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阿含经格言

阿含经格言

时间:2016-02-13 15:11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

(一)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观 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眼睛有病 空中见花 花为幻化 说生说灭 皆是颠倒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不二 性相不二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叫我们不要胡思乱想 现量见物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空性圆融 万法无碍 一一相 皆具无量义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因果循环 六道轮回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无相为体 相用无穷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迷者为苦 觉者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性为体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 谁入地狱。

地藏法门 诸佛之师(二)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

云何快得善利

云何安处善业

”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

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我今当以何食饭如来乎

为用人间之食,为用自然无食

”世尊告曰:“可用人间之食用饭如来,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   《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听法品》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贝*贝/隹)尼人,何等为三

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胜……弗于逮,……胜郁单越(3)…··胜饿鬼趣,……胜龙、金翅鸟,……胜阿须伦,…胜四天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   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果故··*如是一切贤圣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十二   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无量寿经》卷下   云何人趣……名末奴沙

…··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本奴沙……有说:能寂静意故名为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   何故人道名摩拏沙

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立世阿毗昙论》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四十二章经》   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

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现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

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待,能如是观,是名人身。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暖恣欲心,人形畜无别。

  《四十华严》卷十二   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法句经·述千品》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敬,事戒者福胜。

  《法句经·教学品》   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得乐,均视此身。

  寂天《人菩萨行论》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此难得暇满的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地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冈波巴《宝鬘集》 若你真心参悟,便会自寻,且一句即可受用一生,何苦强求所有。

孝老爱亲的古诗、短文、格言

1.夫孝,德之本,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孝经》2.孝,文之本也。

——《国语·周语》3.孝,礼也。

——《左传·文公二年》4.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6.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7.百善孝为先8.《心地观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

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

”又云:“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

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

”又云:“当知父母恩最深,诸佛圣贤咸报德,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

” 9.《阿含经》云:“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

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

” 10.《四十二章经》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孝亲最神也。

” 11.《睒子经》云:“佛言:使我疾成无上真正道者,皆由孝德也。

” 1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13.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1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 15.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英国)莎士比亚

佛教的精髓是什么

佛精髓即:佛教的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

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

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

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

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

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

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

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

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佛家名言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您好

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如下:南无 是皈命,投奔,依靠的意思

阿弥陀佛 是一尊佛的名号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一样

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南无阿弥陀佛”简单的理解就是依靠阿弥陀佛

就像婴儿万事依靠父母,而我们在这个轮回苦海中要想出离只有依靠阿弥陀佛

所以这六个字对于所有人来讲都是出离六道轮回的无上法宝

当生成就的唯一保证

有什么经文可以让自己清心(佛教,道教,)

1 金刚经,地藏经,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阿弥陀经。

最看近代大师讲解(有视频)2.第子规,朱子治家格言,三字经,三世因果文,了凡四训。

3.您先试试。

如果附近有庙,初一、十五去参加参加法会,挺清心的

关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故事

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

斋之梵语为 upos!adha,巴利语uposatha,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

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

至佛陀时代,尼干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风,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由是,佛陀亦允于僧团中采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团布萨之由来。

  准此可知,‘斋’之本意原为清净之谓,后渐转指不过中食(过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称为持斋;持斋期间所食之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称为斋食。

此外,以食物供养僧侣亦称为斋;此类之法会则称斋会。

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代,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称中食),午后食者即非斋法,此系就其‘食时’而言;至大乘佛教时代,乃以慈悲禁杀之意,转而侧重于‘食体’,故以素食为斋,如我国佛教徒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然严格言之,其与戒律中‘斋’之本意并无直接关系。

  中阿含卷十四大天□林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等,举出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日为六斋日,惟不以断食等苦行为旨,而强调忏悔、清净等精神。

于此六日必集僧众诵呗说戒经,使比丘安住于净戒中以长养善法;在家二众亦须于六斋日持守八戒而增长善法。

又杂阿含经卷五十、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等,于六斋日外,另举出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长斋月’之说。

  在家的善男信女,于一日 一夜,能够修持斋戒,就可关闭诸恶趣门.  八关斋戒简要内容  盖凡有持斋,则必有戒,故斋戒二字自古并称。

上文所述即为斋戒之广义含义,狭义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中所谓‘圣八支斋’者,亦即今日教内习称之八关斋戒(又称八关斋、八戒),此一戒律乃专供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二众于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

其内容于诸经所举颇有异说,然通常所谓之八戒者列举如下:(一)离杀生。

(二)离不与取,‘不与取’系指未经他人允诺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盗之意。

(三)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淫之行。

(四)离虚诳语,举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

(五)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

(六)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

(七)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

(八)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此外,菩萨善戒经亦列举: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自赞毁他、不悭惜财法、不嗔受悔、不谤乱正法等八种。

大智度论卷十三则举出:不恼害、不劫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不饮酒等八者。

诸经中举出多种有关持守八斋戒之功德者,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均谓,受持者于命终后必生于欲界六天,不堕三途八难;优婆塞戒经卷五之八戒斋品亦云,可除去五逆罪,并灭除其余一切之罪障。

  注:规定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斋戒引申)  我国儒家自古亦有斋戒之说,论语谓:‘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盖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变食迁坐,以自齐洁。

‘斋’字于古经传中与‘齐’字通用,系取其‘齐一意志’之义。

礼记曲礼所谓:‘齐戒以告鬼神。

’礼记祭义谓:‘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易经系辞注亦云:‘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准此而言,则儒家重视斋时‘虔笃专注、齐一意志’之意,与佛教之斋戒强调忏悔、清净之意,可谓不谋而合。

〔中阿含卷三十六瞿默目揵连经、起世因本经卷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五分律卷十八、十诵律卷二十二、摩诃僧只律卷十七、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卷三十七〕  八关斋戒:  在家的善男信女,于一日 一夜,能够修持斋戒,就可关闭诸恶趣门.  内容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香花缦及香油涂身;不歌舞伎乐,不故往观听;不非时食;  一般八关斋戒在阴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天受持,如果不能在此六日受持,也可以其余任何一天受持,多受则多功德。

如是小月,即改为二十八,二十九六斋日,受持此戒.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令在家弟子熏习长养出世善根,所制定一日一夜间过出家修行生活的方便法门。

《十善戒经》中说:“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

”其内容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以华鬘装饰自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不非时食。

  八关斋戒又名八戒斋、八斋戒、八分斋戒,意指受持八斋戒法,能灭除诸罪,离诸恶法,使所有的恶道门自然关闭,开启人天贤圣的善道。

此八关斋戒,前八项为“戒”,后一项为“斋”,即“不非时食”。

八关斋戒是介于五戒与十戒之间。

就戒律的精神而言,是从在家到出家的桥梁。

五戒中的“不邪淫戒”,唯禁“邪淫”;八关斋戒的不淫戒,则是严持一日一夜的清净修行生活,两者不同,后者与出家戒的不淫戒相同。

  佛陀曾说,受持八戒,功德与阿罗汉等,与诸佛齐。

但是,受持八戒必须“信念清净”,才能获得功德。

《大毘婆沙论》记载:“有彼厨人,欲害生命,以拟充所食。

彼便告曰:我今受戒,不得杀生,留待明天杀,以充所食。

”如此的受持,虽有些微善因,终不获大果报。

因此,如能一日一夜清净受持八关斋戒,身心与戒法相应,净念相续,不仅所得功德无量无边,更能令在家信众植下出世善因,终得解脱证道。

  八关斋戒,又称八戒斋。

据《十善戒经》的说法:“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

由此可知,八戒斋是针对在家佛教徒,随分随力而修学出家戒法的一种权巧法门,并且在一日一夜方便受持的戒法。

  八关斋戒主要包括:(1)不杀生戒;上至诸佛圣贤、师僧父母,下至鹃飞蠕动、微细昆虫,只有是存活生命,都不可自己杀害,指使他人杀害,内心也不可起喜好杀害之意;而且要劝人莫杀。

(2)不偷盗戒;上自金银贵重物品,下至一针一草,不可没有给与而取。

(3)不淫戒;制止非礼的邪淫,即使夫妻也不得有淫。

这跟五戒中的不邪淫有所区别,五戒的不邪淫是可以夫妻间的正淫;而此不可一切的淫乱。

(4)不妄语戒;禁止说谎话,摄持]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口四善业戒。

(5)不饮酒戒;禁止饮酒,包括啤酒、葡萄酒等一切酒类。

(6)不涂脂粉、香水,不戴花鬘,不穿华丽服装,不观玩歌舞唱妓秽乐戒;不可在脸上涂脂粉,不可在身上涂香水,不可戴花环金银饰品,应穿朴素服装,不往歌舞厅、妓乐场所等。

(7)不睡卧高大床褥戒;不可躺卧高大宽广且华丽的床铺。

(8)不非时食;就是过了中午午时之后就不能再进食食物。

  上述八关斋戒的前四戒属于性戒,后四戒属于遮戒。

前七项属于戒法,第八项属于斋法,所以总名八戒斋。

斋,具有清净之义,表示身口意三业清净;戒,即禁止诸多恶业,具有戒止恶行的功效。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