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幼儿教师教育格言小故事

幼儿教师教育格言小故事

时间:2020-03-12 00:00

老师要我们课前一分钟演讲,讲的可以是寓言小故事,短一点,要有启示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

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

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

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

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

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

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

’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

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

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

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儿童寓言故事50则

公主写寓言故鞤

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1、小和尚磨豆子 从前,有座庙,庙里没磨,因庙里每天都要派和尚挑豆山下农庄去磨。

一天,有个小和尚被派去磨豆子。

在离开前,厨房的大和尚交给他满满的一担豆子,并严厉警告:“你千万要小心,庙里最近收入很不理想,路上绝对不可以把豆浆洒出来。

”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去磨豆子。

在小和尚磨豆子 从前,山中有座庙,庙里没有石磨,因此,庙里每天都要派和尚挑豆子到山下农庄去磨。

一天,有个小和尚被派去磨豆子。

在离开前,厨房的大和尚交给他满满的一担豆子,并严厉警告:“你千万要小心,庙里最近收入很不理想,路上绝对不可以把豆浆洒出来。

”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去磨豆子。

在回庙的山路上,他一想到大和尚凶恶的表情及严厉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

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挑着装满豆浆的大桶,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生怕有什么闪失。

不幸的是,就在快到厨房的转弯处时,前面走来一位冒冒失失的施主,撞得前面那只桶的豆浆倒掉了一大半。

小和尚非常害怕,紧张得直冒冷汗。

大和尚看到小和尚挑回的豆浆时,当然非常生气,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

我不是说要小心吗

浪费了这么多豆浆,去喝西北风啊

” 一位老和尚听闻,安抚好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明天你再下山去,观察一下沿途的人和事,回来给我写个报告,顺便挑担豆子下去磨吧。

” 小和尚推卸,说自己只是磨豆子都做不成,哪可能既要担豆浆,又要看风景,回来后还要作报告。

在老和尚的一再坚持下,第二天,他只好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路上,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旁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

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

这样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

当小和尚把豆浆交给大和尚时,发现两只桶都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溢出。

其实,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功名和利益,不如每天在上学、工作或生活的努力中,享受每一个过程的快乐,并从中学习成长。

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2、过眼云烟 有一个小沙弥名叫心通,他忽然厌倦起暮鼓晨钟的禅修来,认为时光过得太慢,他急切地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代法师。

有一天他对道悟禅师说:“我什么时候能像师傅一样道行深远、德高望重就好了,那才是令人羡慕的人生境界啊

” 道悟禅师听后,未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只是用手指指天边的一朵白云,对心通说:“你看那朵云多么漂亮

”心通也附和说:“真的漂亮

”然后,道悟禅师又指指一盆正在怒放的花说:“你看那盆花,开得多鲜艳啊

”心通也附和着说:“真鲜艳啊

” 过了几个时辰之后,心通把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时,道悟禅师又忽然问他:“刚才那朵漂亮的白云呢

” “早已飘逝得无影无踪。

”心通看看天边,顺口说道。

又过了不知多少天,当心通把白云、鲜花的事情早已忘到脑后时,道悟禅师又忽然对他说:“你去把我那天指给你的那盆鲜花捧过来,我看开得怎么样了。

” 心通赶紧去找那盆花,可是,那盆花的花期已过,只有发黄的枝叶了。

道悟禅师就说:“都是过眼云烟啊

” 直到这时,心通才豁然顿悟。

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瞬即逝。

人生苦短,光阴金贵。

珍惜当下的每一分钟,心灵之花自然鲜明、生命之花自然葱茏>>>>>>>-《小故事大道理》

有关教师的故事和教育的名言

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斯大林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爱默生 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鲁迅 一个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老师的错误,但是恭恭敬敬的保持沉默,因为正是这些错误对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

——屠格涅夫

关于老师教育学生的小故事超短

感恩老故事(一)  孔子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在去陈国和蔡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

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

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

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

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

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

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

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

刚一跨出房门。

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

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

”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

”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

不行

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

”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

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

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感恩老师的故事(二)  周恩来不忘师恩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感恩老师的故事(三)  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  感恩老师的故事(四)  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惹人深思的寓言故事

值得深思的寓言故事 故事一: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

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

”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

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

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只要不被学生讨厌的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当我们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故事二: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

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

”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

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

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

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

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

”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

”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

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

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

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故事三: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

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

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

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老师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

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他们的脸上。

 故事四: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

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

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

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

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

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

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

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

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

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

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

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

”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不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

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

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

”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

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

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故事五: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

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

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

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国家去。

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上,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

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

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

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

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

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一个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

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

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

  七、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故事六: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

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

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

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

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

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

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

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

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故事七: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

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

”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故事八: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

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

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

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

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

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

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

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

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

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老师,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故事九: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

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

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

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

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

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

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

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

有时候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

  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  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  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  ……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

我希望教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希望他们能成为鲜活的社会人。

   故事十: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

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

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

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

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

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

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

妈妈看着她走过去。

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

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

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

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

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

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

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

老师找了他的母亲。

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

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

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

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

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

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

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

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

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

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

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

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

”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幼儿园教师演讲稿我们的故事

我喜欢讲故事,孩子们也喜欢听我讲故事,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因为有故事,我和孩子们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

今天我也要讲故事,只是今天的故事里既没有美丽的白雪公主,也没有勇敢的辛巴达,但是却有满满的真实和言不尽的感动。

这是我自己的故事,是金锣号幼儿园大二班的小朋友和我,与我的师傅——月浦四幼蔡霞芳老师之间的故事。

听口令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走班带教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初见蔡老师。

那天,孩子们在做平衡练习,我发现垚垚的动作很有创意,就想集中所有的幼儿一起来观看模仿,可叫了好几声,帅帅和腾飞几位男孩子根本充耳不闻,浩杰虽然已经听到了我的指令,但还在漫不经心地晃来晃去。

我又大声喊了几次集合,嗓子都喊疼了,孩子们才好不容易集合到我的身边。

但是围拢在我身边的孩子有的自顾自讲话,有的前推后挤,有的左顾右盼,喧哗声一片,根本没有人在听我说什么,我又窘迫又着急,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时候,一直在一旁静静关注的蔡老师上前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今天我最喜欢他,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仿佛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居然马上安静下来。

孝龙说:“因为他听老师的话。

”蔡老师笑着说:“对,他集合的时候很安静,速度快,最重要的是他耳朵灵,会听老师的口令,所以我最喜欢他。

不过,我也喜欢你们,看你们刚才玩的时候会动脑筋、会商量,不过老师说集合好像没有听到哦。

”此时,一边的飞飞说:“蔡老师,你喜不喜欢我?”蔡老师摸着他的头说:“当然喜欢喽!如果老师说集合,会听口令的孩子我更喜欢。

”飞飞开心地说:“我下次一定会快一点的。

”别的孩子也争先恐后地说下次也会快一点。

看,孩子们就这样在和蔡老师的一来一往中,一下子变得规则有序、不再吵闹,我便可以顺利请垚垚介绍他的好方法。

垚垚介绍完我刚想解散,只听蔡老师对孩子们说:“学会了别人的好方法,你也可以自己试试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方法来玩。

等会张老师还要集合的噢,这次我再来看看我最喜欢的是谁。

”接着,就看到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在尝试和探索各种玩法,都希望自己的方法是最好最有趣的。

当我再次宣布集合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孩子们快速来到我的身边。

活动后蔡老师给我分析:“集体运动,在留意孩子动作技能展现时,还要注意班中特别调皮的孩子,你要让孩子们学会听口令,规则意识的形成对孩子社会性发展很重要。

你们班的孩子其实是很懂事很聪明的,但需要你及时引导。

”由此,蔡老师对常规培养还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如常规要求需适切,要考虑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常规要求需一致,要与配班老师、保育员之间形成默契,达成一致;常规要求需反复,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在接下来的几次活动中,我努力以清晰的口令与幼儿互动,努力以积极的鼓励引导,适时树立榜样,明确提出要求来组织孩子有分有散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与搭班老师和保育员沟通,达成一致。

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们集合的速度快了,注意力集中了,变得不再调皮捣蛋了。

这一良好行为的习得为建立稳固的班级生活常规打下了扎实基础,也带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建立一个规则有序、健康快乐的班集体,是一名新教师专业成长中必须形成的能力。

从蔡老师的语言和行动中,我领悟到,班级管理、常规建设,需要做到三个字:序、常、实。

序:序就是秩序,顺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有其内在的章法。

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的关心和注视,班务做到泾渭分明,制度井然,有条不紊,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会日渐形成巩固。

常:就是经常,是坚持。

小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有些常规我们必须常常提,适时适地地提,他们才能记忆深刻,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贵在日复一日的坚持。

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班级良好的一日常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更是根据幼儿实际年龄特点循序发展起来的。

“小不点儿”的蒲公英教师仅仅关注班级孩子的共性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聚焦个别孩子的成长过程。

因为只有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才会孕育一个灿烂的班集体。

每次蔡老师来蹲班带教,孩子们总会争先恐后地围着她,尤其是那些外向活泼的孩子更是拉着蔡老师的手不肯放,那种喜欢真是发自心底。

毛毛小朋友,年龄小,话也不多,是我们班的小不点儿。

每次看到大家都围着蔡老师,他总会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

但是,蔡老师早就关注到了这个小不点儿,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毛毛会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你好。

”然后害羞地转过头。

有一次,区角活动后蔡老师高兴地告诉我:“毛毛今天认真地在区角里自己做了一朵蒲公英,他拿给我看,做得真不错。

孩子有了进步不要忘记表扬他啊!”蒲公英引来了孩子们的惊喜声,毛毛脸上洋溢出了骄傲的笑容。

第二天毛毛又去做了更多更好的蒲公英,原来老师小小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

终于又等到了蔡老师来的那一天,毛毛居然自己跑过去和蔡老师问好,而且还要蔡老师去看自己做的满满一墙的蒲公英。

看着他们一大一小的身影,我感觉特别温馨,甚至羡慕。

那一刻,我在心里做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一定要做一个像蔡老师一样的老师——眼里有孩子,心里有孩子。

在蔡老师的身上,我读到了四个字:平等、尊重。

赢得孩子们的喜爱,老师要懂得欣赏孩子,学会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事物;要能够理解孩子,及时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鼓劲;要学会发现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

这样,才能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成为孩子的朋友。

这样的老师才能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让每一个孩子积极快乐地融入在班级中,健康活泼地投入到活动中。

蔡老师说:“快乐的班级环境,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壤’。

教师是这块土壤上的耕耘者,需有科学的思想、健康的管理、有效的建设,只有让阳光、空气、水分润泽这片泥土,土上的绿苗才会茁壮成长!”衷心感谢蔡老师一年来的相伴和指引,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这一切必将对我的教育生涯一生有益。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