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不列颠哥伦比亚格言

不列颠哥伦比亚格言

时间:2016-07-01 02:32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办校格言?

第1届  (夏慕尼)  时1924年01月25日至1924年02月04日 点:法国夏慕尼  有16个国家和地294名运动员参加4个项目的角逐。

  第2届  (圣莫里茨)  时间:1928年02月11日至1928年02月19日  地点:瑞士圣莫里茨  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464名运动员参加4个项目的角逐。

  第3届  (普莱西德湖)  时间:1932年02月04日至1932年02月15日  地点:美国普莱西德湖  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2名运动员参加4个项目的角逐。

  第4届  (加尔米施-帕滕基兴)  时间:1936年02月06日至1936年02月16日  地点:德国加尔米施-帕滕基兴  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669名运动员参加4个项目的角逐。

  第5届  (圣莫里茨)  时间:1948年01月30日至1948年02月08日  地点:瑞士圣莫里茨  参赛国家\\\/地区:28  比赛项目:4  第五届冬奥会原来准备于1940年在日本北海道札幌举办。

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发动了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政府宣布他们无法举办札幌冬季奥运会,瑞士的圣莫里茨成为候选城市。

但 1936年冬季奥运会上,因为滑雪教练员的参赛问题,瑞士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发生争议。

瑞士也宣布放弃承办这届冬季奥运会。

德国在1939年7月向国际奥委会表示,他们愿意在上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加米施和帕滕基兴承办第五届冬奥会。

四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都被迫取消。

1948年二战结束之后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瑞士的圣莫里茨重新举办。

  第6届  (奥斯陆)  时间:1952年02月14日至1952年02月25日  地点:挪威奥斯陆  参赛国家\\\/地区:30  比赛项目:4  1952年冬季奥运会来到了现代滑雪的诞生地挪威。

奥运圣火从挪威一位著名的滑雪运动员努尔海姆(Sondre Nordheim)家里的炉火中点燃,并经过了94名滑雪运动员的接力传递后来到奥运会主体育场 在主运动场中点燃的大会圣火火炬,成为冬季奥运会第一次正式的圣火。

东道主挪威28岁速度滑冰运动员安德森(Hjalmar Andersen)在家乡父老面前,夺得3面速度滑冰金牌,成为第一位在一届冬季奥运会中夺得3面金牌的运动员,他在1,500米、5,000米和 10,000米比赛中以奥运会历史上最大优势成绩夺得这三枚金牌。

  第7届  (科尔蒂纳丹佩佐)  时间:1956年01月26日至1956年02月05日  地点:意大利科尔蒂纳丹佩佐  参赛国家\\\/地区:32  比赛项目:4  1956年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因为苏联的加入而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他们第一次参加的冬季奥运会中,他们就超越所有对手,在奖牌榜上名列第一。

在四项速度滑冰项目中,他们夺取三金。

科尔钦(Pavel Kolchin)成为第一位夺得越野滑雪金牌的非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运动员,赛勒(Anton Sailer)夺得全部三枚高山滑雪比赛的金牌,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横扫高山滑雪三个项目的运动员,贝尔托(Madeleine Berthod)以4.7秒的巨大优势夺取了高山速降比赛的金牌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第8届  (斯阔谷)  时间:1960年02月18日至1960年02月28日  地点:美国斯阔谷  参赛国家\\\/地区:31  比赛项目:4  1960年美国斯阔谷冬季奥运会的筹办过程进展得不很顺利,这个距离加州旧金山300公里,海拔1,900米的山城,在向国际奥会提出申办时,完全没有比赛的运动设施和场馆。

雪橇比赛,因为只有9个国家报名,组委会认为不值得花大笔钱兴建一条雪橇的比赛场地,因此拒绝为了举办雪橇比赛专门兴建一条比赛赛道并宣布不举办雪橇比赛,这是雪橇比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冬季奥运会中缺席。

在这届比赛中,冬季两项(包括越野滑雪和射击两项)第一次成为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来自瑞典的运动员莱斯坦德(Klas Lestander)获得这个项目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第9届  (因斯布鲁克)  时间:1964年01月29日至1964年02月09日  地点: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参赛国家\\\/地区:36  比赛项目:6  1964年1月29日~2月9日,第9届冬季奥运会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举行,历时12天,有3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次比赛。

  共设置了6个大项和34个小项,共产生了103枚奖牌,前苏联位列第一,中国没有运动员参加这次冬奥会。

  第10届  (格勒诺布尔)  时间:1968年02月06日至1968年02月18日  地点:法国格勒诺布尔  参赛国家\\\/地区:37  比赛项目:6  会徽  1968年格勒诺布尔  会徽中围绕着雪花的三朵红玫瑰既是古城格勒诺布尔的市徽,也分别象征了当地的工业、文化教育及冬季运动。

  吉祥物  奥运会中吉祥物的设计始于本届冬奥会,这个称为雪士(Schuss)的半人半物的卡通型滑雪小人形象,以其夸张的硕大脑袋和细巧而坚硬的身体,象征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小精灵。

英文Schuss的意思是“高速滑雪”。

  第11届  (札幌)  时间:1972年02月03日至1972年02月13日  地点:日本札幌  参赛国家\\\/地区:35  比赛项目:6  申奥过程  第十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72年2月3日至13日在日本札幌举行。

申请主办本届冬奥会的除札幌外,还有加拿大的班夫、芬兰的拉提和美国的盐湖城。

这是冬奥会自创始以来第一次在欧美以外的大洲,也是第一次在亚洲举办。

  会徽  第12届  (因斯布鲁克)  时间:1976年02月04日至1976年02月15日  地点: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参赛国家\\\/地区:37  比赛项目:6  第13届  (普莱希德湖)  时间:1980年02月13日至1980年02月24日  地点:美国普莱西德湖(中国从此届起开始参加冬奥会)  参赛国家\\\/地区:37  比赛项目:6  申奥过程  美国普莱西德湖在与加拿大温哥华竞选1980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时,由于温哥华在投票前临阵退出争办而最终成为唯一申办者,成为继圣莫里茨、因斯布鲁克之后第三个两次承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开幕式  正式开幕那天,2月13日当地时间2时半,雪后晴空,蓝天白云,远近群山,银装素裹,把普莱西德湖打扮得分外好看。

虽然天气寒冷,但看台仍挤满了两万多名衣着绚丽的观众。

在组委会主席费尔(Bernard Fel)、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先后讲话后,副总统蒙代尔代表东道主美国总统宣布大会开幕,随后是隆重的入场仪式。

  会徽  1980年普莱西德湖  吉祥物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吉祥物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吉祥物取名为 Roni,是美国伊洛克族印地安人浣熊的名字的简称。

浣熊与伊洛克族印地安人,都是普莱西德湖当地原住民及原生动物,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第14届  (萨拉热窝)  时间:1984年02月08日至1984年02月19日  地点: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参赛国家\\\/地区:49  比赛项目:6  申奥过程  申请主办本届冬奥会的除萨拉热窝外,还有瑞典的耶特堡(哥德堡)和日本的札幌。

最后,萨拉热窝获得了国际奥委会大多数赞成票,成为这次盛会的主办地。

  开幕式  第十四届冬季奥运会于2月8日下午2时半正式开幕。

55000名观众冒雪参加了开幕式。

萨马兰奇参加了大会。

前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米-什度利亚克出席并宣布大会开幕。

开幕式上,由前南斯拉夫女子花样滑冰冠军,21岁的桑-杜布拉夫奇克点燃了主体育场火焰。

  会徽  1984年萨拉热窝  吉祥物  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吉祥物  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吉祥物Vucho ,Vucko是一只勇敢无畏的狼。

它到世界各地宣传奥运,传递过程中还登上高山,甚至骑着骆驼越过沙漠。

Vucko改变了人们对狼的看法,表达出人与动物互为朋友的意思。

  第15届  (卡尔加里)  时间:1988年02月13日至1988年02月28日  地点:加拿大卡尔加里  参赛国家\\\/地区:57  比赛项目:10  申奥过程  第15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88年2月13日至28日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举行。

申请主办本届冬奥会的除卡尔加里外,还有瑞典的法伦、意大利的科蒂纳丹佩佐。

卡尔加里曾于1964和1968年两次申办,这次才如愿以偿。

    开幕式  1988年2月13日下午,本届冬奥会于狂欢中在卡尔加里大学的麦克马洪体育场开幕。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欢呼声中致词后,加拿大总督索维夫人宣布冬奥会开幕,顿时彩旗飞舞。

看台上观众组成的彩色五环和“88”字样以及枫叶等图案,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奥运圣火由卡尔加里12岁的业余滑冰运动员佩里(Robyn Perry)点燃,加拿大滑雪运动员哈维(Pierre Harvey)代表运动员宣誓,开幕式上还进行了富有艾尔伯塔省西部风格的表演。

  在开幕式上,57个代表队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步入体育场,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菲律宾代表队,只有一人,此人名叫奥卡姆波,他既是旗手又是运动员。

  会徽  1988年卡尔加里  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会徽最显著的是民族风格的雪花图形,也可以看做是传统意义的枫叶,而枫叶正是加拿大的象征。

加拿大和卡尔加里的第一个字母是C,这片枫叶和雪花正是由大小、形态不同的字母C组成的,表达了加拿大人民对奥运的强烈渴望。

  吉祥物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吉祥物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吉祥物Hidy和Howdy。

吉祥物由两只拟人化的北极熊组成,分别命名为Hidy及Howdy,名字传达出加拿大人的热情与欢迎(Hi,Hello)。

两只北极熊穿上牛仔装成队出现,在一届奥运会上同时出现两个吉祥物在奥运会历史上是首创,而且使用雌性吉祥物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

    第16届  (阿尔贝维尔)  时间:1992年02月08日至1992年02月23日  地点:法国阿尔贝维尔  参赛国家\\\/地区:64  比赛项目:12  开幕式  2月8日下午,第16届冬季奥运会开幕,本届冬奥会的开幕式由两位冬奥会主席:当年的世界滑雪冠军让-克洛洗-基利和为争办本届冬奥会做出贡献的米歇尔-巴尔尼埃主持。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致简短祝词,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第16届冬季奥运会开幕。

被视为法国英雄的世界著名球星普拉蒂尼,郑重地将火把交给一名爱好各种体育运动的9岁小学生,并由其引燃本届冬奥会的圣火。

  闭幕式  2月23日,第16届冬奥会组委会在阿尔贝维尔举行了盛大而热闹的冬奥会闭幕式,法国总统埃迪特-克勒松夫人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出席了闭幕式。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1921-2010),本届冬奥会的两位主席让-克洛德、基利和米歇尔-巴尔尼埃在闭幕式上讲话。

萨马兰奇从本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阿尔贝维尔市市长亨利-杜若手中接过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旗,然后转交给下届冬奥会举办城市,挪威的利勒哈默尔市市长奥登-特勒恩手中,并祝贺该市有幸举办第17届冬奥会。

燃烧了16天的第16届冬奥会圣火被由天而降的“小天使”吹熄,本届冬奥会闭幕了。

  会徽  1992年阿尔贝维尔  德国和法国同处于阿尔卑斯山麓,来自阿尔卑斯山的创作灵感成为其冬季奥运会会徽共通的要素。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会徽由山脉之光、现代性和运动等要素构成。

其中最闪亮的是一团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和红蓝两色的滑雪板。

简洁而生动。

浪漫的法兰西民族在高山雪野间抒发着他们的奥运情怀。

  吉祥物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吉祥物  第17届  (利勒哈默尔)  时间:1994年02月17日至1994年02月27日  地点:挪威利勒哈默尔  参赛国家\\\/地区:67  比赛项目:12  主体育场:Stampesletta体育中心  申办过程  申办本届冬奥会的城市除利勒哈默尔外,还有瑞典的厄斯特松德、美国的安克拉治、保加利亚的索非亚。

  开幕式  2月12日哈罗得五世国王在雄伟的高山滑雪场地的山脚下宣布大会开始,开幕式由挪威著名的人类学家,探险家托尔-海亚达尔和著名的女演员利夫·乌尔曼主持。

在跳台跳雪运动员斯登·哥鲁本手持奥运圣火飞跃了一百多米降落在主体育场内后,由滑雪运动员凯瑟林.诺丁尼斯交给哈肯·马各努斯王子点燃火炬。

随后,来自东道国的越野滑雪运动员维加德·乌尔万格和花样滑冰裁判卡里·卡林分别代表运动员和比赛官员进行了宣誓。

  会徽  1994年利勒哈默尔  挪威曾经成功的举办过两届冬季奥运会,冬奥运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这个人口不多却非常热爱运动的北欧小国。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开创了奥运史上的新时代。

从1994年起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交替举行,即每2年就迎来一个奥运年。

会徽的设计者从自然的景观中得到了灵感:蓝色的天空、北极光、洁白的雪花,再加上五环和英文的“利勒哈默尔”等字样便构成了完整的会徽。

北极光暗示着主办国是位于北方的挪威。

  吉祥物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吉祥物  。

吉祥物来自挪威童话故事的两个主角,并以故事中的两个孩子 Hakon和Kristin 命名,使得这届奥运会的吉祥物与历届奥运会不相同,充满故事性。

  第18届  (长野)  时间:1998年02月07日至1998年02月22日  地点:日本长野  参赛国家\\\/地区:72  比赛项目:14  主体育场:长野奥林匹克体育场  申奥过程  对长野市的人民来说,是他们期待了几十年的梦想。

长野原在1940年获得主办权,但因为二战关系,冬季奥运停办,因此无缘举办这项盛会(冬季奥运会1940年及1944年因战争停办两届,1948年才恢复举办)。

此次,他们击败了西班牙的哈卡、美国的盐湖城、瑞典的俄斯特松德和意大利的瓦尔达奥斯塔后,终于重新获得了冬奥会的主办权。

  开幕式  这届冬奥会的主题是人类与自然共存。

开幕式上,在日本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指挥下,全球5个城市的歌唱家们通过卫星演唱了《欢乐颂》,给本世纪最后一届冬奥会染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的是日本的明仁天皇,而前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冠军日裔美籍选手伊藤绿点燃了大会圣火。

东道主的北欧两项运动员荻原健司和花样滑冰裁判员平松纯子则分别代表运动员和比赛官员进行了宣誓。

  闭幕式  在闭幕礼上,长野市长冢田佐把冬奥会会旗交给美国盐湖市女市长科拉迪尼。

美国的盐湖市在2002年主办下届冬奥会。

  会徽  本届盛会的标志是由富有动感的运动员形象与雪花图案混合组成,象征着冰雪项目的角逐。

从整体上看它还像一朵雪莲,表示这一届冬奥会特别重视环保问题。

整个图案富有动感,表达了参加长野冬奥会的各国选手通过体育竞争,达到相互了解、增进团结友谊的目的。

因此,这个图案取名为五彩的雪花。

  吉祥物  长野冬奥会的吉祥物是由4只形态怪异的猫头鹰组成。

组委会分别给这4只吉祥物起名为寸喜、能城、家喜和部木。

这4个名字的日文正好可以拼读出Snowlets,成了英文的雪上小精灵。

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它有以下几个含义Snow即雪,这届冬奥会正是在冰天雪地里举行的,而Lets则呼唤大家都来参与冬奥会;同时,owlets一词又有小猫头鹰之意。

4只吉祥物又表示冬奥会每4年举办一次,可谓构思奇巧。

  第19届  (盐湖城)  时间:2002年02月08日至2002年02月24日  地点:美国盐湖城  参赛国家\\\/地区:77  比赛项目:15  主体育场:莱斯—埃克塞斯运动场  申奥过程  共有欧美的八个城市对举办本届冬奥会表示了兴趣,最后进入申办投票的是美国的盐湖城、瑞典的俄斯特松德、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瑞士的锡永。

结果盐湖城击败了另外三个对手,取得了主办权。

但此后不久,便爆出了盐湖城奥申委贿赂国际奥委会官员的丑闻,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这一事件导致多名国际奥委会官员宣布辞职或被解职,最后才得以平息。

  会徽  2002年盐湖城  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会徽是一枚由黄、橙、蓝这三种明亮色彩组成的形的雪花结晶。

这些颜色来自于犹他州的户外风景。

通过这些设计元素传达出“竞争、文化、勇气”的主题。

这一主题迎合了犹他人想用他们别样的陆地风景与人文遗产来反映奥林匹克精神的主张。

  吉祥物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吉祥物雪兔Powder、北美草原小狼Copper和美洲黑熊Coal。

吉祥物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吉祥物  第20届  (都灵)  时间:2006年02月10日至2006年02月26日  地点:意大利都灵  参赛国家\\\/地区:80  比赛项目:15  主体育场:都灵奥林匹克体育场  会徽  2006年都灵  吉祥物  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2006年都灵冬奥会吉祥物  ”。

“内韦”的形象是一个身着红色服装的小女孩,长着一副圆圆的脑袋,形状宛如雪球;“格利兹”则是一个身穿蓝色服装的小男孩,长着一个方脑袋,形状宛如小方冰块。

它们象征着冬季奥运会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元素——雪和冰。

吉祥物于2005年9月28日正式公布,由葡萄牙设计师佩德罗·阿尔布开克(Pedro Albuquerque)所设计。

  第21届  (温哥华)  时间:2010年02月12日至2012年02月28日  地点:加拿大温哥华  参赛国家\\\/地区:85  比赛项目:15  主体育场:卑诗体育馆  申奥过程  温哥华2010申奥会徽  2003年6月2日的布拉格,温哥华险胜韩国的平昌(第一轮平昌高过温哥华11票,第二轮投萨尔茨堡的委员都转投温哥华,所以获胜)与萨尔茨堡,取得了2010年第21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开幕式  开幕式中,全场默哀一分钟悼念上午在训练中意外受伤死亡的格鲁吉亚无舵雪橇运动员诺达尔。

  会徽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组委会在当地时间2005年4月23日公布了名为伊拉纳克(Ilanaaq)的会徽。

  该会徽的设计者是爱琳娜·里维拉·麦克格雷格,主体为五块矩形组成的张开双臂的抽象人形,下方是“温哥华2010”字样和奥运五环。

  主体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拿大北部地区土著民族因纽特人的巨型石刻,这些被雕刻并叠放成人形的巨石常被用做路标和纪念物。

人形的主体形象被命名为伊拉纳克,在因纽特语中意为“朋友”。

  伊拉纳克的头部为绿色,双臂为深蓝色,躯干为天蓝色,双腿分别为红色和金色。

温哥华奥组委表示,绿色、深蓝与天蓝代表温哥华沿海地区的森林、山区与群岛,红色是加拿大国家标志枫叶的颜色,金色代表温哥华的夕阳胜景,这五种颜色也与奥运五环的颜色相同。

温哥华奥组委首席执行官弗隆称,整个人形体现了“友谊,热情,力量,视野和团队精神”。

  吉祥物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2007年11月27日揭晓,它们是根据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卑诗省,BC, Canada)的神话传说所创作的3个卡通形象。

  冬奥会的吉祥物有三个,由温哥华米奥米设计公司设计,米加(Miga)的形象来自逆戟鲸与白灵熊,来自于北太平洋印第安人Tsimshian(茨姆锡安人)的民间传说。

在故事情节中,它喜欢冲浪,因此爱屋及乌的喜欢上了滑雪;魁特奇(Quatchi)是一只北美大脚野人,这是北美西北山区传说中的怪兽。

它因为爱好冰球而与Miga结伴踏上了前往温哥华的旅程。

  第22届  (索契)  时间:2014年02月07日至2014年02月23日  地点:俄罗斯索契  参赛国家\\\/地区:88  比赛项目:15  主体育场: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  第23届  (平昌)  时间:2018年02月09日至2018年02月25日  地点:韩国平昌郡  比赛项目:15  主体育场: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  第24届  (北京&张家口)  时间:2022年02月04日至2022年02月20日  地点:中国北京&张家口  比赛项目:15  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亦称“鸟巢”)

加拿大ubc研究生入学需要什么条件

加拿大UBC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校训 Tuum est  (拉丁: 这是你的)   建立时间 1908年   学校类型   位置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和基隆拿市   学生数量 38,500名本科生  8,000名研究生   校园面积 402公顷   大学颜色 蓝色与金黄色   吉祥物 雷鸟   不列颠哥伦比学(英语: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简称UBC), 又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许多华人称之为卑诗大学,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早的大学,起初为研究性合作机构,後来逐渐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成为蜚声全球的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

该校不仅是北美名牌大学之一,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根据闻名世界的教育指南Gourman Report指出,UBC和美国最好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史丹佛大学和柏克莱大学等并列,是环球研究及学术中心。

UBC以现代化高科技设施及尖端学术研究闻名于世。

  学府声誉  UBC的办校格言是,创建一所大学恰似向深水池里投下一块石头。

当石头撞击水面时,便出现一个洞眼。

然後,它便沉入水底,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

然而,过不多久,便可以看到一圈圈的涟漪向外荡漾,而且一圈比一圈大。

UBC确立了很高的学生培养目标,立志培养能适应全球不同文化、分析解决复杂难题和处理、利用大量信息的世界化公民。

为此,校方在教育上锐意进取,不断改善学校的学术环境,近百年的老校仍处于蓬勃的发展状态之中。

  校园位置及设施 xiaoyuan   大学坐落于加拿大西海岸温哥华西面的半岛上,依山傍海、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占地面积402公顷,此外,学校还拥有12000公顷的森林和农庄。

校园里遍布郁郁葱葱的树林;绵延的海岸线,山脉、森林、海洋、沙滩点缀其间, 号称是整个北美最漂亮的校园。

该校校园有建筑物200多栋,包括多座学术及生活设施。

包括图书馆、科研中心、天文观测站、娱乐场馆、文化中心、医院和博物馆等。

其中图书馆是全加第三大图书馆。

在博物馆里陈列着数千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并展示了45亿年的地球史。

  UBC设有17个研究中心和机构,并主导了加拿大四个中央高级研究中心。

该校主持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60%的研究活动。

来自该校12个院系的研究员们是加拿大14个科技顶尖机构网络中心的成员;该校的Nitobe植物园在全国享有盛名;这里的人类学博物馆是温哥华市十大游览胜点之一,收藏有整个北美大陆西北土著文化最好的艺术和手工艺品。

UBC另拥有一个海洋生物研究站,两个研究农场,一个世界最大的亚原子回旋加速器,这里拥有的设施足以满足学生对研究的挑战。

正因为有这样的优势,学校得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特别是将理论学习同实际的研究结合起来的机会。

国际上的盛誉,世界一流的具有艺术造型的设施,加上它位于气候宜人、风光如画的温哥华市,因此每年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学子前来就读。

谦虚、好学、智慧是UBC成功的素质,“研究”是UBC的主流。

  校内名人曾任加拿大总理的约翰

加拿大是个怎样的国家

给你一个超全面的回答别忘了谢谢我

国名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

加拿大立国初期的官方全名是加拿大自治领(英语:The Dominion of Canada 法语:Le Dominion du Canada)。

在20世纪30年代后,联邦政府就停止使用全称。

1967年,英廷正式放弃加拿大自治领的称号。

国旗加拿大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

旗面自左至右由红白红色组成,两边的红竖长方形代表太平洋和大西洋,白色正方形象征加拿大的广阔国土。

中央绘有一片11个角的红色枫树叶。

枫树是加拿大的国树,也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

国徽加拿大国徽为盾徽。

1921年制定,图案中间为盾形,盾面下部为一枝三片枫叶;上部的四组图案分别为:三头金色的狮子,一头直立的红狮,一把竖琴和三朵百合花,分别象征加拿大在历史上与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法国之间的联系。

盾徽之上有一头狮子举着一片红枫叶,既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也表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的牺牲者的悼念。

狮子之上为一顶金色的王冠,象征英女王是加拿大的国家元首。

盾形左侧的狮子举着一面联合王国的国旗,右侧的独角兽举着一面原法国的百合花旗。

底端的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从海洋到海洋”,表示加拿大的地理位置——西濒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格言 A Mari Usque Ad Mare (拉丁语:从海到海)国歌《哦

加拿大》(O Canada)和《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

《哦

加拿大》由卡力沙·拉瓦雷作曲、阿多尔夫·贝西·卢提尔作词,1880年首次被演唱。

国歌的歌词原先只有法文,1908年,罗伯特·斯坦利·维尔写了英文词。

1980年7月1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哦

加拿大》为正式国歌,并在首都渥太华举行了国歌命名仪式。

因此,加拿大的国歌有英、法两种歌词。

《天佑女王》是英国的国歌及英联邦的皇室颂歌。

首都渥太华(英语:City of Ottawa 法语:Ville d'Ottawa)。

地处安大略省,面积4662平方公里。

人口812,129(2006年,加拿大城市第4名)。

最大城市多伦多(英语:City of Toronto)。

安大略省省会,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也是加拿大英语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

人口2,503,281(2006年)。

主要城市蒙特利尔(Montreal)、魁北克市(Quebec City)、温哥华(Vancouver)、卡尔加里(Calgary)、艾德蒙顿(Edmonton)等。

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

获得认可的地区语言有Inuktitut、lnuinnaqtun、Dëne Sųłiné、Cree、Gwich’in、Hän、Inuvialuktun、Slavey、Tłįchǫ Yatiì。

国家政要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HM Queen Elizabeth II);总督米歇尔·让(Michaëlle Jean),2005年9月27日宣誓就职;总理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2006年1月23日就任。

独立按1867年7月1日的 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s ,各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单一的加拿大自治领(Dominion of Canada),加拿大宪法一直建基于这英国法律;1931年12月11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此法例中订明自治领不再从属于英皇(the Crown),订明加拿大殖民地为自治领,虽然加拿大已是一个国际公认的独立国,此特殊的自治领关系却一直存在;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国会通过新宪法,并得到英国国会通过废止旧宪,加拿大把7月1日的自治领日改名为加拿大日(国庆),加拿大才真正完成独立。

最后一个英国自治领也从此在历史中消失。

国庆加拿大日(Canada Day): 7月1日国土面积9,984,670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名,仅次于俄罗斯)。

水域面积占8.92%。

人口3,316.98万(2008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6名)。

人口密度3.2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19名)。

英裔居民占42%,法裔居民约占26.7%,其他欧洲人后裔占13%,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纽特人)约占3%,其余为亚洲、拉美、非洲裔等。

其中华裔人口已占加拿大总人口的3.5%,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少数族裔,即白种人和原住民以外的最大族裔。

华裔人口中25%的人是在加拿大本土出生的,其余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

居民中信奉天主教的占47.3%,信基督教新教的占41.2%。

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1.165万亿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1名)。

人均GDP 35,600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0名)。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1.089万亿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8名)。

人均GDP 32,614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6名)。

人类发展指数 0.961(高,世界国家和地区第4名)货币加拿大元(Canadian dollar,CAD)。

1元=100分。

钞票面额有2、5、10、20、50、100、1000元。

2元纸币目前退出流通市场,市面上少见,为珍贵收藏品。

加拿大元由加拿大银行(Bank of Canada)发行。

时间加拿大共分六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东八区)为24:00时,加拿大时间分别为: 纽芬兰时区(西四区,如圣约翰斯)12:30 大西洋时区(西四区,如哈利法克斯)12:00 东部时区(西五区,如渥太华)11:00 中部时区(西六区,如温尼伯)10:00 山地时区(西七区,如埃德蒙顿)09:00 太平洋时区(西八区,如温哥华)08:00加拿大的6个时区东西时差4.5个小时。

正常情况下,温哥华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加拿大在4月第1个星期日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实行夏时制,时间拨快一小时。

行政区划加拿大分成十个省和三个地区。

省拥有从联邦政府中获得的相当大的自治权,而特区则比较少。

每个省和地区都有一个单院议会。

阿尔伯塔省(英语、法语:Alberta,成立年份:1905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英语:British Columbia,法语:Colombie-Britannique,加入年份:1871年)马尼托巴省(英语、法语:Manitoba,加入年份为1870年)纽芬兰与拉布拉多(英语: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法语:Terre-Neuve-et-Labrador,加入年份:1949年)新不伦瑞克省(英语:New Brunswick,法语:Nouveau-Brunswick,加入年份:1867年)西北(英语:Northwest Territories,法语:Territoires du Nord-Ouest,加入年份:1870年)新斯科舍省(英语:Nova Scotia,法语:Nouvelle-Écosse,加入年份:1867年)努纳武特(英语、法语:Nunavut,於1999年从西北地区分割出来)安大略省(英语、法语:Ontario,加入年份:1867年)爱德华王子岛(英语:Prince Edward Island,法语:Île-du-Prince-Édouard,加入年份:1873年)魁北克省(法语:Québec,英语:Quebec,加入年份为1867年)萨斯喀彻温省(英语、法语:Saskatchewan,成立年份:1905年)育空(英语、法语:Yukon,加入年份:1898年)国树枫树。

加拿大素有“枫叶国”的美誉。

新闻出版共有110家日报,日发行量580余万份。

英文报纸主要有《多伦多星报》,发行量52万份;两家全国性日报:《环球邮报》,发行量31万份;《国家邮报》,发行量30万份。

主要法文报纸有《蒙特利尔日报》,发行量31万份。

杂志有1300种,年发行量4.2亿本。

主要杂志有《麦克林斯》,新闻周刊。

通讯社有加拿大通讯社,由110家日报共同拥有,成立于1917年;有300余名记者,分布在加8个城市,在纽约、华盛顿和伦敦设有分社。

此外还有索瑟姆通讯社和加拿大合众社等。

加拿大广播公司是加主要的全国性电台、电视广播公司(国营),1936年建立,用英、法语对国内广播,覆盖率达全国人口的99.4%。

该公司的国际广播电台于1945年建立,用包括华语在内的11种语言播音。

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拥有由31家电视台组成的英、法语电视网,覆盖率达全国人口的99.2%。

此外,主要私营电视台有:加拿大电视台(系英语播音的全国性电视台)、环球电视台(系地区性英语电视台)和四季电视台(系地区性法语电视台)。

国际域名缩写ca长途电话代码 +1一、地理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

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界美国本土,北靠北冰洋达北极圈。

海岸线约长24万多公里。

东部气温稍低,南部气候适中,西部气候温和湿润,北部为寒带苔原气候。

中西部最高气温达40℃以上,北部最低气温低至-60℃。

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南部与美国接壤,国境线长达8892公里。

北部隔海与俄罗斯相望。

由于北部的严寒气候,只有12%的土地适合耕种。

因此,加拿大的三千万人口大多居住在气候温和,距离南部边界几百公里以内的狭长领土内,尤其是与美国接壤的湖群和圣劳伦斯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加拿大人口最稠密、工农业最集中的地区。

加拿大湖泊众多。

如果在夏天飞过曼尼托巴或北安大略,你将看到水面多于陆地,大大小小的湖泊不计其数。

据估测,加拿大拥有全世界七分之一的淡水量。

除了与美国相连的五大湖,加拿大还有众多的河流。

加拿大是一个雨雪量都非常丰富的国家,林木和农作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水量,因而生长得茂密繁盛。

而变化多端,光彩夺目的雪峰景色,更是举世闻名。

加拿大的森林覆盖面积为占全国总面积的44%,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

加拿大有丰富的矿藏,是世界上除美国和俄罗斯以外最大的产矿国之一。

加拿大有五大地理区。

分别是东部大西洋区、中部区、草原区、西海岸地区和北部区。

东部区以渔业、农业、森林、 采矿业等为主;中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省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占加拿大四分之三的制造业都位于这里;草原区包括曼尼托巴、萨斯喀彻温和阿尔伯达省,这里土地平坦肥沃,能源资源丰富。

西海岸区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著名的山区和森林区,木材、水果、海洋资产等资源丰富;北部区由育空和西北领地组成,盛产石油、天然气、金、铅和锌。

二、历史要想知道加拿大是怎样的名为Canada的我们必须回溯到16世纪。

那时,法国人梦想发现并统治更多的疆域 ,扩展他们的贸易范围,并让世界各国信奉他们的信仰。

1535年,当时的法国国王兰西斯一世命令航海家杰克斯·卡蒂埃尔(jacques Cartier)去探寻“新世界”,以求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航道。

卡蒂埃尔首次探险来到了圣劳伦斯海湾。

这时他并不知道会在这里发现什么,但他希望这是大洋的一个分支,并是他通往远东征程的必经之路。

于是他沿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

然而他并没有到达所期盼的亚洲,却来到了魁北克(Quebec),当地的印第安人称它Stadacona。

正是这时,Canada一词被写进了国家的历史。

Canada一词源于印第安语的“Kanada”意为“群落”或“村庄”。

卡蒂埃尔在向法王报告时,首次使用了“Canada”,来指他所到达的魁北克。

加拿大原为印第安人与因纽特人居住地。

16 世纪沦为法、英殖民地,后又被法割让给英国。

1867年,英将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省和诺瓦斯科舍省合并为一个联邦,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

此后,其它省也陆续加入联邦。

1926年,英国承认加的“平等地位”,加始获外交独立权。

1931年,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也获得了同英议会平等的立法权,但仍无修宪权。

1982年,英国女王签署《加拿大宪法法案》,加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三、政治1867年建立联邦以来,基本上由自由党和进步保守党轮流执政。

1993年,自由党在第35届联邦议会大选中获胜,克雷蒂安就任总理。

1997、2000年大选中,自由党连续获胜,克蝉联执政。

2003年11月,保罗·马丁当选自由党新领袖,12月,克雷蒂安宣布退休,马丁继任总理。

马丁政府上台后将医疗保健、教育创新、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加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等列为施政重点。

2004年3月自由党政府爆出腐败丑闻,支持率一度降至10年来最低点。

6月,加举行大选,自由党再次获胜,马丁总理连任。

2006年,保守党领袖史蒂芬·哈珀在大选中胜出,当选加拿大第22位总理宪法加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宪法,主要由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通过的宪法法案构成,其中包括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不列颠北美法案》。

宪法规定,加实行联邦议会制,尊英王为加国家元首,总督为英女王在加代表,英、法语均为官方语言。

宪法宗旨:和平、秩序和良政。

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由总督签署后成为法律。

总督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参议院共105席,名额按各省人口比例和历史惯例分配。

参议员由联邦总理提名,总督任命。

1965年 6月2日前任命的为终身制,此后任命的到 75 岁退休。

参议长丹尼尔·菲利普·海斯(Daniel Philip Hays),2001年1月就任。

众议院共308席,众议员由按各省人口比例划分的联邦选区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不超过5年。

众议长为自由党人彼得·米利肯(Peter Milliken)。

第39届联邦众议院选举于2006年1月举行,议席占有情况为:保守党124席,自由党108席,魁北克集团51席,新民主党29席,独立人士1席。

政府内阁制。

由众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其领袖任总理。

现内阁由自由党于2004年7月组成,除总理外,共有副总理1名,部长32名,驻参议院领袖一名,驻众议院领袖、副领袖各一名,国务部长8名。

主要有:总理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外交部长皮Maxiem Bernier,国防部长皮特-麦凯(Peter MacKay),国际贸易部长大卫-艾默逊(David Emerson)。

司法机构加拿大设联邦、省和地方(一般指市)三级法院。

联邦法院一般受理财政、海事和有关经济方面的案件。

最高法院由1名大法官和8名陪审法官组成,主要仲裁联邦和各省上诉的重大政治、法律、有关宪法问题以及重大民事和刑事案件。

最高法院的裁决为终审裁决。

最高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理提名,总督任命,75岁退休。

首席大法官贝弗利·麦克拉克林女士(Beverley McLachlin)于2000年1月就任。

司法部长兼总检察长欧文·考特勒(Irwin Cotler)于2003年12月就任。

各省设有省高等法院和省法院,主要审理刑事案件及其它与该省有关的重要案件,但也有一些省级法院审理民事案件。

地方法院一般审理民事案件。

政党(1)自由党(Liberal Party):现执政党。

1873 年成立。

代表工业垄断资本集团利益并兼顾中、小企业利益。

领袖:保罗·马丁(Paul Martin)。

(2)加拿大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议会正式反对党,加右翼政党。

由加拿大改良保守联盟党和进步保守党于2003年12月合并而成,代表银行保险业、铁路运输业、能源工业垄断资本和大农场主利益。

领袖: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

(3)魁北克集团(Block Quebecois):1990年成立。

该集团代表魁北克人的利益,主张魁北克独立。

领袖:吉利斯·杜塞普(Gilles Duceppe)。

(4)新民主党(New Democratic Party):1961年由“平民合作联盟”与“加拿大劳工大会”联合而成。

该党属于社会民主党性质,代表中下劳动阶层利益,主张企业公营,标榜社会主义。

领袖:杰克·莱顿(Jack Layton)。

其他政党还有:社会信用党、加拿大党、绿党和加拿大共产党等。

魁北克问题加是多民族国家,主要居民是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后者主要聚集在魁北克省。

该省面积154.2万平方公里,人口748.7万(2003年),其中讲法语的居民占82%。

上个世纪80年代,魁北克省执政的魁北克人党提出魁北克政治上实现独立、经济上与加拿大其它地区保持联系,即“主权-联系”的主张。

1980年,魁北克省就独立问题在全省举行首次公民投票,结果要求独立的主张遭否决(59.5%对40.5%)。

1993年10月,主张魁北克独立的魁北克集团成为联邦议会仅次于执政党的第二大政党。

1994年9月,魁北克人党在再次赢得省选后即提出了《魁北克主权法》决议草案。

1995年10月魁北克省就魁独问题再次举行公决,结果统一派以微弱多数险胜(50.6%vs49.4%),加面临的分裂危机暂告平息。

1998年8月,加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宣布魁北克省无权单方面宣布独立。

2000年,加议会通过关于魁独公决规则的法案,从法律上为魁独设置了障碍。

2003年4月,魁北克省省议会选举中,自由党击败魁人党而成为执政党,魁独运动进一步陷入低潮。

2006年11月,加拿大国会通过议案-宣布魁北克是一个在加拿大统一的大前提下的特殊民族。

1980年L'evesque发动举行全民公投。

这不但是将宁静革命推进一步,更将保存法语文化与政治主权合而为一。

结果以59.5%对40.5%比数遭到否决。

在往后的十五年内,加拿大政府举行了两次主权会谈协商,为了缓和魁北克对新宪法的反对,1987年5月,10个省的总理与加拿大总理Brian Mulroney在渥太华附近的米其湖(Meech Lake)度假胜地举行会议,主要目的是拟定协定,以争取魁北克对1982年宪法决议的承认。

《米其湖协定》(Meech Lake Accord)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重申魁北克是一个「独特社会」,它有保存和加强这种地位的权利。

《协定》扩大了修宪范围并规定部分宪法修正案需10个省一致通过方能生效,魁北克因而获得一部分修宪否决权。

《协定》还规定,各省政府若自设社会福利专案取代联邦的福利措施,可得到联邦政府的财政补贴。

《米其湖协定》最后由于Manitoba 和Newfoundland两省不予批准而失效。

一直等到1995年,魁北克人党认为时机成熟,因此发动第二次公民投票,结果独立派以49.4%对50.6%败北。

四、经济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国家之一。

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较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亦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加以贸易立国,对外资、外贸依赖很大,经济上受美国影响较深。

2003年,受疯牛病、非典型性肺炎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加经济全年增长率仅为1.7%。

通货膨胀和利率保持低位。

财政收支已连续7年取得盈余。

高债务、高失业率仍是制约加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源加拿大地域辽阔,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矿产有60余种,镍、锌、铂、石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铀、金、镉、铋、石膏居世界第二位。

铜、铁、铅、钾、硫磺、钴、铬、钼等产量丰富。

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80亿桶。

森林覆盖面积达440万平方公里,产材林面积286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领土面积的44%和29%;木材总蓄积量为172.3亿立方米。

加领土面积中有89万平方公里为淡水覆盖,淡水资源占世界的9%。

工业2003年加制造业总产值1759.82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5%;从业人员229.4万,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4.57%。

建筑业总产值548.97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从业人员93.14万,占全国就业人员的5.91%。

近几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2001 2002 2003汽车(万辆) 237 234.9 227.6原油(亿立方米)1.29 1.37 1.44天然气(亿立方米) 1793.26 铁矿砂(万吨) 2696.1 3090.2 3321.4煤(万吨) 7046.9 6660.8 6212.9镍(万吨) 18.4 18 15.3铅(万吨) 14.7 10.1 7.8金(万公斤) 15.7 15.2 14银(万公斤) 123.5 135.2 127.6铜(万吨) 61.4 58.4 54.3铀(万公斤) 1.299 1.286 0.99发电量(亿度) 5420 5309.35 5151.88(资料来源:2004年4月份加拿大经济观察)农牧业2003年农、林、渔业总产值229.38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26%。

其中农业总产值106.19亿加元。

主要种植小麦、大麦、亚麻、燕麦、油菜籽、玉米等作物。

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16%,其中已耕地面积约68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8%。

2003年,农业人口33.95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16%。

加渔业发达,75%的渔产品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产品出口国。

近几年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单位:万吨):1999 2000 2001 2002小麦 2690 2571.7 2128.2 1568.99大麦 1319.6 1338.83 1135.49 728.26燕麦 364.13 338.38 276.92 274.88油菜籽 879.83 692.73 506.2 357.71亚麻籽 102.24 70.74 70.23 67.94玉米 916.13 682.67 817.08 906.532003年畜牧业总产值为39.88亿加元,牲畜存栏数如下:牛1466万头,猪1455.8万头,羊99.7万只。

文中记述门罗第一次婚姻及其养育4个女儿的人生经历有何作用

与我们乐于谈论的·格或者汉娜·阿伦特这类女性写作者相比,爱罗(Alice Ann Munro)显得这样家常。

她刚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是“活着的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师”,可是,传记作家恐怕仍难以从她身上找到令人吁叹的传奇式人生:当了63年家庭主妇,出版11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类似长篇的故事集,写的都是加拿大郊区小镇的那些平民故事。

更主要的是,这也就是她自己生活的样子:住在小地方,没有和伟大人物的交集,没有摩登的恋爱和婚姻,即便成名已久,也从不习惯于对政治、哲学或女权问题发表深刻见地。

  在2007年1月的一个访谈中,门罗谈到一点她的私人生活:我其实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

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

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但如果你是个女人,尤其是有家的女人,你就得顾全所有需要你的人,无论是需要你的帮助,还是需要你的陪伴。

那时女人的生活,似乎是很无定型的,她们在家里写作,但空余出的时间似乎又有很多非正式的社交活动、电话。

  在她波澜不兴的讲述中没有醒世格言,我们只是更多了解到一点关于家庭主妇兼而写作的难处,比如:“乘孩子们午睡时写作是很难的,我不敢讲这个大话,现在的女人恐怕也做不到。

这是我年轻时最艰难的地方。

”  任教于门罗母校的女作家卡特琳娜·露丝(Catherine Sheldrick Ross)1992年写过一本她的传记:《爱丽丝·门罗的双重生活》,讲她如何在妻子、母亲和作家的角色之间寻找最大可能的平衡。

门罗有过两次婚姻。

她现在的姓来自第一个丈夫詹姆斯,他们是大学同学,爱丽丝·门罗在“大二”的时候嫁给了他,当时她只有20岁。

爱丽丝·门罗的家乡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温格姆镇(Wingham)。

和安省其他地方一样,温格姆也是移民聚居的小镇:门罗的父亲罗伯特·莱德劳就是19世纪苏格兰移民后裔,在位于小镇边缘的农庄养殖银狐和水貂,母亲安娜是老师。

作为三个孩子中的老大,门罗分担了养家的义务,她后来回忆,自己从小就习惯了帮母亲做家务,并在17岁高中毕业后立刻应考了教师职位,好让家里多一份收入。

如果没有拿到西安大略大学英语系提供的奖学金,她就会这样留在老家而不再继续求学了。

西安大略大学历史上曾是一所宗教大学,不过在门罗入校的时候,它早已经世俗化了。

在她的前辈校友里面,曾有过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名叫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作为胰岛素的发现者他在1923年被授予医学奖。

门罗是这所学校培养的第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但学生时期的爱丽丝·门罗十分普通。

她以打工来维持求学期间的生活,当过服务生、烟草采摘工和图书馆员。

不过从父亲身上遗传的写作天赋没有荒废,进大学第二年,她发表了处女作《影子的尺寸》。

她只有两年的奖学金,所以在1951年中断学业嫁给了詹姆斯·门罗,婚后她跟随丈夫从东部的安省搬到了遥远西岸,在温哥华附近一个小镇安了家。

詹姆斯在多伦多郊区的一个中上层家庭长大,那是农村女孩爱丽丝完全陌生的世界,多年后她在小说《家具》里间接写到了这一社会差异带来的感受:“我们家缺乏经常的社交生活——人们不来家里吃饭,更不要说开派对了。

也许是阶层问题。

餐桌这一幕过去5年后,我的公婆邀请和他们没有关系的人来吃饭,他们无意中谈论下午的派对,那是鸡尾酒会。

那是一种我在杂志故事里读到的生活。

对我来说,我的婆家似乎生活在一个小说中的特权世界里。

”  2013 年12 月10 日,诺贝尔奖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爱丽丝·门罗因身体原因不能出席,由女儿詹妮代她领奖  詹姆斯为当地最大的百货公司工作,物质上基本无忧,就像门罗后来跟记者所说:“当时我们分别只有20岁和22岁,很快就过上了某种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

我们打算买一栋房子,并生一个孩子。

没过多久,我们就梦想成真了。

我21岁时就生了第一个孩子。

”门罗回忆,她怀孕时拼命写作,因为她觉得一旦孩子生下来就没有时间写了,所以必须在此之前写出惊天动地的东西来。

结果,她在写第一部小说集里的《多谢载我一程》时,第一个女儿希拉就躺在身旁的摇篮里看着她。

他们很快有了三个女儿,令人难过的是,第二个女儿在出生15个小时后夭折了。

  1963年,门罗一家迁居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

爱丽丝生下了最小的女儿,她现在需要照顾三个孩子,并每周两天去帮丈夫詹姆斯经营新开的“门罗书店”——虽然他们在1972年离了婚,这书店目前仍在营业中。

门罗说,书店差点破产,他们的经济状况不如从前,但这是她第一段婚姻中最开心的时光,虽然操持繁重的家务,但书店让她有了可以交流的朋友,她也仍然能够坚持写作:孩子们去上学了她就马上开始写,直到她们回来吃午饭。

如果不用去书店帮忙,她会争取在傍晚前干完所有家务活,然后开始写。

那几年,她写的小说大都发表在一本小众到编辑可以叫出所有读者名字的杂志上,直到1968年,她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并获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大奖“总督奖”。

1971年,她出版了第二本故事集《女孩和女人的生活》。

门罗曾承认,这本书有很强的自传意义。

在和小说集同名的那篇故事里,门罗写到一个乡间小镇上的母亲——她的小说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母亲——严肃地告诫女儿:动脑筋,不要被迷惑。

一旦你犯了错误,受到迷惑——被一个男人,你的生活就不再是你的了。

你就会负上重担,女人总是这样。

女儿内心的回答是:我不是太明白。

或者即使我真的明白了,我还是决定反抗它。

我会抗拒一切她那么热切、固执、充满希望地告诉我的东西。

  在大女儿希拉为门罗撰写的传记《母亲和女儿》里,门罗有时像是一个心不在焉的妈妈,其实她是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一点点写作的空间,不过希拉说,在她身边仍然感受到幸福。

门罗成名时,希拉已经十五六岁,比妹妹们更多感受到母亲在打理写作和生活这两件事情时的争夺。

她说,虽然自己就生活在母亲的一个故事里,但更多时候,她所了解的关于母亲的一切其实仍是来自母亲的文字。

成年后,她像母亲一样走上写作的路,她重复了小时候常见的那样一种场景:悉心照料家人起居饮食,偷空时才能跑到角落里写上一阵。

很多时候,门罗都是利用做家务和喝咖啡的时间默想即将动笔的故事,然后在某个能够属于她一个人的时间里再坐下来,把它们写到纸上。

在她成名之后,她也很少参加文学圈的社交活动,因为她要为自己的家庭主妇和母亲的角色留出足够时间。

她的一天,就像《逃离》中那个小镇主妇朱丽叶的一天:清早被吸尘器的声音吵醒,在厨房里教大女儿为果酱瓶准备方格布罩和准备贴到瓶子上的标签,应付青春期少女的无数问题,同时抱着小女儿为全家准备吃的。

“她不想把佩内洛普放下来——好像这里不安全似的——所以她把孩子搁在一边的腿上,同时用只汤勺去把鸡蛋捞出来,就用一只手去磕开它,剥了皮,再把它碾碎。

”  这是当时北美地区家庭主妇的平常生活。

后来有人问门罗,为什么只写短篇

门罗回答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写作时间有限。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曾经发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当时有90%的城市主妇每个星期有至少四分之三的时间花在家务上,乡村主妇花的时间甚至更长。

门罗生活的加拿大城郊小镇自然也是类似情形。

美国社会学家斯蒂芬妮·库茨在她的《婚姻简史》中指出,在20世纪的前30年,女人在家庭之外的工作和社会活动并未得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更多的认可,大多数人仍然相信女人应该在婚后回到家里相夫教子。

“大多数美国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男人是挣工资的主力,妻子不参与家庭之外的、或跟丈夫联袂搭档的全职劳动,孩子们则上学念书,而不是充当家庭劳力。

”大萧条时期的欧洲各国政府曾尝试推出社会计划鼓励男人养家式家庭,“二战”结束后,欧洲和北美的福利国家则为“男人养家、女人持家”的婚姻模式提供了更实际的政策,被援引的一个例子就是:1947年,伊利诺伊大学免除了女学生的学期论文,目的是让她们能够学习做6个小时临时保姆,为未来担当妻子、母亲以及主持家庭生活做好准备。

另一个数据是:到1950年,在美国差不多一半女人在19岁的时候就结婚了,到24岁有70%已婚。

“在20世纪50年代上大学的女人当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中途退学,通常是为了结婚。

”这种对结婚的热情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社会学家称之为“漫长十年”,它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西方婚姻的黄金时代。

“迟至1961年,一项针对年轻女性所作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期望到22岁的时候能把自己嫁出去,大多数人希望有4个孩子,所有人都想在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永久性地离开工作岗位。

”而那些婚姻咨询专家们为女性提供的最好职业选择就是,女人应该从事跟她们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主要角色并不冲突的工作,比如艺术或者社区志愿工作者。

  爱丽丝·门罗就成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然后在“漫长十年”中步入婚姻。

结婚、退学,做年轻的全日制主妇,现在看来,她所经历的一切都在她所处的时代中,是那个时期普通女性必须面对的选择。

她后来坦承,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结婚这件事在她们那个年代给女人的压力如此之大,她甚至觉得自己当初那么早结婚就是为了能够安定下来,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写作。

在门罗的回忆里,生活在温哥华北郊的那几年无聊至极,总有难以逃脱的主妇聚会,洗衣服、织毛衣或者羊毛地毯最佳保养方法之类的家长里短令她感到窒息。

在她的小说《留存的记忆》里,对这种生活有入骨的描写:“在那个年代,年轻的丈夫们是很一本正经的。

不久前他们还是求爱者,几乎是玩物,奴颜婢膝,因为性的痛苦而绝望。

当婚姻之实已是板上钉钉,他们就变得果敢、挑剔。

每天早上去上班,脸刮得干干净净,年轻的脖子上打着领带,在无名的工作中打发一个又一个白天;晚饭时回家,挑剔地看一眼晚餐,抖开报纸,举着,挡在自己与厨房、疾病、情感和孩子的一团混乱中间……”  虽然成名后被赞誉拥有无人媲美的“精准”描述生活的能力,门罗却从来不是摩登女性和知识精英——不是《第二性》的西蒙·波伏瓦,也不是忧愁的萨冈,她只是尽力做到,即便站在狭窄的厨房里,也用心去看外面不断变化的世界。

主妇爱丽丝·门罗和其他主妇的区别或许就在于,她依靠“和妻子、母亲的主要角色并不冲突”的写作,在内心保持着自我认知。

  与詹姆斯离异后,爱丽丝·门罗搬回了安大略省,4年后嫁给第二任丈夫杰拉德·弗雷林。

和门罗一样,弗雷林也曾就读西安大略大学,他是退伍军人,比门罗高三个年级,在那里取得英语和哲学的学位后,又研读了地理学,成为一名地理学者,曾参与编撰1974年版的《加拿大国家地图集》。

在朋友们眼中,他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喜爱绘画和诗歌以及一些在别人眼里毫无意义的事物。

有记者问过门罗,他们是怎么相识的

门罗回忆,其实她在18岁时就很迷他,但弗雷林当时有喜欢的女孩,她鼓足勇气将自己写的第一篇小说《影子的尺寸》拿去给他看,他却心不在焉地把她支给了另一位编辑。

这篇小说发表时,弗雷林已经毕业了,他给门罗写了一封信,对小说极为称赞,却没有更多的其他表示,门罗因此而失落,他们中断了联系。

直到20年后,弗雷林从广播节目里听到对门罗的一次访问,猜测她离婚了,按照电台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她,并约她共进午餐。

对这次恋情,门罗跟《巴黎评论》的记者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去了教师俱乐部,居然在午餐时间分别喝了三杯马丁尼酒。

当时我俩都挺紧张,不过很快就熟悉彼此了。

下午行将结束时,我们就已经在商量要住到一起了。

确实是进展神速。

”  婚后,弗雷林赞成门罗继续保留前夫的姓氏,两人在安大略省西南部的小镇克林顿(Clinton)旁边的一个农场里生活至今,那里是弗雷林母亲的家,离门罗出生的地方也很近。

克林顿是个只有3000多人的安静小镇。

1994年,《巴黎评论》的两位撰稿人前去拜访门罗,在报道中描述了他们生活的环境:“门罗和她丈夫长大的地方距他们现在的居所均不到20英里。

我们所途经、所欣赏乃至用过餐的每一所建筑,他们几乎都对其历史了如指掌。

我们询问就近是否有任何种类的文学圈子,然后得知,尽管戈德里奇有一所图书馆,但如果想找一家像样的书店,至少得去30英里开外的斯特拉福德。

我们又问及当地是否还有其他作家,于是门罗开车载我们经过一栋年久失修的房子,房后的门廊上坐着一个人,他敞开胸脯、蜷缩在打字机前,周围全是猫咪。

门罗说:‘他每天都坐在那里,风雨无阻。

我不认识他,但我特别好奇,想知道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  在克林顿,她拥有了最安静、最平稳的婚姻。

50岁的门罗以每四年一本小说集的密度写作,进入到自己的创作高峰期。

《逃离》、《公开的秘密》、《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幸福过了头》……每一本都得到评论界好评,其中《逃离》在2009年获得英国第三届布克国际奖。

门罗说她无法想象停止写作,她规定自己每天写够一定的页数,从不间断,就算一篇刚刚完成,也马上进入下一篇。

如果哪天将有特殊安排而不能工作,她会提前把那些页数写出来。

“住在小城镇里,你能得知更多消息,关于各色人物的消息。

”她不再像早期写小镇女孩在成长中和家庭、和小镇生活做出的妥协,她开始写一些中年女性的孤独,写她们如何在日常的消逝中逃离,在家庭责任中努力为自己开辟出一点空间。

用门罗自己的话来说,她后期的私人化写作越来越少了,转而写基于观察的小说。

就像她所喜爱的美国南方的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Eudora Welty)、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门罗写身边的普通人和小镇的边边角角,写中年已逝和老年将至。

弗雷林陪伴她从45岁写到82岁,2013年4月,在她获得诺贝尔奖的6个月前,他安然去世于克林顿镇。

求依《times》2008年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的各所大学中外语校训对照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由五个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为创意,被亲切地叫做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 中国福娃组成。

下面是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奥运会吉祥物是从1968年冬季奥运会开始的,夏季奥运会则是从1972年开始的:历届夏季奥运吉祥物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吉祥物Waidi是一只短腿长身的德国猎犬,代表运动员坚韧、坚持和敏捷的特性。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吉祥物Amik是一只海狸,Amik在加拿大阿尔贡金族印第安人语中就是海狸的意思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一只名叫Misha的俄罗斯熊,由著名的儿童书籍插图画家维克多·切兹可夫设计。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一只名为Sam的老鹰。

Sam以美国星条旗为背景,红白蓝颜色更是美国的代表色,以卡通造型的鹰传着代表美国传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装。

该形象由美国迪斯尼设计。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Hodori是一只具有东方色彩的小老虎。

Hodori被设计成为一只友善的动物,代表了韩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

吉祥物的名字是从2295个由公众提交的名字中挑选出来的。

“Ho”来自于韩语的虎,而“Dori”是韩国人称呼小男孩常用的一种爱称。

1992年百塞罗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一只又像山羊又像狗的动物,取名Cobi,组委会为了宣传奥运会,在西班牙的电视里特地为它制作连续剧。

这个由西班牙当地漫画家扎维尔·玛瑞斯克设计的小狗Cobi一开始并未被西班牙人普遍接受,但随着奥运会的结束,Cobi慢慢的流行了起来,并且逐渐受到了西班牙人和世界的喜爱。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吉祥物Izzy是一个用电脑制作出的吉祥物。

它是一个幻想出来的生物,被起名叫做Izzy。

这个名字来源于Whatizit。

因为没有人能看出它到底像什么。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后它改变了几次形象。

最后它得到了一张嘴,并且眼睛上增加了闪亮的星星,同时原先细长的腿上增加了肌肉,脸上也长了鼻子。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Ollie,Sye和Millie是三个澳洲本土动物,分别代表了土地、空气和水。

Ollie代表了奥林匹克的博大精深(来自于奥林匹克);Sye表现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与活力(来自于悉尼);Millie是一个信息领袖,在它的指尖上有资料和数据(来自千禧年)。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是根据古希腊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设计的两个被命名为雅典娜和费沃斯的娃娃。

它们长着大脚丫,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一个穿着深黄色的衣服,一个穿这身蓝色的衣服,头和脚为金黄色,十分可爱。

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记载,雅典娜和费沃斯是兄妹俩。

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希腊首都雅典的名字由此而来。

费沃斯则是光明与音乐之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生活的形象。

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欢的一种传统方式。

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

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

它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历届冬奥会吉祥物简介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吉祥物Schuss 滑雪人舒斯Schuss是冬季奥运会第一个官方的奥运会吉祥物。

1976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会吉祥物 吉祥物是奥地利山区泰洛尔人造形的雪人,圆圆滚滚雪白的雪人,戴着泰洛尔人帽子,加上胡萝葡红红的鼻子,造形非常讨喜;象征着纯洁的奥运。

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吉祥物Roni 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吉祥物取名为 Roni,是美国伊洛克族印地安人浣熊的名字的简称。

浣熊与伊洛克族印地安人,都是普莱西德湖当地原住民及原生动物,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吉祥物Vucho Vucko是一只勇敢无畏的狼。

它到世界各地宣传奥运,传递过程中还登上高山,甚至骑着骆驼越过沙漠。

Vucko改变了人们对狼的看法,表达出人与动物互为朋友的意思。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吉祥物Hidy和Howdy 吉祥物由两只拟人化的北极熊组成,分别命名为 Hidy及Howdy,名字传达出加拿大人的热情与欢迎(Hi,Hello)。

两只北极熊穿上牛仔装成队出现,这也是奥运会吉祥物首次以一男一女成队出现。

1992年法国阿尔伯特城冬季奥运会吉祥物Magique 吉祥物的设计及命名都以小孩为主角,这个以星形为设计重点的吉祥物,取名为「冰上精灵」 Magique 。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吉祥物Hakon和Kristin 吉祥物来自挪威童话故事的两个主角,并以故事中的两个孩子 Hakon和Kristin 命名,使得这届奥运会的吉祥物与历届奥运会不相同,充满故事性。

1998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吉祥物Sukki , Nokki , Lekki , Tsukki 日本人选择四只小猫头鹰做为吉祥物,这是首次以四只动物做吉祥物的奥运会。

四只吉祥物取名为 Snowlets ,每只都还有不同的名字,分别取名为 Sukki , Nokki , Lekki , Tsukki,代表火、风、地和水四个不同的森林生命组成要素,而四个名字的英文字头加起来正好拼成Snowlet。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吉祥物雪靴兔Powder、北美草原小狼Copper和美洲黑熊Coal 吉祥物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

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内韦”和“格利兹”。

“内韦”的形象是一个身着红色服装的小女孩,长着一副圆圆的脑袋,形状宛如雪球;“格利兹”则是一个身穿蓝色服装的小男孩,长着一个方脑袋,形状宛如小方冰块。

它们象征着冬季奥运会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元素——雪和冰。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吉祥物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名叫米加的北极熊和名叫魁特奇的北美野人,而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则是名叫苏米的雷鸟精灵。

温哥华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组委会27日在温哥华附近的素里市举行了吉祥物发布仪式,来自当地8所小学的800多名学生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据介绍,这3个吉祥物是由温哥华米奥米设计公司设计的。

米加是一只正在滑雪的北极熊,其创意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原住民的民间传说。

魁特奇是一个留着棕色胡须、戴着蓝色耳罩的北美野人,这一形象让人联想到有关加拿大广阔荒原的神秘故事。

苏米则是一个长着雷鸟翅膀,会飞翔的动物守护神,它是一个“天生的领袖,对保护环境充满热情”。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