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出代表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读]在沉船旁边又有千万只船驶过,枯树前面又有千万棵绿树在茁壮成长。
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诗赠刘禹锡,为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鸣不平,刘禹锡写诗作答。
虽然也感叹自己遭遇不幸,埋没一生,自比“沉舟”、“病树”;但又相当达观,看到的是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自己并不感到颓唐。
诗句形象生动,比喻新颖,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至今仍被人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千:船只来来往往很多。
万木春:万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解读]苍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缕孤单的狼烟,直立而上;长长的黄河上,映照着将落的太阳,又红又圆。
诗句将塞外奇特的风光,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如在眼前。
“直”、“圆”二字传神,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的亲切感受。
诗人把自己只身赴边的孤寂的情绪溶化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
近代王国维称这两句诗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大漠:沙漠。
孤烟:指狼烟。
烧狼粪的烟,直上而且不散开,容易看得见,古代用来做军事报警。
直:孤烟高而不散的样子。
长河:指黄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解读] 平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秋枯春荣。
无情的野火哪能烧尽,温暖的春风又使它发芽滋生。
前两句写出了野草一枯一荣的自然规律,后两句写出野草绵延繁荣的具体形象,热情赞颂了野草虽备受摧残,但枯后复荣,顽强坚韧的生命力。
现常比喻革命的力量是阻挡不住,扼杀不了的。
此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传说后来他从江南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谒见老诗人、著作郎顾况。
顾况看到他姓白名居易,就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接着看诗卷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因此替他宣传,称道他的才能,于是白居易名声大振。
离离:形容春草茂密繁盛的样子。
枯荣:一年一度,秋枯春荣。
枯,枯死,荣,茂盛。
表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的诗句除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有哪些
表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的诗句除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有------王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贴的门神),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成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新成代谢 推陈出新 除旧布新 吐故纳新 弃旧图新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这句话对吗
正确呀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望采纳一下
成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有哪些
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新故代谢除旧布新革故鼎新刬旧谋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