的诗篇: 其二:《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首句写庐山香炉峰,处在紫色雾霭之中;次句写远看瀑布,有如长河竖挂一般,(写出了庐山优美幽深和雄威壮观);第三、第四句以瀑布为中心,表现它的动态美,构思巧妙。
前句的“挂前川”与后句的“飞流直下”,一静一动,写其壮观,豪爽明快;结句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谓奇想天外的神来之笔
以上两首诗,前者写恬淡闲适的乡村生活,是对生活的热爱;后者写山川美景,同样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应该看到,那些表面看来纯粹是写景的诗,其实并不是文字的风景画,它们展示的是诗人的胸怀,蕴藏着诗人的情趣,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着诗人的美感和爱心。
美的风景诗都是诗人的人性美在大自然中的折射。
人性美好的名人名言
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马克思)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
当然有的。
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人是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一条绷紧的绳子一条越过深渊的绳子(尼采)倘若人不升空成为天使,毫无疑问,他将下沉成为魔鬼。
他不能停留在兽性。
最野蛮的人并不是野兽,他更坏,非常坏(柯尔律治)各有其自己的价值,这是句古老的格言(威·温德姆)男人有自己的身价,女人有自己的身段(欧洲)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没有人会选择孤立状况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生物,他的本性要求与他一起生活(亚里士多德)自然赋予人类以无数的欲望和需要,而对于缓和这些需要,却给了他以薄弱的手段。
人只有社会,才能弥补他的缺陷(休谟)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费尔巴哈)
边城中关于人性美的摘抄300字
善良性。
而翠翠呢,这个天真的小女孩,是全书的灵魂人她从小和青山绿水,“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撑渡船的简单生活赋予了她一颗毫不世俗的心。
她和老船夫不贪财、不嫌贫、不偷懒,乐于助人,在这两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淡泊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忧愁,对爱情的羞涩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烦恼。
从小时候的学羊叫、学牛叫,到在头上戴小花再到后来有了少女的心事„„她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骇人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洋溢着含蓄之美。
沈先生正是通过他们的爱情表达了人性美。
书中这种处处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同样体现在天保和傩送两兄弟身上。
沈先生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
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
在他们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
傩送不选择碾房而宁愿撑渡船;天保先是选择车路(指托人提亲),后选择马路(指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歌以夺得心上人的芳心)。
同样爱上翠翠,但“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作出的可笑行为”。
爱情本身有“排他性”,但他们却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
《边城》的人性美还表现在边城人民的邻里之爱上。
这里的人民质朴,不存在尔虞我诈的奸险用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患难与共。
他们朴实无华:像老船夫拒收过渡人塞来的钱;到集市买肉时卖肉的老板给他多称一些;还有船总顺顺也总是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老船夫过世时,面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顺顺尽释前嫌,忙前忙后„„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质朴的边城人民之间浓浓的一份真情。
良好的民风世代相传,造就了边城的山水情。
翠翠的母亲,因为终究无法和相爱的人走到一起而选择了死亡,选择了逃避,选择了结束一切,真的很可惜。
以人性美为话题的作文
那一刻,我发现了心灵才是真正的 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同念.在舞者的心中,舞蹈的美是最生命力的;在乐者的心中,音符的美是最具有活力的;在笔者的心中,文字是最具有魔力的……今天,我要说的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美有自然美或心灵美。
自然美是由于每个人的相貌不同,不禁使得有些人因为自己的长相而自卑或骄傲,我想,这对于大家都是一个不合理的衡量标准。
所以,现在有许多人通过美容、整容来改变自己的面貌,甚至有的人把自己的本来的相貌改变的面目全非。
化妆已经越来越时尚了。
包括现在的正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都开始用化妆品在自己的脸上涂涂抹抹,完全使一个学生应有的样子,变成了一个好似成年人的成熟姐姐。
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觉得现在的我们,最美的还是我们本身的面貌,那种不加修饰,纯真干净的美。
无论上帝赐给你如何的面貌,你只要让它保持着原本的样子,那始终是最美的面孔。
心灵的美是拥有了自然美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还要拥有足够的心灵美,这才是衡量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心灵美是一种美德。
大哲学家弗郎西斯·培根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显美丽。
是的,其实每一种美德都是出自善良的内心,它让人们肃然起敬。
无论一个人的形体和容貌是否美,人们都会为他的心灵的闪光点而感到自豪。
外表的美丽固然让人赏心悦目,内在的美丽更能让人刻骨铭心。
如果心灵丑恶的人,即使相貌再姣好,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那一刻,我发现灵才是真正的美。
让我们拥有这世界上最单纯的两种美,我想这样你的生活会更自然,更美,那一刻,我发现了心灵才是真正的美。
边城怎么体现人性美,人情美,风景美
《边城》中作者写了亲情、乡情、爱情三种人情关系,并把这三种人情美与自然景物的美,边城风俗的美浑然一体,以清新明丽的色调写出边城儿女们的人性美。
1、《边城》在翠翠这一形象的描绘上,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边城》中大量的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寂寞和凄凉. 3、作品中爷爷给翠翠讲她母亲凄美的爱情故事,带给翠翠的是内心的沉重、压抑以及对爱情的恐惧. 4、《边城》一方面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5、《边城》在创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诗歌和游记散文的艺术要素,加上笔调舒缓,语言古朴,遂形成了一种抒情、优美、古雅、忧郁的艺术风格.望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