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
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育思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名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教育思想) 行是知之始。
(名言)
崇拜 名言警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 在一个人民的国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格斯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
——周晋峰
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你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是什么
只有那些始忘自己也曾子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爱心有时比知识与技能更可贵。
教师对学生心灵的窗口不陌生,才能把爱的鲜花端放在他们的窗台上。
注重特点,伸张个性,发挥专长、全面培养。
你能感知孩子的明天,就能客观地把握孩子的今天。
教师的使命在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使之熠熠生辉。
不论成绩,不论年龄,不论家庭,不论性别,公平地毫无偏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要吝啬把爱给予后进的学生。
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
爱生如子,学生就是我的生命,只有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学生,才能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
真正的爱基于尊重。
宽容与严格并行,谆谆教诲;平等与尊重相融,循循善诱。
鼓励更易使人改正错误。
多一分关心、多一分鼓励,就是给学生多一分进步的动力。
严字当头,爱在其中。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是教师的最大本领。
让学生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人格的魅力教育人。
当我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我知道该如何面对我的学生。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见学生们满心愉快地走进教室,意犹未尽的迎来下课。
学生只有得到尊重和理解,才能学会自尊、自重和自信。
快乐很简单,多一点参与;开心也容易,多一点付出。
魏书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什么
老师,您就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您如雨露,滋润我们这些禾苗;您如阳光,照亮我们的人生;现在,我们就快毕业了,在这里,我祝愿您:青春常在,工作顺利
1839年,在前山寨时写下名为十无益格言的爱国者是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这既是他从政的全盛时期,也是他思想的成熟期。
这年九月三日,他留下了“十无益”的格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
劫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这“十无益”格言,既是林则徐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林则徐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
林则徐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的精神德性智慧,从大自然“行”与“事”中得到启示,认为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因为大自然向人类展示的运行不辍、生机蓬勃的“气象”,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
所谓“天道”就是刚健有力而运行不缀现象的人文化成果。
大自然告诉人们,只有积累良好的德行才能百行无忧。
“地势坤,君子以厚物载德。
”人只要不起欲念,清心寡欲,本善之心不丧失,自修其德,必成正果;如果“存心不善”、利令智昏、与天理相悖,其结果必然是作茧自缚,以私害仁,“多行不义必自毙”。
林则徐认为,“行为不端,读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阐明了道德学习发生的前提问题。
道德是学习的基础。
由于林则徐出身贫寒,长期的家庭困苦经历和本人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接触,以及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培养了他正直做人、讲究民族气节、崇拜英雄人物等高尚情操。
所以,林则徐从政期间,在“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导下,上慰宸衷、下安百姓,“力学而潜修”,以图振兴国家。
他积极采取了一些兴利除弊、便民利民的措施,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表现了他作为地主阶级改革派、实干家的本色。
他自奉清廉、办事公正,博得地方民众的普遍好评。
这些都与林则徐重视反躬自省的品德修养分不开的。
中国传统道德观中的礼、义、廉、耻“四维”,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四种德性。
林则徐在“十无益”格言中告诫人们,“为富不仁,积聚无益”。
“劫取人财,布施无益”。
“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这些都属于关系德性。
有了这种关系德性,社会才会有伦理道德,人与人之间才会协调,社会才会和谐,人的精神境界才会高尚。
林则徐在“十无益”格言中所揭示的道德观,实际上就是中国伦理的一个基本道德标准。
林则徐作为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英雄,一生坎坷,尽管在革职流放、发配戍边的情况下,都能做到宠辱不惊, 初衷不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为治国兴邦的贤臣,就因为他恪守了中国传统的德性智慧。
你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
写一段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我最喜欢的格言是:鲁迅写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喜欢它,是因为:时间是宝贵的。
你失去了一天,再也回不来了。
只要我们学会“挤”就行了,把时间抽出来,用来干有意义的事,用来我们做该做的事,才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