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关于爱的名言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托尔斯泰教育是陶冶身心,培养健全的个性,以便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甘地夫人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年轻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进行批评时,要在私下里进行;对儿童的赞扬,则当着众人的面进行。
--洛克我们的孩子需要一套完整的生活教育,并且要从早开始。
--席慕容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卢梭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爱,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对人们积极的爱。
--裴斯泰洛齐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培根
幼师的格言
就举具体的...我们的师资队伍:蔡红 园长 大专《学前教育》 幼儿高级教师 从教时间20年教育格言:教育者是为家长服务,为幼儿服务 许倩 副园长 大专《学前教育》 小教一级 从教时间10年教育格言: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李中艳 总务主任 中专 教育格言:孩子快乐,我快乐 郇庆红 园医 中专 教育格言: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杨海燕 教师 大专《学前教育》 从教时间4年教育格言:爱心、细心、诚心,教育从心开始 王茹 教师 中专《幼师》 从教时间2年教育格言:给孩子精神鼓励,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孔琳 教师 大专《学前教育》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范冠玲 教师 中专《幼师》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用情感激发情感,用爱心唤爱心 关小玲 教师 大专《学前教育》 从教时间7年教育格言:用微笑拥抱孩子,用真心对待孩子 肖东娟 教师 中专《幼儿教育》 从教时间4年教育格言: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 李宁 教师 大专 从教时间6年教育格言:用心感悟每个孩子,用爱关注每一个孩子 王娟 教师 大专《艺术教育》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用爱关爱每一个孩子 刘文娟 教师 中专《幼师》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孩子像花儿,需要用爱心、耐心培育 鲜建华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每一个孩子 何欢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6年教育格言:令儿童快乐成长是我们的任务 吴凯琴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4年教育格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黄小红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5年教育格言:用心抚育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龙浪花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4年教育格言:用我的爱心去爱护每一个孩子 程艳清 英语教师 本科《英语教育》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教育是以生命激活生命的事业
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在世界教育史上,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资产阶主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学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他在一六三二年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母育学校》。
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
在《母育学校》里,以满腔的热情,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比作比金银珠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并警告那些欺悔儿童的人,要他们象尊敬上帝那样去尊敬儿童。
还把儿童比作一面镜子,在它里面,人们可以注视谦虚、有礼、亲切、和睦以及其它基督徒的品德。
在的儿童观中,虽然还表现出宗教思想对他的束缚,但毕竟已从根本上不同于中世纪的儿童观。
表达了夸美纽斯将未来新社会的理想的实现寄于新生一代的热切愿望。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另一个出发点.是他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从他关于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出发,他把儿童比作一株嫩芽,一块木头或一匹牲口。
“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
为此,夸美纽斯呼吁父母们都要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
人比其他动物更高贵,不能象动物那样只注意身体的养护和外表的装饰,而更要注意人的灵魂。
要以教育去滋补它,抚爱和照管他们的心智。
对他们施以包括虔信、德行、知识和体育在内的全面的训练,把他们培养成忠实的,能够智慧地管理自己的各种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一个家庭便是一所母育学校,孩子的母亲便是最主要的教师。
他第一次从普及教育的角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提出学前阶段教育的重大任务,母育学校就是他的先后衔接的统一学校系统的第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夸美纽斯也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阶段。
各为六年,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专门的教育任务,同时,他们之间又存在着联系,从上述观点来看待学前教育,他把儿童奠定体力、道德和智慧发展的基础,作为第一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体育方面,夸美纽斯引用某位作家关于“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忠告,提醒父母们首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其子女健康。
子女的健康问题应从胎儿时期就加以注意。
夸美纽斯特别强调孕妇的心理状态对于胎儿的影响。
如果孕妇们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经常处于突然的恐惧,过度的愤怒或怨恨与感伤一类不良的情绪状况,她就将生育一个怯弱的、易动感情的和沮丧的婴儿。
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死胎或极其虚弱的孩子。
夸美纽斯特别重视锻炼和娱乐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不要让儿童习惯于用药,要使他们生活有规律并保持愉快的精神。
他引用几句格言说:“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精神快乐是人的生命的泉源”,父母们要永远不使孩子没有快乐。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儿童生下来不是要做一头小牛或一匹小驴,而是要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他强调必须在幼年生活中的头几年,就奠定他们的每种好德行的基础。
“成年时还未受过管理的,到老年就会没有德行”。
在道德教育的内容方面,夸美纽斯强调让儿童学习有关德行的初步知识,包括:节制、整洁、礼节、尊敬长辈、诚实、不损害他人、不嫉妒、落落大方和爱劳动,在上述一系列品质中,夸美纽斯特别重视节俭和勤劳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他认为节制和俭朴是健康和生活的基础,是其他一切品德的根本。
关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内容方面,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他在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为六岁以下的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
这个大纲包括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
他强调“应当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当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儿童身上。
”夸美纽斯相信,通过这种启蒙性质的教育,就可以为儿童奠定各门科学知识的最初步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方面,夸美纽斯从他的唯物论的感觉论出发,特别强调在教给儿童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依靠儿童自己的亲身观察。
如学习光学、可以观察月亮、颜色、天空、树木、花草、照镜子等等。
在夸美纽斯的幼儿教学法中,他还注意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强调要循序渐进。
夸美纽斯对于学前儿童的游戏,玩具和作业也有许多宝贵的意见。
在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史上,夸美纽斯是第一个从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论证上述诸方面问题的教育思想家。
他认为,儿童天性好动,他们血气旺盛不许他们静止。
所以,对他们不应加以限制,而应规定儿童常常有些事情可做,象蚂蚁一样不停地干事情。
他甚至规定了这样一条原则“凡是儿童喜欢玩的东西,只要对儿童没有什么损害,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去玩而得到满足,而不应该阻止他们,因为儿童不活动比起不得闲,对身心两方面的损害更多。
”他认为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有三大好处:一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二是运用和磨炼思想,三是练习四肢五官趋于灵活。
至于活动方式,夸美纽斯认为游戏这种活动方式最适合于幼儿。
因为游戏的时候,人的精神专注于某种事物,而这种事物又经常磨炼人的能力。
用这种手段,儿童就可以受到一种积极生活的锻炼而没有任何困难,因为自然本身在激发他们去做事情。
他号召父母们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和指导儿童玩游戏,陪着他们玩游戏。
就象当年雅典的一位最高执政官施米斯塔克莱斯(Tnetistodes公元前520~449年)以芦苇当马和儿子共骑的所为那样。
夸美纽斯进而对玩具也提出了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意见。
他认为真的工具常会给孩子带来危险,所以必须找些玩具以代替真的工具,如小的铁刀、木剑、锄头、小车、滑板、踏车、建筑物等等,儿童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泥土、木片、木块或石头搭起小房子,这样显示他们建造房屋的一种初步建筑术。
从夸美纽斯关于游戏及其玩具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把他划归到那种关于游戏的“劳动准备说”之中去。
因为在他所述的游戏的形式和手段中,有许多反映了狭义劳动的过程与结果。
我们也可从中看到某些“能量散发说”的因素,因为夸美纽斯强调儿童之所以需要游戏,是因为富有活力的儿童为了散发多余的能量。
夸美纽斯还提议要为儿童的眼、耳及其他感官提供一些小的作业,认为这些作业对增强他们的身心力量将是大有裨益的。
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夸美纽斯还第一次专门为学前儿童的父母写了教育指南《母育学校》,以及学前儿童所使用的教材《世界图解》。
关于这方面的思想,夸美纽斯在他的那本世界教育名著的第二十八章中作了专门阐述。
夸美纽斯认为,要想帮助父母们和保姆们有效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为他们写一部手册,这本手册应包括几个方面:(一)父母及保姆的教育责任;(二)儿童所应当学习的各种科目的教导大纲;(三)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出教导每一种课目的最合适的时间和灌输它们所应当采用的最佳的言语和姿态。
夸美纽斯的上述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写的《母育学校》里。
其次,还应为儿童编写一本图画书,这本书应当直接放到儿童手里。
夸美纽斯已经意识到,在学前阶段,教育的主要媒介应当是感官的知觉,而视觉又是感觉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所以应当把各门学问中最重要的事物的图象给儿童。
图画排列,如物理学、光学、天文学、几何学等。
这本书上应当画出山岳、山谷、树木、鸟儿、鱼儿、马、牛、羊和各种年岁、高度的人们等等。
总而言之,图画书中的内容正如和《母育学校》中提出的广泛的教学大纲的内容相对应,可以配套使用。
夸美纽斯不仅注意到图画书对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觉的作用,也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他提出每张图画的上端应写出它所代表的物体的名称,如“屋”、“牛”、“狗”、“树”等。
这种图画书有三个用处:(一)它可以帮助事物在心理印下一个印象;(二)它可以使孩子们养成一种观念,认为从书本上面可以得到快乐;(三)它可以帮助他们学习阅读。
上述原则都体现在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之中。
这本书在一六五八年出版以后,被迅速译成欧洲各国的文字,流行二百多年之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
不仅如此,他所提出的适应学前儿童的特点为他们编图画教材的观点,也有很大影响。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都曾把自我为中心的语言占主导地位的直观思维期,看作是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看作是表象思维的时期,因此对幼儿来说,这种图画书有助于丰富词汇,丰富表达能力,活跃形象思维活动进而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当今我国广为儿童喜爱的识字卡片、看图识学之类的东西,实始于《世界图解》。
《世界图解》及其编写原则之所以长久以来为人重视,正是因为它们切合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古代关于幼儿教育的名言及其意思
有人说:班主任在班时,学生能做好,这是一个合格的班级;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是一个优秀的班级。
我想一个优秀班级应该是充满着进取创新精神和富有鲜明个性班级文化的班集体。
班级管理一门艺术,要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班集体,班主任肯定要细心、耐心,真情付出,走进学生的心灵。
下面,我结合这一年来对班极建设的一点感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创设和谐的物质文化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应当是窗明几净、桌椅整洁有序、舒适、文明的学习环境。
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外部的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具有教育的作用。
可见,对于教育而言,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丰富性的物质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室布置的几个重点位置为黑板报、墙壁、师生连心桥、风采展示台、窗台、前黑板边缘等。
黑板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它的更换方便,可操作性强,可以说是既实用又方便。
同时,对黑板报的板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每一期黑板报,都提前指导学生设计好版面,画好版头、插图;确定所需文章的篇数、题目、内容、字数等,然后向全班征稿。
通过对黑板报的稿件进行征集,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满足其创作欲望,更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
板报两侧的师生连心桥和风采展示台也要利用起来。
可以分成几个模块,比如我们班里分了“你问我答”、“花季心语”“班级明星”等模块。
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相互交流。
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或两侧可以张贴班级的座右铭: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或其他警句、格言。
在左右两面墙壁上挂上字画或科学家、英雄人物的肖像,在窗台上放几盆花。
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滋润他们的心田,熏陶他们的心灵,总之,教室的布置应当和谐统一,我们要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2.制定班规,规范班级制度文化要建设班级文化,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班级中的学生就没有约束,而变成一盘散沙。
班级制度是将每个学生凝聚在共同的规范之下,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
比如在我们班,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班规二十条》,奖惩分明;为优化学习习惯,制定了《学习十五优化》,使学生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意志心态等方面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有了这两个规定,就为学生进步和班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形成良好班风,培植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建设之初就要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我们班在开学初,就提出了一个口号:追求一种理念,追求一种过程,保持永恒而纯洁的友谊。
师生们把班级变成舞台,传播知识、传播欢乐、传播友谊,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老师引领着一群充满激情、团结向上的同学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大家除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之外,都执著地追求着一种“激流勇进”的人生态度。
还要形成优良的“班风”,班风好班级就有正气,正确的舆论对班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而不好的舆论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使班级中正气受挫,歪风盛行。
班主任要去邪扶正,大力表彰先进,以弘扬正气;严肃批评不良行为,坚决制止歪风邪气的滋生和蔓延。
总之,要建设班级和谐文化,就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同时进行,二者并不是脱离的,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保证教室环境布置的科学性,在教室布置的过程中,每一张装饰画、每一条标语、每一个细节都要慎重考虑,使教室内外充满一种整洁、舒适、宁静、典雅、和谐的书香气氛,形成一个美好的求学场景。
给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这就要求班主任做个有心人,搞好班级工作,使班级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处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