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子大全
关于参加“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以‘国家资助,助我成长’为主题的全国学生征文活动”的通知各学院:接省教育厅文件“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以‘国家资助,助我成长’为主题的全国学生征文活动的通知”,为大力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展现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决定举办以“国家资助,助我成长”为主题的全国学生征文活动。
根据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征文活动的开展,精心组织实施。
要按照统一要求,严格评选、推荐的程序和标准,注重质量,保证征文活动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要通过征文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要把推荐评选与教育引导结合起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激励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征文活动主要内容(一)征文时间自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9月5日,写好后将电子版和纸质版交给辅导员。
(二)征文对象获得国家资助的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及当年毕业生。
(三)征文主题本次征文活动的主题是“国家资助助我成长”,征文须体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学习、自立自强、诚信感恩、成长成才的精神面貌,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感情真挚。
(四)征文要求1.题目、体裁不限,正文不超过4000字,须保证从未在其他刊物上发表。
2.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评资格。
3.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所有获奖作品拥有使用权。
4.征文排版要求用A4纸(纸质和电子版同),格式为:页面边距四边各空2厘米,内文正标题小二黑体加粗,副标题小三黑体,一级标题小三黑体,二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正文四号宋体字,全文1.25倍行距。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学生征文推荐表推荐单位: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征文题目照片作者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学校院系专业所获资助项目受 助感 悟人 生格 言注:1.“学校、院系、专业”中“院系和专业”仅限高校学生和中职学生填写。
2.“所获资助项目”填近期所获国家资助项目名称(受助金额可不填)一至三项。
3.“受助感悟”、“人生格言”每项不超过50字。
4.照片要求近期正面免冠,白底2寸彩色照片,电子版格式为.jpg。
5.此表格附在学生征文正文前一起报送。
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什么意思
这是诗人、小说家、家冰心(莹)的祖父谢子修集名言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
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
知足才不致受屈辱。
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
“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
“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
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
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
“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
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
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
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
自从2000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竞技在神圣的奥林匹斯兴起,它就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今天,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它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盛会和文明遗产,它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我想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
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
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强大动力。
奥林匹克是一种人生哲学。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奥林匹克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优良、最完善的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推崇为基础的。
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
它引导人们追求一种最为优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共处、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证。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热烈兴奋的比赛、青年志愿者的培训、体育场馆的兴建、城市规划的构思、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覆盖全球的赛事转播与收看都成为宝贵的奥运遗产。
在全球化时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共同进行精神创造的盛会。
今天,奥林匹克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愿望、一种共同的期待,一种共同的祝愿。
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丰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成为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增长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奥林匹克精神的历史发展】 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希腊对人的体格力量与健康的崇尚是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比赛的基础。
古代奥运中对人的体能、技巧的挑战体现着古希腊人竞争与开拓意识。
古代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既是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出希腊人对神和自然的敬畏。
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
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
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主持讲道时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现代奥林匹克兴起之时,也正是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时。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也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演变,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等要素构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与核心,这使奥林匹克运动染上了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
另一方面,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全球的开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尤其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
在当代科技、人文,生态伦理的交互影响下,奥林匹克运动的这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从奥林匹克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成为一种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
黑分、黑哨、假体育、假比赛、假球,使奥林匹克运动失去魅力和价值,危及了奥林匹克理想,玷污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些都与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西方理性中心主义文化有着根本的内在联系。
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需要从其它文化形态,特别是东方文化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上善若水是名言警句吗
顾拜旦1863年诞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信仰天主教的贵族家庭。
父亲是一个保皇派官僚,母亲从事慈善事业,是一位虔诚的教徒。
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少年时代,他就对体育有了广泛的兴趣,喜爱拳击、划船、击剑和骑马等项运动。
他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
人学后,他很敬佩博学多才的修辞学老师卡龙神甫,因此缘故,对文史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饶有兴味地涉猎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中学毕业后,他先人军事学院就读,继而攻读教育。
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国留学。
在那里,他潜心研究了英国教育史,撰写过有关18世纪英国儿童教育家汤姆士·阿诺特之教育思想的学术论文。
阿诺特曾经说过: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
这句名言在顾拜旦的心灵中,诱发起致力于体育教育的火花。
当时,他还考查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
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在古希腊文化的熏陶和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的影响下,他逐渐萌发了改革法国教育制度和倡导体育运动的思想。
大学毕业后,顾拜旦没有听从其父母的规劝,涉足军界、法律界,毅然选择了从事教育和体育的道路。
回国后,他陆续发表了《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英国与希腊回忆记》、《英国教育学》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发展体育的建议,引起法国人民的注意,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1875年至1881年间,在欧洲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处于毁坏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不断被挖掘出来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结果。
因此,顾拜旦同其他一些对奥林匹亚感兴趣的人士一样,都能及时、详细地倾听到公布的情况。
对此,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挖掘计划。
当时他曾写道:“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顾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峡,对英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1887年,他作了《法国和英国中等教育制度对比》的报告,对英国将户外竞技游戏纳人教育内容给予很高评价,主张在法国学生中也开展竞技游戏,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
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因学业过重而过分劳累的问题提出:“惟一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游戏。
”当年,顾拜旦就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
翌年,在圣克莱的推动下,成立了“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
同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体育训练大会。
与会期间,他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发展的动态,敏锐地感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一批国际性的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相继成立。
例如,1881年建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892年建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等。
这些组织都为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国开展体育运动的情况,顾拜旦不辞辛劳地访问了欧洲一些国家。
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访问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
当他看到古奥运会的遗址时,十分感慨,并产生了举办由各国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想以此增进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这一年,顾拜旦受法国政府委托,负责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于是,他借此机会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出了体育状况调查表。
通过调查,他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
因而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
于是,他便积极着手进行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工作。
1891年,顾拜旦改组了“尤利西蒙委员会”为“体育高级理事会”。
同年他还创办了《体育评论》杂志,井以此为阵地,热情宣传他的体育主张。
当时,顾拜旦的崇拜者狄东神甫创办了一个学术性的俱乐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
顾拜旦非常欣赏和赞同这个口号,以后便把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
因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法国体育联合会”成立3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
为使这一倡议迅速得以实现,顾拜旦提议“法国体育联合会”发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国重要“体育联合会”代表参加的“国际性体育会议”,具体磋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事宜。
为此,成立了一个以顾拜旦为首,由英国、美国和法国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筹委会”,嗣后,他又远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国,进一步宣传复兴奥运会的主张。
在他的推动下,1893年在巴黎召开了国际性的体育协商会议,讨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
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筹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胜利召开。
来自12个欧美国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一致通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并规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
为了筹办现代奥运会,还正式成立了奥运会的永久性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希腊著名诗人泽·维凯拉斯被选为第一任主席,顾拜旦当选为秘书长。
会议还决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在希腊举行。
以后按古奥运会的传统,每4年举行一次。
1894年10月,顾拜旦再次对奥林匹亚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为了节约资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奥林匹亚举办运动会的打算,决定按古希腊风格,在雅典新造一个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体育场举办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经顾拜旦的多方奔走、积极努力,在希腊富商乔治·阿维罗夫资助下,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4月5日在雅典胜利召开。
顾拜旦要求运动会能在世界各地举行,反对把希腊作为运动会的永久会址。
他认为古代奥运会的光辉历史是希腊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国际性活动,才能使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更具生命力。
为捍卫奥林匹克精神的纯洁性,1912年,顾拜旦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发表了他的名作《体育颂》。
热情地沤歌了体育,抒发了他的奥林匹克理想。
为此,他荣获了该届奥运会文学艺术比赛的金质奖章。
1913年,顾拜旦精心地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即一面中间由蓝、黑、红、黄、绿五只彩色圆环相套接成白色无边旗。
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此外,顾拜旦还在体育方面开拓了运动心理学的领域。
他先后发表了《运动心理学试论》(1913年)和《竟技运动教育学》(1919年)等名作;还发表了有关运动分类的见解,为体育学术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男爵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负责该组织的领导工作。
在他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发展到40个。
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
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动辞去担任28年之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但他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13年后(即1937年9月2日),顾拜旦男爵因心脏病在洛桑与世长辞,终年74岁。
遵照他生前的遗愿,顾拜旦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脏则安葬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林匹亚。
他希望即使自己已长眠于地下,但其心脏仍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脉搏一起跳动。
【奥林匹克】 奥林匹克是一个翻译词汇,它原指古希腊时期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对天神宙斯的祭祖活动。
祭祖活动中的体育比赛被称之为“奥林匹亚竞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研究古希腊文化时,开始把“奥林匹亚竞技” 又称之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由于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期间同时还要进行诸如学术讨论、诗歌朗诵、艺术展览等其他的一些文化活动,所以人们便把包括奥林匹亚竞技在内的整个活动都冠以“奥林匹克”的称呼。
为了与现代相区别,故又称为“古代奥林匹克”。
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
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古代奥运会的比赛日程和项目、古代奥运会的授奖仪式等都独具特色。
奥林匹亚(Olympia)位于希腊首都雅典西南300公里的丘陵地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阿尔菲奥斯河北岸(距洞口16公里)。
自18世纪始,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接连不断地来到奥林匹亚考察和寻找古代奥运会遗址。
顾拜旦,法国著名教育家,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1863年1月1日生。
他的杰出成就主要在学生教育方面和社会竞技运动方面。
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学业过劳”,提出“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叫孩子们游戏”。
1889年5月,他利用万国博览会召开体育会议和学生运动会。
1892年,他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之后于1894年6月成立了奥林匹克委员会,并于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在奥林匹克已成为世界规模的体育盛会,他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遍了全球。
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皮埃尔·德·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
1863年1月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也是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的设计者。
顾拜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第二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勒巴龙·皮埃尔·顾拜旦的故居在法国的诺曼底省的米尔维勒城堡,古堡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现代奥运之父、教育家、历史学家皮埃尔·顾拜旦:1863—1937。
在雅典卫城,第一届奥运会主会场,至今仍保留他的座位。
顾拜旦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拥有男爵称号。
他从小喜欢贵族运动,如击剑、赛艇、骑马,也喜欢拳击。
他父亲夏尔·德·顾拜旦(Charles de Coubertin)是出名的画家。
1913年,顾拜旦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徽、会旗。
会旗图案白底、无边、上面有蓝、黄、黑、绿、红5个环环相扣的彩色圆环,象征着5大洲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比赛和友好精神相聚在奥林匹克运动会。
此外,他还倡议燃放奥林匹克火焰、设立奥林匹克杯等。
在确定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的问题上,顾拜旦最初觉得应以“团结、友好、和平”的口号来指导比赛。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狄东神甫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得到顾拜旦的赞赏,认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以后便倡议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
1925年顾拜旦辞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
在他任职期间(1896年至1925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增加到40个,并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
他卸任后被终身聘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顾拜旦在社会竞技运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1892年他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之后,于1894年6月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于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了体育活动家的生活。
1924年顾拜旦辞去了担任28年之久的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1937年9月2日,当这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在简要回顾五年的历史后,顾拜旦说明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
他认为,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
这正是顾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体育颂》中,他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
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体育思想的核心。
在演说中他阐释了“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的原因”: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
他不满“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的现状,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
顾拜旦曾经考察研究过希腊雅典古代奥运会的遗址,认为“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壮观场面,更是为了教育人”。
可以说,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
因此,他决心“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开辟奥林匹克新时代”。
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
顾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
顾拜旦的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也有翻译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同样强调了这一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
在另一次演讲中,他曾指出:“先生们,请牢记这铿锵有力的名言。
这个论点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
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
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
”可以看出,顾拜旦提倡和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非常广阔的胸怀,是以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为出发点,绝非号召人们单纯为夺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那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在第5段中,顾拜旦作了具体的阐述。
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
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