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国梦走向小康的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
关于中国名言1、祖国如有难,汝应锋。
——陈毅2、祖国更重于,是我们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3、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吴仲华4、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
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
画的价值,重在人格。
人格——爱国第一。
——李苦禅5、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
——马铁丁6、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
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
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
——任继愈7、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1)全民参与奔小康,家喻户晓达小康2)增收致富奔小康,惠民济民创和谐3)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4)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建设全面小康而奋斗5)合力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6)呵护蓝天清水绿地,共建美好小康家园7)关注民生,共享成果,提高全面小康认可度8)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全民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10)关注小康建设进程,感受小康建设成果11)不等不靠走小康之路,创业创新建美好家园12)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关注小康,建设小康13)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4)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15)共创小康社会,共享美好生活16)坚持富民优先,建设小康社会17)共建小康社会,群众多得实惠18)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19)人人了解小康,人人建设小康20)认知认同小康,共建共享小康21)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倡导共谋共建共享小康22)求发展,奔小康,促和谐,树新风23)增收致富奔小康,惠民济民创和谐24)倡导文明新风尚,共享小康新生活25)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射阳26)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社会27)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28)共创小康社会共享美好生活29)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关注小康建设小康30)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31)关注小康建设进程感受小康建设成果32)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力建设小康社会33)开拓奋进创新实干建成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34)小康射阳蓝图你我携手共绘35)家喻户晓达小康全民参与奔小康36)你出力我出力小康创建齐努力37)赶超发展争先进位为决胜全面小康而奋斗38)人人关注小康人人建设小康39)坚持富民优先建设小康社会40)全民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41)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42)全面小康建设有你有我也有他43)建设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百姓得实惠的全面小康社会44)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45)全面达小康,实现新跨越46)共创小康社会,共享美好生活47)坚持富民优先,建设小康社会48)共建小康社会,群众多得实惠49)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50)人人了解小康,人人建设小康51)认知认同小康,共建共享小康52)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倡导共谋共建共享小康53)求发展,奔小康,促和谐,树新风54)增收致富奔小康,惠民济民创和谐55)倡导文明新风尚,共享小康新生活56)全民参与奔小康,家喻户晓达小康57)增收致富奔小康,惠民济民创和谐58)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59)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建设全面小康而奋斗60)合力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61)呵护蓝天清水绿地,共建美好小康家园62)关注民生,共享成果,提高全面小康认可度63)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4)全民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65)关注小康建设进程,感受小康建设成果66)不等不靠走小康之路,创业创新建美好家园67)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关注小康,建设小康68)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什么要提出小康社会,它和中国梦存在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又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有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要有服务业的发展;不但要有城市建设的提质发展,还要有农村和中小城镇的提质发展;不但要拉动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还要拉动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不但要有民生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还要有社会建设与治理的投入;不但要有资源开发性投入,还要有环境保护性投入,等等。
发展必须讲求质量和效益。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小康梦”到“中国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更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重点,是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台阶,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与前提。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必须要牢牢握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人民郑重承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这一重要论述,鲜明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梦大格局的战略性影响,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里程碑意义。
面对当今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要握紧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实现密不可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也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实干、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奋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内涵、实质、途径、目标、关键和要求。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包括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生态美好等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
民族振兴,是指中华民族具有再次处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能够把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成果传输给世界,并影响和改变世界,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同时还包括具有维护祖国统一、领土主权完整和安全的能力。
人民幸福,是指人民各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幼有所爱、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人人有出彩和圆梦的机会。
基本内涵的内在关系是: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民族振兴又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保障,没有民族的振兴和自信又怎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归宿和目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要最终体现在人民物质文化环境生活的改善、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上。
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
2.中国梦实质上是人民的梦。
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党执政的基础和根本依靠力量,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创造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也是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人民的诉求和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
3.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这三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和原则。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含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的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传承和发展的结果。
中国道路又是一条和平、合作、发展和共赢的道路,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又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实现中国更大发展,同世界人民共享和平发展的成果,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幸福。
所以,中国道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宽广的国际基础。
我们要坚定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中国精神还应包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伟大革命精神。
这些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就是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我们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去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为人民造福,要靠人民来实现。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中国精神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就必须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在千百万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伟大实践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中国梦、民族梦和人民梦。
4.中国梦的基本目标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宏伟目标。
强盛中国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强,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文明中国就是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民文明素质高,社会文明程度高;和谐中国就是社会公正、安定有序,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美丽中国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环境良好,天蓝地绿水清。
这一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就一定会把梦想变为现实。
5.实现中国梦,关键是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奋力自强。
坚定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增强自觉就是要求我们对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果自觉珍惜,对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自觉维护,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和实践;奋力自强就是要始终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书写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奇迹,创造更多的中国精彩、中国震撼。
6.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是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奋斗是创造历史的法宝,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唯有奋斗,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唯有奋斗,才能踏进梦想之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中国梦的实现要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奋斗、去拼搏。
行百里者半九十。
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奋力拼搏,越要苦干实干。
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如何理解中国梦战略思想的伟大意义中国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结合,把中国、世界和人类相结合,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和幸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也反映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梦体现了以习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的深邃眼光,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天下为公、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和对国家民族人民的高度负责和敢于担当。
它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为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是团结动员全体人民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新境界的行动指南。
中国梦反映了时代主题和社会方向,凝聚了时代精神、崇高价值观和先进文化,体现了人民意愿和民族期盼,是鼓舞我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是不竭的动力源泉。
中国梦也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一次新的理论整合和创新,它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是引导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指针,也是衡量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标准。
中国梦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与各国合作共赢之梦。
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既为中国赢得尊严和尊重,也为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做出贡献;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活力,也为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中国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惟其重大,就需要我们放到战略层面来认识体会;惟其深远,就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奋斗精神来贯彻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