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人怎么旅行
宋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此基础上,宋代的旅游也兴盛起来。
宋代旅游者涵盖社会各个阶层,比如商人旅行者、应试或落榜举子、入京或外放仕宦、贬谪的迁客骚人、纯粹性的观光游客等,但士大夫是旅游队伍中的主力军,这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旅游欲望和较强的旅游支付能力、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
宋代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山水、洞岩和湖泊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成份,而寺庙宫观、城市、园林、花展、古迹等等,则是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对宋代旅游者来说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旅游者的经济社会地位、文化知识背景、居住地等方面的不同,其旅游地的选择是有差异的,士大夫多选择景色优美的山水田园和寺庙宫观,而乡村旅游者则多向往城市旅游地。
宋代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政府、私人和寺院宫观是宋代旅游资源开发最重要的主体。
宋朝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 竞相经营旅馆,社会上出现一股兴办旅馆的热潮,宋代旅馆业迅速堀起,表现出了地域空间上分布广、类型多样、旅馆规模差距明显、旅馆业投资者成份复杂、经营方式多种多样等特点,并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
店铺数量多、分布广、品种丰富多彩、服务热情、促销方式多样等等,则是主要特征。
宋代的旅游交通工具仍然是船、车、轿、马、驴等几种类型,但旅游地的交通工具租赁业尤其是西湖等地游船的出租业非常发达,表现出了旺盛的活力。
《清明上河图》上能发现的出行工具有:轿子、画舫、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
另外,“导游”一词在宋代出现,不仅表明导游在宋代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旅游活动的兴盛。
旅游对宋朝政府财政的收支产生了影响,一方面,旅游活动给宋朝政府财政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另一方面也给宋朝政府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和武当山有关的名言、名句、名人
尹喜 记:函谷关令尹喜,周康王之大夫,号文始。
战国时道家,曾任函谷关尹。
他见紫气西来,预知有真入过。
未几果见老子来。
尹喜迎拜。
老子授他。
并约后会蜀之青羊肆。
此后,尹喜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后归栖于武当三天门石壁下,石门石室喜之所居。
古有铜床玉案,早废。
其居处名尹喜岩,涧名牛漕涧,青羊涧,因太上神化访喜之地而得名。
尹轨 记:字公度,太原人,尹喜之弟子。
“博学五经,尤明天文星气河洛谶纬,晚乃学道。
”常腰佩漆竹筒十数枚,中皆有药,言可避兵疫。
常起居林麓间,服黄精。
百余岁。
言天下盛衰有验。
入太和山,领杜阳宫太和真人。
后称“紫虚阳光道德箓真师”。
戴孟 记:戴孟,名之生,汉将军。
汉武帝遣他入武当山采药,弃官学道,号孟盛子。
受法于清灵裴真人,得玉佩金铛之书,石精金光之符。
周游名山,日行七百里。
后白日上升,落帽于武当山峰之上。
此山得名为“落帽峰”。
马明生 《列仙传》记:东汉临淄人,本姓和,字君贤。
小时被贼伤在路上,遇神人与药救活。
后拜安期先生为师,周游天下,勤苦学经,遂授《太清金液丹经》。
后入武当山石室中修炼药成。
先服半剂为地仙,周游天下。
后白日升天。
《武当福地总真集》记:马明生“夫妇辄易其地,今五龙观自然庵即其地也。
” 阴长生 《雍州志》记:新野人,汉光武帝(公元25—26年在位)阴皇后之族。
虽生于富贵之家,却喜务道术,拜马明生为师,执奴仆之役。
二十年后,明生领他入青城山,授《太清神丹经》。
后入武当石室中合丹,并作黄金十数万斤,施济贫困。
周游天下,其妻相随。
传说他处人间170年。
著《丹经》几篇。
谢允 字道通,晋历阳人,少英毅,曾任罗邑宰,博览群书,尤精道学,政事廉能,有遁世脱尘之志。
晋太康中(258年左右)辞官入道。
西上武当山,结茅石室,不数年,相传得冲寂之妙,能飞行绝壁,后羽化。
故武当山亦名谢罗山。
徐子平 晋安帝时为华阴令。
弃官学道,隐于武当山砂郎涧钓台之下。
隆安二年(398)羽化。
后人祀之于石鼓庵,号徐真君。
著有《定真论》、《喜忌篇》、《继善篇》行于世。
刘 刘宋时人。
长大多须,垂手下膝。
久住武当山.相传去襄阳五百里(注:实为二百多里),旦发夕至,不见有所修为,颇以药术救治百姓,能劳而不倦。
用药多自采,所识药石皆穷于药性。
传说雍州刺史刘道产忌其臂长,于襄阳录送文帝,每旦槛车载往蒋山采药,暮还廷尉。
后以两卷书与狱吏,吏不敢取, 焚之。
一夜失 ,关钥如故,门吏行夜得 ,送还廷尉, 语狱吏云:“官寻杀我,殡后勿钉棺也。
”既杀,文帝疑其言,使开棺,不见尸,惟有竹杖。
吕洞宾 唐末著名道士。
常游武当山,住紫气峰修炼。
传说他游长安时,遇钟离权,经“十试”、乃授以延命之术,金液大丹之功。
他释其剑术为“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
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
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尝云;“人若能忠于国,孝于家,信于交友,仁以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济世。
以阴骘格天。
人爱之,鬼神敬之,即此一念,已与吾同,虽不见我,犹见我也。
”著有《九真玉书》1卷,见《宋史·艺文志》,诗4卷,见《全唐诗》。
(?一989) 北宋初著名道士。
自号扶摇子。
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后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北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据《宋史》本传称,有拨乱济世之志。
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九石崖,服气辟谷二十多年,诵读易经。
相传善睡,常百余日不起,世称“以睡玩世”者。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至京师,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
甚得太宗宠信。
游峨嵋山,凿石室。
还华山,卒于莲花峰下,年一百一十八岁。
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璧)和《先天图》。
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组成部分。
此外还著有《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
南岩皇经堂墙壁上刻有他亲书“寿福”二大字。
房长须 武当山道教尊为神仙,不知其名。
宋朝南渡后,他隐居武当,天天不辞劳苦种植杉树。
传说他一日睡觉时,忽觉有物如丝萦于胸,细看时,已长l尺多长胡须,故名房长须。
淳化五年(994)羽化。
孙寂然 名元政,号寂然子。
嗣业茅山清真观,得五雷诸法之妙。
四方拜望他的人很多。
时江汉罹金兵之厄,武当殿宇被毁一空。
他于宋绍兴十一年(1141)登武当。
为兴复五龙诸观,以符水、禳祷为民除疾,得到群众的敬慕和支持。
数年之间,殿宇竣工。
宋高宗诏他进宫,敕度道士10人。
后还山无疾而逝,其道帽、宝剑藏于桃源之东。
邓真宫 名安道。
孙寂然的弟子。
自幼随师来武当,得师授以上清五雷诸法。
远迩疾患,都奔去求治。
敕令住持五龙。
嘉泰中掩卧而逝,所佩宝剑埋在五龙宫北。
汪真常 名思真,号寂然子,元安徽人。
于安庆嗣全真道法,后入武当山。
元至元乙亥年(1275),率领徒众六人,修复五龙。
改观为宫。
四方道众都来拜他为师,度众100多人善占卜。
无疾而逝。
鲁洞云 名大宥,号洞云子,随州应山人,家世宦族。
弃家入武当山学道。
元破襄汉后,他渡黄河访全真道,西到 陇,北至阴山。
至元十二年(1275)返山后,与道士汪真常等修复五龙、紫霄坛宇,渡徒众百余人。
终年80余岁。
叶云莱(1251一?) 名希真,号云莱子。
处州括苍(今浙江丽水)人。
生于建宁。
得清微道法之妙。
他为避兵乱入武当山,至元乙酉年(1285)被玄敖宗师张留孙荐举,诏赴阙,祷雨却疾。
至元二十三年(1286)任武当护持。
刘道明 号洞阳,荆门人。
与叶云莱同师清微派集大成者雷渊黄真人。
居五龙宫,精神内守,存心提气。
闲则搜索群书。
至元辛卯年(1291),编纂《武当福地总真集》三卷,收入《道藏》。
张守清 (1253一?)名洞渊,号月峡叟。
峡州宜都(今湖北宜昌西北)人。
幼习儒业,长入吏员。
至元二十一年(1284)入武当山拜鲁洞云为师,修炼金丹大道。
后又拜叶云莱、刘道明、张道安为师,尽得秘传。
《道藏》有关道经所列清微派中,称他为“冲元雷使”。
他从至元二十二年(1285)开始,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创建南岩天一真庆宫,开辟下山道路,垦田数百顷,度众数千人。
至大三年(1310)及皇庆年间(1312--1313),多次奉诏入京祈祷雨雪。
延祜元年(1314)朝廷授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命他管领教门公事。
后退隐于清微妙化岩。
朱思本 (1273—1333)元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本初,号贞一。
学道于龙虎山,后赴大都(今北京)。
以奉诏代祀名山大川,得以实地考察所至地理情况,参校前人著作,编绘广达七尺的《舆地图》二卷。
朱曾多次为元朝到武当山祭祀。
著作有《武当山赋》、《武当大顶记》等。
李明良 (1286一?) 安城县阳溪人,家属望族。
幼聪慧有奇才,长尚烟霞之志,于元大德(1297--1307)间,入武当拜全真道林道富为师,清心守一。
晚喜读《易》。
居易处俭,修己及人。
老释之士,慕其道行,授礼拜师者很多。
他在主持宫务之暇,与邵明庚捐资并向信士募化重建五龙宫的武当殿、玄武殿后之玉像阁,并扩建华阳岩之庙宇及亭轩。
至元丁丑年(1337)住持武当五龙富。
张三丰 据《明史》本传,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人,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乃其号。
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觅之不得。
后居宝鸡之金台观。
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
乃游四川见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
永乐(1403--1424)中,遣给事中胡濙等住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
天顺三年(1459)朝命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宗教仅正邪两派,所谓佛、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
又称“一阴一阳之为道,修道者修此阴阻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
”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李素希 (
一1421)字幽岩,号明始韬光大师。
河南洛阳人。
生于元代,元末弃家入武当,住五龙顶,好读《周易》、。
明洪武初年度为道士,住持五龙宫。
后退隐于自然庵。
永乐三年(1405),忽见古榔梅树开花结果,知为丰年之兆,遣道士易本中等献贡朝廷,赐银40锭;次年榔梅树又结实,再进贡,又得赏银40锭。
同年诏素希进京问理国治身之道。
礼待甚厚。
羽化后碑存今五龙宫。
孙碧云 (
一1417) 关西人,初入华山务道,永乐十年(1412)三月,令碧云测绘紫霄、南岩、五龙、遇真等宫观建筑规模。
同年应诏至阙下,赐诗一章,号虚玄子,授道录右正一,又授南岩宫住持。
死后葬于桧林庵。
任自垣 字一愚,号蟾宇,江苏京口(今镇江)人。
初入三茅山元符万宁宫学道,精通道义。
永乐四年(1406)诏他参与修《永乐大典》。
永乐九年(1411)授道录司右正一。
永乐十一年(1413)授玉虚宫提点,又应诏广收全国名山所藏道书。
宣德三年(1428)升为太常寺丞,提调武当山。
杨来旺 (?一1909)陕西白河县人。
清同治初举孝廉,后到武当山紫霄宫修道。
为道衲。
他见全山宫殿半数倾圯,立志兴复。
经十年辛苦募化,修复紫霄、南岩、太和各宫,同时补修很多观庙和桥梁。
宣统元年四月八日,端坐而化。
徐本善 (1860--1932)号伟樵。
河南杞县人。
幼习孔孟之学,聪慧过人。
及长,善医术,精拳法,入武当紫霄宫,嗣龙门派正宗,后到南阳玄妙观受戒。
光绪二十年(1894)回山后,清整道教,制定教规,使全山道教重见生机。
率道众垦荒种田,四方募资,维修宫观,新造朝天宫至金顶新路一条,约十华里。
民国二十年(1931)四月,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驻武当,徐率徒众五十余人迎至紫霄宫东天门,主动腾出西道院,作为红三军后方医院,并派徒弟水合一、罗教培等协助医院医治伤员,又派王教化、尹教圣等开仓尽力满足伤员所需。
他与贺龙结下深情厚谊,贺率部转移时,为答谢道众盛情,赠黄金2斤,亲出楹联相赠,中寓伟樵、紫霄四字:“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
”1932年,匪首马老七得知贺龙赠金事,领匪众上山威逼徐本善交出黄金。
徐拒不交,与匪在紫霄内拼搏,击退多人。
数日后,路过万松亭,中匪埋伏,被杀。
葬于紫霄宫下。
刘理山 山东人。
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少将旅长。
民国十八年(1929)蒋冯之战后,冯玉祥败北下野,他弃官入道,居武当山麓朝阳洞,任住持。
克勤克俭;十余年如一日,募资修殿宇十余间;垒砌朝阳洞口石级蹬道一条,长四丈,宽五尺;又在洞下路旁建茶亭一座,设茶水施舍过往行人。
他还通医术,常走乡串村,为人治病,不收分文,更不留餐,只是淡水一碗,人称“扁鹊再世”。
1944年游小南海,不返。
朱宇亮 (1887--1961)湖北随州市人,幼家贫,随母兄逃荒到武当落户。
不久到太和宫皇经堂学道,嗣华山派。
据说他是武当山名药“紫金锭”秘方的正宗传人。
在住持皇经堂时,清静寡欲,俗尘不染,以所制紫金锭济众。
经数年募化集资,重修皇经堂和黄龙洞道院数十问,购置田地三十余石课。
民国十七年(1928),他与农民高世金、陈国友等四人杀恶霸周献海以后,出走四方避难。
周献海之族兄周辑五闻讯聚集红帮会众一百多人上山报仇,放火烧毁黄龙洞道院。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朱宇亮回皇经堂任住持。
水合一 (1890一1950) 湖北随州人,幼习儒业。
博学多识,精医术,善书法。
民国初年曾任区团总,后弃家到武当学道,拜紫霄宫徐本善为师,纳入龙门正宗。
公元1931年,红军第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受师之嘱,精心医护红军伤员。
徐本善被土匪枪杀后,他任紫霄宫监院。
1945年居三元宫。
罗教培 (1904--1967) 河南邓县人。
熟读五经四书,精医术,从小慕道,到武当紫霄宫拜龙门派道人冷合斌为师。
1931年,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同道友水合一精心医治红军伤员。
1953年罗被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和中国道教协会理事。
他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乐于助人,省吃俭用。
政府给他的生活补助费,多半施舍贫困;为人治病,常不收受酬,远近群众莫不称颂。
王教化 (1901—1989)河南省郑州人,幼年家贫,曾做长工,青年时到武当山出家,拜郑合玉为师。
他在山虔诚奉道,艰苦耐劳,60年如一日。
1931年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为红军伤员端茶递饭、倒屎倒尿,尽心照顾,和红军伤员结下深厚友谊。
红军伤员伤愈归队时,赠他35块银元,他珍藏50年后交给武当山文物管理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曾被选为湖北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名誉会长。
继续追问: 有没有景区的题词、名句什么的啊
4个或8个字的补充回答:“金光妙相”中国现存最大的铜殿 位于天柱峰顶端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由20吨精铜、300公斤黄金,在北京铸造,皇帝命工部大臣从运河督运至南京,溯长江、汉江而上,至山顶组装而成,面积约160平方米。
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
四周立柱12根,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
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
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
坛前设香案,置供器。
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
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
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治世玄岳。
至明代成祖封武当山为大岳,明世宗朱厚熜更封之为治世玄岳。
补充回答: 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
南岩雄奇紫霄丽,甘泉九成差可当。
——[明]《武当歌》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
——[明]洪翼圣《武当道中杂咏》
宋朝有木有写诗的人?
宋朝诗人很多的,比较著名的有:1、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迁居开封。
北宋诗人。
诗与 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
2、张俞,生卒年不详。
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属四川)人。
北宋诗人。
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
北宋 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4、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
世称盱江先生,又称直讲先 生。
北宋哲学家、诗人。
5、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宋代政治家、文学 家和思想家。
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者。
6、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北宋诗人。
以教书为生。
诗风奇崛 豪放。
7、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
北宋诗人。
官至吏部侍郎。
8、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文学家。
官到中书舍人。
擅长散 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9、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10、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人。
北宋诗人。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11、道潜(1043—1102),字参寥,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杭州於潜(今浙江临 安)人。
北宋诗人。
12、晁冲之,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
北宋江西诗派诗人。
13、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
北宋诗人。
与黄庭 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14、吴涛,字德劭,崇仁(今属江西)人。
北宋诗人。
15、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
宋代诗人、 诗论家,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16、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
宋代诗人。
高宗时任翰林学 士。
17、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哲 学家、诗人。
朱熹曾向他问学。
18、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词 人。
也擅长诗文。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19、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南宋诗人。
陆游曾 向他学诗。
20、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
南宋主战派大臣。
21、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南宋诗人。
诗出于江西 诗派,而自成一家。
22、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
南宋诗人。
2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一生主 张坚决抗金。
在仕途上不断受排挤,爱国热情却始终不变。
24、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南宋诗人。
官 至参知政事。
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25、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南宋诗 人。
他的诗自成一家,人称“杨诚斋体”。
26、林升,生卒年不详,南宋士人。
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
大约生活在孝宗淳熙年间。
27、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28、徐玑(1162—1214),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自其父时移居 永嘉(今浙江温州)。
南宋诗人。
“永嘉四灵”之一。
29、赵师秀(
—1219),字紫芝,号灵秀,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
与徐 照、翁卷、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30、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
南宋诗人。
“永嘉四灵”之一。
32、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33、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温岭)人。
南宋诗人,江 湖派重要作家,曾师从陆游。
34、叶绍翁,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
其诗属于宋朝后 期的“江湖派”,尤其擅长七言绝句。
35、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
官至工部尚书、龙 图阁直学士,谥文定。
江湖派最大的诗人。
穿越到宋朝的作文500字
如果我想穿越到哪个朝我会毫不犹豫地你我想穿越到宋朝。
为什么呢
因为宋朝有一个开国好皇帝赵匡胤,还有许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
下来就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个明君。
他当上皇帝后开始努力治理国家,他消灭藩镇割据,促进国家统一;积极推动农业发展,为百姓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的治理让宋朝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为日后的繁荣奠(dian)定了基础。
岳飞是南宋着名的抗金英雄,曾说过“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则天下太平矣”的名言。
他文武双全,曾平定叛乱,抗击金兵,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治军有方,岳家军军纪严明,骁勇善战,令金兵闻风丧胆,还有十首诗作流传至今。
岳飞这么厉害,如果我穿越回宋朝,那就不会有类似钓鱼岛事件了
因为宋朝的繁荣富强,所以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沈括就是北宋着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对军事也有研究,曾参与抵御西夏入侵的战争。
他的着作《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我国和世界学术上的瑰宝。
可以说,沈括是世界史上难得一见的通才
宋朝还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和词作家。
一代文豪苏轼是北宋时期着名的词人、诗人、散文家、书画家,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这个旷世奇才不仅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造诣(yi)令人叹为观止,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深深影响着后人。
婉约宗主李清照是南宋着名的女文学家,在诗、词、文、赋等方面都颇有成就,并着有《词论》。
他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称为易安体,很能体现她的品性,在愁怨缠绵中透出一种执着的阳刚之气。
李清照被誉为婉约宗主,她不仅具有男词人无法相比的多愁善感和真挚情意,更有着超越封建时代的性格和品质。
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激昂;抒写日常生活则多有清新之作,纤丽处似秦观。
豪放词人辛弃疾是南宋着名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它的词题材广泛,词风沉雄迈,有的表达了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有的抒写了壮志难酬的不平与愤懑(men),还有的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四时风光和世情民俗。
人们称赞他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试想一下,如果我生活在宋朝,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吟诗作赋了
虽然宋朝的书法艺术发展并不景气,但却出了四位成就卓着的书法家,他们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fu)蔡襄(xiang)。
苏轼的书法作品,笔法妙在藏锋,字势多敧侧而倾斜。
黄庭坚的作品行笔曲折顿挫,笔势风神洒荡,意蕴十足。
米芾的作品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自然流畅,奔腾放达,具有跌宕(dang)跳跃的神韵。
蔡襄的字浑雄敦厚温雅端庄。
呵呵,我现在正在练习毛笔字,如果有他们的指导,那我岂不也会成为一大书法大家
宋朝还有很多有作为的人,如:程颢(hao)、程颐、朱熹、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就不一一为大家介绍了。
有无私奉献精神或聪明的成语或名言警句
李白,油煎豆腐是外黄里白的。
陆游,踏遍青山就是在陆地上旅游。
大地旅行。
(打一宋朝诗人名)
陆游
大地旅行打一宋朝诗人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