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训家规的格言、对联、诗词有哪些
要言为: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和邻里,安本业,明学术,尚勤俭,明趋向,慎婚嫁,勤祭扫,慎交友,重忍耐,戒溺爱。
全文以文言文写就,历经,辗转传世,其文已有些许错误,已不大适应今人白话文的阅读习惯,故根据文言体修正并改编为诗谣体以供后生、同胞修养之用。
诗谣体全文如下:家训是什么
家训是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
中国的家训一般是博采古今先贤的至理名言而定论的。
家训是后世子孙生活的准则和行为指南。
虽然时代进步了,科技也在日新月异,但家训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历经百代仍犹新的传家之宝,前辈都希望下一代的人对家训多加研读,身体力行,为的是不负前人的一片爱护之心。
一、孝父母父母生养子女身,恩比山高比海深。
为人子兮侍左右,宜思养教方成人。
在家愉悦色,奉命唯谨从容身。
长上有过容劝谏,莫为琐事伤天恩。
兼听则明尽子职,和妻共孝悦双亲。
病则侍奉汤药熬,逝则守孝祭葬殡。
违逆执拗莫仿效,惰行结怨是辱亲。
出仕公仆则移孝,作忠显亲扬名真。
二、友兄弟兄弟姐妹是一体,何分父母亲疏味
小敬大是伦常事,大必爱小亲情意。
长大各自有家室,相互帮衬难亲拒。
友恭之道斯合意,无别你我不妒嫉。
若为财产起阋墙,听任教唆燃豆箕。
同室操戈如仇敌,何以亲情续栉棣
同胞异乳皆兄弟,支子庶子莫分比。
亲情也须亲情护,我为人人是第一。
三、敬长上在官在家有长上,年龄先我亦是矣。
正其尊称敬长上,不论地位高与低。
隅坐揖礼谦恭让,随行罔敢有戏娱。
干名犯分使不得,目无尊长素养低。
贤智先人莫凌长,血气方刚自恃愚。
污慢高年是大过,炫耀自我为自迷。
矜富贵兮夸门第,狂悖之行莫姑息。
道德伦常有顺序,同心理。
四、和邻里同乡共饮一井水,出门先见是邻居。
虽不是吾亲骨肉,出入相友不攀比。
守望相助助为乐,相互关照好亲密。
患病患难相扶持,有无相济友根续。
贫富相欺是愚心,势利相投是邻忌。
强弱相凌为短见,大小相拼耗神气。
何必微资起争讼,何必小忿仇杀疾。
有邻莫把恶习扰,不睦之举当戒去。
五、安本业士农工商可为职,承先裕后本根巨。
司职敬业当自真,才智与日俱进兮。
无业莫把游民做,择其所能再自立。
吾身能在囹圄驻,吾心未敢。
小工可作大渔船,小业能供温饱躯。
开源助流长河汾,业工个个是福渠。
游荡不立枉为人,若成事业劳有逸。
敬其时,安享本业不心疲。
六、明学术学校学无异,学者异焉成实际。
中学纯而西学杂,西学实兮中学虚。
西学列邦相驰逐,东学国粹去存以。
偏中易愚偏西躁,两者兼顾大可为。
中学为体西为用,相辅相成无缺遗。
按时而学术克广,人材有树赏。
学有实践方长惠,学而不研何未疑
学海无涯明学术,立德立言功相济。
七、尚勤俭,勤耕苦读节俭为。
勤操苦练可立业,戒骄戒躁人和气。
四时种垦勤也巧,披星戴月有劳曲。
士农工商首在勤,鸡鸣凤兴可亲躯。
亲朋往来俭为侍,鸡黍相迎重情意。
布衣之道常成乐,无酒无茶水有趣。
家户充盈勤为宝,手里有粮可轮回。
为民安可做庶事,为官清贫廉可掬。
八、明趋向制度可改明趋向,风俗可移志未移。
爱亲敬长化日月,天经地义不规谁
人际可贵在平等,怎能违
少小何可辱长上
除非无礼和智愚。
纵酒嗜烟非善为,逞凶斗狠是颓废。
冶游赌博为恶习,不顾廉耻自痴迷。
败名丧节须惩戒,长辈同胞共促规。
洁身事,光宗耀祖方自愉。
九、慎婚嫁儿女婚嫁须慎重,恋爱自由也警惕。
世间婚恋有迷途,随波逐流防自欺。
看人要看言和行,莫见诺言敞心扉。
家长及时来辅导,莫让晚生伤心躯。
婚前重在防心计,洁身自好不可摧。
择婿嫁女轻聘礼,娶媳求淑薄奁蓄。
父母善为伦之始,儿女仿效学道理。
治化之源自长辈,迁善自觉有接力。
十、勤祭扫氏族祖坟是圣地,时常祭扫敬先驱。
无论年轻和老幼,先人之所莫疏离。
路之远兮可遥祭,双手合十随时礼。
各致其诚为感恩,家族兴旺有延续。
常怀敬虔来拜寄,感谢长上爱抚育。
我生若无先人助,哪来前途和希冀
春来喜赏燕护巢,夏到热观蚁队奇。
秋迎落叶重任了,冬慕白雪洁天地。
十一、慎交友交友以信慎交际,诚实为人总相宜。
可叹人际有荆棘,从来难把心相与。
友以义合好相对,肝胆相照才有益。
劝善规过友情事,点到为止有缓急。
口是心非是非理,友人之间莫此为。
交友也交品正人,酒肉之朋难久聚。
友情最好是父母,无欲无求不防御。
只要友人能相济,不论贵贱与聪愚。
十二、重忍耐一时之忿难自抑,不忍不耐常越礼。
浅则祸及本身心,深则害及儿孙女。
公艺九世同居张,陈氏八百共食欲。
万事当前忍能为,从容忍让创奇迹。
忿之逞凶多成过,追悔莫及叹可畏。
小事大事皆能忍,忍耐为上品行美。
凡事能忍胸怀宽,处变不惊有勇气。
世间大忍忍贪欲,可忍可耐阔天地。
十三、戒溺爱子弟之率有不谨,皆由父兄教不及。
养育后人戒溺爱,艰苦奋斗可自立。
贫穷可享苦中乐,富足可省饭中味。
诫子勉弟教当知,学有所成是第一。
专横跋扈为戒行,骄娇二气须除去。
谦虚谨慎日日做,从小便学融让梨。
姑息养奸是罪过,迁善改过自敢为。
倘有过犯不纵容,爱到深处是启迪。
家规家训范例8条
家训范例8条1.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道德品质,增强生活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特制定本规范。
2.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独立完成,今日事今日毕,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3.要吃饱吃好,保证全面营养,不可挑食厌食少食。
4.每天坚持看书2小时。
5.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运动量不得少于一小时(寒暑假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不可偷懒,不可随意,不可只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6.家庭就餐应遵从家规,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礼貌待客,不可无视父母、长辈和客人,不可边吃边玩,不可浪费粮食。
7.要尽可能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可无视父母的感受,要积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可推辞,不可讲条件。
8.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遵从父母教导,出门进门要和父母打招呼,不可忘恩,不可与父母顶撞、狡辩或者无理取闹。
王姓家规,家训出自何处
王姓祖训百代世第,及至于今。
英才辈出,卓尔不群。
孝悌为先,忠信为本。
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不奢不侈,颗粒成廪。
婚丧从俭,持家以勤。
嫁女择媳,勿尚重聘,积德行善,不惟俗伦。
自强自立,处事以忍。
广结贤良,不谋非分。
当差有事,尊上宽仁,努力进取,友朋谨慎。
勿以诱善,祸及自身。
勿以亲恶,招惹公忿。
酗酒无度,伤其身心。
聚众赌搏,财帛散尽。
贪婪飘荡,荒废青春。
胡为,辱没先人。
恋衙投宦,必爱人民。
忌才害贤,毒族害群。
耸人告讼,不如兽禽。
利令智乱,灾难必临。
祖灵在天,察尔甚真。
阴诛阳谴,追究必深。
祖灵阴佑,和顺永存,后裔繁昌,福寿盈门。
一荣一辱,天地一新。
世德世业,纠察昭昏。
一谦受益,一满招损。
神灵有鉴,莫辱斯文。
阴受其殃,阳恶是因。
安贫乐道,其心也欣。
焚毁朝夕,何堪明晨。
纨绔堕落,愧对乡邻。
不肖为贤,浪子如金。
振兴美族,直上青云。
秉公惩戒,繁荣后昆。
恭愿后裔,永传家珍。
百世不竭,积厚且纯。
张德扬惠,守规遵训。
王氏家训言行可覆,信之至也. 推美引过,德之至也。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 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 临财莫过让. 此五者,立身之本。
王氏家训 一·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 二·服从祖训,端本孝弟,不容有悖偷蔑礼之行为; 三·保护祠产,维护公益,不容有侵蚀欺诈之行为; 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为; 五·注意教养,勤求职业,不容有放弃贻误之行为;六·禁食鸦片,严禁嫖赌,不容有伤风败俗之行为; 七·律己治家,忠信笃敬,不容有卑劣偷惰之行为; 八·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 九·合敬同爱,排难解纷,不容有歧视推诿之行为; 十·振作精神,见义勇为,不容有废弛敷衍之行为。
关于家风,家规,家训的作文1800字
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
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
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
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
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
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
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
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
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
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
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
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古代有哪些家训家规
制定家训或家规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
若从孔夫子庭训儿子孔鲤算起,可说是源远而流长。
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南朝梁徐勉有《戒子书》,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也不大。
后,北齐的颜之推作《颜氏家训》,全书七卷二十篇,内容丰富,体例宏大,堪称中国家训之宝典,惠泽后世蔚然成风。
颜之推(西元531-590年),字介,琅邪临沂人。
复圣公颜回三十五代孙,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
之推创制家训,意在治家。
他认为,治家首在教育子女,故《教子》是全书之第一篇。
他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早期教育,甚至在中国教育史上比较早地论述了“胎教”和“幼儿教育”等家庭教育的方法。
他在《颜氏家训》中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就是说,古代圣贤的君王就有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孩子达三个月时,就要搬出皇宫,让她住在别宫里,眼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不听不该听的东西,所听音乐和所嗜口味等,都要按礼仪进行节制。
而且胎教的方法还要记录在玉片上,收藏在铜制的柜子里。
孩子出生后,还在幼儿时,就确定了太师、太保,开始对王子进行孝、仁、礼、义等方面的教育,并引导他练习。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又说:“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就是说,普通人纵然不能做到这样,也该在孩子会辨认大人的脸色,知道大人的喜怒的年龄时,就开始教育他,做到大人允许他做才做,不允许他做就立刻停止。
这样等孩子长到几岁大时,就可以省得对他使用鞭、杖的惩罚了。
父母对孩子既保持一定的威严,又不失慈爱,那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产生孝心了。
《颜氏家训》还说:“……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即孔子说:“少年时代养成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就象天生一样自然而然。
”正是讲的这个道理。
俗谚说:“教导媳妇要在媳妇刚刚嫁来的时候,教育子女要在子女还是孩子的时候。
”这话说得对极了。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十分可贵,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现代家庭教育仍有显著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宋朝以后,家庭礼治不断加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法。
权贵之家的家族法的代表是司马光的《家范》。
《家范》在社会上层仕宦之家广为流传,南宋宰相赵鼎,令其子孙各录一本以为永远之法。
朱熹在司马光《家范》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繁琐的家庭礼制和礼仪规范,即《家礼》。
《家礼》在内容上与平民之家的生活和劳作的规律基本一致,并且各种规矩、礼仪都十分详备,所以逐渐成为平民之家的家教之法。
朱熹还把《大学》中的名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伦理框架,构建一个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他要求每一个人,先修身,而后齐家,而后治国,而后平天下。
于是,家训或家规就超越了“家”的范畴,与“国”联系在一起,使之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当一个人走上社会,为国效力时,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示出自身的家教如何,这是家训的作用效果。
明末清初昆山人生员朱柏庐,没有显赫的仕途业绩。
他的家训叫做《 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又叫做《朱子家训》。
这是他用程朱理学的儒家伦理为家庭成员规定的日常生活准则。
诸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当加温恤”;“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纵囊橐无余,自得其乐”;“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等,他把立身处世的道理用明白浅显的文字表达出来,琅琅上口,几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早已超越程朱理学的境界,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座右铭。
朱柏庐的后辈同乡王昶是清代高官,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南巡,王昶获得召试第一,先后在内阁、军机处做官,后升任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相当于监察部副部长)。
他的家训共有十条,包括要谨身起居,尊敬亲人长辈,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点;要认识物力艰难,要爱惜财用,饮食淡薄,衣服朴素,一切以节省俭约为准则;告诫子弟考试不要作弊,不要请人代考,更不要营求关节——走后门、通路子;见利不能忘义,不能产生贪心;对待别人,不能产生漠视心、欺诓心、徇情心,更不能产生自私自利占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子弟要勤奋好学,不要心有旁骛,荒废学业;不要出入衙门,不要和走江湖的三教九流交往,不要和奸佞之人、刻薄之人、行为怪诞之人交往,以致沾染不良习气等等。
这种家规,今日看来未免有迂腐之处,但总体倾向依然无可非议。
对于身居高位,在乡里有着崇高威望的王昶而言,能够如此严厉地修身、齐家,约束自己的子弟,实在难能可贵,也值得今人深思与崇敬。
至于清代的启蒙读本《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为本,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行为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集家训或家规之大成,可谓古代启蒙养和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古代家训经典】一、周公《诫伯禽书》二、徐勉《诫子崧书》三、唐太宗《诫皇属》四、欧阳修《诲学说》五、范纯仁《诫子弟言》六、袁采《袁氏世范》七、明宣宗《寄从子希哲》八、杨继盛《给子应尾应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