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的合伙协议怎么签
首先声明下,目前创业团队的形式为公司,基本没有法定的合伙组织形式,合伙企业与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公司股东是以认缴出资为限,就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而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当然,合伙企业又有分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在此不具体展开。
但由于大家都习惯称合伙,所以,以后只要是Z律师的文章,合伙事业就是公司事业,股东就称为合伙人,股东协议就称为合伙协议。
合伙协议,具体到不同创业团队的合伙人结构、不同行业和不同项目,条款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只聊一些我认为应该是标配的合伙协议条款。
合伙协议的重要性,可能大家一闪念之间都会认为很重要,但很多创业团队在我介入辅导前都没签合伙协议,都认为埋头苦干,把事情做成的才是最重要的。
一般而言,能够一起创业的,基本是好同学、老朋友、哥们,一般认为没问题,没有谈不成的事情,但恰恰是基于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很多纠纷的发生。
人的心理都是趋利避害,在看不到利益的时候,什么都无所谓,但如果利益出现的时候,哈哈,什么都有所谓。
合伙协议,往高的说是创业团队的宪法,用人话说就是合伙人之间的游戏规则。
其价值,不仅仅是对合伙人之间彼此权利义务的保护和规范,更是对创业项目的保护。
所以,创业团队,一定要充分重视合伙协议。
现在我们来具体聊聊合伙协议的标配条款。
1合作背景 合伙背景很容易被忽略,但这恰恰是最基础。
阐述合作背景,是对合伙人之间据以合作的资源整合分析,是合伙人之间各自的角色定位和对项目的贡献的梳理过程。
2创业项目概述 创业项目是合伙事业的载体,开工之前,总得把要做什么事情,做成什么什么样搞明白,包括项目类型、经营范围、领域、定位、运营模式、项目推进计划、发展愿景等。
3出资 出资方式。
法律规定的出资方式包括资金,土地、厂房等不动产,汽车等各种动产,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知识产权权益。
创业实践中,有些人是以技术、特定劳务或特定资源出资。
那么,这种出资形式可不可以
法律有明确规定劳务不能作为出资方式,我认为特定资源及未经评估的技术也是不可以的。
但创业实践中,确实需要怎么办呢
那就得通过条款进行技术处理,进行合法化。
出资期限。
出资期限包括资金到位,动产和不动产权利转移,在创业团队中,常见的转移是知识产权权益转移。
出资方式及到位期限,得明确约定,确保合伙人的合作资源同步到位,保证创业项目的顺利推进。
4股权比例 一般而言,出资比例就代表了股权比例。
但实际上,我辅导的很多创业团队不是这样安排,因为出资很多情况下仅是考虑资金因素,没有考虑到合伙人对项目的综合贡献因素和价值;且,在做股权结构时,都必须要考虑到股权激励池、未来融资及引进新合伙人的股权代持。
所以,在股权比例条款中,不能做常规约定,对于有代持情况的,应予以特别明确。
5分工 分工方面,应该不难,在合伙人之间决定共同创业的那一刻,应该都对彼此分工有明确的认识和界定,但还是要通过书面的方式固定下来,谁是CEO、CTO、COO,要确定下来。
明确分工的重要性还在于直接关系合伙人在项目的职责,完美的合伙人团队结构是背靠背,各自独当一面,你做你的事,我干我的活,通过书面的方式确定下来,也是决策权限的依据。
6盈亏承担 这是很重要的条款,其意义不言而喻。
合伙创业不能只拿情怀说事,情怀不能当饭吃。
所以呢,盈亏还是得说清楚,包括盈利怎么分享,亏损怎么承担,其中的原则、规则和流程,应先小人后君子。
7薪资 创始合伙人一般都是没有发薪资的,如果要薪资的话,可以借鉴Google等模式,创始人发象征性工资,每月1美刀。
这个条款看是可有可无,但当如果创业项目IPO的时候,回首坚持拿象征性工资的艰辛岁月,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当然,对于需要拿薪资的合伙人,还是要做具体约定。
8财务 创业团队的财务一般都是很不规范,没有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此时,虽然没有专业人员配备,但还是要规范资金保管、支出、记账和监督。
9决策和表决 合伙人依法享有法定的股东权利,这点是毋庸置疑。
但创业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决策和表决权,必须不同,必须引入分歧表决规则。
创业团队需要核心,这个核心是CEO,是老大,是带头大哥,所以,在创业项目及团队重大事项表决方面,应当赋予CEO及其重要甚至一票通过和否决权,但同时,要做老大,也必须有担当,就其决策行为承担责任;对于专业方面的问题,比如产品功能及定位,应当首先CTO负责合伙人的意见,如果其他合伙人不同意的,而CTO坚持的,这时,如CEO支持CTO意见的,则由CTO继续执行,但CEO和CTO承担连带责任。
10股权成熟 关于股权成熟机制问题,很重要,Z律师在此前的文章《Z律师观点:创业团队的股权架构设计》一文中,已做概要阐述,所以,在此就不再赘述。
11股权稀释 创业项目在融资时,肯定要稀释股份,一般而言,创始人的股权都是按股权比例平等稀释,但也有不作平等稀释的情况,也有股份代持的特殊情况。
因此,对于股权稀释,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安排。
12创业项目保护 创业项目是合伙人的心血,是合伙人的心肝宝贝。
但一般的合伙人协议,容易忽略对创业项目的保护问题。
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分歧,而导致合伙人分崩离析,部分合伙人退出,带走创业积累的技术、知识、经验和模式,另起炉灶。
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我一般要求创业团队在合伙协议中,必须有加入保密、竞业限制、同业禁止、全身心投入和商业模式保护条款。
商业模式保护条款比较少见,在美国,商业模式是受法律保护的,但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里面,并没有包括商业模式。
但法律未列入保护范围,不意味着不可约定。
所以,我一般要求加入商业模式保护条款,即对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进行明确约定,谁要是另起炉灶或泄密,就得承担违约或赔偿责任。
13股权转让、退伙和吸收入伙 为保证创业项目的稳定性,一般禁止合伙人对外转让股份。
创业过程中,部分合伙人因各种原因退出,及因项目需要引进新的合伙人,都是很正常,但合伙人的退出及入伙必须要讲好规则,否则,对项目的影响是非常大,甚至是致命的。
这里,就必须对退伙的准许事由、退伙流程,吸收入伙条件、表决和流程,都必须进行详尽的约定。
14清算 清算条款也很重要,创业项目固然想要成功,但也得考虑可能存在的失败的情况,对创业失败后合伙事业、财产的清算流程和规则进行约定,特别是对于创业过程中取得的知识产权成果的清算,尤为重要。
好了,以上是总结出来的重要标配条款,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资料:象牙塔商业经,一个真实的商业问答社区
以o结尾的名词都有哪些
O结尾的词,许多加es构成复数,特别是一些常如:heroes,potatoes,tomatoes,echoes,tornadoes,torpedoes,dominoes,vetoes,mosquitoes,Negroes,mangoes,buffaloes,volcanoes 但下面词只加s:1.以“元音+o”oo”结尾的词如:videos,radios,studios,folios,oratorios,embryos,zoos,bamboos,kangaroos,taboos 2.一些外来词,特别是音乐方面的词,如:pianos,solos,concertos,tobaccos,mottos,cellos 3.一些缩写词和专有名词,如:kilos,photos,memos,micros,Eskimos,Filipnos 有个别词加两种词尾都可以,如:archipelago(e)s,halo(e)s,cargoes(英),cargos(美)
善于推荐自己,使自己成功的故事.
成功感悟 赚钱并不难关键是思路 董跃生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又是个痴迷的汽车模型爱好者。
通过6年时间的苦心经营,如今他已是车模收藏“圈子”里响当当的名人。
董跃生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愿意找他聊天,听他讲生活的经历,让他传授赚钱的办法。
的确,如何赚钱对许多人来说是比较费心思的事,但在董跃生口中却变得自然轻松。
赚钱的关键是思路 抽文:对于自己的能力,董跃生非常自信。
他说,赚钱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准思路。
董跃生出生于一个生意人家庭,从小随父母一起不仅学会了精打细算,还学会了生意人的思维。
1969年,董跃生从北京参军入伍,到沈阳军区某部服役。
在部队里他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经济头脑。
有一次,董跃生发现当地酒厂里有条规定,三斤玉米可以兑换一斤玉米酒,当时玉米只有几分钱一斤,而玉米酒一斤能卖八毛多。
在他的建议下,部队收购了成批玉米换成酒,又把酒售出,赚了钱。
还有一次,部队要去内蒙某地拉练,他给领导出主意,每辆运兵车上装一吨煤,把煤铺平,上面蒙上一层帆布,然后坐人。
买一吨煤在当地只要8元钱,到内蒙后,一吨煤可以换一头牛,而一头牛的价格是25元,就这样在董跃生的建议下部队又做了第二笔买卖。
后来,董跃生在廊坊导弹学校从事后勤采购工作,当时正处于物资紧缺时期,但别人买不来的东西,董跃生却能买来,自然他成为了学校里的能人。
因为他脑子活,学校领导找到他,让他当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并要求必须安置一下部队家属和闲置人员。
经过仔细思量,董跃生办起了全军第一家军人服务中心,很快就解决了部队家属和闲置人员的工作问题,后来他的这个成功经验也在全军进行了推广。
正当部队里的事业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董跃生决定转业。
董跃生说,他的人生格言是“干到今天要看到明天”,他不想在军营里呆一辈子,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他办完了全部手续后,周围的人还不相信他真的会走。
1985年,转业后的董跃生在北京国际饭店任部门经理。
后来被安排到归国际饭店管理的“天津尼斯迪康乐城”任常务副总经理,在这之前,“尼斯迪”全年的销售额只有400万元,他来到后,销售额达到了1600万元,翻了两倍。
此时,单位想安排他去管理沈阳一家酒店,这一次他拒绝了。
他的理由是,由于饭店、娱乐城的大量兴起,这个生意已经不好做了,他想换个环境。
2002年,有一家饭店想聘请董跃生去管理,并开出了20万元的年薪,也被他回绝了,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事干。
对于自己的能力,董跃生非常自信。
他说,赚钱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准思路。
工薪族能否暴富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凭着自己东拼西凑来的2万元,通过自己17年来的卓越投资,竟然变成了一个拥有1000万资产的富翁。
最近这个实例经过媒体披露后引起较大关注,那么这究竟是真的吗
工薪族理财现在还能暴富
理财和不理财的区别能有多大呢
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A:从两万到1000万引人关注 最近,《重庆晨报》等媒体报道了重庆市工行一位理财师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借钱两万起步,十年成为千万富翁的故事。
文中提到,工行人员马进从2万元起家,不但造就了近千万元资产,而且还成为一名拥有600多位固定客户、影响1.6亿元资金走向的知名理财师。
马进的第一桶金是从倒卖国库券开始的。
1988年大学毕业后,马进成为工行重庆分行的一名营业员。
偶然间,他听到农村的一位亲戚说:“国库券现在在农村‘泛滥成灾’,农民整天都为变现问题伤脑筋。
” 由于工作关系,马进知道当时城里的少数银行网点,其实已开设了国库券交易业务,而且存在地域差价。
于是,马进决定借2万元做国库券生意。
近一年时间,马进就赚了近10万元。
马进的第二桶金是从股市赚进的。
1992年,马进被调到工行证券营业部。
当时正是重庆一级半市场股票(非上市公司股票)最火的时候。
市场上有万里、实业、重百、奎星楼等10多个品种。
虽然他对股票一窍不通,但他决定赌一把。
马进花了半个月时间,亲自到这些公司作调查,最后在2元—4元之间陆续买了2万股重庆实业的股票。
半年后实业登陆深交所。
开盘当日,他以14元的价格全部出货,净赚20多万元。
随后他又以类似手法,买了西南制药、渝开发和渝钛白的认购证和股票。
三年下来,马进进账近200万元。
马进的第三桶金是通过房市、股市、期货等综合取得的。
1997年是一个投资机遇年。
那年股市正红火、重庆直辖使地产、商业充满各种机遇。
马进则把资金分作了四份进行投资:第一,用来投资有短线机会的金融品种,如股市、期市等。
他把这类视为“高风险投资”,资金比例占20%。
第二,用30%的资金投资产业。
因为时间和资金有限,他只持股不参与经营。
1997年,他与朋友成立了一家从事贸易业务的重庆紫荆数控机械公司。
目前这家公司每年分红回报在15%左右;同年,他又投资20多万在解放碑大都会对面开了一家名为“小酒库”的酒吧,目前每个月至少能获数千元的收益;1999年,他以每平方米3000元的价格,在解放碑得意广场买下了一间145平方米的门面,开了一家“真味餐馆”,目前收益也不错。
第三,把40%的资金用在当时最看好的非流通股和地产项目上。
1998年起北京等地开始兴起炒房热潮,那个时候重庆房市虽然没什么动静,但他认为“很快一定也会火起来”。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通过间接投资有土地公司股权的方式投资。
很快,负责高新区土地开发的重庆渝高公司映入眼帘。
这几年高新区的土地开发轰轰烈烈,渝高效益不错,马进每年仅分红就有10万多元的进账,平均收益超过12%。
未来如果成功上市,其价值将达到600-700万元。
第四,自留10%的资金作为预备金,用来应付投资和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需求。
几年下来,通过这种分散投资模式,马进的资产已近千万元。
不过媒体的披露,让马进感到前所未有压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上周三,《招财》周刊通过重庆市工商银行查询到马进的电话,在电话中,马进表示,媒体的报道存在部分的误导作用,现在他什么也不想说,也不能说。
在《招财》记者的再三追问下,马进才透露了一点,那就是任何时候都有好的投资机会,以他去年为例,帮助客户做的记帐式国债收益率就达到了15%以上。
曾经报道过马进的《重庆晨报》的记者曾欢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文章出来后的确引起较大的争议,但是内容是真实的。
他觉得马进的成功在于理念不错,一开始存在赌的成分,后来资产提高了,就开始注意风险控制,实行多元化的方向。
B:理财和不理财收益相差几十倍 我们先抛开马进的理财故事能够复制和克隆外,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理财的重要性。
曾经有理财专家测算过,就算有100万元,如果不进行理财的话也不够养老呢。
如果不作任何投资的话, 15年也会“坐吃山空”。
理财师指出,目前中国物价平稳,通胀率1%,但根据“‘十五’和2006~2015年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06~2015年中国每年将至少保持3%~4%的通胀率。
按此水平,到2015年,100万元只相当于目前约60万元的购买水平,一家三口如果算上教育成本、消费成本的话,估计支撑不了15年,这还不包括随时可能发生的需要应急的支出。
那么理财和不理财的区别究竟有多大呢
《招财》记者以一个工薪阶层家庭存款20万元计算,如果仅仅无动于衷的放在银行活期存款,17年后也就是22万元,这还不包括通货膨胀和利息税的扣除。
但是如果投资,哪怕是年利率5%,17年以后也会达到45.84万元;如果做的好的话,投资的利率可以达到15%,那么17年后,这20万元就会变成215万元。
那么两者收益相差数十倍。
不过理财专家也提醒,理财理念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有所不同。
在年轻时期,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入能力都较强,这时比较合理的财务规划时压缩弹性支持和刚性消费,大量投资,此时追求的是收益;在中年以后,收入曲线普遍处于下降阶段,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这时的财务规划则应过渡到压缩投资,保证较好的生活水准。
这就是说人的理财观随着生命的增长是有一个变迁的过程 古永锵 古永锵曾就读于加利福尼亚伯克利(Berkeley)分校,获学士学位,而后在斯坦福(Stanford)大学获得MBA学位。
1994年至1999年,风险投资公司富国集团副总裁; 1999年3月,加盟搜狐公司,任搜狐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并于2000年始,主管新业务拓展; 2001年,任搜狐公司首席运营官; 2004年,任搜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2005年3月31日,正式卸任搜狐公司总裁。
2005年11月1日,创建合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在中国IT业的记忆里,古永锵这个名字最近一次被频繁提起是在今年6月份,Google的中国布局还充满着悬念的那个时候。
当时刚刚正式从搜狐总裁的位置上离开的古永锵被认为是Google中国运营中心一把手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可是最后的事情发展让很多人都没有料到。
李开复和周韶宁的先后加入粉碎了古永锵成为Google中国高管之一的传言。
从那一刻起,这位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内摸爬滚打了11年的香港职业经理人去向成谜。
一切的谜底在上周终于揭开。
“创业更具挑战性” 本周二,北京棕榈泉国际公寓。
冬日温暖的阳光从高档公寓的落地玻璃窗外倾泻到宽敞的咖啡厅里,窗外的蓝色游泳池很安静,洋溢着蓝天的味道。
给记者新名片的时候,古永锵笑得像一个大孩子。
和四个月前在上海某家星巴克的那次见面一样,还是一头短发的他打扮得比较随意———格子衬衫,浅色的休闲裤,透着精神。
“当时我就告诉过你,创业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
”古永锵依旧回避了记者有关Google的问题,“当然在我休息的那段时间里,也的确和很多公司接触过,有些甚至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讨价还价阶段,但是最后我还是觉得选择创业对我来说更有挑战性。
这甚至也是我当年选择离开搜狐的重要原因之一。
” 离开搜狐去旅行 古永锵说自己当年在搜狐一干就是六年,从投资人到COO再到总裁,员工从100人到500人到1500人,业务从亏损到盈利再到规模化盈利,公司从成立到上市到做大,几乎所有能参与的环节,自己都已经经历过了。
“在2004年前的大约十年时间里,我的状态一直是忙碌。
”古永锵说,“可是那个时候,公司已经上了轨道,该搞定的合作伙伴都已经搞定。
而且基本上我在2004年就已经可以想象得到,2005年是什么样的状态———除了奥运会,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更有吸引力了。
所以我和夫人就商量,是不是应该换一种生活状态了
正好她那个时候也正在考虑去国外读书的事情,如果我2005年继续工作,那么我们2005年可能就只能有几次见面的机会。
所以我最后决定辞职。
” 由于作为公司总裁必须在年底的财报等很多文件上签字,古永锵对搜狐有三个月通知期义务。
因此,当他正式离开搜狐,并出任六个月的荣誉顾问的时间截止,已经是2005年9月底的事情了。
今年3月底,古永锵开始了自己的世界环游路线。
公司成长带来快乐 由于拥有深厚的投资界人脉关系和相关背景,古永锵透露说现在正在进行的这次创业实际上规避掉了公司“从零开始”的那段高风险期。
“因为我们有投资,有管理团队,有运营经验,也有明确的公司定位。
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寻找那些和公司定位默契的业务,并且通过并购的方式将他吸收进来,并发展成公司自己的业务。
” “做公司无非两个方向,做大之后,上市或者卖掉。
”古永铿说,“这两个方向实际上都是在公司有一定规模,比如300人左右的时候才会决定。
而在那个基础上,需要做的事情我都已经经历过了。
对我来讲,创业的阶段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着各种可能,这让我兴奋不已。
现在公司只有十来个人,我给人力资源总监的任务是每月进10个人,也就是说大概在半年之后,公司会有60人左右的规模,一年之后会扩大到上百人。
这个阶段的公司会有很多创新,会非常非常刺激。
所以至少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会非常快乐。
” 古永锵 古永锵曾就读于加利福尼亚伯克利(Berkeley)分校,获学士学位,而后在斯坦福(Stanford)大学获得MBA学位。
1994年至1999年,风险投资公司富国集团副总裁; 1999年3月,加盟搜狐公司,任搜狐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并于2000年始,主管新业务拓展; 2001年,任搜狐公司首席运营官; 2004年,任搜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2005年3月31日,正式卸任搜狐公司总裁。
2005年11月1日,创建合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在中国IT业的记忆里,古永锵这个名字最近一次被频繁提起是在今年6月份,Google的中国布局还充满着悬念的那个时候。
当时刚刚正式从搜狐总裁的位置上离开的古永锵被认为是Google中国运营中心一把手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可是最后的事情发展让很多人都没有料到。
李开复和周韶宁的先后加入粉碎了古永锵成为Google中国高管之一的传言。
从那一刻起,这位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内摸爬滚打了11年的香港职业经理人去向成谜。
一切的谜底在上周终于揭开。
“创业更具挑战性” 本周二,北京棕榈泉国际公寓。
冬日温暖的阳光从高档公寓的落地玻璃窗外倾泻到宽敞的咖啡厅里,窗外的蓝色游泳池很安静,洋溢着蓝天的味道。
给记者新名片的时候,古永锵笑得像一个大孩子。
和四个月前在上海某家星巴克的那次见面一样,还是一头短发的他打扮得比较随意———格子衬衫,浅色的休闲裤,透着精神。
“当时我就告诉过你,创业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
”古永锵依旧回避了记者有关Google的问题,“当然在我休息的那段时间里,也的确和很多公司接触过,有些甚至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讨价还价阶段,但是最后我还是觉得选择创业对我来说更有挑战性。
这甚至也是我当年选择离开搜狐的重要原因之一。
” 离开搜狐去旅行 古永锵说自己当年在搜狐一干就是六年,从投资人到COO再到总裁,员工从100人到500人到1500人,业务从亏损到盈利再到规模化盈利,公司从成立到上市到做大,几乎所有能参与的环节,自己都已经经历过了。
“在2004年前的大约十年时间里,我的状态一直是忙碌。
”古永锵说,“可是那个时候,公司已经上了轨道,该搞定的合作伙伴都已经搞定。
而且基本上我在2004年就已经可以想象得到,2005年是什么样的状态———除了奥运会,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更有吸引力了。
所以我和夫人就商量,是不是应该换一种生活状态了
正好她那个时候也正在考虑去国外读书的事情,如果我2005年继续工作,那么我们2005年可能就只能有几次见面的机会。
所以我最后决定辞职。
” 由于作为公司总裁必须在年底的财报等很多文件上签字,古永锵对搜狐有三个月通知期义务。
因此,当他正式离开搜狐,并出任六个月的荣誉顾问的时间截止,已经是2005年9月底的事情了。
今年3月底,古永锵开始了自己的世界环游路线。
公司成长带来快乐 由于拥有深厚的投资界人脉关系和相关背景,古永锵透露说现在正在进行的这次创业实际上规避掉了公司“从零开始”的那段高风险期。
“因为我们有投资,有管理团队,有运营经验,也有明确的公司定位。
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寻找那些和公司定位默契的业务,并且通过并购的方式将他吸收进来,并发展成公司自己的业务。
” “做公司无非两个方向,做大之后,上市或者卖掉。
”古永铿说,“这两个方向实际上都是在公司有一定规模,比如300人左右的时候才会决定。
而在那个基础上,需要做的事情我都已经经历过了。
对我来讲,创业的阶段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着各种可能,这让我兴奋不已。
现在公司只有十来个人,我给人力资源总监的任务是每月进10个人,也就是说大概在半年之后,公司会有60人左右的规模,一年之后会扩大到上百人。
这个阶段的公司会有很多创新,会非常非常刺激。
所以至少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会非常快乐。
”
五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草长莺飞 两个黄鹂鸣翠柳 骄阳似火 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风飕飕 霜叶红于二月花 粉妆玉砌 千树万树梨花开保证对的,给分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