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国水利方面的名言名句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鹊楼》)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
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 圣人出,黄河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天下黄河富宁夏 在宁夏黄河水被称作金水、富水,像征著富裕、安宁和吉祥背起棺材过黄河——连后路都准备好了 隔黄河送秋波——没人领情 黄河的水--不清不白 黄河里的水--难得清 黄河决了口--滔滔不绝 望乡台上跳黄河--临死也得落个清白 跳到黄河洗不清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清,圣人出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5,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9,九曲黄河十八湾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水利格言
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水库,把广大用户比作水田,经销商就是纵横交错的河道,员工就是来自源头的活水,而总经理就是那个守闸门的人,如何蓄水放水就是他的工作,而最终的价值都将通过庄家的收获来体现。
总经理要管好水库,必须胸怀整个水利工程才行。
——华西希望集团董事长 陈育新
“深淘滩,低作堰”是战国时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
这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李冰设计的
江堰水利工程是怎样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的
三七分 利用天时与地利 三分流入外河 七分来灌溉 岷江被分
关于水的名言警句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谁给我一滴水, 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
我国古代都有哪些水利工程
它山堰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
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
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
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
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
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
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渠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郑国渠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芍 陂 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
又名安丰塘。
位于安徽省寿县南。
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
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始 见《汉书.地理志》,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维修。
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王景修芍陂稻田。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水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水官铁锤等文物。
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
芍陂灌区面积,在4-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
《水经.肥水注》详述芍陂源流,工程规模,并指出陂有五门(水口),吐纳川流。
发展到隋代,经整修增辟为36门 。
延续到宋代。
这36水口仍可起到按照水量出入增减、调节灌溉用水先后次序的作用。
明嘉靖《寿州志》详记当时36门的具体名称及其经流地点,灌渠总长达783里。
清代芍陂水门迭有兴废增减,乾隆至光绪间均为28门。
关于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三国、南北朝时曾多次受到战争波及,唐宋以来,则多为地主土豪占垦和盗决。
以芍陂陂区为例,到明代,被占塘面约长50里, 变塘为田达56967亩多。
芍陂设置减水闸,明成化十九年(1483)始见记载。
系因地主土豪占陂为田,蓄水面积缩小,雨季汛涨时,地主为避免私田被淹,便盗决陂堤泄水,涸出塘底,续行占垦。
为防止盗决和占垦,故设置 减水闸进行控制。
清乾隆二年(1737)始在众兴集以南,建筑滚水石坝。
到民国年间,芍陂灌溉效益越来越低,1949年实灌面积仅8万多亩。
现为淠史杭灌区的一个反调节水库。
邗 沟 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又名渠水、韩 江、中渎水、淮扬运河、里运河。
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于公元前486年筑邗城(今扬州市),开通邗沟。
最初南端自长江引水北流,向北绕经一系列湖泊,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航道弯曲,到末口入淮河。
东晋南北朝时,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江水已不能引入运河,于上游开支河从今仪征引江水通航,并在运河口建堰埭、水门节水,河上亦建有多处堰埭。
隋代两次重开此河,成为南北大运河中的重要一段。
唐代,长江中的沙洲扩大,并与北岸相边。
开元二十二年(734),在扬子镇以南接开伊娄河,经瓜洲入江。
从此,瓜洲运口与征运口并用。
北宋,在邗沟上建有数十处闸、坝、涵、达等建筑物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复闸。
元代开京杭运河,邗沟成为其中的一段,南口在瓜洲和仪征,北口仍在淮安北。
京杭大运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