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有哪些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温知知新。
7.见贤思齐。
8.学而不厌。
9.循序渐进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后凋也?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3.言必信,行必果 24.小不忍,则乱大谋. 25.道不同,不相为谋. 26.既来之,则安之. 27.有教无类. 2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
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巜论语》十二章的课文,警句和格言
《论语》十则 姓名 1.填空:(19分)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整理而成。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五经”指 、 、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吾日三省吾身⑶诲女知之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6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4分)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Lún yùn xǐnɡ wǎnɡ dài3.⑴“说”通“悦”, yuè 愉快。
⑵无⑶“女”通“汝”,rǔ 你 ⑷“知”通“智”,zhì 智慧4.⑴生气、发怒 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⑷听从,采纳 ⑸年 ⑹大概 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5.(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中的格言.警句(2句)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
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
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
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
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
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学而不厌”。
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
“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教师教育孩子要耐心”,我们经常这样说。
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心的佐证。
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教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
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
我想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
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
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尝试一下
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醒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
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帮助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师的爱心. 所以,作教师的,应该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论语中有很多格言警句,你觉得哪一句给你启发最大?请与同学交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人们只有把学与思相结合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朋友,我在做任务,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麻烦给个最佳答案鼓励一下,谢谢!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死而后已。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