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知道关于出征的名言 越多越好
训曰:曩者三孽朕料理军务,日昃不,持心坚定,而外以暇豫③,每日出游景山骑射。
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
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④,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⑤,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
”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
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
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
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⑥,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
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
今海内承平,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⑦
古人云:“居安思危。
”正此之谓也。
【注解】 ①曩(nǎnɡ):过去,从前。
孽(niè):妖孽。
三孽,指发动叛乱的吴三桂等“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明降将先后反清;因其降清后封藩称王,故称“三藩”之乱。
②昃(zè):日偏西。
遑:闲暇。
③暇豫:悠闲逸乐。
④景山:即今北京景山公园。
⑤察哈尔叛乱:指察哈尔布尔尼叛乱。
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的察哈尔部头目布尔尼举兵叛清,失败身死。
⑥垂佑:对下边的护佑。
加护:加意保护。
⑦悚然:恐惧的样子。
【译文】 以前,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我处理军国事务,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但我保持着内心的坚定,表面上给人以悠闲逸乐的样子,每天都到景山骑马、射箭。
那时,我们满洲八旗兵都离开京城奔赴前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
在此情况下,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山的路旁扔下一些书帖,上面写道:“现今正有‘三藩’和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各路大军忙于征讨,在此危急之时,为何还有心思到景山去游玩呢
”对这种造谣生事的现象,我就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似的。
不久,“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先后剿灭。
当时,倘若我稍稍表现出惊疑、害怕的意思,那么人心就会动摇,或许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之事。
这都是上天保佑,祖宗神明加意保护,使我能够坚定信心,认真谋划,终于成就此功业,使已面临危亡的国势重获安定。
从古至今的皇帝,像我这样从小就经历了不少艰难的,实在不多啊
而今,四海之内又是太平盛世,但回想起往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我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反而有些后怕。
古人说:“居安思危。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评语】 吴三桂、察哈尔布尔尼发动叛乱,清廷边关军情紧急,康熙帝却每天照常骑马出行、射箭游乐,“暇豫”之状,成了一些人攻讦他的口实。
但不久叛乱迅速被平定,国势转危为安。
很显然,康熙悠闲逸乐是一种安定人心的策略,是优秀政治家的良好素质及杰出才干的体现。
作为帝王韬略,安定人心,在必要时不得不示人以闲适快乐的假象。
当决定命运的大事突然发生时,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很难,这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作为基础。
生活中,我们很钦佩那种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敬服那些喜怒哀乐不露于形的强人。
当然,这种风度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后天的修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志向决定的。
关于谦让格言
富兰克林(美国) 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爱迪生(美国) 谦虚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是美德的护卫。
牛顿(英国) 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斯蒂文生(英国) 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应令人厌恶的两种品德。
巴甫洛夫(前苏联) 要谦虚。
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学识。
” 葛洪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王进喜 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
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
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
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
这个并不坏。
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孟德斯鸠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柏格森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徐特立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华罗庚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普列汉诺夫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
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谢觉哉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富兰克林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贝弗里奇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
卢梭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
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雷锋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高尔基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a谦虚的格言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葛洪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魏相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张咏 虚已者进德之基。
——方孝孺 满盈者,不损何为
慎之
慎之
——朱舜水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谭嗣同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申居郧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张廷玉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培根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雨果 切忌浮夸铺张。
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列夫·托尔斯泰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
——富兰克林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格言加含义
格言警句出处、含义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
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
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
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
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忧锁成疾,卧床不起。
这时,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
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
现在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
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
” 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
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
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
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重于泰山:指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大. 轻于鸿毛:指人的死毫无价值,没有意义,白白地死去,比天鹅的羽毛还轻。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为思考,思维;“罔”读wǎng,意思为迷惑,昏而无得;“殆”读dài,意思为没有信心。
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才对。
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成功不成功都是你自己付出决定的。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
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
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
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
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
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
后来刘邦回来后知道韩信谋反是蒯通出的计谋,便把蒯通抓来喝令煮死,不料蒯通却以一句话让刘邦收回了成命。
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协助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丞相。
他一心想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病死。
临终前,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高出魏帝曹丕十倍,必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如果我儿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无能,你可自取而代之。
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会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一直到死。
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
他事必躬亲,尽心尽责,很快使蜀国恢复了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为了完成刘备生前努力统一中国的愿望,他曾先后六次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
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
临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后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
文章结尾的时候,诸葛亮写了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句话,表明自己要忠诚谨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刘禅同意了他的出兵计划。
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上,但是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未能彻底取胜。
诸葛亮并没有因为目的难以达到而灰心丧气,他一直组织进攻,最后病死在军营之中。
后来,此句演变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伟大的周总理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
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读书,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一阵欢笑声。
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做游戏。
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
春天里,野花满山,蜂飞蝶舞。
李白一边采野花一边扑蝴蝶,来到一条小溪旁,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一根铁棒。
他走上前去,好奇地问:“您磨这个做什么呀
” 老奶奶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做针呐。
” “做针
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
”李白惊讶地问。
“孩子,这铁棒虽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的。
”老奶奶说完,又埋头磨起来。
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得对啊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读书不也是这样吗
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
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读起书来。
是啊,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
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
8、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话出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寒风瑟瑟,万物凋零,给人萧瑟之感。
但不要忘了,在冬天之后,就是春天的降临,到那时,阳光明媚,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出在黑暗、痛苦中的人,不要忘记寻找希望的光明,不要忘记,黑暗之后就是黎明。
这首诗写于英国革命时期,因此,“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写给那些生活在黑暗社会的人们,不要放弃希望,要勇于与黑暗的现实斗争,迎取胜利的光芒。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林则徐在160多年前自撰并悬于政事堂的一幅楹联。
海纳百川出自《庄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纳之。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指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其容纳一切河流之水.用来比喻一个人要想气度、胸怀宽广,就要不仅宽容别人,还要不断的吸取不同的知识.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它有接纳百川的气度和容量,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礼乐志》中写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意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
只有结网捕鱼,才能尝到鱼的美味。
世界上不论什么事,如果只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或者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实干,就像只站在河边,对鱼兴叹,而不去结网捕鱼一样,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反之,如果踏踏实实地去干,即使在实践中失败,也还能得到教训,接近成功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