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军人应该效忠的诗句或是名言,谢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报国名言明代大臣 杨继盛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朱德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
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关于报国的名言明末文学家 陈子龙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唐朝诗人 李希仲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镜里朱颤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报国名言宋·文天祥《酹江月》[乾坤能大]。
这两句大意是:从镜子里看到我年轻时红润的面容都已变尽,只有我的丹心难以磨灭。
这首词是文天祥因叛徒出卖,被俘后押赶燕京途中的作品。
当时,腥风血雨的孤军奋战和难以忍受的囚徒生活已经使他的容貌完全改变,可是,“朱颜”“变尽”,“丹心难灭”。
这两句用反衬手法表明自己的忠贞不渝,与陆游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陆游的双鬓作雪,主要是岁月流逝的结果;而文天祥的朱颜变尽,主要是人为的折磨造成,更显出作者历尽磨难,丹心不变的英雄气概。
这两句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报国热忱光照千古,永远值得后人效法。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酹江月》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唐·刘长卿《疲兵行》。
片赏:一点赏赐。
这两句大意是: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得不到一点赏赐;长年征戍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在头白时回家?此二句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前句是说忠心报国者却得不到皇帝的赏赐,言外之意是得到赏赐的是那些惯会阿谀逢迎、谄媚取宠的小人。
后句说自首征战者没有几人能生还故多,写得更是凄凉悲切,戍守边塞的将士是爱国的,献身沙场是他们的义务。
他们伤心的是受到的待遇太不公平了,没有人能理解他们,同情他们。
可用以抒写爱国将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唐代诗人 刘长卿 《疲兵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汉唐时西北重要的边防要塞。
这两句大意是:愿意长期转战边塞以生命报效祖国.何必一定要活着进入五门关返回家回!这两句语言铿锵,格调豪迈,充盈着爱国主义热情。
可用于表现边防将士昂扬雄放的情怀。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塞上曲二首》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
青:这里指黑色。
这两句大意是:我誓以一身报国,不辞万死,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却是不能转黑的斑自双鬓。
这是陆游五十八岁闲居山阴时的作品,作者立志杀敌报国,万死不辞,可是朝廷却弃置不用,以至双鬓斑自,一事无成。
这里前一句写壮志,音调高亢,气概豪迈;后一句写现状,音调低沉,意境悲凉。
在壮和悲的对比映衬中,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夜泊水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巳先斑。
关于报国的名言宋·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史载南朝名将檀道济曾自比为“万里长城”,唐代名将李绩也曾被唐太宗比作“长城”,陆游年青时也以可以捍卫国家,防御强敌的“塞上长城”自比,许:期望。
衰鬓:衰老的鬓角。
斑:斑白,花白。
这两句大意是:我白白地期望自己成为保卫国家的名将,现在功业未就,镜中衰老的鬓角已经先斑白了。
这首诗是陆游六十二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官,已在家乡山阴闲居了六年。
壮志成“空”,两鬓“先”斑,这正是作者“愤”之所在。
一个“空”字,一个“先”字,作者内心的悲怆可见。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夜阑:夜深。
阑,将尽。
这两句大意是:深更半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越冰河的北征景象闯进梦境来。
这是这首七绝诗的后两句。
这一夜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还念念不忘“为国戍轮台”。
此时,急风吹雨的声响不断传入耳中,陆游边听边思,朦胧入睡。
在作者耳中,那风雨交加的声音竟转化为铁马奔腾的声音,于是作者在梦境中见到了“铁马冰河”的北征景象,实现了“为国戍轮台”的壮志。
这两句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使卧、思、听、见(梦见)融为一体,将北征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显得十分壮观,读后给人以豪迈之感。
但作者的报国壮志只能在梦境中实现,又使人感到余味悲凉。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戍:守卫。
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借指宋代北方边疆。
这两句大意是:我僵卧在这偏僻的村庄并不自引为悲伤,还想为国家去戍守边疆。
这是陆游六十八岁家居山阴时所作。
陆游因坚持抗金复国的立场,屡官屡贬,两年前又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黜,此时他年近古稀,时常卧病,连翻身都感到困难,所以说“僵卧”床榻。
“孤村”不仅指地处偏僻,也指朝廷弃置,门庭冷落。
如此凄凉的晚景,是很容易使人感伤的。
可是作者偏偏不以个人处境、个人得失为念,不仅“不白哀”,还想去戍守边疆,报效国家。
这种雄心壮志在“僵卧孤村”的反衬下,更显得生死不渝,百折不回。
诗人的报国赤忱,确实感人肺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辞家战士无旋踵,报国将军有断头。
清·李重华《书周遇吉传》。
旋踵(zhǒng肿):转过脚跟,此处为返回之意。
这两句大意是:辞家而去的战士就没有想活着回来,以身报国的将军早就准备着献身。
两句写将士们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报国精神。
表现今日反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可引此名句。
清代文人 李重华 《书周遇吉传》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报国名言明·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
英雄:指辛弃疾,也泛指南宋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
元:本来。
这两句大意是: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已经流尽了不能收复中原的沉痛之泪,而皇帝却本来就投有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诗句抒发了对辛弃疾等爱国志士北伐无望,报国无门,空流英雄泪的惋惜,和对南宋最高统治者苟且愉安,不思北伐,误国误民的痛恨。
吊古伤怀之情甚浓。
两句将“英雄”的壮志与“臣主”的庸碌进行对比,突出了各自不同的立场和感情,使颂英雄之情与谴庸主之意更为浓烈。
可化以写在腐朽的朝代,国破家亡之时,统治者与志士仁人对待救国救民的不同态度。
元末明初文学家 张以宁 《过辛稼轩神道》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明·俞大猷《咏牡丹》。
国色天香:指牡丹,语出唐人李正封“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这两句大意是:人们歌咏牡丹,尽都以“国色天香”赞美它的美丽,可是有谁知道它丹心独抱的姿质呢?这首诗全文是:“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诗人借牡丹自况,比喻自已报国济世的赤子之心不为人理解。
明代民族英雄、抗倭名将 俞大猷 《咏牡丹》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见宋·陆游《陇头水》。
太白:星名,即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
传说太白星主杀伐,诗文中多用以比喻兵戎。
南宋小朝廷主张对金“和亲”,以屈辱求苟安,故以“太白收光芒”喻之。
这两句大意是:夜间观察天象,太白星收起了光芒,国家不会有军事行动,我想以死报国.已没有了战场。
陆游毕生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素志,以委身锋镝、裹尸马革为乐事,由于甫宋小朝廷以屈辱投降为国策,以至诗人壮志成空。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太白收光芒”比喻朝廷不修武备,不图光复,颇为确切。
由此引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慨叹,也十分自然。
确实,对一个满怀壮志的爱国志士来说,没有比“报国欲死无战场”更可悲的了。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陇头水》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见宋·陆游《陇头水》。
太白:星名,即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
传说太白星主杀伐,诗文中多用以比喻兵戎。
南宋小朝廷主张对金“和亲”,以屈辱求苟安,故以“太白收光芒”喻之。
这两句大意是:夜间观察天象,太白星收起了光芒,国家不会有军事行动,我想以死报国.已没有了战场。
陆游毕生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素志,以委身锋镝、裹尸马革为乐事,由于甫宋小朝廷以屈辱投降为国策,以至诗人壮志成空。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太白收光芒”比喻朝廷不修武备,不图光复,颇为确切。
由此引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慨叹,也十分自然。
确实,对一个满怀壮志的爱国志士来说,没有比“报国欲死无战场”更可悲的了。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陇头水》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
关于报国的名言明代明臣 于谦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
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代明臣 于谦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报国名言清代状元 彭定求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宋·陆游《沁园春》[粉破梅梢]。
许国:报效国寡的志愿。
朝天:朝见皇帝。
这几句大意是:报国之心虽然坚定,朝见天子却没有门路,万里遥远,心境凄凉,有谁给我寄个音讯?这是陆游五十一岁时写的词。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词的过片两句,反映了陆游当时的心境。
岁月流逝,壮志成空,年过半百的诗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词中反映许多老朋友都在朝内飞黄腾达,自己却远在蜀中,不仅“朝天无路”,连个问讯的人都没有,心情的悲凉可想而知。
几句词直抒胸臆,写出了报国无路的悲愤。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沁园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平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明代大臣 杨继盛名在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文学家 曹植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
临政无阿。
关于报国的名言《孝肃包公遗像赞》。
龙图包公: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故称“龙图”。
肺肝冰雪:内心像冰雪一样纯净。
胸次山河:胸中怀着国家河山。
阿(e婀):曲从。
这几句大意是: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内心像冰雷般洁净.胸中装着祖国山河,一心想报效国家,施政时刚直不阿。
可化用以形容一生为国效忠,正直清廉,无私无畏,执法如山的人。
《孝肃包公遗像赞》 《孝肃包公遗像赞》
带忠字的成语 谚语 歇后语 格言 或是诗句
成语 解释 尽忠报国 为国家竭尽忠贞,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 精忠报国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赤胆忠心 赤:比喻真纯。
形容十分忠诚。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忠心耿耿 耿耿:忠诚的样子。
形容非常忠诚。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忠肝义胆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忠贞不渝 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
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公忠体国 谓尽忠为国。
竭智尽忠 竭:尽。
用尽智力,竭尽忠诚。
尽忠竭力 竭:尽。
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求忠出孝 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
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矢忠不二 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
效死输忠 指竭尽忠诚。
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
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宅心忠厚 宅心:居心。
忠心而纯厚。
亦作“宅心仁厚”。
忠不避危 忠:忠于。
避:回避。
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 忠贯白日 贯:贯通。
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
形容忠诚无比。
亦作“忠心贯日”。
忠驱义感 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
亦作“忠孝双全”。
竭忠尽智 〖解释〗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
移孝为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同“移孝为忠”。
义胆忠肝 〖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
忠贯日月 〖解释〗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
形容忠诚至极。
忠心贯日 〖解释〗贯:贯通。
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
形容忠诚至极。
同“忠贯白日”。
忠孝能两全的名言
孝亲·贤达: 孝父心宽。
〖宋〗陈元靓 ·终身慕父母。
〖〗孟轲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宋〗李纲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清〗王永彬 ·重情轻物,厚养薄葬。
字严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清〗王永彬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名贤集》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
《劝孝歌》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劝孝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增广贤文》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
《格言集锦》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宋〗何铸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格言集锦》 ·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劝孝歌》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劝孝歌》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劝孝歌》 生死·气节: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易经》 ·生而必死,自然之理。
〖宋〗苏轼 ·生亦自然,死亦自然。
书摘 ·祸与福相贯,生与死为邻。
《战国策》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归。
〖三国〗王乐 ·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唐〗聂夷中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唐〗杜甫 ·壮士难易节,贞松不改柯。
〖唐〗李咸用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唐〗孟郊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唐〗张籍 ·堂堂七尺躯,勿使污青史。
〖宋〗陆游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 ·独爱山中兰,幽香抱枝死
〖宋〗范师孔 ·男儿志在守,可杀不可苟。
〖宋〗梅尧臣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明〗顾炎武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明〗顾炎武 ·古来虽有死,好在不先知。
〖清〗袁牧 品行·美德: ·大德必得其寿。
〖春秋〗孔丘 ·德不孤,必有邻。
〖春秋〗孔丘 ·志于道,据于德。
〖春秋〗孔丘 ·富润屋,德润身。
〖汉〗戴圣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宋〗杨时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春秋〗孔丘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春秋〗左丘明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战国〗孟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战国〗孟轲 ·不衿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汉〗司马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诸葛亮 ·居安思危,积德固本。
〖唐〗魏徵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晋〗傅玄 ·无学为贫,无德为孤。
〖清〗王永彬 ·求教受劝,向善进德。
〖清〗王永彬 ·进德修业,经世致用。
书摘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书摘 ·德为人本;勤是家基。
《对联集锦》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明〗洪应明 ·学道无早晚,进德无先后。
〖明〗王达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后汉书》 ·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
〖汉〗贾谊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汉〗刘向 ·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
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晋〗嵇康 ·树至德于生前,流遗爱于身后。
〖唐〗吴兢 ·读书既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格言联壁》 ·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
〖春秋〗孔丘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汉〗王充 ·平生德义人间通,身后何劳更立碑
〖唐〗徐夤 ·英雄第一开心事,撒手千金报德时。
〖元〗张养浩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 ·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增广贤文》 ·德日新也,万邦惟怀;志自满也,九族乃离。
《尚书》 ·忠信谨慎,德义之基;虚无诡谲,乱道之根。
〖汉〗王符 ·其名弥消,其德弥长;其身弥退,其道弥进。
〖隋〗王通 ·有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厄穷不塞。
〖宋〗胡宏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煊 仁义·诚信: ·无信不立。
〖春秋〗孔丘 ·仁者无敌。
〖战国〗孟轲 ·君子以诚之为贵。
〖春秋〗子思 ·士虽有学,而信为本。
〖春秋〗墨翟 ·君子于信,义不食也。
《易经》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班固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晋〗陈寿 ·人无忠信,不可立世。
〖宋〗程颐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战国〗孟轲 ·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汉〗司马迁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汉〗刘向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清〗王永彬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
〖清〗张映斗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春秋〗孔丘 ·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
·忠节令图,君子高行;屈节附逆,义士所耻。
《晋书》 ·孔子曰仁,孟子道义;仁义堪首,做人之本。
字严君子以当仁不让。
〖春秋〗孔丘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春秋〗孔丘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春秋〗孔丘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其穷处而守高。
〖战国〗李玉 爱国·报国: ·一寸丹心惟报国。
〖宋〗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春秋〗子产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霍去病 ·欲安其家,先安其国。
〖唐〗武则天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唐〗韩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
《战国策》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宋〗陆游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明〗杨继盛 ·宁做流浪汉,不当亡国奴。
丰子恺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
〖明〗冯梦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白人无再青。
〖宋〗陆游 ·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宋〗李清照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 ·收复山河吾济事,长留肝胆照陵园。
林伯渠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廖仲恺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
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掘起有黄人。
吴玉章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
〖宋〗岳飞 ·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梁启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陶行知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
李大钊
如果有一天成为公务员,我们要怎样效忠党国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报国名言明代大臣 杨继盛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朱德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
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关于报国的名言明末文学家 陈子龙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唐朝诗人 李希仲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镜里朱颤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报国名言宋·文天祥《酹江月》[乾坤能大]。
这两句大意是:从镜子里看到我年轻时红润的面容都已变尽,只有我的丹心难以磨灭。
这首词是文天祥因叛徒出卖,被俘后押赶燕京途中的作品。
当时,腥风血雨的孤军奋战和难以忍受的囚徒生活已经使他的容貌完全改变,可是,“朱颜”“变尽”,“丹心难灭”。
这两句用反衬手法表明自己的忠贞不渝,与陆游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陆游的双鬓作雪,主要是岁月流逝的结果;而文天祥的朱颜变尽,主要是人为的折磨造成,更显出作者历尽磨难,丹心不变的英雄气概。
这两句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报国热忱光照千古,永远值得后人效法。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酹江月》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唐·刘长卿《疲兵行》。
片赏:一点赏赐。
这两句大意是: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得不到一点赏赐;长年征戍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在头白时回家?此二句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前句是说忠心报国者却得不到皇帝的赏赐,言外之意是得到赏赐的是那些惯会阿谀逢迎、谄媚取宠的小人。
后句说自首征战者没有几人能生还故多,写得更是凄凉悲切,戍守边塞的将士是爱国的,献身沙场是他们的义务。
他们伤心的是受到的待遇太不公平了,没有人能理解他们,同情他们。
可用以抒写爱国将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唐代诗人 刘长卿 《疲兵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汉唐时西北重要的边防要塞。
这两句大意是:愿意长期转战边塞以生命报效祖国.何必一定要活着进入五门关返回家回!这两句语言铿锵,格调豪迈,充盈着爱国主义热情。
可用于表现边防将士昂扬雄放的情怀。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塞上曲二首》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
青:这里指黑色。
这两句大意是:我誓以一身报国,不辞万死,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却是不能转黑的斑自双鬓。
这是陆游五十八岁闲居山阴时的作品,作者立志杀敌报国,万死不辞,可是朝廷却弃置不用,以至双鬓斑自,一事无成。
这里前一句写壮志,音调高亢,气概豪迈;后一句写现状,音调低沉,意境悲凉。
在壮和悲的对比映衬中,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夜泊水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巳先斑。
关于报国的名言宋·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史载南朝名将檀道济曾自比为“万里长城”,唐代名将李绩也曾被唐太宗比作“长城”,陆游年青时也以可以捍卫国家,防御强敌的“塞上长城”自比,许:期望。
衰鬓:衰老的鬓角。
斑:斑白,花白。
这两句大意是:我白白地期望自己成为保卫国家的名将,现在功业未就,镜中衰老的鬓角已经先斑白了。
这首诗是陆游六十二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官,已在家乡山阴闲居了六年。
壮志成“空”,两鬓“先”斑,这正是作者“愤”之所在。
一个“空”字,一个“先”字,作者内心的悲怆可见。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夜阑:夜深。
阑,将尽。
这两句大意是:深更半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越冰河的北征景象闯进梦境来。
这是这首七绝诗的后两句。
这一夜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还念念不忘“为国戍轮台”。
此时,急风吹雨的声响不断传入耳中,陆游边听边思,朦胧入睡。
在作者耳中,那风雨交加的声音竟转化为铁马奔腾的声音,于是作者在梦境中见到了“铁马冰河”的北征景象,实现了“为国戍轮台”的壮志。
这两句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使卧、思、听、见(梦见)融为一体,将北征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显得十分壮观,读后给人以豪迈之感。
但作者的报国壮志只能在梦境中实现,又使人感到余味悲凉。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戍:守卫。
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借指宋代北方边疆。
这两句大意是:我僵卧在这偏僻的村庄并不自引为悲伤,还想为国家去戍守边疆。
这是陆游六十八岁家居山阴时所作。
陆游因坚持抗金复国的立场,屡官屡贬,两年前又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黜,此时他年近古稀,时常卧病,连翻身都感到困难,所以说“僵卧”床榻。
“孤村”不仅指地处偏僻,也指朝廷弃置,门庭冷落。
如此凄凉的晚景,是很容易使人感伤的。
可是作者偏偏不以个人处境、个人得失为念,不仅“不白哀”,还想去戍守边疆,报效国家。
这种雄心壮志在“僵卧孤村”的反衬下,更显得生死不渝,百折不回。
诗人的报国赤忱,确实感人肺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辞家战士无旋踵,报国将军有断头。
清·李重华《书周遇吉传》。
旋踵(zhǒng肿):转过脚跟,此处为返回之意。
这两句大意是:辞家而去的战士就没有想活着回来,以身报国的将军早就准备着献身。
两句写将士们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报国精神。
表现今日反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可引此名句。
清代文人 李重华 《书周遇吉传》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报国名言明·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
英雄:指辛弃疾,也泛指南宋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
元:本来。
这两句大意是: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已经流尽了不能收复中原的沉痛之泪,而皇帝却本来就投有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诗句抒发了对辛弃疾等爱国志士北伐无望,报国无门,空流英雄泪的惋惜,和对南宋最高统治者苟且愉安,不思北伐,误国误民的痛恨。
吊古伤怀之情甚浓。
两句将“英雄”的壮志与“臣主”的庸碌进行对比,突出了各自不同的立场和感情,使颂英雄之情与谴庸主之意更为浓烈。
可化以写在腐朽的朝代,国破家亡之时,统治者与志士仁人对待救国救民的不同态度。
元末明初文学家 张以宁 《过辛稼轩神道》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明·俞大猷《咏牡丹》。
国色天香:指牡丹,语出唐人李正封“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这两句大意是:人们歌咏牡丹,尽都以“国色天香”赞美它的美丽,可是有谁知道它丹心独抱的姿质呢?这首诗全文是:“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诗人借牡丹自况,比喻自已报国济世的赤子之心不为人理解。
明代民族英雄、抗倭名将 俞大猷 《咏牡丹》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见宋·陆游《陇头水》。
太白:星名,即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
传说太白星主杀伐,诗文中多用以比喻兵戎。
南宋小朝廷主张对金“和亲”,以屈辱求苟安,故以“太白收光芒”喻之。
这两句大意是:夜间观察天象,太白星收起了光芒,国家不会有军事行动,我想以死报国.已没有了战场。
陆游毕生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素志,以委身锋镝、裹尸马革为乐事,由于甫宋小朝廷以屈辱投降为国策,以至诗人壮志成空。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太白收光芒”比喻朝廷不修武备,不图光复,颇为确切。
由此引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慨叹,也十分自然。
确实,对一个满怀壮志的爱国志士来说,没有比“报国欲死无战场”更可悲的了。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陇头水》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见宋·陆游《陇头水》。
太白:星名,即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
传说太白星主杀伐,诗文中多用以比喻兵戎。
南宋小朝廷主张对金“和亲”,以屈辱求苟安,故以“太白收光芒”喻之。
这两句大意是:夜间观察天象,太白星收起了光芒,国家不会有军事行动,我想以死报国.已没有了战场。
陆游毕生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素志,以委身锋镝、裹尸马革为乐事,由于甫宋小朝廷以屈辱投降为国策,以至诗人壮志成空。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太白收光芒”比喻朝廷不修武备,不图光复,颇为确切。
由此引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慨叹,也十分自然。
确实,对一个满怀壮志的爱国志士来说,没有比“报国欲死无战场”更可悲的了。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陇头水》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
关于报国的名言明代明臣 于谦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
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代明臣 于谦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报国名言清代状元 彭定求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宋·陆游《沁园春》[粉破梅梢]。
许国:报效国寡的志愿。
朝天:朝见皇帝。
这几句大意是:报国之心虽然坚定,朝见天子却没有门路,万里遥远,心境凄凉,有谁给我寄个音讯?这是陆游五十一岁时写的词。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词的过片两句,反映了陆游当时的心境。
岁月流逝,壮志成空,年过半百的诗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词中反映许多老朋友都在朝内飞黄腾达,自己却远在蜀中,不仅“朝天无路”,连个问讯的人都没有,心情的悲凉可想而知。
几句词直抒胸臆,写出了报国无路的悲愤。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沁园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平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明代大臣 杨继盛名在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文学家 曹植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
临政无阿。
关于报国的名言《孝肃包公遗像赞》。
龙图包公: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故称“龙图”。
肺肝冰雪:内心像冰雪一样纯净。
胸次山河:胸中怀着国家河山。
阿(e婀):曲从。
这几句大意是: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内心像冰雷般洁净.胸中装着祖国山河,一心想报效国家,施政时刚直不阿。
可化用以形容一生为国效忠,正直清廉,无私无畏,执法如山的人。
《孝肃包公遗像赞》 《孝肃包公遗像赞》
不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加入加拿大国籍为什么要宣誓效忠英国女皇
加拿大曾经是英国殖,虽在1867年就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但作联邦国家之一,加拿大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元首仍然是英国女王。
你会注意到,所有的英国家都只有总理或首相,而没有总统或国王,因为这些英联邦国家的Boss是同一个人——英国女王。
理论上说,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国民,都是英国女王的“臣民”。
所以,加入英联邦国家国籍的时候,要向英女王宣誓效忠,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为了国家不顾他人的名言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阶级的机器,是使人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列宁)这样说无论如何都不过分,那就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哪个国家中,哪儿没有法律,哪儿就没有自由。
自由使我们免于他人的强制和暴力,而这在没有法律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美】哈耶克 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样说无论如何都不过分,那就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哪个国家中,哪儿没有法律,哪儿就没有自由。
自由使我们免于他人的强制和暴力,而这在没有法律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美】哈耶克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
作者:吴玉章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作者:康熙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作者:詹天佑 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作者:蒙泰格尼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作者:巴甫洛夫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作者:警言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作者:果戈理 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起的。
义和团是爱国者。
他们爱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
我祝愿他们成功。
义和团主张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
我也是义和团。
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国家。
作者:马克吐温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作者:吕坤 你看,我所说的这种忠诚,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忠诚,而不是对于它的制度和官员们的忠诚。
国家才是最重要的最实在最永远的东西。
国家才是应该注意维护和亲切关怀的人人都要为它效忠;制度是外表的东西,只不过是像衣着一般。
衣服是可以穿破的,会成为一些破布片,穿在身上会不舒服,也不能给身体保暖或防止疾病和死亡……公民如果认为他看的国家的政治外衣已经穿破了,而又保持沉默,不去宣传改换一套新装,那他就是不忠。
作者:马克·吐温 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 作者:福尔特尔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作者:陶行知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作者:《格言联璧》 假如人们把夸张和狂暴叫做美德,把温和与公正叫做犯罪行为,那么,这样的国家离开灭亡就不很远了。
作者:拿破仑 伊拉克万岁
阿拉伯国家万岁
作者:萨达姆 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
作者:拜伦 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
作者:富兰克林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作者:巴斯德 伟大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仅具有直接的,而且具有一种持续的,不断发展和永不消失的力量。
即使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去世了或他所生活的时代过去了,这种力量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它的生命力也许比他的国家和他所操的语言更强。
作者:埃弗雷特 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作者:刘向 历史上伟大的国家兴亡,完全是由於种族混合以至破坏了血统纯洁所致。
为了要防范这种灾难的发生,所以国家必须尽到责任,采取防范的措施。
作者:希特勒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作者:傅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