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礼的孔子名言并加以点评
●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的格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关于孔子的格言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耻下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的礼貌名言名句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孔子的格言和名言有啥区别
如果没有,请给我一些孔子的格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对于诚实在人追寻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讲得十分透彻,是国人学子所通晓的名言。
老师所教导的,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就说明白,不明白就说不明白,这才是一个有真知的人。
那明明不明白却要说来头头是道的是真正的蠢人,因为被骗的恰是自己。
在任何事情上,哪怕是听来最崇高最正确人人都赞赏的,如果没有真的明白它的意义,那就应该老老实实地说:我不明白
这才是一个可能走向真智慧的人。
推荐: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其实对“色难”一词有深刻印象却是来自一个小故事。
老师出一个上联:色难。
学生大大咧咧回答:容易。
老师拍案叫绝。
其实这就是一个笑话。
该对联只能算诡巧,对仗工整,意思却大相径庭。
色难:表示脸色难看。
其实子夏对孝道的一种理解就是:尊长身体不舒服了,晚辈尽心尽力服侍,这就是孝道了。
其实不然,孝道最难的是让尊亲保持和颜悦色。
从古至今,这是最难做到的。
现在电视里经常有这样一则小广告吧。
一位在家中的老人等来儿子、女儿、孙子的若干电话,都是问寒问暖,却没有一个回家。
老人叹气:都忙。
其实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充实,正所谓天伦之乐。
这一点,从古至今,做的好的也只有一人:老莱子。
老莱子七十岁还装孩童在父母前面嬉戏,以娱双亲。
因此老莱子能跻身二十四孝。
尊亲色难,小子尚觉容易否
圣人知道“色难”不易解,故“里仁第四”再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但与“色难”相比,其蕴意稍差矣。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区别嘛我也不清楚,对不起啊,呵呵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
人焉叟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曰:“其怒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 子曰:“有教无类。
”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