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中考语文格言抄写题

中考语文格言抄写题

时间:2017-06-06 19:59

中考语文只有选择题那张卷子和抄稿纸没写考号会怎样

2011年吉林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第Ⅰ卷(共76分一、语文积累(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A.zǎn)B.妄自(fěi)薄C.断壁残(yuán)D.驰(chěng)边疆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轩榭重峦叠障瘦骨嶙峋樯倾揖摧B.阡陌妙手偶得偃旗息鼓天经地意C.陡峭面面相觑柔波粼粼眼花燎乱D.摩挲沸沸扬扬淳朴谦逊害人听闻3.能使下列语意顺畅、连贯的一组短语是:()(2分)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或者说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奇妙的大地,播下①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②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③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④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主宰每一个学生命运的人。

A、①思想 ②性格 ③行为 ④习惯B、①思想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性格C、①行为 ②习惯 ③性格 ④思想D、①性格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思想4.《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给梁山泊108位好汉都取了一个幽默、风趣的绰号,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名字及其绰号,并用简洁的语言做点评价。

(4分)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做6题)(6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3)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4)知汝远来应有意,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

郦道元《三峡》(7)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8)惶恐滩头说惶恐,       。

文天祥《过零丁洋》6.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4分)(1)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2)写出两句与春雨有关的古诗句:         ,        。

二、阅读(55分)[一]选择阳光(22分)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

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

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

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

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

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

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

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

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

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

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

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

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

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

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

”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

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青年博览》)7.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

(5分)8.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

(4分)9.给文章补个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

(3分)10.相关链接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报任安书》司马迁)相关链接一: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

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

老师同意了。

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

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

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

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

(《京华时报》05.03.04)(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

(4分)(2)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各链接一个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

(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6分)[二]一个人的奔跑(18分)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

“我该回宾馆休息了。

”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

他顺着跑道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外把我送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我要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国的凝望……”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

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格言》杂志2005年5月号)11.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

(50字内)(4分)12.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最后是“”(各填文中的一个词),说说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

(5分)13.《格言》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

()(3分)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C.责任重于荣誉。

D.奥运会重在参与。

1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祖国的凝望”的

为了这一“凝望”,无数志士仁人被感奋激发着。

请你也说出一个类似的故事。

(6分)[三](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愤不启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8.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2分)19.用原文填空。

(2分)(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20.相关内容链接。

(4分)(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2分)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2分)第卷(共66分)五、(11分)21.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你留心过你所用的语文课本是何种版本吗

如果没有留心,没关系,以后留意点。

这一问记在心里,不需回答。

下列问题可要认真作答哟——(1)在毕业之际,请向陪伴你三年的初中语文课本说几句“真情道白”。

(3分)(2)六本语文书,数百篇诗文。

坦白的说,未必都是你最喜欢的。

你觉得哪一篇课文不适合做课文

说说你的依据。

(5分)(3)请向课本的编者推荐一篇文章作为课文。

写出文章的篇名以及你推荐的理由。

(3分)22.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处,加以修改。

(4分)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

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

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四、作文(55分)23.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中考古诗词、名言警句巧妙写到作文中

01语录式——摘录就是放在文章的题记位置,单独出现,做全文的题记。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再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语录式类似抄,把原文原封不动地写在文章的开头,完后另起行在末尾处用破折线引出句子出处,由此做成作文的题记。

当然这是题记的一种形式,题记还有其他形式。

02援引式——引用用在文章内文中,就是直接引语的形式,提示语+冒号+双引号+引语内容+末尾标点符号+引号。

例如:《论语中说》:“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如果写成如下的样式就不是援引了——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因为这句话,包括“子曰”在内,都是直接来自《论语》,而不是孔子。

注意,援引的话语内容中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内。

03引号式——套用引号式和援引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中考语文作文一般用哪些名句

以下是一部分不太常见的,希望对你有用: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高中语文作文平时上学早自习背万能题目,开头结尾,素材,好句,名言,范文能提高作文分数吗,背多少,高

•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圣西门  •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左拉  •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穆尼尔•纳素夫  •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

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

——拉美特利  •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  •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爱因斯坦  •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  • 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吴运铎  •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欧文  • 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鲁迅  • 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

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王进喜 •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就象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

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麽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

——罗佐夫  •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啊,多麽幸福的时刻啊

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麽幸福啊

——贝多芬  • 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

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罗曼•罗兰  •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森村诚一  • 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约里奥.居里  •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狄慈根  •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麽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赫拉克利特  •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果戈理  •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艾青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  •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  •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罗曼.罗兰  • 当你幸福的时候,切勿丧失使你成为幸福的德行。

——莫罗阿  • 猝然死去本无甚苦痛,长期累死倒真难以忍受。

——佚名  •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爱因斯坦  • 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阿•巴巴耶娃  •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徐特立  • 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鲁迅  • 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

——王尔德  • 谦卑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

——威廉•特姆坡  •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马克•吐温  • 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马克•吐温  •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列夫.托尔斯泰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

——莫泊桑  •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就应自觉的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才将化为幸福。

——张志新  • 严肃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娱乐与欢笑这种种轻佻的伴侣,而在于坚忍与刚毅。

——西塞罗 写作文你可以借用,但是要把这些句子变成自己的,而不是抄袭,希望对你有帮助

求初中语文图表分析题,与总结归纳题,最好是中考的

中考专题-----图表分析题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

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

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近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

下面谈谈图表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图表题她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一是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等。

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

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活动结束做整理 做了 无所谓 不需要 做了 无所谓 没有小学 37.3 33.6 29.1 30.7 27.3 42初中 38.1 33.4 28.5 35.2 32.7 32.1高中 50.3 24.4 25.3 45.8 15.4 38.8 结论: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

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图表。

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

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

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人的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三审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

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

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

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上题中,我们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看出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注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比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在提高。

”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

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

上题的结论就可以概括为“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此认识也逐渐提高。

”总之,解答看图表述题时一个完整的过程:仔细审题是前提,认真思考是关键,准确表述既是目的又是终结。

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训练,重点抓好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就一定能做好图表分析题的。

例1.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况的统计。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

年代 土地沙漠化面积 沙尘暴发生次数 典型受灾情况(单位:次) (单位:平方公里) 70年代 1560 13 降尘25600吨/平方公里 80年代 2100 14 20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90年代 2460 23 46.1万亩农作物受害,11.09万头(只)牲畜死亡,156万人受害,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

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例2、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

(30字以内)我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画一定触动了你心灵的感悟,请选择某方面,谈谈你的感悟。

(20字以内)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首先,要学会观察。

对一幅漫画,全面仔细地察看内容,看清图上画了哪些事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

(2)其次,要学会找事物之间的联系.(4)最后,根据观察,分析结果,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表达时,应注意画面的整体性,应结合画面中的人物不同的行为方式及文字揭示加以概括。

注意审题,是否让描述画面内容,是否让谈感想评价. (3)再次,领悟漫画的深刻寓意,理解作者的漫画意图。

参考答案1、没有拿到冠军,第二名表现为垂头丧气,第三名信心百倍,通过拼搏,第二次比赛,第三名独占熬头。

②例:失败乃成功之母。

中考专题-----图表分析题 训练:1、根据下表提供的内容和数据,请说说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网上讲真话重要吗

你上网聊天都讲真话吗

重要 67.4% 是 22.2%不重要 8.5% 不是 66.8%无所谓 24.1% 不回答 11.00%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是“绿色食品”标志,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探究结果。

3、右边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探究结果答: 4、阅读下面表格。

完成文后题目。

科学家姓名 伽利略 牛顿 爱迪生 杨振宁 李政道年龄 17岁 24岁 32岁 33岁 34岁 30岁取得的成果 发现钟摆原理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发明白炽灯 发明电车 共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上面表格反映的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答: 。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下列信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宇)(3分)新华网消息:记者从省旅游局获悉,今年江西围绕“2006江西——中国最美乡村游”主题,将全面加快江西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进程。

今年全省旅游业定下“大盘子”: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将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总书入达388亿人民币。

6、认真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题目 国 家 中 国 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拥有水资源 2200立方米 11000立方米农村灌溉有效利用率 30%~40% 89%左右城市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 约200立方米 20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人均耗水 欧洲人的2倍 环境保护情况 水资源污染严重 环保意识较强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 的社会现状。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

7、阅读下列数据关系,回答 < < < < A.阐述“我国农业是成功的”(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阐述“必须限制人口增长”(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仔细阅读下列表格,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单位:元)指 标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366 2476 2622 2936 3255 (1)概括从表格中获取的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总理,看了这个表格后会作出哪些决策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世界能源组织 石油 煤 天然气 核电 太阳能 水电 其他年代1923年 40% 27% 23% 7% 2% 1% 2030年(预计) 35% 20% (1)用文字概括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此表后你有哪些感受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 (1).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请说出这个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专题-----图表分析题 训练参考答案1、上网聊天应该讲真话是网友美好的愿望,可在现实中,网上聊天之言又令人难辨真假。

2、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

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绿色食品分为A3级和AA级。

3、图形有地球、水滴、手三个部分组成。

寓意:圆象征着地球,每个人手上有一滴水,暗示地球上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

(要求说出整个图案的主旨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

5、今年江西要做旅游经济大省,收入将达388亿。

67、A.我国以不足世界耕地总面积1\\\/15的耕地,养活了大约占世界1\\\/4的人口,可见我国的农业是成功的。

B.我国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1\\\/5,耕地却不足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15,地少人多,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8、(1)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到2005年首破万元,达10493元。

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在不断增长,至2005年达到3255元。

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2001年差距为4494元,到2005年则达到7238元。

(2)加大农村投入,缩小城乡差别,创建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

9、(1)预计2030年以后,世界能源将以核电和太阳能为主要能源。

(2)A 节约能源B保护环境10 1.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

\\\/ 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

2.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通过考试,当上高能物理研究生。

一些初中中考的题(语文),拜托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思而不学则殆8.沉舟侧畔千帆过9.山重水复疑无路10.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1.留取丹心照汗青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4.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很多啊 . 追加点分吧... = = . . 呵呵

中考语文:对联题答题技巧

再好的技巧也需要多加练习,为你奉上:  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①对联链接;②对联配对;③对联撰写;④对联赏析。

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谈谈这四类试题的实战技巧。

  一、对联链接。

  试题给出一副对联,让考生回答与此对联相关联的内容,比如对联所涉及到的典故,对联让你想到的名人或名句等。

  【例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会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

  【分析】此对联事实上就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内容而撰写的,也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

对联的上联写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下联则写了赏景人的情感。

由对联中的“忧乐”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2】《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是中学课本中的名篇,请同学们回顾这两篇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欧阳修情醉____。

  【分析】此题是一则补充对联的试题,对联的内容范围都已经给出,让同学们根据《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的内容来写,这需要同学们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较深的了解。

试题的上联已经给出,根据对联的特点,我们知道补写部分须是一个表示处所的偏正式四字词语,上联内容已经用了《桃花源记》,那么下联这个四字词语一定是《醉翁亭记》文中所提到的地址,经过推敲琢磨“滁西琅琊”较为合理。

  【答案】滁西琅琊。

  二、对联匹配。

  试题把相对的事物全部给出来,让考生把这些事物按照对联的格式相互配对。

  【例3】中国不少地名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

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莫愁湖对____,总统府对____。

  【分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

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

  【答案】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三、对联撰写。

  要求考生直接撰写对联,或者给出上联让写下联。

此类试题难度较大,命题者一般选择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人、事、物要求考生撰写。

  【例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

请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  【分析】此题结合同学们熟悉的名著来考查对联知识。

这需要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有所了解。

上联是根据《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来写的,对联先给出一个评价人物的四字词语,然后给出这样评价人物的证据,那么,下联的内容也需根据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事迹来写。

同学们可以根据参考人物来选择人物故事,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

  【参考答案】①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②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③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④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四、对联赏析。

  对某一副对联从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要求有相当难度,牵涉知识很广,因此一般试题只要求考生从一两个方面做简单赏析。

  【例5】下面对联是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对这副对联进行简单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分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

这道题属于D级,具有一定的难度。

  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进行赏析,可从对联的句式特点上进行赏析,也可从句子的修辞上进行赏析等,答题时只要能抓住要点,正确赏析就行了。

  【参考答案】在内容上,这幅对联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在句式上,这幅对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修辞上,这幅对联巧用对比修辞,能够警醒人们认识到持之以恒的道理。

  【例6】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于是有人写了以下一副对联:“家运国运奥运努力才能走运;金牌银牌铜牌健康就是好牌。

”  请你仔细品味这副对联,任选一个角度做简单赏析。

  【分析】这是一个对联赏析题,所给对联的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以此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所以同学们可以从对联的哲理上进行赏析。

另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对联的用词上进行赏析,如上联多次重复“运”字,下联多次重复“牌”字,两相对照,相映成趣。

  【参考答案】这个对联蕴含深刻道理,上联解释了“走运”与“努力”的关系,告诫人们“走运”不是随便得到的,而是努力的结果;下联则告诫人们不可一味地追求名利,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例如有一些运动员为了获得奖牌使用兴奋剂而损害自己的身体。

)  【实战提醒】  做对联题,要明确试题的相关要求,要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词汇,还要灵活地利用已知条件。

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  (1)要字数相等。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要平仄相合。

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

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初中语文作文和阅读题怎样提高分数

考试是怎样答题才能高分

中考阶段该怎样复习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

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

其实,这还不够。

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

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

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

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

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

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

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

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

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

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

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

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