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忏悔的名言
用对别人的忏悔之情才能写出真正的。
美国作家 爱默生忏悔对现实,错了就是错了要解释。
悔过,但不要矫枉过正。
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定期忏悔是个骗局,那么一来,忏悔变成了作恶的奖品。
……忏悔过两次的人是最可恶的伪君子。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忏悔是对信徒非常有益但主要对罗马教会的教士非常方便的发明。
由于这个方法,他们能知道所有家庭秘密,能引起夫妻口角,如果需要的话,也可激起宗教叛乱。
在忏悔不风行了的国家,教会失去了一个施加影响的强大工具。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 霍尔巴赫《蛙》这部作品注重了对人的灵魂的剖析,十几年前我就说过,作家要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
写作的根本目的不是对某项政策的批判,而是对人性的剖析和自我救赎。
写人的灵魂,写人的忏悔,这也许就是《蛙》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某人向牧师忏悔,他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把一个人藏在家里,并且收他的房租。
牧师安慰说这并无过错。
可是,此人问道,我该不该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呢
当我们相信爱情还在,可它毕竟过去了,而我们不愿面对现实,好像蒙在鼓里。
问题是:谁在收我们的“房租”呢
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包容心和忏悔心:忏悔时不应指望对方能包容你、原谅你,这样的初衷证明你没有任何的抱歉,你只是希望使自己早日摆脱掉对方的指责,这是一种自私、功利的目的。
当被伤害时,如果这种伤害能在时间中被抚平,那么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原因,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了此一生。
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真的希望能听到房地产界的一篇哭声,在今夜。
如果良知未泯,你就应该哭泣;如果你还有一点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你就应该哭泣;如果你能充分理解天下苍生的住房感受,你就应该哭泣;如果你还有一点羞耻感,你就应该哭泣;如果你对自己的罪孽能够真诚的忏悔,你就应该哭泣;……如果真的能听到一片哭声,悲悯大地,感动上苍,我想这个产业还有救。
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 牛刀爱情是神话,可是不是童话。
我这么想着的时候突然觉得我再也不是从前的宋天杨。
我紧紧地,搂着他。
他的眼泪沾湿了我的毛衣。
我并不是原谅他,并不是纵容他,并不是在用温柔胁迫他忏悔。
我只不过是在一瞬间忘记了他伤害过我,或者说,在我发现我爱面前这个人的时候,因他而起的屈辱和疼痛也就随着这发现变得不那么不堪。
爱是夕阳。
一经它的笼罩,最肮脏的东西也成了景致,也有了存在的理由。
原名李笛安,中国青春文学女作家 笛安 《告别天堂》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说自己对时代的把握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你说那些批评家,他们也把握了这个时代的核心精神了吗
也未必。
无论一个人的眼界多么宽阔,实际上也是很片面的。
每个人的价值观,自己都认为正确无比,实际上也是相对的。
当然我不是强调相对论,我们要求一个作家去完全把握社会,这是一个奢望。
但是,我们可以要求一个作家尽可能地去从时代精神中提炼出一种核心的、具有相对普遍性的东西,这个要求还是不过分的,就是这个东西也很难办。
究竟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现在经常强调人文关怀、慈悲、忏悔,慢慢变成了口号,甚至变成一个打人的棒子。
我写了忏悔,我以为写得很深刻。
但也有人说你这忏悔是种片面的理解,你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忏悔。
你和我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忏悔。
他说托尔斯泰啊、陀思妥耶夫斯基啊。
但是我觉得他们也不是和现在的社会那么合拍,也是陈旧的东西。
所以一个作家只能写出一个相对正确的东西。
人物周刊:很多访谈中,您这一代作家都表达了对自身写作的充足信心,但也有人曾谨慎地表明了自己对把握时代经验的力不从心,不知您有没有相似感觉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创作第一个阶段,把坏人当好人写,第二个阶段,把好人当坏人写,这两个可以合并在一起,像我写《丰乳肥臀》,也就是站在人的立场,而不是站在阶级和党派的立场,好人身上也有缺点,也有黑暗面,坏人身上也有善的方面,那么比过去的革命战争文学,起点要高一点。
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下面一个阶段,应该是把自己当罪人写,当然并不是说像卢梭的《忏悔录》那样通篇都是忏悔,把自我当坏人写,就是让小说的主人公,自己有一种自我忏悔、自我反省的意识,这个鲁迅当年在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时,实际上早就说过的,这种伟大的罪人,堂上的拷问者,就是要拷问出罪恶背后的善良,也要拷问出善良背后隐藏的罪恶。
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了不起、伟大、经典
他在这一点上甚至超过了托尔斯泰。
尽管鲁迅很早就提到这点,但我想我们新时期的文学始终没有往这方面深入,我们都在诉苦,伤痕文学啊,所谓的右派文学啊,都是在诉苦,都是在控诉这个社会,控诉政治、控诉坏人,对自我、对善的压迫,没有从反面来忏悔,善的背后有没有虚伪,被迫害的坏人是不是甘心情愿地做坏人
被迫害的坏人是不是也曾经充当过迫害别人的坏人,是不是本来想迫害别人结果在斗争中失利,被别人迫害了
我觉得右派文学已经相当深刻了,但灵魂拷问依然不够。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关于烦恼的名言
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
(狄更斯《德鲁德疑案》)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狄更斯《远大前程》要是人家骗了你,他也不必生气,因为人人都想活,生活的门路却到处都很狭窄,所以就不能不擦碰别人。
——高尔基《苦命的巴维尔》要走的东西会走的;不管你是否坐在那里保卫它,它仍然要走,肯定要走。
——泰戈尔《家庭中的泰戈尔》用不着操心去装门面,不必苦心焦虑去勾心斗角,也不必为了妒忌别人和患得患失而烦恼。
——马克•吐温《镀金时代》保持健康的秘密就是适当地节制食物、饮料、睡眠和爱情。
(雨果《巴黎圣母院》)专心于健康的事越少,变为不健康的倾向的危险就越大。
——狄更斯《双城记》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巴尔扎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风雅的生活,就其广义而言,是使休息活泼的艺术。
——《巴尔扎克论文选》西班牙斗牛之类的畸形的运动是野蛮表征。
但是专门的运动却是文明的表征。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清新、健康的笑,犹如夏天的一阵大雨,荡涤了人们心灵上的污泥、灰尘及所有的污垢,显露出善良与光明。
——高尔基《老板》能生点病是有福的,可以使你摆脱某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不包括死亡,因为死亡虽说可以使你永远摆脱人间一切烦恼,可是你却又要到地狱去受折磨。
——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多和朋友交游无疑是医治心病的良方。
——泰戈尔《沉船
关于战争的名言
关于战争的名言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3、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6、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7、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10、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11、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12、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13、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5、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16、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17、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20、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2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22、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23、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24、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25、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2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27、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2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29、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30、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31、血战乾坤赤(唐·杜甫)32、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语境是什么意思
外部语两种,一种是社会环境在不同合说不同的话。
老百姓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报上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报道吗
某巨贪下基层在宴会上的经典台词:“想到辖区还有老百姓吃不上饭,这饭我吃不下呀
(说到此处擂一下桌子)”其实,他不是“吃不下”,而是“看不上”。
还有一种是硬件环境,也非常重要。
谈恋爱要去花前月下,酒吧茶座,最好吃西餐。
如果去一些不浪漫的场合,谈情说爱就很难。
朱丽叶柔声地呼唤:“罗米欧,罗米欧,你在哪里
”他总不能瓮声瓮气地回答:“我在洗手间,亲爱的。
” 韩少功在《暗示》中,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他插队那会儿,返城需要大队支书签字。
支书是个阶级斗争觉悟很高的人,平常总黑着脸。
但韩少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去了支书家。
屋内炉火正旺,支书老婆给他拍打雪花,支书还亲自给他端来姜茶,言辞也和善,最后居然把字给签了。
假使韩少功去的不是支书家,而是大队室,这事八成会黄。
这就是外部语境的作用,韩少功感叹:“火光也是语言”。
内部语境是说话人编织的逻辑,营造的氛围。
如果你陷入这样的语境,大脑自然会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我以前在国营企业上班,领导经常在会上表扬那些出国常驻的人,说他们是如何撇家舍业,含辛茹苦。
外驻职工回国,也是一个劲叫苦不迭,抱怨外国饭菜多么不可口,外国小妞多么不配合。
如果进入他们的语境,你恐怕一辈子都不敢出国。
但事实呢
跳出语境,分析一下便知,出国人员领双份工资,决不会比小业务员更苦。
前几天看电视,某个电视剧组的一班人,正在对观众大吐苦水,说他们深入农村实地拍摄,多么不易。
KAO,如果进入他们的语境,相信这些鬼话,那农民还怎么活呀
前几年,有人批评知青文学和伤痕文学,也是质疑这类文学营造的语境。
高手下围棋有一条法则,就是不要进入对手的步调,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条原则,对言谈也适用。
我有一位朋友(对不起,我又要编排我的朋友了),他老婆经常控诉他用情不专,每次,他都低头认罪,唯唯诺诺。
忽然有一天,他明白过来了,这样就坠入了老婆的语境。
他换了一个策略,每次老婆谈类似话题,他就巧妙地叉开,说自己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以及弗洛姆的名言:“爱是一种能力”。
果然,没出半年,他头上 “花心”的帽子,终于摘掉了。
老婆对她愈发体贴,就像童话中所说的那样,两人过起了幸福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