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理念八字格言
教学理念八言【篇一:教学理念八字格为你推荐言:|||1、教师对学生是一个引路人似的兄弟姐妹,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2、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并领悟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3、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4、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5、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6、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7、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我学,自我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8、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9、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10、如果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领悟而告终。
林格伦11、教师就是要敬业爱生。
12、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领悟知识。
如果咱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仅就应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就应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13、和蔼可亲的,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14、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1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16、在群众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我都有。
17、爱因斯坦19、问题不
教育格言和教学格言的区别
教育和教学是近义词,没有太大的区别驾驭教学格言举例如下: 1、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2、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朱熹 3、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4、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我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5、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音乐的格言
1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2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
—— 伊索3 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马克思4 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英)海伦.辛普森5 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 尼采6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 柏拉图 7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 贝多芬8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 雨果9 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
—— 舒曼10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 李斯特11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 门德尔松12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贝多芬
教育格言和教学格言的区别
格言是一个人之精华人汇成的睿智.聪明智慧,老年人的经验,都在格言里面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
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
只是谚语来源于民间无名氏之口,或经众人加工而成,而名言警句则大多数出于名人之口。
格言包括的内容不是太广泛,简单的说格言大多是以激励的意思为主,一般出自古代的书面文献,经引用后广泛流传,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由于流传时间久,人们或许已经不知道或不注意其出处,只注意教育意义。
名言警句之所以叫名言警句是因为是名人说的话,
教学格言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小人比而不周。
,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孔子论做人: 不学礼,无以立。
,匆施于人。
,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政治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
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