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治家格言+上的一至二在那里
《朱子家训》,作者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但也有人认为《朱子家训》为南宋朱熹所做。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不会背
怎样让孩子背国学更快
累积式教育法,对于背国学是非常好的方法,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
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
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有关朱子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春秋时代,鲁昭公在国内待不下去,出走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年纪很轻,就把国家丢掉,这是什麼原因呢?」 昭公回答说:「我年纪很轻,很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又不留接受。
於是弄得里边无人帮助,外边无人拥护。
现在已没有一个人真心帮助和拥护我,倒是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
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根茎已经枯萎,枝叶尚自美丽。
可是等到秋风一起,自然就连根都被拔起来了。
」 景公觉得他这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并且认为若让昭公回去,该成为一位贤良的国君。
晏子说:「不会如此。
凡掉在水里的人,原先是不防备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径的。
一定等到掉在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注意路径。
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著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著去挖井取水。
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 这故事载於「晏子春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但含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我们对任何事,都要想深一层,想到它可能的发展,预先作妥善的准备,作个万一的预防;假若事到临头,才如睡梦方醒,那麼必像鲁昭公那样,不容於臣民,再要恢复已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便根据晏子说的最后几句话,引申成「临渴掘井」这句成语,用来嘲笑人平时对於事情不做准备、不知提防,等到事已临头,才忙著采取措施去应付,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譬如一个学生,平时不好好听课,不确实做习题,对课本所讲的模模糊糊,脑筋里没有印象,待到考试时,便临时抱佛脚,开夜车,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便是「临渴掘井」。
我们用这句成语时,还可将「未雨绸缪」来联用;「未雨绸缪」即事先预作防备,免得到时手足无措的意思。
如:「我们作什麼事都应该未雨而绸缪,不要临渴而掘井。
」
给已故的外公外婆烧袱纸怎么称呼,怎么写
故外祖考(姓)讳(名)老大人故外祖妣(姓)讳(名)老孺人孝外孙某某奉上袱包几个丙申年某月某日
家训是什么意思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是中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更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
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六)、修身齐家家训二十四条编辑举止行为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二.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
三.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
彼之于我,亦如是矣。
四.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
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
交友治家五.交友,所以辅德也。
须亲直谅、多闻者,远便僻、柔佞者。
六.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
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
七.作家,但得衣食、祭祀、宾客之费无缺,足矣。
毋过求赢余,为世所讥。
八.凡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
毋慕豪侠之名,轻意肆志,贻忧父母。
其无赖之人,当敬而远之,一与交游,为患不小。
九.人之生死,秉于有生之初。
世俗愚昧,多倾家荡产听于巫祝,深可悯笑。
神聪明正直,岂邀人祭祀,以为祸福
戒之戒之
十.田亩差役,承事官府,必诚必信。
如有所费量,于人户均取。
毋损人利己,暴敛多科。
本户钱粮,尤当蚤为完纳。
为人处事十一.世之生事诈人者,亦必伺人有过,然后起衅。
我若无缺,彼虽凶恶,岂敢凌我谨守礼法之人。
十二.不可习学吏事,为人写状害人,以干阴谴。
十三.饮酒随量,不可过度,以灭德丧仪。
十四.待奴仆小过,宜以理谴责,毋轻出恶言,非理挞辱。
若有故犯,则重惩不恕。
十五.讨租讨债,宜善言催取。
彼贫民岂无羞恶
遽出恶言,在我亦有所不忍。
十六.蚤起夜眠,闻犬吠声即起。
有盗徐逐之,勿急追。
十七.日逐衣食及冠婚丧祭、亲故往来,量入为出,务从节俭。
毋暗举债息,外示有余。
十八.书画要时时收拾,毋轻假人,俾狼藉毁失。
十九.买田,须择有水有佃户处,否则抛荒赔税,贻患子孙。
至于卖田之人,定因缺乏,田价宜公平,勿用轻等色银,使其亏损。
二十.营造房屋,先须打点物料完备,又量我衣食有余,方可鸠工。
如轻信他人言,遽兴土木,室成而用竭,悔不可追。
大厦尤不可妄建。
二十一.四门面湖背海,田亩无多,岁尝缺三月之食。
今于秋成时,不拘谷麦,尽力收贮。
俟布种时,族党有不足者,平粜与之,免其高价远买。
而吾仍不失本资,又可为来年储备之计。
二十二.种田养蚕,及一切裨益家务者,皆宜留心整理。
勤则有余,怠则不足,不能备述,当随时处置。
二十三.凡造一应器皿,务从朴素。
毋雕刻花卉,擅用朱砂,违法费财。
二十四.陶朱公云:若要富,养十牝。
勤种不如杂养,此之.二泗门谢氏八世祖明赠少傅谢莹立



