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人生格言教育感言

人生格言教育感言

时间:2019-01-15 03:19

人生格言 人生感悟 励志名言 名言警句 名人名言 哲理名言 ...

1、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2、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possible(我是可能的)。

3、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4、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

5、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6、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

7、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8、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9、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10、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1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2、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3、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

17、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8、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上帝助自助者。

24、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5、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7、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8、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9、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30、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3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2、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3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4、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35、夫妇一条心,泥土变黄金。

3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37、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38、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39、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40、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1、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42、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3、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44、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45、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46、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7、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4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4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50、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孔子、孟子、朱自清的资料。

人生格言,人生感悟的文章或者故事。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学术贡献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

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

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

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

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

但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

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2年入高等小学。

【孟子概述】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

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

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

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

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

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

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政治思想】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有传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将自己的仁德推广,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

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乐,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拥戴君主,国家自然富强安定。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

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 《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

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

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

“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 ②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

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

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

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

由于这句话的结尾是对开头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实际上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权力造非正义的统治者的反。

这是一种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

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这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

孟子在当时已享有很高的声望,随着11世纪和12世纪新儒教派的崛起。

他的声望在中国变得更高了。

最经典的人生格言

经典人生格言一、幸福、其它与人生1.人生成绩好像是清道夫,怎么做都看不出来,可是一不做就看出来。

2.经营自己的长处等于存一笔利率最高的存款,它能使你的人生不断增值。

经营自己的短处等于贷了一笔利率最高的贷款,它会不断削弱你的人生。

3.旅行的长度由钱包决定,旅行的宽度由目光决定,旅行的深度由心灵决定。

4.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5.可以敷衍他人,敷衍工作,敷衍一切,最终却发现:敷衍了自己。

6.心里常存感激,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7.智慧的河流,越深越无声。

8.你要赶路,就不要带得太多;你要休息,就不要想的太多。

9.人生,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瓦,是与风浪搏斗的一支浆,是耕耘大自然的一头牛,是帮助别人攀登的一道梯。

亲爱的朋友,你愿意你的人生是什么呢

10.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11.上帝给每个人都是24小时,给这24小时赋予价值的,是你自己。

12.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13.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脑袋,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思想。

14.人生重要的是选择。

15.机遇总是钟情于准备好的人。

16.命运就像自己的掌纹,虽然弯弯曲曲,却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17.有了机会不要放过,没有机会不要放松。

18.诚实是一

给一句人生格言

00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00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006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007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008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009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12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01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015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01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018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019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020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021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022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023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0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025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026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027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028 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029 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030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031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032 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033 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034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035 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036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037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038 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039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040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041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042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043 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044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045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046 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047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048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049 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050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1、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

3、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说:“在这美妙的一天,我又要获得多少知识啊

” 4、不要为这个世界而惊叹,要让这个世界为你而惊叹

5、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也一定是勤奋。

6、学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送给你一个丰收。

7、藏书再多,倘若不读,只是一种癖好;读书再多,倘若不用,只能成为空谈。

8、学习好似一片沃土,只要辛勤耕耘,定会有累累的硕果;如若懒于劳作,当别人跳起丰收之舞时,你已是后悔莫及了。

9、成功包含着黄连与蜂蜜,黄连在成功前吞咽,蜂蜜在成功后品尝。

10、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

关于引导孩子学习人生格言

1、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2、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方法,是人世间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5、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和完成的方法。

  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7、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8、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9、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10、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1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12、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3、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4、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本文出自座右铭网  15、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16、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19、好母亲把儿子当朋友,坏母亲把儿子当情人。

  20、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人生格言忘记从前重新来过

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

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于幻灭。

—— 李大钊

感悟一句教育名言

人类进入了21。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教育不一个封闭的领域。

教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中,着眼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实现“全世界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的发展,乃是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

教育格言名言,作为长久的、有价值的全人类教育经验结晶,作为民族意识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它对于教育的传承和革新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歌德说过:“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也说过:“巴尔扎克携带的手杖上刻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可我的格言却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

”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新体制,首先要建设新型的教师队伍,关键是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许多人的成功都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许多发明创造,得力于一句格言的启迪,“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都在格言里面”。

高尔基说:“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之所以把此书奉献给读者,就是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家长和青年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提供一个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用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去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不断实现自身潜力的发挥和拓展。

之所以把此书奉献给读者,就是要进一步给青年们证实弗兰西斯·培根在《学术的推进》中的哲言:“智慧和学术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权力与统治持久。

在《荷马史诗》问世以来的250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里,不曾有诗篇遗失,但却有多少宫殿、庙宇、城堡以及城市荒芜或是被焚毁?”本书精选编辑了中外一千三百多条格言名言,再加上解读中引用的一千余条,全书汇集格言名言二千三百余条,近30万字。

其内容上溯到先秦,下至于当代,从《论语》、《札记》到《朱予语类》、“二程理学”,从近代民主教育家到当代教育名流;从欧洲“文艺复兴”到美国“独立宣言”,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荚纽斯,到集教育理论和实践之大成、作为世界教师偶像的苏霍姆林斯基;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到日本岸根卓郎真、善、荚为一体的“永久的教育论”(《我的教育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育改革的檄文,到我国有关教育工作的决定决议;从伟人、领袖关于教育问题的远见卓识,到一批批优秀教师对教育的切肤感悟。

所选条目内容,紧紧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大教育支柱为核心,以“识自教育”为灵魂,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兼容并蓄,广采博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努力辨析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内在联系。

以期做到“正衣冠、明兴替、知得失”,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薮。

本书的编排体例有三个特点。

一是按内容分门别类。

根据相同或相近内容共分为8篇35项。

其中前四篇,即“读书做人”、“学用探究”、“生存处世”、“道德修养”,以教育四大支柱为统领,针对教育者应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途径确定选项内容。

后四篇,即“教书育人”、“课程教学”、“师道师表”、“尊师重教”,针对全牡全以及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从端正教育方向,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学氛围和改革举措等方面来确定选项内容。

二是本书重在解读,区别于格句名言辞书。

所谓解读,只是重点摘采各条目内容的闪光点和现实性,抒发作者的所知、所想、所感、所悟,没有在格言、名言本身的注释和系统解释上下大功夫。

解读中,由于作者自身水平限制,同时,想多给读者朋友提供更多的格言名句,试图用格言名言解释格言名言。

这不是刻意堆砌,其用心是让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名人大师们展开思维暴露、思维碰撞、思维融合或思维沟通,以期达到跨时代跨国籍的交流,来激发读者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三是本书所选条目尽量给读者提供原著出处,由于条件所限,找不到原著的就提供摘录书籍或篇目。

为便于读者查阅,对于涉及到的主要名人、名著,不在文中注释,在书后以索引形式给以介绍。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在选择中免不了受时代的局限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精华之中可能混杂一些糟粕。

作者在解读中尽管注意给以提示,但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望读者在学习中,注意批判地吸收,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