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名人有骨气事例和格言

名人有骨气事例和格言

时间:2014-05-01 16:18

关于“骨气”的名言和故事

骨气的名言: 人有志,竹有节。

不怕人志短。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流血不流泪。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土耳其)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 朱自清有骨气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后,大肆搜刮,物价飞涨,老百姓苦不堪言。

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也背了一身的债,冬天里连一件棉衣都做不起,一家人只能喝稀粥度日。

他的小儿子因营养不良而夭亡了。

  反动政府知道朱自清很有学问,几次请他出来做官,许给很高的薪水,可是他抱定主意,不做反动派的官,一次又一次拒绝了。

  国民党担心大学教授造反,给他们发了面粉配给证,低价供给美国“援助”的面粉。

为了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北京一百多个教授发表声明不买美援面粉。

朱自清毫不犹豫地在声明上签了字,并对妻子说:“人穷志不穷,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决不乞求美国的所谓恩赐。

”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重病不幸去世了,临终前振足气力对妻子说:“有一件事必须记住,我是在拒绝购买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过字的,你们即使饿死,也不要买它。

”   妻子含着泪点点头,朱自清欣慰地含笑闭上了眼睛

求有骨气的名言~和小故事

有关骨气的名言:人有志,竹有节。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英雄流血不流泪。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土耳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有关骨气的诗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 魏)曹植《白马篇》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南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咏石灰》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唐)李颀《送陈章甫》有关骨气的典故:1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

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

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

不是虎羊相拚吗

”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

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

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

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

”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

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

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

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3苏武:北海牧羊汉武帝时,匈奴新继位的单于怕汉朝发兵进攻,作出友好姿态,把历来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放回。

于是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为正使,副中郎将张胜为副使,率领属吏常惠等一百多人去匈奴答礼,同时将历来扣留的匈奴使者送回。

苏武住了一个多月后,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副使张胜支持匈奴内部一些人反单于的事暴露了。

单于知道后非常震怒,下令将张胜抓起来,并人去审问苏武,苏武宁死不屈,当场拔剑向刎,吓得单于赶紧找医生救治。

单于为了使苏武屈服,把他关在一个地窖里,不给饭也不给水。

正巧大雪纷飞,苏武一连几天吃披在身上的羊皮,嚼飘进地窖的雪才没有死去。

过了几天,单于又把苏武迁到北海(前苏联境内的贝加尔湖)去牧羊,又给他的是一群公羊,说要公羊生了小羊才可以回国。

苏武到了北海以后,匈奴人就停止了对他食物的供应。

他只好挖野鼠的地洞,以它们藏在里面的草籽充饥。

日子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出使时的衣服早已成了碎片,但那根代表汉朝使臣的杖还在。

他白天拿着这根杖去牧羊,抚摸着节上用牦牛毛结成的绒球,晚上就把它抱在怀里睡觉。

后来,经过种种努力,苏武才得以回国。

出使匈奴时,苏武不过四十几岁,可回到汉朝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花甲老人了。

后来,人们把“苏武牧羊”的典故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有关骨气的名人事例

礼记·儒行》有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进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届处不淫,其饭食不褥,其过失可微词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这段话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

事例其实在百度上还是可以找到,如: 1.明朝方孝儒曾经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属,后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将惠帝击败后把方孝儒擒获。

朱棣让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认为一臣不侍两殿君主,如要继续替成祖做事对他来说是一种污辱,故不从。

明成祖威胁他道:“你不怕被灭九祖吗

”方孝儒回答说:“再灭十族又如何

”于是,明成祖用笔写上了“灭十族”。

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学生一起诛灭。

2.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

来吃

”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其实就是“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 3.文天祥(1236—1283) 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

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4.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做人要有骨气的名人事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梅兰芳蓄须明志,不给日本人表演 谭嗣同为变法而献身

有骨气的名人事例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

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

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陶渊明妻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守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他对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坚拒不受。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

有得必有失,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并流传百世的诗文。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名人的事例及名言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

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 栏目:思想名言作者:雨果 首要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

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

... 栏目:自由名言作者:塞缪尔·亨廷顿 侵入一个国家或许容易,但要想撤离这个国家却很困难。

... 栏目:爱国名言作者:马汉 一个人的信用和其钱柜里的钞票是成正比的。

... 栏目:诚信名言作者:玉外纳 恋爱就像口香糖,时间长了会平淡无味,觉得平淡了就想放弃,而无论丢在什么地方,都会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

... 栏目:爱情名言作者:网络收集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 栏目:青春名言作者:莎士比亚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栏目:学习名言作者:孔丘 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 栏目:人生名言作者:塞涅卡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 栏目:时间名言作者:列宁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 栏目:团结名言作者:叔本华 如果你们,年轻的人们,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携手去工作吧。

... 栏目:事业名言作者:高尔基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 栏目:青年名言作者:李大钊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 栏目:理想名言作者:托尔斯泰 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

... 栏目:修养名言作者:萨迪 朋友间必须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

... 栏目:友情名言作者:莎士比亚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 栏目:生命名言作者:鲁迅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 栏目:幸福名言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