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条寓意深刻的治家教子格言
急急急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
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
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
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
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
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立定脚跟 战胜私欲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
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
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
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
」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
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
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存诸心 体诸身 求实得于己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
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
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
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不忍舍处 方得书味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此言极是。
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
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
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进德修业 依于经史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
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
读书之法,以经为主。
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
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
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
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为山九仞 未可偏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
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
《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为学之功 不在日用之外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
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穷理求知 行事得之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
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
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
」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忍耐一时 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
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尽其人事 以听天命 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
」至哉,是言乎
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
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
得之不得曰:「有命。
」是听天命也。
学以养心 亦可养身 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
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神静心和 心和形全 训曰:庄子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
」又引庚桑子之言曰:「毋使汝思虑营营。
」盖寡思虑所以养神,寡嗜欲所以养精,寡言语所以养气,知乎此可以养生。
是故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会也。
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静心清,则形无所累矣。
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训曰:劝戒之词,古今名论、亹亹书记中,无处不有。
其殷勤痛切,反复叮咛,要之,欲人听信遵行而已。
夫千百年以下之人,与千百年以上之人,何所关切而谆谆训诫若此,盖欲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车之覆,而为后车之戒也。
后学读圣贤书,看古人如此血诚教人念头,岂可草草略过
是故朕常教人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甚勿负前人接引后学之至意也。
英文教子名言录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Time wait for no man.时光不等人。
请列举古今中外父母教子的名言
1、不自见,故明;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2、强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为要妙。
8、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0、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
有关学习的名言10条,有关学习的成语30个【看清题】
关于学习的名言: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关于读书的成语:暗室求物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博览群书 布衣韦带韦编三绝凿壁偷光 春诵夏弦 箪食瓢饮 废书而叹 焚膏继晷映雪读书腹载五车 滚瓜烂熟 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七行俱下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十年寒窗 诗礼之家 十行俱下 书香门第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关于名人名言的成语
囊萤映雪、汗牛充栋、废寝忘食、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一、囊萤映雪白话释义: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
朝代:元作者:贾仲名出处:·《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翻译:虽然无汗马睡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动二、汗牛充栋白话释义:意思是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
后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充:装满。
栋:房屋。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出处:·《柳先生集·卷九·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翻译:他写了一封信;在那充斥房屋;出则汗牛和马三、废寝忘食白话释义:也说废寝忘 餐。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朝代:南北朝作者:王融出处:·《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翻译:还详细说明废寝;斜日晷忘餐四、凿壁偷光白话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朝代:晋作者:葛洪出处:·《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翻译: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而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而严重不足;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五、悬梁刺股白话释义:后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股:大腿。
朝代:西汉作者:刘向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翻译:苏秦)读书想睡觉,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脚。
孙权劝学和康熙教子庭训格言有什么相似之处
个人感觉两件事至少有两个地方相似:1、孙权与康熙都能现身说法,可谓以身作则,身传言教。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因此以君父身份训诫子孙积极上进。
康熙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2、吕蒙与康熙子孙都能诚心受劝,可谓知耻后勇,颇有建树吕蒙受劝后发奋图强,算是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他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明吕蒙因“学”而使才略确实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从吕蒙的答话中能体会出他颇为自得的悠然神态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功德圆满。
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
所有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一本珍藏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