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影像处理的帮忙来个格言谢谢
格言我不会说,但是有几个经验:1,开头总是买各种各样的书,那其实很多都是浪费,推荐你购买名师讲的视频教材,在观看视频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操作,不能单单把它当作电影样,边磕瓜子边看。
2,记得一句话:别把这玩意当作很困难的学习。
其实,就是一个软件而已,是人在做软件,不是软件在等人用。
会用软件的人很多,做好东西的人不多,这就是说:设计源于理念。
别把自己当作一个操作手,要当作一个工程师。
当然,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是工程师了。
3,尽量用英文原版的软件,熟练各种快捷按键,有助于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别去汉化,或者使用汉化版本,这对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影响。
哪怕你英文字几乎都不认识,也建议你去用英文的版本。
4,天天温故知新,别今天学了后天又忘记了。
电脑上的操作%
谁知道 100段大师名言是世界艺术智慧的结晶 是什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话,记得初中老师讲过。
关于电影的名人名言
电影书写的影片,籍影像与声音的关系来表达,而非靠(演员或非演员的)动作和声调的模仿。
它不分析,也不解释。
它重组。
——罗伯特·布烈松(法国)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该影片是如何表现其倾向的。
——安德烈·巴赞(法国)我现在已经老了,人越老想得越深,水面上的事情我已经抓不住了,我在水底思想。
——(法国)当幻想转向爱情时,直觉却并不总是跟随。
——艾里克·侯麦(法国)电影艺术的基础在于剪辑。
——普多夫金(苏联)演员也同样是人,与别人并无差别。
作家、画家或音乐家可以躲到角落里去舔净他的伤口,但演员却要站在大庭广众面前忍受这种伤痛。
——莫琳·斯特普尔顿(美国)我的电影从来无意写实,它们是镜子,是现实的片断,几乎跟梦一样。
——(瑞典)我对情节的发展、事件的串联并没有兴趣,我认为我的电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节。
——(苏联)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
——(苏联)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阿巴斯)。
——(法国)很难找到确切的字眼评论基亚罗斯塔米(阿巴斯)的影片,只须观看就能理解他是多么了不起。
雷伊去世的时候我非常伤心。
后来,我看到了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我认为上帝派这个人就是来接替雷伊的。
感谢上帝。
——黑泽明(日本)梦想要根植于现实。
——(伊朗)我曾反复说过,我作为一个电影人,拍了一部电影的话,观众就应当从这一部电影中,看到100部他们自己的电影,每一名观众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电影,这就是我所力争做到的。
——(伊朗)我更喜欢让观众在影院里睡着的电影,我觉得这样的电影体贴得让你能好好打个盹,当你离开影院的时候也并无困扰。
也曾有电影让我在影院里睡着了,但就是同一部片子又让我彻夜难眠,思考它直到天亮,甚至想上几个星期。
这是我喜欢的电影。
——(伊朗)梦想始于剧本,而终结于电影。
——(美国)每次表演一个角色时,演员都必须生活在这一角色之中。
——(苏联)我留下脚印,让后人来追寻。
——德里克·贾曼(英国)生活的全部,它行动的整体,乃是一部自然、生动的电影。
——(意大利)我们永远都无法预知一部电影的结果。
每部片子都有一道窄门,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判断力决定是否应该跨进去。
——克里什托夫·(波兰)最好的电影是拍给聋者和哑者看的。
人类喋喋不休,话语泛滥,都快淹死在其中了。
只有看芭蕾舞,我们才能发现纯粹的美和纯粹的姿态,而这正是我的电影努力要去表现的。
——(亚美尼亚)电影是戏,不能把它拍成偶发的事件。
——(日本)(先锋派)的方法有这样的危险:1、作者已有结论,含含糊湖地提出猜谜似的东西,就像被小学老师提问一些根本不需要问的简单问题。
2、作者自己完全放弃想的出结论的欲望,借口把自己不懂得的问题如实提出来才是诚实,而以极低的水平提供极不完整的影象就心满意足了,自封为先锋电影的作品中,这类影片要多少有多少。
——(日本)真假混合时,真突显出假,假却妨碍我们去相信真。
一个演员,在一艘被真的风雨拍打着的真船的甲板上,假装害怕沉船,我们既不会相信那演员,也不相信那艘船和那场风雨。
——罗伯特·布烈松(法国)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非正常的阶级关系,没有同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现实。
——金基德(韩国)一个影像接触其他影像时必须发生转化,如一种颜色接触其他颜色时那样。
放在绿、黄或红旁边的蓝不是相同的蓝。
没有艺术不含转化。
——罗伯特·布烈松(法国)我像个雷达,我接受东西,然后再像镜子一样反射出来,夹杂着回忆、梦境和理念。
——(瑞典)人老了之后的现象之一就是,童年的回忆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而壮年时期的种种大事却反而模糊,以至于消失。
——(瑞典)我想用我的电影盖一栋房子。
有些做成地窖,有些做墙壁,其他则做窗户。
然而,我希望到最后它能成一栋房子。
——赖纳·维纳·法斯宾德(德国)当我非常个人化地叙述一个故事时,这个故事要比我试图以放之四海皆准的语言叙述能令更多人认可。
——赖纳·维纳·法斯宾德(德国)我确实觉得美好的,肯定不会长久。
——许秦豪(韩国)我就是我。
如果必须以头撞墙来真实待己,那么我愿意。
——马龙·白兰度(美国)好莱坞由恐惧与嗜财支配。
但那不会支配我,因为我无所畏惧,不贪恋钱财。
——马龙·白兰度(美国)我倒不是怕死,只是死到临头,我不愿在场。
——伍迪·艾伦(美国)为了保卫韩国电影,我们甚至可以去死
——林权泽(韩国)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陈凯歌(中国)别给我挤眉弄眼,表演没有那么复杂。
——劳伦斯·奥立弗(英国)蠢比智慧更无限迷人、更无限深奥。
智慧有限度,而愚蠢则没有。
——克劳德·夏布洛尔(法国)影戏假如能用来描述民间的痛苦,至少可以促进社会的自警,让社会自己想一想,应该如何的改进自己。
——孙瑜(中国)一个编剧导演人不仅仅是随便把一个故事搬上胶片就算完事,而他至少应该是一个作家,一个有独特的风格、正确的认识而为大众所有的作家。
——蔡楚生(中国)如果说中国会好,国产片也会好。
——费穆(中国)炸弹决不能爆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老在惴惴不安。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英国)演戏的真谛就是把人生当成一场实验,在一次次的幕起幕落之间探究人生的千奇百怪和悲欢离合。
——苏珊·萨兰登(美国)我一直同步记录国民演变的过程,我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性要求一个导演很敏感很同步地来判断。
我相信我的作品会成为中国标志性的一组建筑物。
——贾樟柯(中国)在我身上有所有中国导演的缺点,比如说戏剧性,我很爱戏剧性,我也是看评书看章回小说长大的,但我知道那是一个缺陷,我们把现实简单化了、娱乐化了、传奇化了。
——贾樟柯(中国)有一种电影要求很长时间的积淀,有一种需要闪电般的灵感。
——贾樟柯(中国)不管我采用了什么题材,其实讲的都是宗教题材。
只不过他们的救赎发生在大街上,而不是教堂里。
——马丁·斯科塞斯(美国)我是一个独立制片导演
人们总说我的电影像好莱坞电影,或者就是好莱坞电影。
可是好莱坞要抄袭我,我有什么办法。
——乔治·卢卡斯(美国)无论你是英雄抑或歹徒,切记把你的角色演得有人味,那就是要尽可能赋予他某些相反的品质而又不影响他在故事里的主要身份。
——唐·理查逊(美国)我们并不处处袒露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只表露我们想要别人信以为真的东西。
——唐·理查逊(美国)我拍不出的电影只有沟口(健二)的《祗园姐妹》和成濑(巳喜男)的《浮云》——小津安二郎(日本)我一天不拍片,就觉得少活了一天。
这样说来,拍片就像做爱一样。
——费德里克·费里尼(意大利)
铁人王进喜名言和资料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王进喜众多的名言中,也许“宁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句是最著名的,它体现了铁人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
可是,不知你是否还注意到了另外一句话:“我们争的不是自己的一面小红旗,我们要争的是全国这面大红旗。
”我觉得,这句话更体现了王进喜的崇高与博大,它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爱国情感。
在铁人纪念馆一面刻写名言的墙上,这两句话被同时刻在上面,前一句以大字刻在最显著位置,后一句以小字排在左上角。
但我认为,后者的份量毫不逊于前者,而且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才显示出王进喜的可贵,才有了“铁人”这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我们争的不是自己的一面小红旗,我们要争全国这面大红旗。
”这是王进喜与他的队友说过的一句话。
当时,铁人带领的1205钻井队连创钻井进尺新纪录,王进喜将他的钻井方法传授给其它井队,他的队友不理解,怕因此丢了本队赢得的红旗,王进喜就是用这句心里话,说服了他的队友。
正是这句话,将一个真实的王进喜在我心中串连起来。
不是么
咱们从头看。
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看到公共汽车因为缺油背着大煤气包,他觉得这个“大包袱”好像压在自己身上一样,憋得几天睡不好觉。
他说:“中国贫油,我做为一个石油工人感到脸红啊
”这是多么强烈的责任感啊
接着,他带着1205钻井队从玉门直奔大庆,去参加石油大会战了。
到了大庆,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透过这句朴实的话,一个石油英雄的形象更加生动起来。
王进喜,他是那么的单纯,他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祖国多生产原油。
他开始为这个目的而大干了。
这时,便有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般铮铮有声的铁的誓言。
铁人的誓言不是盲目的,他没有忘记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他钻研出了钻井新技术,并创造了钻井史上的世界纪录,他为他的团队赢得了荣誉。
然而,王进喜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一己井队这个小集体的荣誉,他心中装着的是全中国这个大集体,他希望所有的钻井队,不,是所有的任何专业队伍,都能象他的1205一样,不断创造工作新纪录,为我们的大中国——争光。
“我们要争的,是全国这面大红旗。
”铁人的话,字字掷地有声,它是否也敲在了你的心上呢
胸怀祖国,不为一己利益患得患失,王进喜因此而快乐,你瞧,那张照片上,铁人正回头冲你笑呢,那是多么憨厚、纯净而轻松的笑容啊
著名设计师的名言都有什么
导读:本书作者阿兰·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
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
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第1章 对旅行的期待 詹佛的名言,一个人每天早晨都得吞食一只癞蛤蟆,这样才能保证他在日间不会遇上更恶心的事。
(评论:日子实在过得无聊了的时候,我的确也有过类似的这种念头。
)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
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承认实地的旅行和期待中的旅行之间的基本“差异”,这样才会更接近真实,也更有益。
在艺术作品和期待中找寻有价值的因素远比从现实生活中找寻来得容易。
期待和艺术的想象省略、压缩,甚至切割掉生活中无聊的时段,把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导向生活中的精彩时分而无须润饰或造假,结果是,它们所展现的生活气韵生动、井然有序。
这种气韵和秩序是我们纷扰错乱的现实生活所不能呈现的。
我们专注于一个地方的图片和文字描述时,往往容易忘记自我……并没有想到眼睛其实是和身体,以及在旅行中相伴相随的我们的心智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很多情形下,由于它们的在场,我们眼之所见便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了意义。
……身体和心灵是难缠的旅伴,难以欣赏这趟旅行之美。
我的情绪无法借助美好的外在事物而变得高昂起来……人类情绪受制于一种僵硬和不宽容的逻辑,若我们想象眼前的美景可以带给我们快乐,而忽略这种逻辑,那我们就错了。
无论是赏心悦目的事物,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从中获取幸福的关键似乎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情感或心理上的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诸如对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
在任何地方,实际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得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而且我们对美的欣赏还受制于复杂的物质需要和心理欲求。
第2章 旅行中的特定场所我们看见星星,波涛;我们也看到了沙滩;尽管有许多麻烦和突如其来的灾难,就像在这里,我们总觉厌烦。
——波德莱尔《旅程》“对我而言,我总是希望自己在一个我目前所居地以外的地方,因而到另一地方去永远是我满心欢喜的事情。
”“任何地方
任何地方
只要它在我现在的世界之外
”列车,让我和你同行
轮船,带我离开这里
带我走,到远方。
此地,土俱是泪
(以上都是大诗人波德莱尔对旅行的观点和看法,一种注定终生孤独的宿命感,让这位诗人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恐惧。
列车、轮船,赶紧把诗人带到远方吧,任何地方都行,只要不是这里。
)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云朵带来的是一种宁静。
在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恐惧和悲伤之所,那里有我们的敌人和同仁,而现在,他们都在地面上,微不足道,也无足轻重。
旅行能催人思索。
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
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可能产生的想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第3章 异国情调“昨天我们在开罗最好的一家餐馆用餐,”福楼拜回到巴黎几个月后写道,“和我们同时在店里的还有一只正在拉屎的驴子,一个在餐馆一角撒尿的男人。
没有人觉得这有任何的不妥,也没胡人表示任何的不满。
”在福楼拜看来,他们这么做是对的。
“骆驼是最让人心动的东西之一……最能打动我(福楼拜)的还是骆驼,你很少能找到别的什么,比忧郁善良的骆驼更奇特、更优雅。
你必须到沙漠中,看着地平线上,它们像士兵一样排成单列向前先进。
它们的脖子,鸵鸟般前伸,不断前行……”(福楼拜先生对于埃及的骆驼和驴子的热爱,就像他对于法国的中产阶级们的厌恶那么强烈。
一个陌生的遥远的地方,那里独特的动物往往令人心弛神迷。
)他(福楼拜)也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确定一个人的国籍:不是按照一个人的出生之地,亦非依据他家庭的归属来决定其国籍:一个人的国籍因取决于他所喜爱的地方。
“与其说我是现代人,不如说我是古代人;与其说我是法国人,不如说我是中国人。
……我是所有活着的生物的兄弟,是人的兄弟,同样地,也是长颈鹿和鳄鱼的兄弟。
”有人问苏格拉底他从哪里来,苏格拉底回答说,他来自世界而非雅典。
第4章 好奇心1799年夏天,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冯·洪堡的二十九岁德国人,从西班牙的拉科鲁尼亚海港起航,踏上南美渊探险的旅程。
他每两个小时就测量一次海水的温度。
……他一踏上委内瑞拉的土地,就立即投入对库马纳一带植物的研究。
……一天下午,洪堡量了一种仙人掌的圆周,测出的数据是1.54米。
……平原上的几间茅屋旁有一条小溪,印第安人都认为小溪的水既清新又有益健康,我们发觉溪水的确很好喝,它的温度不过摄氏22.5度,而周围空气的温度是28.7度。
他还兴奋地写道,苍蝇不太可能出现在海拔16600英尺的高度以上。
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无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
尼采说道:“历史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一些对过往的伟大事物进行反思的人,他们从中获取力量,常常感受到人类生命的辉煌灿烂。
”(这大概就是名胜古迹的吸引力。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
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
旅游因为表面的地理逻辑扭曲了我们的好奇心,这好比大学课程的指定教科书只看其厚度,而不问其主题一样。
第5章 乡村与城市“公鸡啼鸣小溪流淌小鸟啁啾,湖水闪耀着波光……山林中充满快乐喷泉中充满活力云儿飘荡天空属于蔚蓝” ——华兹华斯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小鸟、小溪、水仙和绵羊,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们能矫正和治疗城市人倍感困顿的心灵。
……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恶的必要良方。
“在心灵为了眼前的景物沉醉之前,一场眼花缭乱之舞转瞬即逝,大自然却适度呈现了一些永恒的东西”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说,大自然会指引着我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和东西”,自然是“美好意念的影像”,对于扭曲、不正常的都市生活有矫正的功能。
如果我们对这个时代或精英的价值观感到痛心,那么思及地球生命的丰富多彩,或许会让我们感到释然,让我们记住,这个世界除了大人物的事业,还有在原野鸣叫的草地鹨。
我们或处于空虚、焦虑的思绪中,或在“动荡的世界”里、城市的交通阻塞中穿梭,但都能够借助旅行中所见的自然景象,如一片树林或湖畔的几朵水仙花,来缓解我们一些“怨恨和卑劣欲望”。
第6章 壮阔一种景致只有让人感受到力量,一种大过人类 、甚至是威胁到人类的力量,才能称之为壮阔。
壮阔的景致以宏伟的方式,重复着日常生活经常施予我们的教训:“宇宙强而有力,而人类脆弱不堪;人的生命是脆弱和短暂的;我们除了接受加诸于意志之上的限制之外,别无选择;许多的必然性不是我们可以对抗的,面对它们时,我们只能臣服。
”我们可以参照自然界中远超人类体积的景物,如高山、地球上的森林以及沙漠,用以对比人类的脆弱,进而使人坚强。
如果这个世界不公平,或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壮阔的景致会提示我们,世间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第9章 习惯人类不快乐的惟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
——帕斯卡尔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者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独自旅行似乎有一个优点。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我们周围的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他们或许已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
被一个同伴近距离观察会阻止我们观察别人,我们忙于调整自己以满足同伴的疑问和评价,我们不得不让自己看上去更正常……(独自旅行就没有这样的顾虑)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