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空袭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高技术常规空袭的措施 . 伪装 伪装,作为防施,主要是指通过各种隐真示段遮蔽欺骗敌人的侦察监视,达到不被敌人发现的目的。
侦察监视的技术途径不外乎利用可见光、电磁波和红外线等物理条件去发现目标。
如果我们有效控制和利用这些条件,就可以遮蔽欺骗敌人的侦察。
譬如,可根据目标性质和环境特征,运用施放烟幕、人工遮障、迷彩、人工植被、改造地形、改变目标外形和电磁辐射及红外辐射特征、消除目标痕迹等方法,尽量使目标与背景融合,从而降低目标被发现的概率。
选用当时当地的草木、土壤、沙石作原料,用与现地颜色相一致或相协调的染料配成涂料进行喷涂或涂抹,可防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照相侦察;采用喷洒散热油漆、涂红外吸收材料和泡末塑料等方法,可减少目标与背景的热辐射差,防敌热成像侦察。
修筑假的道路、阵地,摆放假的飞机、车辆,布置假的导弹、坦克,都可以混淆日敌人的侦察,达到伪装自己的目的。
二. 疏散 疏散,是指在战争爆发前后,把城市内的人员、物资、工厂、设施等,有计划地分批疏散、转移、搬迁到安全地区,以达到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减轻城市供应负担,保存战争潜力的目的。
疏散通常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三种。
现代局部战争中疏散防护的重点是临战疏散。
三.躲避 有利的地形和不良的气象环境,只要利用得好,都能起到较理想的躲避防护作用。
譬如林地、沟渠等地形地物和雨天、雾天、黑夜等气象环境,可以躲避敌人的侦察;假山、坚固建筑物等,可以遮蔽弹片和冲击波。
当你没有及时进入人防工程时,就可以采用躲避进行防护。
躲避防护时应当注意:高技术空袭强调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些目标通常会产生次生灾害,容易造成间接杀伤。
因此,躲避时应做到四避:一避高大和架空建筑物;二避核化危险源;三避火源、水源;四避人口密集区。
四. 掩蔽 掩蔽,就是利用人防工厂和地下(地面)坚固设施继续隐蔽。
这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因为“人防工程”有专门一章,这里就不作介绍。
进入人防工程隐蔽,要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在预先指定的工程内隐蔽,不乱挤乱占隐蔽位置。
五.消除空袭后果 高技术空袭兵器突防力很强,城市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因此,及时消除空袭后果,恢复城市功能,既是人民防空的基本措施之一,又是人民防空的重要任务。
平时,人防系统组建有抢修、防化、消防、医疗救护、通信、运输和治安等7种群众防空组织,这些组织是消除空袭后果的骨干力量。
但是,消除空袭后果离不开广大居民的参与和支援,这也是公民的义务。
因此,我们应积极投入到消除空袭后果的行动中去。
空袭来临时该如何躲避
空临时躲避的方法是: 1.在室内员和居民,应尽量到附近的地下室、楼层、走廊或钢筋混凝土下等跨度较小的坚固建筑物内隐蔽。
不可站在露天或窗口观望,以免被震碎的玻璃打伤或被弹片击伤。
2.在街道上的行人,当获悉空袭信号时,要尽快离开危险房屋、高压电线、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就近迅速向地下室、地铁、车站等较为安全的地带转移。
3.凡在市内行驶中的公共汽车、电车及其他车辆,得知空袭信号后,应立即靠边停止运行,进行疏散隐蔽。
司机要把车辆驶到马路支线停放,以免影响消防、救护及紧急车辆的行驶。
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要行驶到远离楼房住宅的安全地带停放。
4.厂矿、企业、机关、商店、影剧院及车站码头的人员,除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听到空袭信号后要镇定自若,听从指挥,切不可惊慌失措,要有秩序地向防空工事、地下、半地下室等便于隐蔽的地带就近隐蔽。
5.在效外空旷地带的人员,在听到空袭信号后,要选择就近便于隐蔽的低洼地、路沟、地坑、大树下疏散隐蔽。
如果发现敌机或导弹将在你附近投下或爆炸 时应迅速就地卧倒。
卧倒时面部向下,掩住耳,张开口,闭上眼,胸和腹部不要紧贴地面,以防震伤内脏及头部器官。
当听到炸弹发出嘘……声时,表明炸弹已接近地面,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对人员的杀伤。
此外,平时应该注意学会识别空袭警报信号。
因为识别空袭警报信号是适时防范的重要前提。
第一,当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3分钟为一周期,这类警报是预先告知城市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空袭的各种准备。
第二,当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3分钟为一周期,这类警报是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经开始时施放的,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 掩蔽等防护措施,以防止遭受空袭。
第三,当警报信号连续鸣3分钟。
这类警报是告知人们空袭情况已经解除,可以按照防空袭计划进行清理和消除空袭后果的工作,同时 可以恢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战时防空袭常识有哪些
现代空袭除了飞机与导弹并用、全天候出动、破坏力增大外,还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 (一)突然袭击,先发制人 突然袭击是战争的一般规律,其实质是利用“时间差”使对方来不及做出反应而处于被动。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提高,使空袭作战的突然性明显增大。
远程轰炸机可在距目标上千甚至上万千米之遥实施空中奔袭,往往使对方猝不及防。
由于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空袭一方可在对方的防空火力圈外,实施不见面的空中打击。
海湾战争中,美军在伊拉克防区外发射的290枚巡航导弹和32枚战术导弹,成功地打击了伊军最高指挥部和通信枢纽。
(二)打击精确,效能提高 在海湾战争的一次空袭中,美军攻击机在伊拉克水电站100千米外发射“斯拉姆”导弹,首先命中发电厂的保护外层,2分钟后又发射了第二枚“斯拉姆”导弹,准确地从第1枚导弹所击穿的弹孔飞入,破坏了电站内部的发电设施。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制导的炸弹,准确击中了南联盟国防部长的办公座椅,其精度之高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三)电子压制,贯穿全程 现代电子技术不仅广泛运用于侦察、指挥、通信活动,也在自卫防护和摧毁压制敌人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子技术装备已成为现代作战尤其是空袭中“软杀伤”工具。
1986年3月24日,美军突袭利比亚而出动的100架飞机中,电子战飞机竟达20架之多。
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受到北约EA?—6B等电子战飞机强烈的电磁干扰,不仅南联盟军队的指挥几乎陷于瘫痪,而且贝尔格莱德市的民用电话也被强烈的噪音信号阻塞而中断。
现代空袭作战,往往都是从压制、摧毁对方电子设备开始,并贯穿整个空袭过程中,通过夺取电磁控制优势,造成对方防空袭系统失灵,从而剥夺对方的还击能力。
(四)远程奔袭,立体打击 现代空袭,远程奔袭日益突出。
1981年5月7日,以色列空军14架作战飞机往返2000千米,袭击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
同年10月1日,以色列空军8架作战飞机袭击了驻突尼斯首都的“巴解”总部,往返4600千米。
美军对南联盟的空袭,其B—52、B—1、B—2等战略轰炸机多数都是从美国本土空军基地起飞的。
另外,现代空袭兵器可实施高、中、低空作战。
以往空袭作战大多在1000—7000米的中空进行。
随着各种雷达和地对空导弹的出现,航空兵活动高度逐渐向高空和低空延伸。
现代作战飞机能够在“一树之高”至3万米高空之间空袭。
人防知识(怎样在空袭和核攻击时防
1、预报:36秒,停24秒,重复3遍实施防护或紧急疏散 2、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重复15遍3、就近隐蔽4、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迅速消除空袭后果,防备敌人再次空袭5、紧急疏散时,市民听到预先警报信息后,应迅速关闭煤气、水管阀门、切断电源和妥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并在民防管理人员的指挥下进入人防工事。
无法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6、进入时要尽量缩短时间7、儿童、老人应有专人照顾8、听从工作人员疏导,按标志方向行动9、要安静,少活动,减少氧气消耗10、严禁使用明火,不吸烟11、节约用水,保持工程内的卫生、空袭前的准备行动 1、了解现代空袭兵器的基本知识,如不同的轰炸机及导弹的外型,识别不同国家的飞机符号 2、熟悉周围的防空隐蔽设施,明确疏散隐蔽路线3、准备好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药品,如手电筒、饮用水、急救包等4、房间的玻璃窗均应贴上“米”或“井”字形的纸条或布条,以防玻璃伤人(2)空袭时的行动5、听到预先警报时,应立即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切断电源,携带准备好的用品,照顾老人和小孩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防空设施.6、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防空设施隐蔽。
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防空设施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7、在街上:车辆应迅速停靠路边。
行人要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电线、危险房屋和油库等易燃易爆处停留8、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及车站、码头的人员应听从指挥有秩地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慌张、拥挤9、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5层以上)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独用卫生间、灶间等处隐蔽。
可趴在床下、桌子下或蹲在屋角边,切忌站在窗口或露天阳台上10、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或大树下疏散隐蔽11、当发现炸弹在附近投下或爆炸时,应迅速卧倒(面部向下,掩住耳,张开嘴,闭上眼,胸和腹部不要紧贴地面)空袭后的救护12.听到解除警报后,应积极参加抢救13、观察:了解隐蔽场地周围人员、设施的损伤情况,查明周围有无未爆炸的炸弹等可疑危险物14、抢救:查看有无人员受伤、被埋或发生火灾,以视情况进行抢救15、报告: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所在地的人员、物资损伤情况空袭后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行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土和压在身体上方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亮光、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静卧保持体力。
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为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硬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
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