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关于节俭理财格言警句

关于节俭理财格言警句

时间:2017-10-01 09:20

关于理财的名言警句

君子以辟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

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

《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

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

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

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

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

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

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

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

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

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

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俭的意义。

大至一国,小至一家,量入为出都是重要的理财原则。

推而广之,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

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提示】“俭”和“恕”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常用的两个概念。

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产量低,几年的丰收才有一年的积蓄,所以特别要节俭。

对于官员而言,贪污受贿,不廉洁,往往是因为贪得无厌、迷恋奢侈生活,而俭朴的德行有助于抑制这种过分的欲望,所以,节俭是富国的重要国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恕”作为儒家的一种伦理道德范畴,要求以仁爱之心待人。

对官员来说,经常能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就一定会得到百姓拥护,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提示】朱柏庐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

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

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

所以,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20条古今中外关于金钱观的名言警句

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邹韬奋金钱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但是,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它才会带给你快乐,否则的话,它除了给你烦恼和妒忌之外,毫无任何积极的意义。

——席慕蓉有钱的人可以很快乐,也可以很不快乐,其中一种最能叫人不快乐的,就是对自己没信心,以为别人结交他只是为了他的钱。

——白韵琴爱钱的人很难使自己不成为金钱的奴隶。

多数人在有了钱之后,会时时刻刻为保存既有的和争取更多的钱而烦心。

他的生意越大,得失越重,越难以找回海阔天空的心境。

——罗兰金钱不是做奴隶就是做主人,二者必一,别无其他。

——贺拉斯金钱是个好兵士,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气百倍。

——莎士比亚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散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弗·培根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塞·约翰生金钱有如第六感官一般,如果没有金钱,便不可能完全利用其他的感觉。

——毛姆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巴尔扎克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更加悲哀。

——托尔斯泰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

——易卜生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

——陀思妥耶夫斯基毫无辛苦地赚钱的人不胜枚举,但是,毫无辛苦地挥霍的人则绝无仅有。

——高尔基人类一切赚钱的职业与生意中都有罪恶的踪迹。

——爱默生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

——卢棱金钱并不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唯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纳·霍桑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马克·吐温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增广》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

——莎士比亚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

——契诃夫财产可能为你服务,但也可能把你奴役。

——贺拉斯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

——西塞罗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

——卢棱金钱是任何国家都能理解的一种语言,可以派上一切的用场。

——阿芙拉·宾贪财是万恶之根。

——《新约全书》财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就越感到渴。

——贺拉斯永恒的东西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正义、多才和时间。

——张安华狂热的欲望,会诱出危险的行动,干出荒谬的事情来。

——马克·吐温钱是个可恶的东西,用它可以办好事,也可以做坏事。

——冈察洛夫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不要钱的。

——奥德茨在消除贫困的时候,我们会拥有自己的财富,而拥有这笔财富,我们却会失去多少善心,多少美和多少力量啊

——泰戈尔金钱是新式的奴隶制度。

它与旧式的奴隶制度不同的是:与奴隶之间没有任何人性的关系,没有任何人格上的往来。

——列夫·托尔斯泰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的分配与保卫占据了整个世界——列夫·托尔斯泰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马克·吐温你若失去财产,失之甚少;你若失去荣誉,失之甚多;以若失去勇气,失去一切。

——严寄洲巨大的财富具有充分的诱惑力,足以稳稳当当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础并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

——马克·吐温失财产者,损失巨;失朋友者,损失尤巨;失名誉者,则完全损失矣。

——西班牙谚语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莱辛钱像人粪尿。

如果你把它洒开,它会使庄稼得到好处;如果你把它堆积在一个地方,它会臭气熏天。

——小克林特·麦奇逊人生是海,金钱是船夫。

如无船夫,度世维艰。

——威克林金钱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撒切尔夫人金钱是无底的大海,可以淹死人格、良心和真理。

——谚语金钱可以收买小人,却不能收买真理。

——新格言当金钱开始说话,事实就闭上嘴。

——谚语

劝诫人们牢记劳动艰苦,不忘节俭勤劳的古代格言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 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

——李嘉诚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

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

《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

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

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

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

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

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

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

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

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

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

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俭的意义。

大至一国,小至一家,量入为出都是重要的理财原则。

推而广之,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

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提示】“俭”和“恕”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常用的两个概念。

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产量低,几年的丰收才有一年的积蓄,所以特别要节俭。

对于官员而言,贪污受贿,不廉洁,往往是因为贪得无厌、迷恋奢侈生活,而俭朴的德行有助于抑制这种过分的欲望,所以,节俭是富国的重要国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恕”作为儒家的一种伦理道德范畴,要求以仁爱之心待人。

对官员来说,经常能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就一定会得到百姓拥护,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提示】朱柏庐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

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

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

所以,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描写 胸怀宽广、勤俭节约 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收集名言警句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

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热爱劳动吧。

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 高尔基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 马卡连柯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高尔基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

—— 马卡连柯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 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 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 陶行知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

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 冼星海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

—— 伊林娜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

—— 马卡连柯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集体什麽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 奥斯特洛夫斯基劳动教学里还能培养这样一些宝贵的个性品质,如学会集体工作、热爱劳动、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等。

—— 赞科夫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 陶行知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 马卡连柯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 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 苏霍姆林斯基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 马卡连柯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 苏霍姆林斯基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 马卡连柯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

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 培根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 马克思、恩格斯

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先读最好的书,否则你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了。

-H.D梭罗 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富兰克林 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W.哈兹里特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C.C.科尔顿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 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 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 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 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 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赫尔岑

谁知道节约用水的格言啊

急啊

1.悯农二首 白居易春种一,秋收万颗子。

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午, 汗滴禾下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2.咏史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还有就是杜甫的诗,他比较忧国忧民,写民众艰苦生活和权贵奢华生活的很多,你可以再找找。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