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两句名言和一个英雄人物,在分别说说为什么喜欢
2008年全国抗震救灾消防部队模范(共22名) 刘俊祥 天津市消防总队河东区支队特勤一队副队长 刘 杰 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总队包头市支队四中队班长 王大伟 辽宁省消防总队司令部战训处副处长 邓立刚 黑龙江省消防总队司令部战训处处长 周庆阳 上海市消防总队特勤支队彭浦中队班长 姜亦山 上海市消防总队奉贤支队支队长 马 兵 江苏省消防总队南京市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班长 程 本 浙江省消防总队杭州市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班长 王 斌 福建省消防总队福州市支队参谋长 石 凯 江西省消防总队九江市支队副参谋长 于兴波 山东省消防总队济南市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李 隆 河南省消防总队郑州市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万少波 湖北省消防总队副参谋长 蒋爱兵 湖南省消防总队长沙市支队特勤中队班长 罗志勇 广东省消防总队广州市支队特勤大队大队长 郑阳武 海南省消防总队海口市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班长 胡定华 重庆市消防总队特勤支队第一中队班长 李大军 四川省消防总队副参谋长 肖 和 四川省消防总队成都市支队七中队班长 郭廷林 四川省消防总队广元市支队直属中队战士 荆利杰 四川省消防总队德阳市支队绵竹市中队战士 胡顺扬 宁夏回族自治区消防总队银川市支队永宁县中队班长 消防英雄 - 淤泥中的英雄--霍洞光 姓名:霍洞光 性别:男 身份:邯郸市消防支队 主要事迹:2005年5月19日,邯郸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邯郸丛台酒业公司南厂区有三名工人落入淤泥池,生死不明。
支队指挥中心马上命令第3中队赶赴现场救援。
一班班长牛勇纲迅速下到危险的淤泥池展开救援,这时,救援人员发现淤泥池中竟然有6名受困人员,而淤泥池的深度不足1米
这其中肯定还存在着一些部不为人知的危险。
牛勇纲在救援了2名受困群众之后,体力不支;被霍洞光和另外一名救援战士换下。
就在对第5名群众进行救援的时候,霍洞光发生了危险:受困群众的身体挂开了霍洞光的呼吸面罩,霍洞光在几秒钟内失去知觉,倒在了充满了高浓度致命硫化氢的淤泥池。
经过紧急救援,霍洞光和最后一名受困群众脱离了淤泥池。
推荐理由:硫化氢是一种可以在瞬间致人死地的剧毒气体,特别是达到一定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危害相当大。
就在这种情况下,牛勇纲和霍洞光不顾自己的安危,前仆后继,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对受困群众进行极其危险的救援。
这种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消防英雄 - 氯气中的精灵——江苏淮安公安消防支队 陈伍 江苏淮安公安消防支队 主要事迹:2005年3月29日下午6时许,江苏省王兴镇高荡村旁边的告诉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一辆装满液化气钢瓶的卡车和一辆运输液氯的槽罐车相撞。
槽罐车发生严重氯气泄漏。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剧毒刺激性气体,可以瞬间致人昏迷、死亡。
氯气比空气重,发生泄漏后,挥发的氯气大量飘散进附近的高荡村,情况万分危急;数百村民的生命危在旦夕。
接到报警后,淮安公安消防支队的战士们不顾自身的安危,进入高荡村抢救受困的群众。
就在抢救的过程中,旁边发生侧翻的卡车又燃起了大火,情况越来越危险。
一旦满车的液化气钢瓶发生爆炸,就将引起槽罐车的爆炸,那满车的数十吨液氯将威胁到方圆十里内的人民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消防战士兵分两路,消除了火灾带来的隐患,同时积极进入毒气弥漫的村庄救人,到第二天早上6点,基本排除了险情,并从高荡村抢救出了84名受困群众。
推荐理由:什么地方危险,什么地方就有消防战士在。
在这种人民生命发生危险的重大事件中,少不了消防战士抢险救援的身影。
正是他们的英勇,挽救了无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消防英雄 - 永不放弃的救援——福建省建瓯市消防大队、福建省厦门市消防支队 主要事迹:2005年6月15日,福建省建瓯市一幢七层楼房在大雨之后瞬间坍塌,坍塌时有十一人正在楼内进行隔断工作。
事故发生后,十一名工人都陷入了生死困境。
在被压工人的方位和伤势都不明确的情况下,福建省建瓯市消防大队的官兵,借助简单的工具,主要靠手工,撬开层层水泥顶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加快救援进度,提高救援质量,南平市公安局调派了搜救犬参与救援。
厦门市消防支队也向救援现场调过来生命探测仪。
在30多度的高温天气里,大家持续工作33个小时,最终将十一名工人搜救出地面,其中6人生还,5人遇难。
推荐理由:要保证十一人的生命安全,而又不明确被压的位置与人员的伤势。
消防官兵们几乎是徒手进行挖掘,同时借助搜救犬与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手段,将人员伤亡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整个救援工作在30多度高温下的水泥板上进行,救援持续进行33个小时,成功找到十一名伤员,6人幸运生还。
最后一名被救起的女伤员在一层被压了33个小时后生还。
消防英雄 - 高空救人英雄——张艺钟 姓名:张艺钟 性别:男 年龄:27岁 民族:族 身份:昆明消防特勤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 主要事迹:2005年8月11日中午,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的楼顶,一个22岁的年轻女孩生活遭遇打击,双腿悬空坐在5楼近20米高楼顶,手上拿着一瓶啤酒,情绪非常激动,随时都有跳楼的危险。
等消防中队官兵到达现场,各方救援行动已经失败,女孩的情绪越来越坏,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怎么办
这时,张艺钟想出了唯一但是非常危险的办法,那就是从旁边距离3米多的另外一栋楼房的楼顶向女孩所在的地点飞跃过去,对女孩实施救援。
这个设想实际上非常危险,跳跃的力度和角度稍有偏差的话,张艺钟自己就会摔到楼下,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在跳跃之前惊动了女孩,让她发现了的话,女孩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跳下楼顶。
但是,张艺钟凭着经验和精确的计算,没有丝毫犹豫。
在找准时机后,张艺钟向女孩所在的楼顶飞身一跃,终于成功地把女孩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
推荐理由:看似简单的一跳,但是需要冷静、勇敢和智慧。
张艺钟说,“我跳下去,是1秒多,她的反映时间我计算过,至少要3秒。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体现出张艺钟熟练的业务和冷静大胆的头脑。
这一跳,不仅关系着别人的生命,也关系着自己的生命,能做到的人实在不多。
但是张艺钟做到了。
消防英雄 - “拼命三郎”——金春明 姓名:金春明 性别:男 年龄:28岁 民族:朝鲜族 身份: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本溪支队明山大队特勤中队班长 主要事迹:金春明是一名朝鲜族孤儿,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长大成人。
入伍之初,他身材矮小,身体瘦弱,一天训练下来,人跟散架似的,吃不消。
可是倔强的他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以超出常人的毅力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
一年以后,他从一个头重脚轻底子薄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精通业务的“训练尖兵”,各项消防技能在支队都排在了前面。
特别是挂钩梯这一项,还打破了支队的纪录。
1997年的夏天,支队要举行消防技能大比武,这是金春明入伍以来赶上的第一次技能大比武,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取得一个好成绩。
可是,就在比武前几天的一次灭火战斗中,碎玻璃扎进了他的右脚,别说跑了,就连走路都费劲。
怎么办呢
金春明把牙一咬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动手清除了扎在脚里的玻璃碎片。
然后,用纱布将脚裹紧继续训练。
由于天热,伤口发炎化了脓,钻心的疼痛使他整夜睡不着觉,只好悄悄的起床用盐水清洗,再吃一些止疼药,第二天照样坚持训练。
比武那天,用纱布勒紧的伤脚已经麻木,但他仍出色的完成了所有的比赛项目,夺得了全支队第一名。
刻苦的训练必然会换来相应的回报。
2002年1月27日,离过年还有14天,一个拿不到工钱的民工爬上据地面60多米高的塔吊想自杀。
迅速赶到现场后,金春明和战友带好防护装备向吊顶迅速攀爬。
当时,天很冷。
气温在零下20多度。
当爬到一半高度的时候,他的手已经冻得麻木了,一看,一只手套不知道什么时候脱落了。
金春明顾不得多想,只是争取时间往上爬。
仅用3分钟,就到达了60多米高的塔吊顶,并成功地把轻生者劝了下来。
推荐理由:金春明在火场上是一位“烈火战神”,在抢险救援中他是一名“救援明星”。
金春明入伍以来参加灭火战斗1500多次,其中急难险重的社会抢险救援150多次,成功地从高空、水中、井下、高速公路、悬崖上救出遇险群众59人。
2005年5月4日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九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消防英雄 - 舍命抗洪流——陈灿和营救他的乡亲们 姓名:陈灿 年龄:20岁 性别:男 职务:四川省广元公安消防支队直属中队战士 主要事迹:2005年7月1日,四川省境内青川县因为连日降雨,山洪暴发。
这天清晨,4名在铁路沿线临时上工的妇女被困江心小沙洲。
水位还在不停的上涨,除了从水面直接派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采用,4名妇女的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赶到救援的广元公安消防支队直属中队战士陈灿主动要求下水,因为水流湍急,陈灿数次下水,数次被汹涌的洪水冲走被安全绳拉回;就在最后一次救援的过程中,陈灿逐渐靠近了被困群众,但是洪水再一次把陈灿卷到了水底……陈灿自己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陈灿最后被救出来的时候,已经陷入了重度昏迷。
就在这时,在岸上焦急如焚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中医,他迅速对陈灿展开了营救,并多次往返于救人现场和诊所之间,取来救命药品,为成功挽救陈灿的年轻生命取得了宝贵的时间。
后经医院急救,救人英雄昏迷了数天之后苏醒。
苏醒的时候,陈灿发现,他的病床边堆满了淳朴的乡亲们送过来的各种礼品,还有几位受困妇女连夜赶制出来送给英雄和英雄的战友们的100多双鞋垫。
推荐理由:年仅20岁的小战士陈灿能够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主动请战,屡败屡战,这种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已经很值得人们学习。
他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更值得人们敬仰。
消防英雄 - 火魂——烈士郑飞、管志彦、叶晓辉 姓名:郑飞、管志彦、叶晓辉 性别:男 年龄:21岁、21岁、20岁 身份:安徽马鞍山公安消防支队战士 主要事迹:8月2日上午10时16分,马鞍山一冷库突然起火,马鞍山市消防支队一中队三班班长郑飞,带领同班战士管志彦、叶晓辉立即随队赶赴火灾现场,和100多名战友投入救火战斗。
据马鞍山市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花业平介绍,当时郑飞带领两名战士奉命在公司北库火灾现场灭火,由于仓库是钢结构,在大火中一般承受1分钟左右,此时大火已持续约30分钟,库房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现场指挥人员立即命令消防队员后撤继续灭火。
就在郑飞等人准备后撤时,冷库内突然跑出一名工作人员,大声呼喊:“里面还有人,赶紧救人
”郑飞来不及请示上级,带领两名战友又冲进火海,救出三名工人,当他们继续在烈火中搜救时,突然库房坍塌,郑飞和管志彦、叶晓辉被压在废墟中。
消防官兵立即营救战友,但因火势太大,直到下午4时,才找到三位战友的遗体,而郑飞双手还紧握着水枪,仍保持着射水的姿势。
推荐理由:三位战士年轻的生命定格在这一个令人动容的瞬间,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三位工人的生命,在生死关头他们表现出了消防战士的珍贵品质——勇敢,无畏,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他们是全体消防战士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
张自忠:第一名将。
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
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
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杨勇是著名高级将领。
1913年生,湖南浏阳人。
1927年4月加入。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红军连长、营长兼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全面爆发后,任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参加平型关、午城井沟等战斗。
在平型关大战中,他深入到战斗最激烈的老爷岭去直接指挥,负伤后坚持指挥部队,立下战功。
1938年9月14日,指挥部队在汾离公路西公岭伏击由汾阳开向离石的一支日军汽车运输队,不到一个小时,就全歼日军200余名,炸毁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20余辆。
接着,又于9月21日指挥686团等部在汾离公路王家池附近山谷伏击向汾阳撤退的日军第108旅团,经过激烈战斗,歼灭日军步骑兵近千人,击毙日军旅团长山口少将。
1939年3月率部随115师东进支队进入山东,指挥686团取得首战樊坝的胜利,全歼伪军1个主力团500余人,并重创增援的日军。
后任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教导第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1941年初,指挥教导第3旅运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潘溪渡战斗的胜利,创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
同年赴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学习。
1944年4月返回冀鲁豫边区,参与指挥东平、阳谷等战斗。
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开辟和建设鲁西、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5兵团司令员。
成立后,曾任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赵尚志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
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
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
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同年8月任第3军军长。
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第2路军副总指挥。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
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为“尚志大街”。
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
1905年生,湖南省醴陵县人。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
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学习。
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
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
1940年秋,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
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钢铁战士━━杨靖宇 这是杨靖宇像。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
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率部队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有关于军人的名人名言
哈哈,现在说肯定是小兰之辈,李宗仁、白崇禧、张灵甫之类的肯定排不上号,但是时回退到抗战时期,这些人物都是名动天下的抗日英雄,毫不夸张的说,不用说王二小之辈,就算整个gcd军队也比不上他们其中一个,但史书是胜利者写的,这些人因为站错了队,功劳被王二小之类的抹杀了
我不是不爱国,我们常常谴责日本等修改教科书,但我们呢
一个民族不能实事求是正视自己的历史,又怎么能要求其他人
我所说的这些人,为什么每次抗日民族英雄都排不上
实事求是了吗
功是功过是过,在民族大义前这些人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磨灭这些人的功劳就是抹灭一代抗战英雄
磨灭德械师、中央军、川军桂军等百万抗日英雄的贡献,于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