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具体是什么意思
请解释具体点,最好能举例。
许多有抱负的人都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名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
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他开始晚的,比他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客观的收获,他才惊觉到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
他这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理想和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却忘了播种。
\\r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
要想达到目的,必须从头开始。
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说的是,爬山时,你只能低着头,认真耐性地攀登,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登高下望,你才可以看见你已经克服了多少困难,走过来多少险路。
唯有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撑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r最终的目的绝不是转眼之间所可以幸致的,在未付出辛劳艰苦和屈就的代价之前,空望着那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
而惟有从基本做起,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才会慢慢地接近它、达到它。
\\r古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
”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就将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永远不能发芽滋长成一株大树。
中华名人名言、警句、格言
治家格言 朱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洁。
既昏便息,关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 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 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 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 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 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 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 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 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 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 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 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 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有关谦虚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谦虚篇 •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 陈毅 •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 葛洪 •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 魏相 •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 张咏 • 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 满盈者,不损何为
慎之
慎之
—— 朱舜水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 张廷玉 •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 冯雪峰 • 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 冯雪峰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 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
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 王进喜 • “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
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
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
这个并不坏。
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 •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莎士比亚 •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 培根 •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 孟德斯鸠 •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 加尔多斯 •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 雨果 • 切忌浮夸铺张。
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 列夫•托尔斯泰 •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 斯宾塞 •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
—— 富兰克林 •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 泰戈尔 • 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
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 季米特洛夫 •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 柏格森 •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 黄石公 •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 吕坤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 魏徵 •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 申居郧 •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 徐特立 • 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
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 徐特立 •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 邓拓 • 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 邓拓 •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 •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 徐悲鸿 •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 华罗庚 • 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 歌德 •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
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 普列汉诺夫 •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 巴甫洛夫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
—— 简文帝 •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范晔 •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徵 •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 宋濂 •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 聂大年 • 啊
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麽乏味
—— 孟德斯鸠 •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
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 富兰克林 •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 谢觉哉 •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 苏轼 • 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
—— 伽利略 • 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习。
—— 约翰•洛克 •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 富兰克林 •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 别林斯基 • 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
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 安徒生 •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
—— 贝弗里奇 •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 贝尔纳 •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
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 高尔基 •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 邓拓 •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
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 卢梭 •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 莱辛 • 卑鄙和高傲的动机只会满足愚人、武夫、人类的侵略者和掠夺者的贪于,人们应当放弃这种动机,不要让这些诱人的饮料再麻醉那些自命不凡之徒
—— 圣西门 • 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 黑格尔 • 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奚落的短处,而且往往把应该引为奇耻大辱的事,大吹大擂。
—— 克雷洛夫 •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
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 巴甫洛夫 • 决不要陷于骄傲。
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 巴甫洛夫 •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 斯大林 • 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 斯宾诺莎 •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 • 骄谄,是一个人。
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 申居郧 •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 朱熹 • 骄傲的人喜欢见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而厌恶见高尚的人。
……而结果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软弱的心灵,把他由一个愚人弄成一个狂人。
—— 斯宾诺莎 • 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
—— 斯宾诺莎 • 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 斯宾诺莎 • 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
—— 斯宾诺莎 • 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
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 休谟 • 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 黑格尔 •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 徐特立 •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 徐特立 •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 毕达哥拉斯 •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 约翰•洛克 •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 卢梭
有一句文言文名言,大意是站的高看得远,并不是因为视力好之类,有三个排比句,形容平台和方法的重要性,
首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楫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关于记录的名言警句
《周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乾》 2、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乾·文言》 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乾·文言》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乾·文言》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乾·文言》 6、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乾·文言》 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相》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坤·文言》 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坤·文言》 10、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
《坤·文言》 11、蒙以正养,圣功也。
《蒙·彖》 12、君子以果行育德。
《蒙·象》 1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否·象》 14、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彖》 1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象》 16、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随·象》 17、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18、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大畜·彖》 1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畜·象》 20、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颐·象》 21、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大过·象》 22、君子以虚受人。
《咸·象》 23、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恒·彖》 24、君子以立不易方。
《恒·象》 25、君子以非礼弗履。
《大壮·象》 26、君子以自昭明德。
《晋·象》 27、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家人·象》 28、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象》 29、君子以同而异。
《睽·象》 30、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象》 31、见险而能止,智矣哉。
《蹇·彖》 32、君子以惩忿窒欲。
《损·象》 33、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益·象》 34、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升·象》 35、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困·彖》 36、君子以致命遂志。
《困·象》 37、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象》 38、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象》 3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艮·彖》 40、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象》 41、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丰·彖》 42、君子以朋友讲习。
《兑·象》 43、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小过·象》 44、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济·象》 45、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系辞上》 46、乐天知名,故不忧。
《系辞上》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系辞上》 48、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系辞上》 49、劳尔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系辞上》 50、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系辞上》 51、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系辞上》 52、几事不密则害成。
《系辞上》 53、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系辞上》 54、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系辞上》 55、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系辞上》 56、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系辞上》 57、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系辞上》 58、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系辞下》 5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系辞下》 6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
《系辞下》 6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系辞下》 6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系辞下》 63、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系辞下》 64、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序卦》 《毛诗》 6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邶风·柏舟》 66、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邶风·雄雉》 67、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卫风·淇奥》 68、如日之恒,如日之升。
《小雅·天保》 69、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鹤鸣》 70、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小雅·节南山》 71、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小雅·正月》 72、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小雅·正月》 73、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小雅·十月之交》 74、凡百君子,各敬尔身《小雅·雨无正》 75、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小雅·小旻》 7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雅·小旻》 77、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
《小雅·小宛》 78、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小雅·小宛》 79、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小雅·小弁》 80、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大雅·板》 8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大雅·荡》 82、慎尔出话,敬尔威仪。
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大雅·抑》 83、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大雅·抑》 84、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大雅·烝民》 85、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周颂·敬之》 《尚书》 86、慎厥身,修思永。
《皋陶谟》 87、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皋陶谟》 88、无起秽以自臭。
《盘庚中》 89、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
《洪范》 90、沈潜刚克,高明柔克。
《洪范》 91、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洪范》 92、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酒诰》 93、节性,惟日其迈。
《召诰》 94、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无逸》 95、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它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秦誓》 96、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秦誓》 《伪古文尚书》 97、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大禹谟》 98、作善,降之百祥;做不善,降之百殃《伊训》 99、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太甲中》 100、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说命中》 101、学于古训乃有获。
《说命中》 102、帷敩学半。
《说明下》 103、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泰誓上》 104、同力度德,同德度义。
《泰誓上》 105、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泰誓中》 106、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泰誓下》 107、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旅獒》 10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旅獒》 109、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周官》 110、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君陈》 111、世禄之家,鲜克由礼。
《毕命》 《逸周书》 112、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老思行。
《程典》 113、若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维草其宅之;既秋而不获,维禽其飨之。
人而获饥,云谁哀之
《大开武》 114、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
《武顺》 115、无转其信,虽危不动。
贞信以昭,其乃得人。
上危而转,下乃不亲。
《大戒》 116、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
《谥法解》 117、惟祸发于人之攸。
《芮良夫》 118、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饰言无庸,竭行有成。
《芮良夫》 119、敬思以德,备乃祸难。
难至为悔,悔将安及
《芮良夫》 120、文之美也,而以身剥;自谓智也者,故不足。
《周祝》 121、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周祝》 《春秋左传》 122、大义灭亲。
《隐公四年传》 12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庄公二十四年传》 124、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庄公二十四年传》 125、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僖公九年传》 126、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乎人乎哉
《僖公二十年传》 127、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僖公二十四年》 128、《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僖公二十七年传》 129、敬,德之聚也。
能敬必有德。
《僖公三十三年传》 130、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文公元年传》 131、孝,礼之始也。
《文公二年传》 132、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
《文公五年传》 133、以私害公,非忠也《文公六年传》 134、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也《文公十五年传》 135、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成公十三年传》 136、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是以有礼义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
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
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
敬在养神,笃在守业。
《成公十三年传》 137、福祸无门,唯人所召。
《襄公二十三年传》 13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襄公二十四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