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佗五禽戏的主要内容200字左右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创始人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
其名称及功效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
拇指伸直外张,食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
拇指压在食指指端上,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虎口撑圆。
五指指腹捏拢,屈腕。
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翘起,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
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关于华佗五禽戏
我用的是波波虎视频下载的 新编五禽戏 是央4曾经播出的节目视频 里面有介绍注意事项的
华佗五禽戏到底是哪些戏
华佗五禽戏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五种仿生导引术,动作柔和。
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
“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五禽戏的动作名称分别是什么
五禽戏有什么健身作用
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
五禽戏发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
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现在主要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
董文焕所传五禽戏董文焕传承的五禽戏套路共54个动作(虎戏13式、鹿戏9式、熊戏9式、猿戏10式、鸟戏13式)。
另外,还有相生练习法、相尅练习法、灵猿戏笨熊练习法、鹤戏对练、简体\\\/易五禽戏(每戏三动,共15式。
其中虎、鹿、熊、猿四戏第三动为调息式,鸟戏第三式为白鹤飞翔)等套路,其动作较为古朴典雅。
刘时荣所传五禽戏刘时荣所传“古本新探华佗五禽戏”不但有徒手套路,而且还有器械套路——华佗五禽剑。
其中,华佗五禽戏徒手套路40个动作(每戏各8式);华佗五禽剑则是刘时荣结合自己练习五禽戏的亲身体会,深入民间挖掘五禽戏的历史资料,广泛搜集技艺精华,通过不断研究、修改,在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创编的。
共44式(虎戏8式、鹿戏8式、熊戏8式、猿戏10式、鸟戏10式)。
刘时荣所传五禽戏强调“五禽戏亦属武术范畴”,其所传套路演练时,“动作圆活”,“有些架式从外形上看似不大圆,但对意与气仍要按照圆的要求运行”。
作用:一,五禽戏既可以养生又能缓解某些疾病。
对亚健康者来说它有着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而对健康者来说,经常适度的五禽戏练习可以促进其身体健康,缓解疾病。
研究表明,经常适度且有规律地进行练习可以平衡阴、阳通经活血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协调各运动器官,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五禽戏的运动部位十分全面,包括各中头颈部的俯仰、肢体旋摆、蹲起、平衡等动作,是一种中等强度的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适合中老年人进行练习,经常适度的练习五禽戏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运动系统的能力,增强了各运动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加肌肉力量,缓解骨质疏松,增加各关节的灵活性以及机体自身的稳定性。
三,改善中老年心肺功能,调节呼吸,促进消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胸部活动度降低,呼吸虚弱,造成肺通气和肺换气能力下降。
五禽戏运动强度低、难度小,它的腹式逆呼吸的方法能有效地增加肺活量,加强呼吸功能,促进肺循环,改善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同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此外,五禽戏中的弯腰、转身的动作,可以加快肠胃的蠕动,提高中老年的消化系统的机能,促进消化。
习练时练习者主动体会五种动作形态,感受举手投足之间的意气相随,能有效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协调性,缓解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肠胃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肠炎、便秘等症。
请简单介绍下华佗五禽戏,复制的一大堆字那种 看不下去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
神医华佗发明“五禽戏”的故事是怎样的
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就站在洞外听。
他听得入了神,听着听着,听见那两个人谈起了华佗,这可把他吓坏了。
他正要转身离开,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先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华佗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
他们向华佗传授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包括哪些
五禽戏出自华佗老师,现代的五禽戏当然不是华佗的原版,不过后世一些门派和道教都有一些五禽戏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